这个问题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任何假设和推演,简单到翻一下年表就能出答案了。
1,
有关赵孝成王使用良将的问题。
赵孝成王在邯郸之战以后任用乐乘,击败了秦将信梁的反扑。
在鄗之战时任用廉颇、乐乘,击败了燕国的大军,并先后数次包围蓟都,廉颇、乐乘在战后分别任赵相、假相。
在执政后期任用李牧大破胡人。
大抵也在执政后期,任用齐籍士人李伯为代守,并给予了巨大信任。
最后的结果是,“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世之时赵几霸”。
有关“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没人了”、“长平之战以后廉颇混得很惨”的说法我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2,
有关战国后期秦国被围攻的情况。
大致发生过3次。
邯郸之战以后,列国攻秦,当时至少魏军攻击到了安邑东部的虞山,秦国河东郡的地方系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动荡——不过,当时魏、楚的主要兴趣在瓜分泗上地区。
河外之战期间,联军攻到了函谷关,当时秦国占据的洛阳盆地及焦、曲沃等城邑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不清楚——不过,当时魏国对攻韩的兴趣更大(不知道管城在哪当我没说),楚国则对攻魏的兴趣更大。
蕞之战期间,联军疑似并分两路,一支攻到了蕞,一支攻到了函谷关,沿途的一大串秦国城邑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也不清楚——不过,当时赵国的兴趣转向了齐国,楚国相对可能兴趣在齐南阳。
总之,战国时期数次攻秦的军事行动,列国似乎对摧毁秦国从来没有过太明显的兴趣,更多是希望压制秦国以后便于在东部扩张。
3,
这个问题大概就能解答清楚了,平时看历史注意一下年表和地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