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战国初期魏国势力甚至超过春秋未期的晋国? 第1页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战国初期的魏国势力超过了春秋时期的晋国,这显然是太夸张了。有些人平时不认真看书,就是喜欢乱带节奏。

当年晋国尚在的时候,除了南方的超级大国楚国,鲜有诸侯国敢与晋国公开叫板。而且在漫长的春秋时期,中原秩序一直由晋国主导,晋国也一直有众侯之长的美称,只有偶尔那么十几二十年时间由楚国主导(楚成王晚年、楚庄王中晚年)。

晋楚两国体量相当,长期争霸。但是你细看两个超级大国直接硬刚的十三场战争,其中晋国获胜十一场,楚国获胜两场。可以说在晋楚百年争霸中,晋国在军事上占据了绝对上风。

晋国获胜的十一场为:城濮之战、方城之役 、柳棼之战、颖北之战、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鄢陵之战、彭城之役、焦夷之战、湛阪之战、晋破楚方城之战。

楚国获胜两场为:邲之战、北林之战,皆在楚庄王时期;

战国时间由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算起, 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结束。前后一共183年的时间,战国初期,那也就是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40年这段时间。

魏国在战国初期虽然强,但是并没有获得主导中原的地位,只能说是在自家周围斩获颇丰,进而威逼四邻。

魏文侯开启李悝变发后,魏国实力大增不假。但是你认真看看魏国的一系列军事与外交操作后就知道,魏国能胜是在吃晋国的老本,一旦韩、赵不配合,魏国立刻被打回原形。

魏国立国初期,在秦国斩获颇丰。从公元前419年到公元前409年这十年间,魏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并且威逼秦国腹地——关中平原。但是此时的秦国处于内乱状态,其本身也谈不上什么大国、强国。秦孝公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可以概括此时的秦国:“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这一波军事行动,只能说是魏国捡了软柿子捏捏。

公元前408年,魏国出击中山国,并找赵国借道。最后的结果是赵国借出了道路,魏国也虐了一把中山国的这碟小菜。但是由于魏国与中山国并不接壤,无法吞并,最终被打残的中山国被赵国吞并。这一波嫁衣做得是真漂亮,真心不知道当时的魏文侯是怎么想的,估计是纯粹想炫耀武力。

软柿子捏完了,魏国开始雄心勃勃地找齐、楚这样的大国练练手了。不过魏国并没有胆子单挑齐、楚,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促成韩、赵、魏三晋联盟从而进行争霸。

公元前405年,齐国卿大夫田悼子去世,齐国发生内乱,田布杀死了公孙孙,田会就在廪丘(今山东鄄城县)反叛,投靠赵国。田布派兵包围了廪丘,田会派人向三晋求援,於是三晋联合出兵救解。

此年,三晋以魏军为主力,魏将翟角为主帅,与包围廪丘的齐军展开大会战。联军以分散而灵活机动的步兵,包围袭击排列成密集车阵的齐军,齐军战败,损失车辆二千及三万军队,联军把屍体堆成二个高丘。而联军的谋士宁越向赵将孔青建议,将齐军的屍体还给齐国,让齐国的人怨恨他们上面的人,使得上面的人无法再命令他们的人作战,因此齐国无法继续抵抗。

田布在龙泽与联军再战,又被打败,联军乘胜长驱直入追击,围攻齐国西边的关塞平阴(今山东平阴县),并攻入了齐长城,迫使齐国的执政者屈服 。

三晋重创齐国之后,有联合起来伐楚。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和榆关,从此大梁被魏国占有。楚国势力被迫向南退缩,魏国势力延伸到黄河以南。这是魏国的高光时刻,也是霸业的巅峰期。三晋伐齐、楚获得大胜,这算是魏国一家实力的体现吗?我看从本质上讲,还只能算是晋国对齐、楚的胜利。这一波,魏国充分利用了三晋的资源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并不代表魏国强于曾经的晋国。

历史总是朝着有趣的方向发展,三晋联合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经历着考验。既然分了家,那肯定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公元前383年,国力日渐强盛的赵国在未经魏国允许的前提下,出兵攻打卫国,以图争霸中原。卫国立刻向魏国求救,魏国觉得赵国太不把霸主当回事儿了,于是也立即出兵救卫,魏、赵两国在战场上直接刚了起来——棘蒲之战爆发。

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魏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城门,驻军林中,兵锋直抵黄河两岸。楚、赵联军大败魏军,赵军乘机攻占魏国棘蒲(山东省魏县南)、黄城(河南省内黄以西)等地。这一回,魏、赵两国彻底翻脸。

与此同时,韩国也没闲着。公元前375年,乘着魏国与楚国交战之际,在不打招呼的前提下把魏国的保护国——郑国,给灭了。韩、魏关系也遭重创,由此三晋联盟名存实亡。

接下来我们看看魏国单飞后的战绩:

一、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赵国进攻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作为当时的霸主,魏国当然不能忍。于是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领精兵八万伐赵,很快魏军就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并且围困了邯郸。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国派出了那个时代最靓的组合——田忌、孙膑。大神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应当采用声东击西,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魏国一撤军,赵国自然得救。围魏救赵的故事不必我多说,是个中国人都知道。总之桂陵之战的最后结果就是,魏军战败,主帅庞涓被俘虏。

二、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战败,但是元气未伤,霸主之名稍稍受损。魏惠王见状,立刻组织一波会盟,率领小弟们朝觐周天子,用来检测自己霸主的成色。不过没想到的,韩国居然带头公开抵制魏惠王组织的这一波活动。魏惠王一时脸上挂不住,勃然大怒,立即让庞涓率领大军攻打韩国,韩国一时抵挡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援。

齐国再一次把最靓的组合派了出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赛马没得玩了,这二位大神只好率领齐国大军再次开拔攻魏。这一次,齐军再次兵锋直指大梁,迫使魏军从韩国撤回。庞涓带着桂陵之战的羞愤,急于寻找齐军主力决战。孙膑提前预判到这一幕,于是直接玩了个“减灶之计”,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

庞涓在接连三天追下来以后,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魏国遭此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综述:

就军事智慧而言,魏国跟晋国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想当年晋国玩得多花,假道伐虢、退避三舍那都是穿越时空的经典智谋。反观魏国,几乎都是靠着魏武卒硬刚,留下的经典战例不多。

在外交智慧上,魏国也比晋国差远了。晋国高层十分善于纵横捭阖,各种阴谋鬼计层出不穷。例如培植吴国势力直接掏了楚国的肛。魏国呢,就连起码的三晋联盟都维持不住更不要说玩合纵连横了。

在战略选择上,魏国更是比晋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当年晋国的战略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压制楚国北上,但是同时也利用众诸侯对“南蛮”的恐惧来巩固自己中原老大的地位。魏本来有很好的机会,魏文侯先于其他国家进行封建改革,国力最强。结果,在战略出击上频频失误,没有一个主攻方向,四面出击,得罪了全世界。从外交上讲,魏国本来并非四战之地,活活被自己给打成了四战之地。就这样的战略水平居然被说成能超过晋国,要是晋文公听到了,棺材板肯定压不住了。。。

最后给各位老铁上一段魏惠王的自述,他自己也明确回答了魏国是否强于晋国。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对孟子说,自己继位以来被齐、秦、楚接连打败,从而感到非常羞耻。此时的梁惠王正逢事业低谷期,所以急需富国强兵之法,同时也需要一点心理安慰。正好魏出于晋,梁惠王于是把自己祖先的荣光抬出来告诉孟子,我梁惠王今天来找你,是为了恢复往日晋国荣光。

结果孟子跟梁惠王哔哔了一堆“施仁政,行王道”的儒家道理。分析一下孟子的回答,君主问孟子如何迅速富国强兵,孟子根本说不出来像样的方法,而是告诉梁惠王要树立“孝悌忠信”,再来求强,这相当于啥也没说。社会治理绝非一朝一夕,估计秦二世都上位了,儒生们还奋斗在建立儒家理想社会的道路上。况且孟子也没告诉梁惠王如何做才能快速实现“孝悌忠信”。魏国的燃眉之急,孟子根本解决不了。梁惠王听完,觉得孟子说的啥也不是。更可气的是,孟子最后还加一句“王请勿疑”,我估计当时的梁惠王都要崩溃了。


user avatar   ying-y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魏国继承的主要是晋国的原始股,即山西地区(还有一些不相连的飞地)。晋国早期发家就是在山西,山西至今简称晋。韩国和赵国实际主要是河北地区,部分河南地区,是晋国扩张的结果,政治上必然存在老晋势力和新晋势力之间的冲突,最终结果是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既然是老晋国的底子,战斗力自然不差,毕竟都是与秦国、狄人长期作战积累下来的战力。

韩赵魏三家分晋是政治斗争产物,但与历史潮流是相背的。这个时期的大势是国家积极扩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以与其他大国相抗衡。韩赵魏自己作死,把规模降下来,虽然分晋后通过自主合作形成类似独联体这样的组织,但凝聚力和一个国家无法比拟,最终被秦国一一收拾了。

最后说一下,整个春秋到战国的历史,反映了围棋的一个重要规律:金角银边草肚皮。

从《春秋列国传》可以看出,早期活跃在中原政治舞台上的是郑国,其他还有卫、宋、陈、蔡等国。郑国早期的优势关键在于其与周王的亲近,在周作为中央政府还有一定掌控力的背景下,郑实际上狐假虎威,拥有一定权力(这就和官员类似,离领导越近,权力越大,提拔概率越高,其实能力未必多强。后台一旦倒下,就一起被清洗了)。在和平时期,这是个好位置。但是,春秋是一个纷争的时代,野心家辈出,各方势力正在进行大洗牌,中央政府很快被架空,几乎被忽略。这时,位于河南中原地带的这批国家的劣势马上显现出来,四面都是敌人,国防成本太高,而且同族争斗,容易被非议。所以,整个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国家基本处于被包围状态,很难扩张,而且彼此间吞并也会受到大国势力左右,自己的命运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反,战国七雄,实际是齐楚燕秦晋(韩赵魏),都位于周边,这样至少保证后背的安全,至于相邻的夷狄,由于非我族类,可以大肆进攻,吞占其土地以扩张势力,同时锻炼战力(典型如胡服骑射)。所以,晋占了山西后,向河北扩张,楚沿长江向南扩张(受到吴的阻击),齐占了山东半岛,最后占了鲁,秦向西扩展。比较可惜的是燕,只是向朝鲜方向扩张,没有在晋之前占狄人的土地拿下河北,最后只能在战国争雄时沦为配角。韩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类似中原国家,战力居下游,一旦屏障魏国(山西部分)被秦拿下,很快就被灭国了。魏国迁都大梁(开封)也是昏招,最后陷入四战的不利局面,而且早期比较猖狂,出头的椽子先烂,国力早早受损,最后被秦灭。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魏国在战国初期对秦的胜利主要集中在魏文侯中期的吴起伐河西之战。

这场战争目的在于夺回之前晋卿火并时被秦军夺取的失地。当然,魏军的成果也仅限于次,接下来吴起就被调往东方配合乐羊攻击中山去了。

其他时候,都是魏国在挨秦国的打,包括阴晋之战。

我一直不知道“秦失河西、趋于亡国”的历史段子是怎么编出来的。

2,

魏军攻取楚国的大梁一带是利用了三晋联盟。

客观来讲,三晋联合和六卿的晋国确实不是一回事,但要以此说明魏国比晋国强多少应该不大有说服力。

另外,魏国与楚之间的战争并非一直是优势,商於一带的战略要地就应是楚军从魏国手中夺取,楚军还曾数次在黄河一带活动。

3,

魏对齐最辉煌的胜利是魏文侯末期的三晋伐齐之战,当时晋军攻进内长城,并逼迫齐廷交出齐康公。

同理,这次也是三晋联合行动。

实际上,齐、魏两国的战争互有胜负,齐国多次在魏国的黄城一带活动。

4,

总之,魏国在战国初期固然强大,但目前流传的历史段子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魏国的强大。

至于相比于晋国,魏国在不利用三晋联盟的情况下,未必强于晋国——除非是晋卿武装火并的特殊时间节点上。

至于为什么有出现这种历史段子,估计有3个原因:

一是《求贤令》中的政治语言称秦国之前如何如何遭到三晋的欺凌,更兼《少儿版史记》这类读物又经常把秦孝公一朝以前的段落省略掉,这就让一部分人臆想出秦国被魏国打得很惨的场面;

二是战国初期的记录极为简略,仅有魏国的记录相对有些阅读乐趣,这就让历史段子手只关注魏国,进而形成了魏国一家独大的错觉;

三是魏惠王前期的魏国十分强大,又因为魏惠王的名声不佳,这就让很多人错以为魏文侯、魏武侯时期的魏国一定更强大。

但说一千,道一万,战国前期终归是历史段子手发挥的重灾区,出现什么神奇的观点都正常。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在张仪苏秦等纵横家的巧舌如簧之下,各国的王都跟智障一样,任由摆布? 
  为什么古人喜欢贬低商朝,称颂周朝? 
  姬周到底是不是黄帝后代? 
  有七个国,秦国为什么只灭了六个国 ?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 
  战国七雄军队人数到底有多少?动不动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可信度有多高? 
  越国的结局是怎样的,最后为什么没成为战国七雄? 
  廉颇到底有何战绩,竟名列战国四大名将? 
  为什么同样出自中原一直以来的霸主晋国,韩的国力和魏赵相比差那么多? 
  如果赵括也采取坚壁固守的策略,那么赵国能赢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杀死清朝某一皇帝和皇帝本人所有皇子皇女,清朝会灭亡吗?
下一个讨论
秦惠文王赢驷杀商鞅是否是弊大于利?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