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时妇女不裹脚,为什么到了满清汉人妇女裹脚了呢? 第2页

        

user avatar   shi-ba-jiu-57-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有人拿出来的史料很奇怪。

首先就是德安南宋周氏墓。

有些人看文献就不认真看。

看到这句话,就兴奋得认为这是断骨式缠足了。自己看脚的状态,脚趾翘起,但整体的规模也好、整体的构架也好,更像是尸体的一种形变,而不是裹脚造成的。

更具体的文献,我没找到,如果有人找到的话,戳我一下。

但如果只是这个证明这是断骨式缠足,我觉得可能证据有点不太足。

然后有人就拿鲁家山的女尸。

对,这是一个证据确凿的断骨式缠足的实例。

但问题是,这具女尸的身份是什么?

知网的文件下不下来,我电脑上也没存备份,这个东西在央视有做过一期节目——自己乐意看文献的自己看文献去,乐意看节目的看节目去。

首先,这个墓的时代,是“明末清初”,而不是一个“明末”。

其次,这个墓出土了一件文物。

这个东西叫什么呢?

叫陀罗尼经被。

元代有记载,但一直没能在元代的墓葬里发现。其次,它在哪有被发现呢?在溥仪给慈禧重新立的墓葬里,就有这么一件东西。

根据清的记载,这东西一般只有皇室、或是贵妃、或是有人想要当殉葬品,向皇帝请赐,皇帝同意了再赐予那个人,这样才行。

所以这个东西,按照正常逻辑,不太可能出现在一个汉人的墓里。

这个鲁家山女尸的身份,满人身份的可能性大于汉人身份。

裹足的确是起源于汉人,这个不反对。

但断骨式裹足究竟是起源于何?这个不好说。

********************

还有就是上海杨浦的明代女尸。

的确是有这个女尸。

但我看了两篇当年的报道,没有哪个报道提到是断骨式裹足的。

杨浦出土保存完好明代女尸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上海工地惊现明代古尸 女尸戴戒指肢体软(组图)

然后上海杨浦发现明代女尸 五官清晰可辨(图)

东方早报有报道说是断骨式裹足,但也只有东方早报一家,现在的澎湃新闻前身,而且和其他家报道的时间线有冲突。

其他家报道冲洗女尸用了两个小时,而这家报道是用了一个小时。而且断骨式女尸应该不用冲洗就能判断是否是....

所以这方面,我这段时间抽空去上海看看能不能找到。

*****************

特别头疼的一件事,总有人说满人不裹脚。

问为什么吧?

一说就是满清推的禁裹脚令。

这禁裹脚令,康熙发过、慈禧发过,可皇太极也发过啊。没入关前,满清就发过这种政令。

不就正是因为满人也有裹脚,所以才发这种命令的——如果因为这个命令,从而判定满清没有裹脚的,是不是有些荒谬。

其次,没反驳裹足的恶习是汉族的,只是在讨论断骨式裹足是从何而起,至少我拿的都是实话实说的例子。

鲁家山那女尸,有80%的可能是满人,我就压着说,不确定她的身份,还想怎么着?

二话不说给我脑袋扣一个明粉,也真是够厉害的?有本事给人扣帽子,就没本事看清楚事实了?


user avatar   dqq-5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丈夫马千乘,子马祥麟,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她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马千乘去世后,秦良玉代领夫职,参加了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

谁出来解释一下


user avatar   wei-tian-you-h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的这个,也就是抗日战争后期的这个版本,最详细,也最有权威性,因为这个事件是被聂荣臻元帅写入《回忆录》中的:

“有些很偏僻的深山地区,山沟里只有几户人家,那里的群众同外界接触很少,高达千仞的山峦,使他们和外界隔绝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象房山、宛平和涞水、涞源交界的“野三坡”,那一溜几十个村子,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到民国十八年(1929AD)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野三坡”的群众说:'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儿。'他们推举三位老人管理这一地区的事情,老人去世一位再替补一位。这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清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能进入这一地区。象这种什么外人也没有进去过的地方,我们都深入进去了。又如易县的杨家台,旧政权时代,几十年间都没有行政管理人员去过,老百姓没见过当兵的,不知道军队是个什么样子。这些偏僻的山沟,要不要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有的同志听到传闻,说那里民性强悍,不敢进去开展工作。我当时提出过一个要求:'要把每一条山沟的工作做好”。因为,山沟里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要开展游击战争,要进行反“扫荡”斗争,每一条山沟,都是我们的回旋之地,没有群众的支持,不用说别的,进山出山都十分困难。我们进去以后,经过深入细致的发动群众工作,老百姓对我们很好。“野三坡”和杨家台那些地方,都成了我们可靠的根据地。反“扫荡”的时候,我带军区机关钻进那些深山沟,老百姓很热情,他们说:'我们也是中国人呀!以前哪朝哪代的政府都不把我们当人看,只有八路军来了,才有了做人的资格。'


user avatar   qu-chi-tu-dou-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代关于这方面的史料还是有一些的,而且还有很多实物存世


《万历野获编》卷23《妇人弓足》条说:向闻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裹脚布),别作宫样。盖取便前奔趋,无颠蹶之患,全与民间初制不侔。予向寓京师,隆冬遇扫雪军士从内出,拾得宫婢敝履相示,始信其说不诬。


学者俞正燮根据这条史料,再引证《三事纪略》所载,南明弘光朝选女时,太后曾下旨说选后不需束足,认为明代后宫不尚缠足。


据《烬宫遗录》,明思宗时,田贵妃的脚比较小,而袁贵妃脚大几乎是田贵妃的一倍。这一记载,说明明代对后妃并没有缠足的强制规定,而明代的不缠足或许与明太祖的马皇后是天足有关系。


那么明代有实物出土吗?答案是有的:



长22厘米,这已经跟三寸金莲扯不上任何关系了。

只能说明朝有裹脚的习俗,但一还没有到病态的程度,二还没有明显鼓励

有人说清入关以后下过很多次命令不许缠足,但是禁止不住,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下面说一下清入关以后禁止缠足下过的命令,总结了一下都是禁止满妇女缠足,而对于汉人是没有这方面限制的,但没想到的是,发展到后期满妇女缠足之风已经盖过了汉人。

下面是禁令的考证:

清史稿记载:皇太极于崇德三年(1638年)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

他国就是中国,即为当时的大明朝,此令尚在满清入关之前,表现了其极强的排汉防汉心理,害怕被汉文化同化,可以明确这个禁令的对象是当时的满人。

顺治元年,后孝庄皇后 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可谓极为严厉了。而能入宫者,必为满人方有资格,,“宫中守祖宗制,不蓄汉女”,故和上一条性质差不多,也是针对满人的禁令。

顺治二年(1645)下诏:凡是时所生女子,严禁缠足。也是针对满人。

但讽刺的是,清虽然有这方面的禁令,但却是裹脚最严重的时期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汉学研究博士后伊丽莎白·伯杰(Elizabeth Berger)一直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杨官寨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由陕西考古学院杨立平带领的考古队,原本对埋在那里的新石器时代村落感兴趣,但却意外地发现打开了一个年代更晚的明朝(1368-1644)的墓地。

“我当时在看骨头,发现脚部的有些奇怪。”伯杰在接受Live Science采访时说:“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它可能是缠足,我开始研究它,发现在那个时候,管有很多关于缠足的历史的研究,但并没有很多关于缠足的骨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出版物。”

伯杰说:“毫无疑问,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弄清这种做法在中国不同地区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我在西方文学中看到很多描述,把它描述为一件事,一种单一的做法,而事实上,它已经实行了1000年,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了变化。”

缠足产生的痕迹

杨官寨发掘的样本很小,但伯杰认为,所观察到的模式可能反映了缠足在进化上的影响。

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女性的跖骨(足弓上的长骨)和仅存的脚趾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与后来所知的为数不多的足部骨骼病例相比,在杨关寨发现的骨骼在脚跟周围有跗骨,虽然它们的尺寸略有缩小,但变化并不明显。伯杰说:“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缠足在清朝可能越来越极端。”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的人类学家克里斯汀·李(Christine Lee)也一直在研究在中国河南省薛村考古遗址发现的,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缠足行为的考古学证据。

李解释说,在中国,人们通常不愿意挖掘不到1000年历史的坟墓。“他们担心不小心打扰到他们的祖先,这会导致走霉运。”李说道。上个千年里人们还在裹脚,但除非坟墓受到破坏的威胁,否则主动挖掘是很少见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引水工程“南水北调”的一部分,薛村遗址在最近的抢救挖掘中被挖掘出来。

李也在研究一个小样本,但她注意到一个普遍的模式:从明朝到清朝(1644-1911),妇女缠足的比率有所上升,这与缠足的历史知识相映照。


user avatar   fox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你想不明白,是因为你一直以为缠足是一种迫害

题主在问题描述里写——

到了满清汉人妇女为什么裹脚了呢?是满清害怕汉人造反设下的阴谋。妇女小脚跑不动,男人造反,女人就是个累赘,所以,就限制了汉人的造反。满清为了限制汉人造反,让汉人当奴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事实上,在当时的人眼里,缠足是一种权利,更是需要争取保留的汉族旧制

清代前期,除了剃发、易服,也有禁缠足。
所以有个说法就是,男人的头发和服饰都没保住,偏偏就保住了女人的小脚。

后来清廷就不管了,再后来,旗人许多开始效仿汉人缠足。
对,不是很多网民误以为的满化,反而是旗人开始汉化,清廷就又开始禁缠足了,只是主要管旗人。

最后,干掉缠足不是反抗满清,而是拯救国家。



user avatar   mao-shen-er-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指出各位辩论中的一点误区。

第一明代裹脚,但是并不断骨,或者说明代的缠足只是让脚变得更加纤细,和清朝折骨并不一致。

项天鹰列举的《外科正宗》,作者陈实功,他的那段话出自脱疽论第十八,但是并不能作为断骨式缠足的证据。

一侍女年十二岁,容貌颇通,新主嫌其脚大,用脚布任意缠紧,以线密缝其脚,胀痛不堪,诉主不听;至半月后流出臭水方解视之,其双足前半段尽皆黑腐,请视之,骨肉已死。

这段话是对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昔浓味膏粱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多致阳精煽惑,淫火猖狂,其蕴蓄于脏腑者,终成燥热火症,其毒积于骨髓者,终为疽毒阴疮。诚为巧人行拙,谁防祸起萧墙,智者多愚,自谓喜从天降,罔顾后日也;骨枯髓涸,脏败腑亡,方知今日罹殃有故,解脱无方。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故手足乃五脏枝干,疮之初生,形如粟米,头便一点黄泡,其皮犹如煮熟红枣,黑气侵漫,相传五指,传遍上至脚面,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其秽异香难解,其命仙方难活。

任意缠紧,以线密缝其脚,我咨询了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文书医生,他说足骨下折确实有可能造成,但是可能性很小,他从医十四年未曾遇见,像这种情况大多数还是由于血液循环被外力阻隔导致,简单的橡皮筋也能造成坏死。

所以这段话没有能够证明明朝是折骨式缠足。

第二在确实有清朝禁止过缠足的记载,但是康熙三年禁缠足并未发现。

本朝崇德三年七月,奉谕旨有效他国裹足者,重治其罪。顺治二年禁裹足。康熙三年又禁裹足。

七年七月,礼部题为恭请酌复旧章,以昭政典事。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疏内开顺治十八年以前民间之女未禁裹足,康熙三年遵奉上谕,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之女,禁止裹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覆,等因。于本年正月内臣部题定,元年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则交付刑部责四十板,流徙,十家长不行稽察,枷一个月,责四十板,该管督抚以下文职官员有疏忽失于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在案。查立法太严,或混将元年以前所生者捏为元年以后,诬妄出首,牵连无辜,亦未可知,相应免其禁止可也。裹足自此弛禁,事见《蚓庵琐语》及《池北偶谈》。

其中的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与顺治都有禁缠足都有零星史料留存,规定严禁汉人女子梳头、缠脚甚至将视为叛国行为,“是身在大清国而心仍在他国也”,“若裹足,则砍足杀之”。“是身在大清国而心仍在他国也”,“若裹足,则砍足杀之”。

但是康熙三年禁缠足的史料却未曾出现过,其所引用的蚓庵琐语与池北偶谈,都未曾谈及过康熙三年废缠足之令,只有另一本私人笔记菽园赘谈。

康熙元年,有诏禁妇女缠足,违者罪其父母家长。是时某大员上疏,有奏“为臣妻先放大脚事,”一时闻者,传为笑柄。后以讦告架诬,纷纷而起。

这本笔记里,康熙禁缠足又改为了康熙元年,和上一本又冲突了。

为什么前两次一笔带过的禁缠足都有史料可依存,而描写详细的康熙三年却没有?康熙三年禁缠足很有可能是这位道听途说而记于纸上,毕竟这是本私人性质的笔记小说著作,并不是专业史书,如果没有其他史料佐证,并不能直接成为历史。

况且清朝断骨式缠足正是康熙朝中期开始集中出土的,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学研究两个方面来看,康熙三年的禁止民女缠足的故事是虚假的。

在热河避暑山庄,我住在一处带有小花园的临湖房屋中,湖的对岸是座别墅,鞑靼君主经常由一些女人们陪同,在那里嬉笑游戏。…通过纸窗的孔眼,我看见鞑靼君主在寻欢作乐,…有时候,鞑靼君主高高的坐在一个形同宝座的位子上,观看他所喜爱的游戏。几个太监侍立于侧,宝座前方地毯上,聚集着一群妃嫔。突然,鞑靼君主将假造的蛇、癞蛤蟆及其它令人憎恶的小动物抛向妃嫔中间,她们跛脚(缠足的汉人女子)疾跑,以求躲避,鞑靼君主看了大笑不已。还有的时候,鞑靼君主佯装想得到长在树上的果实,于是让妃嫔们到附近小山上摘取,在他的催促下,可怜的跛子(缠足的汉人女子)们争先恐后,叫嚷着朝山上奔去,以致有摔倒在地的,引起他的开怀大笑。鞑靼君主不断创造出这样的游戏,在夏日凉爽的傍晚尤为常见。无论在山庄或住京城,陪伴他的只有女人与太监。依照世俗的观点,这种生活无疑最为幸福,但在我看来,却是最淫猥的生活方式之一。

———《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

传教士对康熙的孙子乾隆这个恋小脚癖的咒骂可是被出版了出来。

回到正题,满清初期禁止缠足是因为政治,因为在汉化过程中,满洲女性裹脚极多,为了区分敌我,况且乾隆独爱小脚,刺激了缠足发展。

第三现在发现最早的断骨式缠足的尸骨是明末清初,一位满人女性墓葬中。

鲁家山明末清初的女性尸体,这具女尸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断骨式缠足女尸,而且她的陪葬品是鲜明的满洲风格(总不可能是这位女性从满人手里缴获的战利品吧)。

她陪葬品中有藏传佛教的黄底红字,绫制的陀罗尼经被,这种物品只有满清贵族才能使用,并且在头胸小腿处各有白凌陪葬,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的确确死于清朝,出生于1600年到1620年之间。

再说一个冷知识,清代陀罗尼经被是分男女的,男性为黄绫印黄字梵文,例如乾隆的陀罗尼经被,女性为黄绫印红色梵文,例如慈溪墓出土的陀罗尼经被。

国内出土早期陀罗尼经被较少,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如此,收藏家刘嫕,也有一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鉴定为真,确实为黄底黄字,是清初某位高级王公墓葬盗掘而来。

而鲁家山女尸确实也遵循这个惯例。

满人女性具有较长时间的裹脚传统,现在的满人不裹脚是网络时代生造出来的,清朝统治者长期反对满人裹脚(虽然他喜欢汉人裹脚),可是满人裹脚屡禁不止,包括清中期也有大量满人女性缠足,在清末更是多见。

满族学者徐广源是慈禧的收尸人,他测出遗骸身高153厘米,估计她生前的身高应该说不低于1.6米,正常女性160脚大小约为23厘米长。

但是他并没有测量脚长(应该不是故意的),只是根据袜子长19.5厘米,和鞋长21厘米,推测出慈禧脚长20厘米。

慈禧有没有缠刀条儿是有争议的,满族学者徐广源先生认为是天足,但是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因为除非发育不良和极少数遗传问题(例如福州女性163脚长20厘米的案例并不是不存在),不然以一米六的身高长出一双20厘米的脚几乎不可能。

所以慈禧缠没缠是争议项目,哪怕是徐广源也解释不了慈禧脚长问题。

满人女子使用了一种不同于三寸金莲的缠足方式,把脚缠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条儿’。”“刀条儿”不求四趾曲折,不成弓形,且在女子十五六岁时缠,一般五寸(18厘米)左右。痛苦较一般缠足小得多。但在正统的缠足爱好者看来,此足太难看,有《嘲旗足》诗称:“亭亭如玉站门头,似与人看又似羞,怪底风流谁氏女,不谙缠足善梳头。”

这种缠足手法与明代相似,但是明代没有出土过这么小的,那怕是万历皇后的脚也比18厘米大的多。

第四如果真的想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篇论文《Footbinding and non-footbinding Han Chinese females in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2 CE) Xifengbu cemetery: a skeletal and mortuary analysis》(清代(1644-1912年)西冯堡墓地汉族女性缠足与不缠足的骨骼与丧葬分析)

发表于国际著名考古和人类学期刊杂志《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考古学与人类学科学》(简称AAS)2021年第1期上。(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20-01241-9)

这篇论文证明了清代西冯堡地区缠足爆发位于清早期,发掘了接近150座墓葬,只有早期的女性是不断骨的,而康熙朝过后,几乎所有出土女性都断骨了。

如果康熙三年的禁缠足令真的有过,执行成这样也是奇迹,康熙朝成了集中爆发期。

第五万历皇帝妃子与皇后缠足但不断骨。

待续(有时间再写)

第六金瓶梅这部作品里的缠足女性。

西门庆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了一跑。次教(叫)桂姐上来,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揸zhā头,一个对障,抅、踢、拐、打之间,无不假(佐助)喝彩奉承;就有些不到(不圆满。北方方言)处,称快取过去了。反来向西门庆面前讨赏钱,说:“桂姐的行头(蹴鞠的别称),比旧时越发踢熟了,撇来的丢拐(用脚踝huái踢的球),教小人每(叫小人们)/凑手脚不迭。再过一二年,这边院中,似桂姊妹这行头就数一数二的,盖了群,绝伦了,强如二条巷董官女儿数十倍。”

当下桂姐踢了两跑下来,使的尘生眉畔,汗湿腮边,气喘吁吁,腰肢困乏,袖中取出春扇儿摇凉,与西门庆携手并观。

金瓶梅里面的女性并没有出现裹脚后的行动不便,反而能够用脚踝踢球,证明了在金瓶梅的作者时代,大家小姐裹脚就是能够自由活动的,也就是不断骨的。

第七越是靠近北京越是靠近满人,缠足就越发普遍。

十七世纪的英国使团对清朝的描述,南方女性多不缠足,而北方则几乎没有人不缠足,在清朝统治未深入的地方,没有人愿意缠足。

这种局面到民国时期也没有好转,民国时期的缠足率也是越靠近北京越高。

在清王朝控制不到的地方比如聂帅的“有些很偏僻的深山地区,山沟里只有几户人家,那里的群众同外界接触很少,高达千仞的山峦,使他们和外界隔绝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象房山、宛平和涞水、涞源交界的“野三坡”,那一溜几十个村子,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到民国十八年(1929AD)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野三坡”的群众说:'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儿。'他们推举三位老人管理这一地区的事情,老人去世一位再替补一位。这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清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能进入这一地区。象这种什么外人也没有进去过的地方,我们都深入进去了。又如易县的杨家台,旧政权时代,几十年间都没有行政管理人员去过,老百姓没见过当兵的,不知道军队是个什么样子。

在清朝统治没有到达的地方,女性不裹脚。

总结,无论是史料还是考古工作,都无法证明折骨起源于明朝。

最接近的也就只有鲁家山女尸了,可惜她还是满清人,而且正好印证了,清朝下令禁止满人裹脚。

这里再辨别一下误区

1今之脚小者,香奁亵咏必曰笋芽、曰半叉。俚语则曰三寸三分。诚雅致也。若夫昔人所咏弓鞋,则弯转如弓,乃北方妇人之态;南人笑之曰翻头脚,亦曰揣船头。又其下品也,斯不足观矣。——by田艺蘅(1524~?)

这里的弓鞋有较多出土


且揣船头为似船头之意,明代乡间船只长啥样心理不清楚?

2北方女子也不甘示弱,她们反唇讥笑南方女子的隆起脚背。当冒险家汪景祺于18世纪20年代进行他那趟不祥的西北之旅时,发现山西女子嘲笑南方小脚的“弓形”为“鹅头脚”。根据他的记述,缠足根本不应称为“弓足”,因为北方小脚皆为平底。汪景祺或许读过早他一个近世纪的文人高江村(士奇,1645—1704)所写的一则笔记,因为高江村的记述几乎与他的说法一模一样:“弓足之称,言缠足中断,弯如弓形,殊不知燕赵女子,三、四岁即缠,天然纤小,并无弓形。其弓形者,嗤为鹅头脚,不足贵矣”。

这两段都是清代的记述,不可以作证明朝之有无。

3与说唱词话约当同一时代的南戏《绣襦记》里,年华老去的妓女在山路上开口说道,“脚小鞋弓,前面山路崎岖,我不惯行”,以此作为与穷书生分道扬镳的借口。在戏台之外的真实人生里,这种表述也扮演了一个角色。根据一部刊印于1597年的家庭日用类书,在“婚娶门”项下,记录了一系列“拦门诗”;每当婚礼进行到某一个阶段,担任司仪的“礼官”就吟诵相关的祝颂诗句。书中建议,新娘下轿进门之际,可以念这么一首吉祥诗:

新人一出轿门初,忽睹娇姿世上无。

脚小鞋弓行不稳,安排玉女两边扶。

这里前半段出自《绣襦记》我找到了明朝末年刻本,待我拜读一二,况且脚小鞋弓,前面山路崎岖,我不惯行,证明不了明代也是缠成鹅头状的。

后半段出自《新锲全补天下四民利用便观五车拔锦》中,卷三冠婚丧祭之门。

这两段话都没有决定性证据,无法证明明代的女性缠足类型,全国上下共发掘明代墓葬3000余座,家族墓葬85群,帝陵一座,上到万历皇帝的妃子,明代官宦世家沐家,中有士族乡绅,下到黎民百姓的家族墓葬,皆无出土女性尸骨有鹅头状缠足。


关于宋代墓葬中的谣言(先挂个名)

南宋周氏墓

出土时脚上仍然缠裹脚布。

此墓是第一具人为向上翘的缠足,但是这双脚并不小,足足有22厘米长。

临漳北宋墓葬

福州茶园山南宋古墓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yun-zhong-zi-49-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ong-mao-shao-cai-bu-shao-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相关话题

  朱元璋小时候的朋友为什么后来都这么厉害? 
  如果大明代代皇帝全是朱元璋,明朝能活多久? 
  为什么当前会热衷投拍播出辫子戏,而不热衷投拍播出明朝戏呢,原因何在?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什么语言与各个国家的人们交流? 
  明朝天启大爆炸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礼议”前,嘉靖凭什么资本和中央当权文官们讨价还价? 
  如何评价杜车别及其主要观点? 
  如果明粉穿越到明末成了灾民,他们会拥戴明朝还是参加闯军或者顺军? 
  既反满清又反明朝的人是什么立场? 
  明军有大炮,后金没有,为什么萨尔浒之战明军还输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我要保护你,就要强迫你遮掩、扼杀你的魅力和优点”这种“受害者有罪论”论调?
下一个讨论
如果外星人命令地球人摧毁一个国家,否则让人类灭绝,人类会怎么做?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