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上看了看,让我打分的话,最多5.6分。
根本无法相信,这是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个大导演联合指导,花了十几个亿拍出来的战争电影。
首先,战争特效惨不忍睹,那些军舰、飞机、燃烧弹爆炸等等的特效太假了,说是五毛特效都不过分,让人瞬间出戏。其实,五毛特效这些还是小毛病,勉强也能忍受,真正最致命的是故事情节支离破碎,整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根本没有一条完整清晰的逻辑链条。像电影进行到一小时的时候,突然发生的那30多分钟的夜间战斗,噼里啪啦一顿打,足足打了30多分钟,打完之后画风一变,继续开始下一个画面,根本没有任何强有力的逻辑联系,故事再往后全都是碎片化的呈现,并且时不时生硬的强行煽情,没有任何丝滑的过度和铺垫,尴尬至极。
一部电影要想好看,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故事逻辑链条,比如《血战钢锯岭》,为什么蜘蛛侠拒绝带枪上战场?从蜘蛛侠的小时候讲起来,母亲信教,还有个经历过一战的酗酒家暴父亲,自己曾经差点失手杀死弟弟,影响到蜘蛛侠的成长,然后蜘蛛侠参军,在军队里经历各种矛盾冲突,最后在钢锯岭上同日军作战,不带枪,赤手空拳救下了无数的战友,创造了奇迹,获得了紫心勋章,整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始终有一条完整清晰的故事逻辑链条。
《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兵临城下》《全金属外壳》《硫磺岛家书》《高山下的花环》等等优秀的战争电影,核心都是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故事逻辑链条。
刚看完。
很久以前就期待了,还跟孩子们讲过冰雕连的事迹。当时就说有机会去看看,结果还真腾出半天。
第一眼惊艳,感叹现在技术真是好。
演员们都很好,弟弟全程有点用力,不过不讨厌。其他大佬都不错。
不喜欢的地方主要是这个叙事,让人觉得小家子气。不是专业人士说不出什么原理,但就是感觉一块儿一块儿的,堆起来也好像差点什么。
不像大决战。那个是真的好。从小在电视上看,当时才几岁,啥历史背景都不懂,但就是几个小时不觉得腻。上甘岭也好。特别感动。包括后来的那兔都比这个会讲故事。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特别版《不能忘却的1950》-哔哩哔哩】https://b23.tv/dzs0N9
当然,这是我把它当作一般影片来评价。
如果把它当成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那还是很成功的。
更喜欢看《大决战》《高山下的花环》这类优秀的作品
说说我身边的人看完以后的感受
A,我叔,十年老兵,公务员处级干部退休,看前很期待,看完有些失望,说是比预想的差,但说不上来差在那,只是感觉不如老片上甘岭,南征北战等
B,我堂弟,前野战军炮兵军官,南京炮校毕业,转业后作电商,小有所成,事先对这电影没兴趣,家族聚会大家拖去看,看完以后,表示看得快睡着了,我问他对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有什么看法?他表示看个热闹不就成了,懒得评价的样子。
C,亲戚,国企中层干部男,本科学历,看前很期待,看完略有些失望,但表示很感动,表示以后不用美国车了……
D,亲戚,某IT企业中层男,研究生学历,看完也是略有失望,因为事先说是很惨烈很惨烈,但看完电影,没感觉里面志愿军多惨烈,到是里面的美国人被打得挺惨。
E,朋友,小企业主女,看完感动,说是里面的演员看起来脏兮兮,营养不良的样子,想来志愿军生活艰苦,然后大骂现在的贪官。
F,朋友,报纸编辑男,本科,一直是崇美派,本身对电影没兴趣,看完懒得评价,只是说电影很假很假。
G
《长津湖》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用电影形式对中国形象的再次输出,一个是对历史回顾,文化上提升国民价值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建设。
抗美援朝类型的战争题材在建国后初期一直都有拍摄,而我在小时候通过黑白电视所看到的不多。如果不是经常看电影的人,恐怕看到的并不多。
电影这个阵地非常重要。作为爱国主义的宣传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其他东西进行替代填补。电影的力量,有时候比文字更加直观和强烈。我们在教科书上,网络图文平台上了解到,抗美援朝是建国后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和战斗,西方国家无法再那么入侵中国,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受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侮、宰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我们看过,但是大多数人对这段话的印象停留在书面上。
经济发展,品牌商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要说好故事的,说好故事,就是一种宣传。意识形态也不例外,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是在用电影这样的工具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如果电影拍得不好,那么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就是西方国家那一套的宣传,而我国的意识形态宣传,就会变得十分空白。短视频平台为什么流行?因为大多数人喜欢看画面而非文字。同样的道理,如果把抗美援朝这样的电影拍摄得好了,就是一种武器。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更好地让群众吸收其中的精神,如果外国人也看到中国抗美援朝电影拍得很恢宏,那么他们也会对我国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认识,这是文字代替不了的。乌合麒麟那张澳洲军队在阿富汗作恶的作品为何能让莫里斯破防?就是因为影像和画面可以让人有直观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像《长津湖》这样的电影,是非常需要的。通过电影传递价值观,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战争的残酷,非常具有感染力。
影片中,美国人在过感恩节时,好吃好喝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条件相比较,差别太大了。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打胜仗,非常不容易,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影片将近尾声时,志愿军在雪地里冻死,氛围极其沉重。有这样的精神在,美国人要考虑清楚,这仗可不是那么好打的。
中国人民英勇善战,很耳熟吧?那么,是什么样的英勇善战呢?你洋洋洒洒写一段,也许记得不牢固。电影里面画面一出来,你就有很深的印象了。电影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冲锋号一响,美军就知道自己生死难料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画面和声音,就像巴普洛夫的实验一样,往往最简单最直白的东西,能让人刻骨铭心。
我们经常调侃的北斗神拳的梗“你已经死了”,就是一种力量的传播。听到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反派领便当。而冲锋号,这种和美军机械化部队,现代化军事部队形成强烈反差的声音,就是一种极其洗脑的传播手段,是一种文化标志。文化强势,震慑力就强势。对于我们来说,冲锋号的响起,就意味着敌人的节节败退,而这种符号,在电影的传播下,会一直传承下去。
作为普通观众,3个小时转瞬即过,唯有对志愿军先烈的无上敬意:是英雄们的牺牲努力,才换得我们的和平幸福,能在电影院安然地回顾历史。
伟大的志愿军英烈永垂不朽!
《长津湖》一上映,全网各个平台,就立刻有大批的“军事爱好者”“资深影迷”“专职影评人”“大V/UP主”,对影片的立意、剧情、细节,提出了各种指摘,甚至将其批得几乎一无是处。
然而,影片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残忍甚至残暴!
然而,影片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残忍甚至残暴!首日2亿,次日4.1亿,第三日4.3亿,第四日4.7亿,第五日4.8亿,第六日4.9亿,一天更胜一天,用术语说,就是“单日票房连续逆跌”,6天时间票房就突破25亿。
到上映第七日,票房飞涨的势头不减,甚至有再创新高的可能。总票房眼看就奔着50亿去了。
广大普通观众,为何如此喜欢《长津湖》?和喧嚣的网络杂音完全不同?当然是因为,这部影片用3个小时的时间,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时代,彷如身临其境:
影片如实反应了我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与敌人的巨大差距,更细致地描写志愿军战士们,深刻明白自己是为人民而战,打赢了这场各方面条件悬殊的战争,取得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
当时的美军,倚仗其冠绝全球的国力,飞机根本打不完,炸弹根本丢不完,
如主角所在的钢七连,火车刚进入朝鲜,美军飞机就来了,扔下凝固汽油弹,瞬间一片火海。
等到渡河时,美军飞机更将我军战士当成了靶子,几轮地毯式轰炸扫射,瞬间一片血雾……
这种被敌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压迫感,让观众观影时,心情和片中的每个战士是一模一样的。
而陆地上的敌人,清一色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移动不用腿,装备之先进,弹药之丰富,同样远远超过了我军。
所以,虽然我军凭敏锐地抓住战机,卓越的单兵作战能力,能多次做到包围美军一部、形成局部切割,但却没法和解放战争中围歼敌人那样,围歼超过万人的美军大部队。
如在长津湖战役,围歼了“北极熊团”这个美军加强团3500余人,俘虏团长,缴获其军旗,就已是一场了不起的战斗胜利了。
而且,我们的敌人不光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更是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
为了把握战机,出其不意,攻敌不备。我们的战士,穿着单薄的衣物,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白天在冰天雪地里潜伏,夜晚才能躲避敌机轰炸行军。
当我军战士就着积雪啃冻土豆的时候,美军士兵却是火鸡牛排,糖果,饼干,巧克力,热咖啡,应有尽有。
事实上,如果不是我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下,凭着意志力强行奔袭,非战斗减员太过严重,长津湖战役的结束,又怎可能让军心士气都已经完全被打垮打残的美军陆战一师,靠着海空优势支援,狼狈逃走?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涌现出了无数个毙伤敌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彪炳战绩记录,确实就是令人难以置信但却又确凿无疑的神话:
引用军迷网友的总结:
比起好莱坞电影里虚构的“美国队长”之流,这些让美国鬼子终身胆寒心悸的中国军人,才是真正的超级战争英雄!是他们打出了【中国轻步兵天下无敌!】的赫赫声名,成就了中国陆军举世无双的人间神话。
而《长津湖》影片中,以他们为原型塑造出来的“钢七连”英雄群像,就是对真实战史的合理艺术加工,更加不代表什么“个人英雄主义”。
比如历史上的新兴里战斗,我军第239团4连,奉命穿插作战,以伤54名、亡13名的代价,毙伤美军300余人,俘虏9人,歼灭美军北极熊团团部,缴获电台3部,榴弹炮12门,美军团旗1面。
如果这样的战损比,不是明明白白记载在战史上,是否也会让一些人连呼“太假”?
《长津湖》影片前一个多小时,一直是所谓“文戏”,交代整场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决策,时间是否太长了?对一些单纯的战争片爱好者来说,或许如此,
但对一部多年来难得的抗美援朝影片来说,将美军发动侵略战争、侵扰我国边境、轰炸我国城市,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时代背景,铺垫得详细清楚,就是必须的。
影片通过宏观的历史,也有微观的叙事,让每个观众都贴切地明白了:「志愿军战士为何而战」,
只因为「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要打。」「只有打败美国侵略者,中国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
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不惜牺牲,正是为了新中国的孩子们可以不再打仗,为了我们大家刚刚到来的安定生活。
看片中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在敌机狂轰滥炸下,依然建制不乱,纹丝不动;
在冰天雪地,严寒饥饿交逼时,依旧乐观谈笑,战天斗地;
除了深刻明白自己为何而战的我人民军队,世界上还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做到么?
看江南湖面波光粼粼,塞北长城蜿蜒盘旋,江山如画,河山大好!
就这样,一个刚刚从百废待兴走向新生的国度,决然去对抗当时的全球霸主,在国力、工业、科技的全面劣势下,百万虎贲跨过鸭绿江,和陆、海、空全方位占优,啸聚了十七国联军的敌手,打了一场以弱击强的不对称战争:
历史这样记载:包括长津湖战役在内的整个第二次战役,历时29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势如破竹,将战线从清川江推至“三八线”,歼灭美军第7师1个加强团(“北极熊团”),给予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以歼灭性打击,重创美军第25师、骑兵第1师,共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也在撤退中身亡。
这场战役的胜利,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震惊了全世界,也打破了美军从二战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报纸哀叹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更在国际舞台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以来,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史。
美国人付出二十余万人的死伤,却只能无奈在谈判桌前咽下苦果,被从鸭绿江驱赶回“三八线”,至今忆之胆寒;甚至在此后的越南战争,美国数十万大军促居于南越一隅,终不敢越被我国划定的“北纬17度线”半步雷池。
这场战争的胜利,至今仍然在庇佑着子孙后人,守护着这个浴火重生的国家,让美帝国主义眼睁睁看着我们这个新生国度一步步走向强大和辉煌,而今到了已能全面摧毁其霸业的门槛,却始终没有胆略去和打压其他国家一般,导弹洗地,战机轰鸣。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立国之战!
比起去年只用3个月时间仓促拍完,描写了一场小型战斗的《金刚川》,《长津湖》是数十年来,第一次全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制作影片。
因此,批判《长津湖》的各色人等,明显是“有备而来”,通过对影片种种细节的曲解、歪曲与放大,早已经脱离了客观批评的程度,而就是有意抹黑。
其实,这几天来,那么多人对《长津湖》恨得咬牙切齿,各种“伪装爱国”的反装忠言论,根子是什么?
就是他们早就被好莱坞洗脑,完全成了“精神美国人”了。早就默认美国大兵是天生的主角一方和正面角色了,所以,他们一看到中国军人所向无敌,打得美国军队落花流水的影片,就百般不自在!
因此,批判《长津湖》的各色人等,其实许多是早已先有立场,抱着找黑点的心态去观影,自然能先入为主的找出种种“槽点”,——正因其用心不端,其言论也就完全可以无视。
大V/UP主,专业影评人们,奉若神明的各类好莱坞影片,从《拯救大兵瑞恩》到《血战钢锯岭》到《敦刻尔克》,明明充满了对真实历史事件的美化虚构、夸大甚至扭曲,依旧是他们口中的影史神作,甚至还大吹特吹其所谓“反战”内涵……
一个至今仍在全世界各地挑起战火,贩卖军火,杀人无数,让无数平民流离失所的国家,出品的电影如何「反战」,本就是极度的【黑色幽默】。
《长津湖》上映6天25亿票房,这是什么概念呢?
美国好莱坞影业,今年的全球票房冠军,是从8月16日,上映了一个半月的漫威新作《尚气》,投资1.5亿美元,现在全球票房才3.85亿美元,在被中国市场封杀后,注定血本无归。其次是另一部漫威新片《黑寡妇》,全球票房3.78亿美元,——《长津湖》刚上映6天的票房,就直接把它们爆掉了!
其实,2021年初的《你好李焕英》,仅仅凭借单一的内地市场成绩,就以54亿票房(8.38亿美元),杀进全球影史票房前百名,就让被疫情重创的整个好莱坞,震惊之余,无不“羡慕嫉妒恨”。
「重返中国市场、占领中国市场」「谁赢得中国市场,谁就赢得未来」成了好莱坞各大巨鳄念念不忘之事。所以,时间进入9月后,才有了在各个网络平台,关于《尚气》的各种大规模洗白与营销,企图制造舆论,让该片登陆从中秋档到岁末档的热门档期。
然而,广大中国观众的爱国热情和分辨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尚气》这种电影,想要如愿在华上映,并取得超高票房,在大家的群起抵制下,已经是注定痴心妄想了。
而《长津湖》的惊人票房,同样为全世界影坛所瞩目,欧美各大媒体也不得不做了相关报道
某些自以为学富五车的大V/UP主们,“阅片量远超常人”的专业影评人们,以他们所谓的历史考据,所谓的专业标准,傲慢地批评着《长津湖》的时候,甚至根本不知道: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广泛观影需求是什么:
那就是杀美国鬼子!狠狠地杀美国鬼子!痛快淋漓地杀美国鬼子!!
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比,从来就只是浩瀚大海里的小水滴。——这就是《长津湖》之所以赢,他们之所以输的直接原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毒贩,老实,逐一发送轰炸机!(B2)
突然想起来,我好几年没看过正经的,表现美国轰炸机的电影了。
决战中途岛勉强算。
现在美帝沉迷于各种超级英雄,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老本。
我就喜欢看b2是怎么高空突防的。
我就爱看福特把坏人炸成灰。
什么时候派个b2把毒贩村子炸上天,掘地三十尺那种?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难民不是移民,中国显然不应该接收任何形式的难民,难民经历了太多人性中的极端状态,人性中的残忍被激发的更多,再加上宗教与战乱因素,为了生存难民的底线会更低,为了生存难民不惜恩将仇报、鸠占鹊巢,其对于稳定的社会有巨大的破坏性。
—————————————————————————————————
难民如果席卷欧洲,欧洲没落,欧洲储备的大量人才,中国要做好准备。
中国要为未来潜在的优秀移民提前做好准备,所有移民至少符合以下标准:
1、接受归化。接受中国法律、传统和习俗的归化,华文参加水平考试;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进行郑重的归化仪式,宣誓并视频记录这一过程。
2、有一技之长,科学技术领域优秀人才优先。优秀人才需要中国指定科研、技术或教育机构进行鉴定。
3、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4、在移民中国之前,没有触犯过法律(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准)。
5、符合以上四条者,到中国后需要数年的准备期方可有资格加入中国国籍。
6、6岁以下健康儿童(以中方骨龄测定为准),以及符合1至4条相貌姣好的25岁以下女子。
7、宗教类神职人员、有反华行为及反华言论者禁止移民。
——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以上是移民的标准。
——————————————————————————————————
另外,中国作为一个各种人均指标都较低的国家,按照“谁提出问题,谁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原则”,哪个国家指责中国多,哪个国家就应该帮助中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些国家要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出钱,不出钱不帮助就别BB,还要中国人自己勒紧裤腰带独立自主的自己解决。美国作为经常指责中国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应该尽力帮助中国,比如至少接收中国1个亿的“难民”,如果美国接收不了也不想出钱,最好闭嘴。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