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退过程中向志愿军冰雕连敬礼的桥段? 第1页

        

user avatar   wu-wen-ta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10/07补充回答:

问题由鄙人提出,本来是不想再参与此问题的“百家争鸣”,但确实是按捺不住。

对于仍然无法相信下列参考资料内容的贵宾,建议您选择视而不见;对于给我冠上XXX名号的贵宾,我非常感谢您的抬举,我答应您,我悉心听取您的教诲,但恕我无法与您谈论什么,因为您是贵宾犬,我学不会犬吠,无法沟通。


关于部分网友怀疑“买”热榜

自提问至锁定编辑,期间无任何问题修改记录,题主无任何消费冲榜记录,感谢关心。


关于问题本身,网友们的回答大致可分为

  1. 据XXX说(听XXX说),侵略军向志愿军“冰雕连”烈士致敬(真实/虚构);
  2. 个人主观认为,致敬(真实/虚构),该镜头属于(虚构/不必深究/多此一举/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崇洋媚外/“国外不认可浑身刺挠”/“导演屁股坐不正”......);
  3. 个人主观认为,与为了荣誉的侵略军高谈阔论人性、谈人道、谈客气、谈致敬,纯属“无稽之谈”;
  4. 经(求证/检索)得出结论,侵略军表达敬意属于做戏,其目的及动机疑似将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混为一谈,进而达到掩饰自己滔天罪行的目的;
  5. 个人主观认为,不自信,认为部分人恐怕只有得到国外认可,英雄的付出才有价值;

..........

综上,我个人认为,美侵略军致敬属实,导演经多渠道了解历史后,采用敬礼镜头呈现其敬畏、后怕之心。请大家继续过目下方内容:

上图参考资料共九条,分别为:

  1. 人民网
  2. 中国军网
  3. 新民网
  4.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6. 中国新闻网

可见均为官方、权威平台

参考资料1:

克劳塞维茨说“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目睹“冰雕连”悲壮牺牲的场面,军人的士气和战斗精神扑面逼人,令美军生畏、起敬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军军官说:“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可见,“冰雕连”静默的阵地上,却有强大的心理“杀伤力”。

参考资料2、3:

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这支美军是“王牌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以凶狠、残忍闻名,无一败仗记录,被称为“魔鬼一样的幽灵”。一动不动的冰雕连让这支骄悍的王牌部队吃惊不小,但让他们惊讶的事继续发生着。

参考资料4:

参考资料5:

参考资料6:

听到前方遭遇中国军队,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团长帕尔莫不以为然:“中国人吗?他们也会打仗?”

帕尔莫没有想到,6天之后,同样的厄运就落在了骑一师头上。骑一师,第一批入侵朝鲜的美军主力,美国的“开国元勋师”,成为机械化部队后仍然保留着“骑一师”的名头。云山之战,骑一师损兵1800多人,帕尔莫的第八团第三营被志愿军全歼

战后多年,美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长津湖之战时的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迟浩田,43年后成为了中国第八任国防部部长。1996年12月,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克鲁拉克就是当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父亲告诉他:“打了一辈子仗,没有遇到过这么厉害的部队。”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惊叹:“败绩,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美军参谋长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评论说:“麦克阿瑟那神话般的尊严被损害了。赤色中国人愚弄了这位一贯正确的军事天才,麦克阿瑟现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斗不过在朝鲜的中国指挥官彭德怀。”

一升空,就奔着胜利;一亮相,就是强者。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不无吃惊地说:“中国几乎在一夜间已成为世界空军强国。”

保罗·弗里曼,美第八集团军二师23团团长,抗战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助理武官,对国民党军队的作风和战斗力印象很差。时隔几年,当弗里曼与志愿军交手,他的部队被志愿军打垮,团部也被攻占。记者问弗里曼有何感受,他回答:他们不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这样写道:“一支装备如此落后、基本靠人力机动的部队,居然敢围歼全部机械化装备并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中国的统帅和将领敢于想象并策划这个气魄十足的‘坎尼’,是源于此前无数次艰苦作战积累的自信,以及对麾下身经百战将士们的绝对信任。”

1951年4月11日,刚刚过了71岁生日的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第二年3月,执意介入朝鲜战争的杜鲁门也因威信扫地,不得不宣布放弃总统角逐。1962年,中国西部边境燃起烽烟。麦克阿瑟发出忠告: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参考资料7:

参考资料8:

参考资料9:

参考资料完毕,恕我见识短浅,无法检索更多国内外报道,也无法想象为何官方要组织出长篇大论的谎言。

重回问题本身,结合参考资料,我认为美军向志愿军致以敬意一事并非空穴来风,也许在行军过程中遇到“冰雕连”时并没有当场肃然起敬,而针对1950年10月—1953年7月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军的态度不言而喻。


本问题确实无需刨根问底,一味的追求历史真相,因为确实不需要敌军如何夸赞我们,我们自己铭记历史,振兴中华足矣。

为何列举上文诸多内容以支撑鄙人个人观点,是因为已经有部分网友将文学、影视作品中出现敌军向我军致以敬意此类手法,与不自信、抬不起头等“罪名”捆绑,贴上“自作多情”、“多此一举”、“尴尬至极”标签。

若确认致敬无任何支撑点,纯属空穴来风,再给予负面评价,不为迟;但我认为在拍摄前期,团队应该已经检索了更加大量的文献或报道,才敢于将其呈现于荧幕上。


以下为原回答↓↓↓


那就自问自答叭!

(本篇回答大量内容来自网络)

经检索:


2012年2月17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津湖》节选(作者:王筠)

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里兹伯格摇了摇头,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人,但是他知道他们都是些无畏的勇士,是真正的军人。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部队的军礼。
里兹伯格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让他们呆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
史密斯的陆战1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而文中内容是否虚构,我也找到了心仪的答案。

2012年01月12日,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朱三平说:“《长津湖》不只是简单讲述宏大的战争故事,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
正如著名作家王树增推荐《长津湖》所言:“希望读者能从《长津湖》这本书里获得情感滋养,从并不遥远的历史中寻找到信仰之源。”
业界认为,目前出版的朝战题材大多是纪实、报告或者回忆录、传记,而选择小说样式的朝战作品不是很多。中国出版界不缺主旋律图书,但《长津湖》真正从文学层面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弱,很容易让读者进入角色。

可见《长津湖》这本书中确实添加了文学元素,并非100%真实还原抗美援朝战争。


2020年10月27日上午,90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进军营为武警官兵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我记得,那是1950年冬的朝鲜半岛长津湖畔,到处是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40度。一支美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美军想把他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不得不掰断了三根手指头……”刘石安动情地说, 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这支美军是“王牌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以凶狠、残忍闻名,无一败仗记录,被称为“魔鬼一样的幽灵”。一动不动的冰雕连让这支骄悍的王牌部队吃惊不小,但让他们惊讶的事继续发生着。

仔细观察,敬军礼并不在刘石安老将军的口述当中,也并不在电报中,故仍无法判断是否属实;但能够确认的是,经过无数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牺牲,侵略军对志愿军充满了敬意。而关于是否补枪一事,则在电报中明确: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之前一直不被承认的中国,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引起了整个世界的轰动。”这段经典的点评,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海军陆战队情报军官帕特里克·罗所说。尽管美国官方一直不愿承认在长津湖败给了志愿军,但在许多坦率的军人那里,他们承认败给装备比他们差得多的志愿军,而且对志愿军充满了敬意。

另,检索过程中竟然发现刘石安出生日期1945年1月???

经检索“刘石安”关键词...

《不朽的英雄赞歌》海报据了解,纪录片从上海的视角切入,通过一支以上海子弟兵为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参加长津湖战役,讲述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美军陆战一师的故事。今年87岁的刘石安,曾是20军59师的一名文化教员,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当年他只有17岁,还是一名新兵,抗美援朝的这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近年来,刘石安一面筹建第20军历史研究会,一面联络在上海的志愿军老战友做采访口述,希望英雄们的事迹不被湮灭。长津湖战役就是20军历史上最为英勇的一场血战,是战士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

所以是谁(编辑/改动)了词条呢?......


综上,经检索可大致判断,电影《长津湖》中陆战一师撤离过程中向志愿军敬礼一事,也许参考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津湖》图书中的内容,旨在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卑弱;亦或是将美军对志愿军的敬意充分表达于电影内容中。而关于流传美军挨个补枪一事,结合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内容,其并不属实。


最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杨根思

user avatar   ye-lang-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有点尬。我觉得主创还是没走出ChinaOK的心态。


user avatar   198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父亲所在的那个部队,一次有三个人被日军俘获,竟用铁丝包上棉絮浇上煤油烧死了,其中有一最小的就是学生兵,围观的老乡事后告诉部队的人“小的那个一直在流泪,嘴也在抖动... ...那个年纪大的一直用眼看着他。到死三个人一个也没发出一声”。日军埋葬他们后在墓前立了一块木板,上书“支那三勇士之墓”,列队礼毕才离去。现在也能在主流媒体里见到相似报道,说是“赢得敌人的尊重... ...”。

但也请听听我的父亲的政委们就此事是如何对我的父亲及他那些小伙伴们说的:

“我们是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我们的顽强是勇敢;他们是为掠夺我们的国土、财富而战,他们只有贪婪的恶欲!他们对我们的烈士敬礼不是在尊敬我们,是在欺骗他们自己的士兵!是在混淆正义与非正义,想把我们正义的勇敢与他们贪婪的恶欲混淆起来!想把我们的勇敢也附到他们士兵的身上,他们妄想!”

——《我的父亲:一名新四军的生活》

user avatar   zhouy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敬礼的可能性不大 ,至少未出现在正式记录里。史密斯师长是不可能的,因为陆战一师是在肃清了周围才通过水门桥的,遇到志愿军的可能是陆战一师第一营。20军当时派出了很多阻击部队和爆破小组,尽量拖延四等人南下的速度,但是后面追击部队无力歼灭美军。冻伤的部队应该是在黄草岭的几个阻击部队,这些部队应该被我们所知,而不是寂寂无名。

整理了一下陆战一师通过水门桥,一路南下的过程

水门桥 其实并不是一座桥,准确来说是个水坝,而且此处并不是黄草岭最关键地方。这里应该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斗,《HQ, X Corps, Special Report on the Chosin Reservoir》没有记载,从战斗地图上可以看出来,下面那个大弧和1081高地是最好的阻击阵地。(水门桥附近有3个高地发生了狙击和攻坚战,1457 1081还有一个只有代号没有具体说明)



位于江东里以南 10 英里处的 Chinhung-ni 的唐纳德·施穆克中校的第一营将向北行驶并占领占据丰其林山口的高地。特别重要的是 1081 高地,它是江东里和清兴里之间最重要的地形特征,它位于通过山口的主要桥梁以南约 1 英里处。需要攻下 1081高地,否则战斗工兵在试图重建桥梁时会暴露在高处的烈火中。

第一工兵营 D 连的中尉大卫·佩平 (David Peppin) 接到了在缺口上架设新桥梁的工作。随着 12 月 9 日早些时候天气转好,两辆 Brockway 卡车再次驶向现场。佩平随后注意到被摧毁的桥附近有一堆木材。Peppin 测量桥上的间隙时,发现证明它太宽了,无法被 M-2 桥梁组件本身覆盖。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炸飞了大坝的一部分。

但是佩平(在一个排中士的推荐下)充分利用了他的情况,使用堆叠的木材在道路下方的一个小架子上搭建了一张婴儿床类似的支架。M-2 部分可以从中穿过其余的间隙铺设,从而恢复桥梁。 利岑贝格上校让佩平再多花两个小时来完成这项工作。到下午 3 点 30 分,新的部分被连接在一起,人行道被间隔开,以便坦克可以穿过。卡车和吉普车需要使用桥梁中心部分。

佩平还有另一份工作。中国人还炸毁了一座钢制路桥,该桥位于现已修复的压力管道(水门桥)以南约 1000 码处的高速公路上

跟随一个步兵营穿过人行道桥,佩平用推土机移动到新的障碍物。突然,一道迫击炮弹炸开。不过由此看来,佩平和推土机司机都安然无恙,佩平决定看看推土机能不能把大钢桥推开。一会后,通往清鸿里的路线开通了!

桥上没有容错的余地,原本以每小时两英里的速度进行的过桥更慢了。当车辆成一列穿过桥时,每个司机都必须全神贯注。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将意味着从山的一侧跌落 1,500 英尺。战地记者 N. Harry Smith 后来说:“我不想乘坐任何车辆穿越这条地狱般的道路,也许会从一座永远不会平坦的山上下来。”

到 12 月 10 日凌晨 2 点 45 分,第一批海军陆战队部队到达了距离兴南 43 英里但相对安全的 Chinhung-ni,但已脱离了追击。他们登上卡车,开往兴南。但其余的大部分人不得不继续向海岸跋涉,直到有更多交通工具可用。


1081高地的战斗只找到很少的描述

第二天一早,12 月 8 日,第一营开出了 Chinhung-ni。他们的目标是 1081高地,位于桥以东约 1 英里处。1081高地可以俯瞰 MSR 的长长一段。而且从顶部,中国人可以很容易地够着通往桥的所有道路。山顶上的守军如果往西南方向看,大概能看到三里。越过山谷的海军陆战队员随后将远离山丘,而他们的背影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所以1081高地必须守住。

起初,我们遇到了顽固的阻力,无法取得太大进展。当天晚些时候,他们得到了第 73 工兵战斗营的一个连和 TF Dog 的自行高炮部队和 155 毫米火炮部队的增援。即使有这个火力,这也是一场艰难的战斗。直到第二天,12 月 9 日, 1081高地 才被锁定, Able连队终于登顶。

中国人很清楚这座山的重要性,志愿军180团早在12月2日就陆续进入阻击阵地,此后就一直呆在高地上。因为冻伤减员严重,他们捍卫它直到最后一个人。海军陆战队没有找到幸存者,他们在 1081 高地上发现了 530 具守卫的尸体。攻占这座山的代价很高——Abel连 损失了 111 人,大约是他们连队的一半。

在 Abel连取得成功后的几个小时内,第 1 个四等人开始穿过修复后的桥梁。现在,该师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无需忍受从上方倾泻而下的子弹和迫击炮弹雨,就可以通过Funchilin Pass(水门桥) 到达Chinhung-ni。

有一些关于志愿军的描述:

海军陆战队惊讶地发现,虽然在 1081 山的中国人已经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但一些军队已经在他们的防空洞和散兵坑里冻僵了。中国 PVA(志愿军) 的后勤供应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正在冻成冰 。

寒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毁灭性的。他们对最极端的天气毫无准备,后勤支持也很稀少。因此,许多中国部队被海军陆战队俘虏,因为他们身体无法移动,而且他们的武器已经冻结。一些中国人双手被步枪冻僵投降;海军陆战队不得不折断囚犯的手指,以便从他们手中取出武器。在从江东向南发起进攻时,一支海军陆战队发现散兵坑中的中国人在冰冻的情况下投降,海军陆战队能做的只是将他们从洞中抬出来,放在路上解冻。


补枪是存在的,这个美国人自己都承认:

Between Koto-ri and Chinhung-ni, the Marines captured more than a hundred Chinese prisoners, some of whom were so frostbitten that gangrene had already set in. But the Marine rifle companies in the hills could not afford to take prisoners. Strained to the limits of human endurance, bone-tired and pressed for time, some small units that captured prisoners defied the orders from higher headquarters to bring their captives down the mountain, and simply shot them as an exigency of war (from an eyewitness account cited in The Korean War: An Oral History, by Donald Knox).

在 Koto-ri和 Chinhung-ni之间,海军陆战队俘虏了一百多名中国俘虏,其中一些人冻伤了,已经长了坏疽。但山上的海军陆战队步枪连负担不起俘虏。一些抓获俘虏的小分队,精疲力竭,筋疲力尽,时间紧迫,不顾上级指挥部的命令:将俘虏带下山,干脆以战争的紧急情况而向俘虏开枪(来自目击者的说法)

唐纳德·诺克斯的《朝鲜战争:口述历史》

冰雕连是存在的,不过没有致敬的描述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人民善良的一面,移植到美国人身上了。

也就是说,我国军队遇到了令人敬佩的对手,我们会尊重他们;即使是敌人,也有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于是,以为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以为美国强大,必然也是理性的。美国强大,必然也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必然也是尊重对手的。

然而,美国人并非如此。

或许美国可能对白色人种如此。但对其他族裔,尊重?字典里就没有这个词!

有没有可能我军行为过于感人,所以引起了美军的共鸣呢?

也许能引发一两个人共鸣。让美军集体给你敬军礼?想多了。



无图无真相。


user avatar   xun-zi-yu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凌晨2点钟,第1陆战团1营冒着暴风雪离开镇兴里向北运动,前去占领丰知岭关旁边主补给线上方的山头,即位于路东边的1081高地。陆战队在冰天雪地里静静地向山上推进,81毫米和4.2英寸迫击炮和双管40毫米自行火炮被调来支援他们。大雪纷飞,又缺乏空中掩护,这使陆战队感到震惊,而他们却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一个地下掩体区。当时敌人的米饭锅正在炉子上煮着,大吃一惊的敌人不是被打死就是被击溃。

  1328高地位于古土里以南约2000码的道路西侧,是第7陆战团的第一个攻击目标。该团的第3营在此处遭到中共部队轻兵器的猛烈射击,陆战团从古土里撤出的速度因此而放慢。上午11点钟,第7陆战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向3营营长沃伦.莫里斯少校提出建议,让他派第3连去进攻。莫里斯少校厉声回答:“3个连都派上去了——乔治连的50人,豪连的50人,还有艾特姆连的30人。就这么多人了。”利曾伯格上校压住火气提醒说,整个营在激烈的战斗中损失巨大,所剩人数已远远少于陆战队的一个正常连。他把作为后备队的第2营也投入了战斗,让其从侧翼进攻中国军队。到下午6点钟,两个营已在山坡上会合。与此同时,主补给线东边的陆军营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夺取了攻击目标,并继续向前运动与第5陆战团会合。第5陆战团沿主补给线行进,然后进行了部署,向东面发起冲锋,夺取了1457高地。下午4点钟左右,陆军和陆战队把中国人赶出了这座高地,并击退了中共部队发起的一次微弱反击。

  12月8日夜,阴云散去。12月9日清晨,天气晴朗而寒冷。这一天也令1081高地上的第1陆战团1营士兵感到有点失望。在前一天,他们到达了高地上的所有地方,只有那座俯瞰四周的最后主峰还没有拿下。在其他连队的支援下,再加上迫击炮的集中轰炸以及4架海盗式飞机的掩护,A连向这座寒风肆虐的光秃秃的山峰发起了进攻。中国人明白,一旦这座主峰失守,他们控制主补给线的整个阵地将会被摧垮,因而拼命死守。到了下午3点钟,陆战队占领了第1081高地。然而,A连从镇兴里出发时有223人,现在却只剩下111名身体健全的人了。不过,他们夺取了丰知岭关上至关重要的山峰,使530名敌人横尸山上。

  12月9日,在飞机和大炮提供的极好掩护下,部队继续行进,不久就到了断桥边。经过一场和中国军队的短暂交火后,他们很快就占领了该桥。陆战队的一个排穿过桥后的高地,发现50名中国士兵躲在散兵坑里。“他们都被冻坏了,”第7陆战团1营营长W.D.索耶少校说道:“我们就把他们从散兵坑里拉出来,放到了公路上。”

  装满踏板桥构件的卡车此时向断桥驶去。下午3点半钟,经过3个小时的辛苦努力,工兵们把构件都安装就绪。当第一批的几部车辆从搭成的踏板桥上驶过时,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后来,一辆拖着掘土机的牵引车却压垮了放在外踏面之间和断桥中心处的胶合板。这预示着将会发生灾难,倒不仅是因为这件大型设备被留在了桥上,而是因为卡车和其他轮距较窄的机械将根本无法通过。

  技术军士威尔弗雷德.H.普罗瑟是一名熟练的牵引车驾驶员,他想方设法把牵引车从损坏的桥上倒了回来,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后来,陆战队第1工兵营营长约翰.H.帕特里奇中校赶到了。他迅速计算了一下,发现如果踏板桥构件的间隔能尽量大一点,比如136英寸,那么,M26坦克就可以省出2英寸。而吉普车可以沿着相距45英寸的踏板桥内侧边缘行驶,这样就有半英寸的富裕。踏板桥很快作了变动。随着夜幕降临,工兵们打起了手电筒,在工兵的引导下,第一辆吉普车小心翼翼地开到踏板桥上,两边的车胎紧擦着边缘,成功地开过了桥。帕特里奇中校对轮距较窄车辆的解决办法奏效了。整个晚上,车辆和部队从这个跨度很大的桥上涌过去,没有出现任何事故。另外,和士兵们一起过桥的还有数以千计的朝鲜难民,他们中很多人还牵着耕牛。

  部队没有遇到中国人的顽强抵抗,看来他们都被严寒封住了。美国军人抓获了几个俘虏,大多都患有重度冻伤和长期营养不良。他们证实中国军队的战斗和非战斗性伤亡一直都在削弱部队的战斗力。只是到了12月10日早晨,中共军队才采取了重要行动。此次行动是在陆战队停止向突围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即古土里以南的1328高地进攻之后才开始的。陆战队的观测人员认为,中国人正沿着与主补给线平行的侧翼向南行进。当1081高地上的美军发现中国人分成小队在山东面仅1000码处的洼地运动时,这种猜测被证实了。尽管大炮和飞机立刻向这些小队展开轰击,他们仍冒着炮火满不在乎地继续行进了一个小时。

  随着步兵陆续到达镇兴里,尽可能多的士兵被装到卡车上运回兴南,但还有许多人必须步行。看来整个撤退行动将继续下去,不会再有什么损失或延误。此时,保卫主补给线的是“猛犬”特遣队和第3步兵师65团的两个营,他们分别驻守在镇兴里以南6英里的水洞附近和水洞以南7英里的马田洞地区。然而,12月10日夜,一小股中国士兵悄悄潜入水洞村,他们猛烈开火,使撤退行动一度受阻。后来,陆军士兵和陆战队员打垮了这次攻击,并放火烧毁了被中国军队当作据点的那所房子。

  12月11日半夜之后,部队的后部遭受了另一次挫折。撤退部队的40辆坦克被部署在队伍后面,为的是防止万一有坦克出故障,使整个撤退陷入停顿。在陆战队侦察连的保护下,这些坦克沿着主补给线一路隆隆向南开去。数以千计的朝鲜难民放开胆子紧随其后。中国士兵也混杂其中,希望一有机会就发动袭击。大约凌晨1点钟,当部队的后部走到距踏板桥约2000码处时,倒数第9辆坦克上的刹车装置被冻住,最后的9辆坦克被迫停了下来。其余的坦克继续向前开去,并从视线中消失。这样,这9辆坦克和保护坦克的侦察连的一个排留在了后面,该排共有28人。

  在滞留期间,有5名中共军队的士兵从难民中走出来,其中一个用英语喊道要(向)他们投降。侦察排排长欧内斯特.C.哈格特少尉半信半疑地走上前去,乔治.A.J.阿米欧下士用一支白朗宁自动步枪掩护他。刹那间,前头的那个中国人闪到了一边,后面现出挥舞着冲锋枪和手榴弹的另外4名中国人。哈格特扣动了卡宾枪的扳机,然而,天气太冷,子弹根本发射不出来。哈格特迅速向中国人冲过去,像棍棒一样挥动着手中的卡宾枪。他敲碎了一个中国人的脑壳,但一枚手榴弹将他炸伤了。阿米欧开枪击毙了中国人,救了哈格特一命。但敌人的其他部队开始从高地上向侧翼和尾部扫射,哈格特的那个排慢慢向后撤退。最后一辆坦克连同坦克手们一起落人中国人之手。中国士兵投掷的一个炸药包,炸晕了哈格特并把一等兵罗伯特.D.德莫特炸飞。只见他垂直落到了公路边,落在路下边几英尺的一个突起的地方,失去了知觉。排里的其他人认为他已被炸死,就继续向后退去。侦察排另有两名士兵失踪,也可能在混战中被人打死。阿米欧身着正在试验中的涂有玻璃纤维的新型防弹衣,一直用白朗宁步枪射击,掩护撤退。突然,一枚手榴弹正好在他的背上爆炸,不过,他倒是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而该排的另外12名士兵却在这次激战中受伤。与此同时,坦克手们想方设法把卡住的刹车装置松开,驾着前面的两辆坦克沿路驶去。其余的坦克有的落入敌手,有的被坦克手丢弃了。

  工兵们在踏板桥上等着,待该师的最后一支部队通过后,就把桥炸掉。等这两辆坦克以及紧随其后拖着伤员的侦察排过去之后,工兵们以为所有能跳脱出来的美国军人都过去了,所以,他们开始炸桥。他们这样想并不完全正确。一等兵德莫特被炸药包炸飞到主补给线下面一个突起的危险地方,他只是受了点轻伤,很快就恢复了知觉,又爬回到路上来。他看到路上只有朝鲜难民。听到前面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他意识到踏板桥被炸毁了。不过,他记得可以从水力发电站水槽上面的门房通过。德莫特和难民们一起徒步到达镇兴里,成了最后一名撤出来的陆战队员。

  12月11日晚上11点半钟,剩下的两辆坦克和保护它们的侦察连的士兵一起到达咸兴-兴南地区的集合区。他们是最后撤出的部队,“向海边突围”的行动成功了。考虑到部队所遇到的诸多巨大危险,他们付出的代价还是比较小的。然而,仅在突围行动中,就有约1000名士兵死伤或者失踪,其中大多数是陆战队员。突围前,在长津水库周围进行的战斗中,陆战队共有2665名士兵伤亡,其中383名中弹身亡或因伤死去,159名失踪,2123名受伤。在水库东面被切断并击溃的第7师的3个营中,有2000多人阵亡、负伤或失踪。而在其他战斗中,有100名陆军士兵阵亡或负伤。因此,加上英军陆战队突击队和一些南朝鲜军人的伤亡,在长津水库之战中,参战的大约有2.5万人,其中约有6000人阵亡、负伤或者被俘。

  当部队从下碣隅里出发,沿主补给线行进的时候,阿尔蒙德将军命令第10军的剩余人马在兴南附近集结。南朝鲜的第3师和首都师从最北边的辰镇向南面约80英里的城津撤退。在那里,一些人乘船撤离,另一些人则乘卡车或者火车到达兴南。未在长津水库附近和通向长津水库的主补给线上部署的美军第7师的所有部队都被调来保卫咸兴-兴南的防区。同时,美军第3师也撤离元山,加入到保卫咸兴-兴南防区的行动中。

  为了撤出第10军,一支有193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集合起来,并于12月11日开始运送部队、设备和物资。在为期两星期的撤退中,共有10.5万名士兵和9.8万名朝鲜难民乘船撤到了南朝鲜。另外,还有3.5万吨物资和1.75万台车辆被运走。在撤退进行的同时,由第3和第7师防守的防御圈也在不断缩小。而海军的舰艇则开始炮击,空军、陆战队以及海军的飞机也定时轰炸中共部队和北朝鲜的阵地。中国和北朝鲜人缺少大炮,他们向防御圈里没有发射几发炮弹。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他们不敢冒险用步兵发动大规模进攻。1950年圣诞节前一天,第3师的最后一支部队发射完最后几发炮弹后,登上了正在那里等待的登陆艇,撤退到了提供保护的军舰上。军械和工兵部队把运不走的库存炮弹都发射掉,并放火烧毁了不得不留下来的物资。12月24日下午2点36分,美军舰队离开兴南向南驶去。

  征服北朝鲜的巨大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47章突围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军朝冰雕连敬礼”是《长津湖》这电影最让我不爽的地方,排第二的是杨根思烈士那段插入的过于突兀;第三是开头的五毛特效。

真正符合历史真相的走向是:如果当时条件允许,美国人会把冰雕连战士的脑袋割下来做成各种纪念品。因为他们当年就是这么对日本人的。

电影前半部那些在乱石滩打尸体比赛的美军才是真正的美军,怎么到后面换成陆军就一个个都成欧洲老牌骑士了?讲真的,他们的德行还比不上空军呢。那个年代的美国小伙儿能有啥觉悟,能有什么思考?乱枪打死敌人,然后带点证据回去给乡亲父老开开眼,这就是他们唯一的想法。

编剧最终还是给美军加了滤镜。哪怕说美军补枪、美军劫后余生欢呼雀跃、美军小人得志抱着冻僵的志愿军战士合影,这还都是比较符合美军尿性的。安排个敬礼,一股子《读者》味儿又窜上来了,别老塑造反派多有格调,美军联合南棒在朝鲜半岛屠杀了几十万无辜百姓,这帮反派就是些穷凶极恶的狼犬。个别导演到了电影最后总是想着给敌人留一丝“体面”,可真实的历史中敌人会给我们的战士留体面吗?说到这我又想起来个别抗战电影中总爱安插一个觉醒日本兵,这味儿比老美敬礼还浓,有机会再说吧。


最后就是真别觉得欧洲古代骑士们都是什么好人,他们对上异族、异教的时候从来没有手软过。狮心王因为收不到赎金一口气杀了2000异教徒,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和立陶宛打着传教的名义烧杀抢掠。“骑士精神”?那套东西都是人家内部自己过家家用的。


user avatar   huang-hong-47-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美国人想得太善良了。

将来会因此吃亏。


user avatar   chang-fei-85-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跪的太久了,思想扭曲了。但凡是了解美国历史的,都知道这种内容是自欺欺人。


user avatar   xia-zai-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事迹摘自《漫长的战斗》,是美国兵自己的口述传记。不要因为电影里的美军,就去觉得这支军队在人性之恶上有什么改观。美军300年沉淀下来的礼义廉耻,只活在好莱坞大片里。

——1950年11月29日,在新兴里经受了志愿军一夜围攻的美军,发现了十几名志愿军重伤员,天亮后来不及撤退,躺在雪地上奄奄一息。残忍的美军将这些毫无反抗能力的重伤员摆成一排,浇上汽油点火焚烧,伤员的惨叫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就在同一天,在西线的清川江左岸,40余名志愿军因负伤落入美军手中,被直接集体枪杀。3天后,在真兴里地区,又有31名志愿军战俘被美军屠杀。



——第五次战役期间,位于华川地区的一家志愿军医院来不及撤退被美军包围。对已经没有作战能力的伤员和医护人员,美军用机枪扫射和放火焚烧等方式,惨无人道地将数百名伤员和医护人员全部杀害。



——在石岘洞北山的战斗中,两名志愿军重伤员被美军俘虏后,美军士兵为了取乐,竟用装甲车将他们活活碾死。




        

相关话题

  冷面是什么食材制成的? 
  为什么我国对禁黄并没有完全打压? 
  电影《爱情神话》里为什么要安排老乌和索菲亚罗兰的爱情故事?主创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 
  新疆在明朝时期是什么状态,又叫什么,明朝为什么不灭察合台? 
  好莱坞复工在即,日增成本20%,国内影视行业何时复工?疫情对电影行业和影视从业人员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为什么相比欧洲,中国古代的小说或是现代拍的古装剧里少见双手大剑这种武器? 
  如何评价电影 我的战争 My War (2016)? 
  二战时,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军取得过哪些胜利? 
  四大中生:陈坤,邓超,刘烨,黄晓明目前在国内综合实力该如何排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东德错误”是一个梗还是真实发生的?
下一个讨论
等60后70后老去,80后90后占社会主导地位,掌握社会资源的时候,中国社会是否会变得更加理性化和法治化?





© 2024-05-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