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 第1页

  

user avatar   li-jun-81-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年一度 喜剧大赛>从活动组织的角度看,还是非常周全的。

1.【咖位之争】用“发量多少”、“脸圆与否”避免出场顺序的争议,非常巧妙。随后,把于和伟这位并未主攻喜剧的演员放入c位。

2.【权重平等】无论观众,还是评委,都是100分、非常亲民:避免了“我要给一张S卡!”带来争端,体现“群众的选择”。

3.【点评睿智】评价方面,还是先肯定后否定、赞许要大于批判。更多是评委的自黑,化解评价系矛盾在嬉笑之间。而那些评分较低的表演点评并未剪辑进入主要视频部分,避免了审美冲突...

我觉得这比“演员请就位系列”要高明许多。EQ表现上值得“陈凯歌、尔冬升、郭敬明”评审小组充分借鉴,记在小本之上。


即便是【广告植入】也很智慧,用了喜剧表达。大家依旧能笑着... ...

爱奇艺提前点映的自黑内容,『素描 漫才』喜剧词汇的科普,评委亲熟互黑与对新人的鼓励赞许;评价期间关注编剧幕后的付出,体现了本次“简单、爆笑、尊重”的主旨。同时,对于前期与导师相熟的演员也进行了一轮“捧杀”,而消除了亲疏远近的猜测。

另,跟知乎合作了解评价也非常睿智。看来,确实下过一番努力,应是在拍摄前完整进行了盘点,对多有可能的有威胁内容与争议点进行排雷,于是开头20分钟略显庸常内容就是这个目的。

作综艺并不容易。本身是众口难调,而因为各种其他选秀带来的外部影响,目前又舆论敏感。

所以这次《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首期 还是做的很审慎,非常周全。甚至可以说有点防御过度~但算是当下综艺节目的好范本。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

So 这期节目 我想要给一张S卡~




【喜剧:你为何会发笑】

另外,此次评分,大家是用脚(笑)来战队的!如同黄渤说的“喜剧是一种天然生理反应”...

看喜剧表演时为什么会笑,相信大家会有天然疑问。尝试解答一把、希望以下解析有所帮助:

鉴于知乎的理性分析风情,把首期几个成功节目设计来梳理一下。

首先:

【笑】确实是生理反应,可以理解为一场知觉的“游戏”;审美的一种具体形式。

总结来讲,就是当感知对象偏离于其知觉原型(记忆表象)时,就会产生官能的冲动。而当理性判断偏差产生原因为“欲望退行”之丑导致(理不歪笑不来),『笑』便被激活了。

这本是一种面对威胁的生理防御机制,但经喜剧人千百年以来的努力,成为一门让人释放开解的艺术。这也是郭德纲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借此~来看一下这节目里的例子,找到“笑”这一认知冲动背后原因。


1.《互联网 体检》的喜剧创作方式。

关键是将“参加体检的你”和“看短视频的妳”等价起来进行混搭~借此,讽刺“乱收费~乱打广告”等行为的“不择手段”(欲望退行)!



2.《一心不二用》的喜剧创作方式

关键是对于“拳击训练”的特征群体解构:本来相互匹配的“动作”和“语言”由于“头脑单线程”(欲望退行)产生背离激发感官冲击。


3.《三毛 保卫战》的喜剧创作方式

关键是对“保卫战”和“护发行动”两个概念进行了替代~借助其近似特征,暨 场地位置上“沙场”与“头皮”的近似,与“战士”与“秀发”的等价操作;从而使实现包袱。吐槽的倒退是对于牺牲的大题小做,以及那令人脱发的工作压力。


总结一下原理:也就是我们常用的这个图。

伙伴,你学会(废)了么?


user avatar   liu-jin-bao-nan-feng-go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单纯回答一下第一期中几组被叫做“漫才”的短剧吧。

近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播放之后,节目中有三段被称为“漫才”的质量不错的短剧节目,笔者的几位友人也参与了编剧工作。作为对日本漫才短剧等搞笑艺术略有涉猎的人,笔者个人非常感谢栏目组对推广喜剧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数段短剧作品也非常优秀。编剧老师的水准之高,演员老师的表演之精湛,从现场效果和节目播出后的风评都可见一斑。

今天执笔,无意对节目本身进行评判,单纯想拨云见雾,聊一聊会萦绕在刚刚接触漫才的观众心中的一个定义问题:什么是漫才?我想从几个Q&A开始聊起。其中【Q5:为什么一定要写这篇文章探讨清什么是漫才?】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

先上一个结论性草图:




【Q1:漫才必须有装傻和吐槽分工吗?】

A:否。

笔者之前曾于2018年于某乎平台粗译并公开分享《南风公公:[翻译]日本漫才中14种“装傻”技法及9种“吐槽”技法(暂定稿)

(见链接),不才也被当时部分志在漫才创作表演的演员作为当时国内少有的漫才技法一手参考资料。资料源于日网,可见从漫才的发源地日本来看,装傻吐槽式漫才也是最大的一个类别“掛け合い漫才”。

不过并不是说没有装傻和吐槽的双人站立式喜剧表演就不叫漫才了。不说漫才历史上过于早而今无影像资料不可考的能剧漫才、舞蹈漫才,单论从1930年现代对话漫才发展至今,1954年开始活动的“牢骚漫才”(代表组合“人生幸朗&生惠幸子”,

)。因为“牢骚漫才”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人吐槽负面情绪,另一个人在一边附和的模式,与常见的装傻吐槽式区别很大。生惠幸子老师使用的是很弱化近乎没有吐槽力度的附和。

近年来在日本,吐槽并不是漫才的必要元素,并不一定非有吐槽才是漫才。可以看一下这个三个组合:

1. 馒头大帝国:

,使用的是双装傻模式,抛弃吐槽,而是两个装傻小哥使用特别浅显的不需要吐槽补足的梗来进行表演。

2. pekopa:

,2019年日本M-1漫才大赛季军,开创了使用更上一层楼的装傻来代替吐槽的“顺势不吐槽”技巧,与传统的漫才在技法上就是预期违背,非常新颖。

3.怪奇!yes橡果rpg:

三装傻一发梗组合,在日本非常异类。

因为有以上实例存在,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装傻吐槽是漫才的重要元素,而不是漫才的必要元素。



【Q2:有装傻和吐槽分工的就是漫才吗?】

A:否。

漫才主要分为两大类“对话漫才”与“短剧漫才”,其中“短剧漫才”指的是用分角色扮演、跳出角色吐槽的形式进行表演的漫才。
短剧漫才和日式短剧都可能有装傻和吐槽之分(实际上很多日式短剧也没有吐槽),但是为什么会被分为两种不同的名词呢?

短剧漫才之所以作为漫才,是因为两个演员上台时的身份是漫才演员,在经过引子介绍之后再引入一个要表演的模拟情境进行装傻,好比说演员说“我想追一个姑娘,但我不知道怎么说,能陪我排练一下吗”再进行表演,情况是由两个演员凭空创造的,之后吐槽会跳出表演的角色以漫才演员的身份进行吐槽。

而短剧是演员上台自带一个真实情境和角色,情境是舞台一开始就存在的,无论情节发展成什么样两个演员都不会跳出角色,吐槽也是在角色内进行吐槽,不进行跳入跳出。

从日本喜剧近年来的发展来看,对于漫才和短剧的区分界线是非常明晰的。在日本对搞笑组合有一个评价叫做“漫才短剧二刀流”,指的是一个搞笑组合既能做漫才,又能做短剧。日本短剧之王大赛冠军、M-1漫才大赛亚军“镰鼬”就非常有代表性。


镰鼬的漫才样式


这个是短剧,真的是短剧。


镰鼬的短剧样式


由此可知,在漫才的发源国,如果一个组合只做短剧的话,是不能被称作“漫才师”的,如果一个组合只做漫才,也不能被称作短剧师。就如同相声和小品的界限一样。如果一个漫才作品参加短剧之王 大赛,不会晋级。短剧作品参加M1大赛也不会晋级。

【因此节目中的作品被称作短剧可能是更恰当的。被称作漫才,值得商榷。】

注意:使用道具不是漫才和短剧的界限,漫才也能使用道具。2019年M1决赛选手,能剧漫才组合“末广子”就拿着鼓演漫才:

。末广子于1小时13分出场。


末广子 能剧漫才


日本漫才协会干部knights组合在漫才中加了自行车和滑板当道具:

,但依然是非常正统的对话漫才。


knights 自行车漫才




【Q3:所以,什么是漫才?】

A:有人会问了,你又说漫才不一定需要装傻吐槽,又说有装傻吐槽的不一定是漫才。那漫才到底有没有个明确定义?

实际上,在漫才的发源国日本,对于现在各种新形式的漫才也陷入了定义上的争论。

2020年m1大赛的冠军“魔法可爱(magical lovely)”的决赛段子是装傻演员野田crystal几乎完全舍弃语言,纯靠肢体进行装傻,在日本也引发了一场“不靠语言的也能叫漫才吗?”的争论(

,魔法可爱决胜段子在2小时44分。建议全场都看)。


魔法可爱 滚地漫才


魔法可爱这个组合自己还做了个节目,让一群奇怪的搞笑艺人表演各种奇怪的漫才,来探讨漫才的边界,节目好像叫“最不像漫才的漫才大奖赛”(

)。

笔者认为,是两个人以漫才师身份表演的,有装傻,那就是漫才,相对来说这个节目还更靠近远古漫才“肢体搞笑”的形态了,挺好。



【Q4:一个作品怎么能叫中国漫才呢?】

A:那么说回中国,怎么才能叫一个中国漫才作品呢?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搞笑资深爱好者山下智博先生曾经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日式搞笑的特色有两点,一是吐槽,二是シュール(可以粗略理解为现实中不会发生的天马行空+无厘头)。如果日本漫才可以做到只靠天马行空加无厘头的装傻,舍弃了吐槽也能叫漫才,那么实际上中国的漫才也可以这么定义。

1.两个人以上表演的。

2.在台上以演员自己这个漫才师身份出现的站立式喜剧。(可以有道具)

3.装傻部分是现实中很罕见的,发生了就会显得很弱智的天马行空+无厘头。

4.笑点密集。(一段节目,大多数平均下来约是10-15秒一个笑点,但不绝对)

5.两个人(或数个人)中间立一支38式麦克风(没有38麦,一个立麦也行。漫才只用一个麦克风,哪怕现在都用耳麦或台下的指向性麦克风收音了,该摆也是摆。)


日本漫才泰斗组合 大盆小盆,中间那个是38式麦克风


再有一个小点就是漫才的装傻吐槽站位左右没有要求,演员怎么舒服怎么来。



【Q5:为什么一定要写这篇文章,探讨清什么是漫才?】

A:近年来很多国内业界头部公司、栏目和演员对于推广漫才做了很大努力,既然能够选择去推广漫才,我相信头部的栏目和演员们对漫才至少是有了解和喜爱的。如同很多节目的演员一样,至少对漫才有涉猎才能做出装傻与吐槽分明的喜剧。而头部的公司栏目也是想做大漫才这个品类才会不遗余力地推广。那么出现被称作漫才的短剧,肯定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

那么,国内业界头部的栏目和演员对于刚刚接触漫才、想要投身漫才的演员,以及没接触过漫才想要了解漫才的观众,是有着可以下定义的天然导向性的。因为头部从业者在宣发路径上的天然强势位,因此同样也具备了在明确了解漫才是什么的基础上,将漫才的定义普及给观众的义务,这样才会让大家都知道漫才的样子,进而都喜欢漫才。

脱口秀,或者规范名称叫单口喜剧近年来在中国发展火热,很多业内演员都是以国外的路易Ck、乔治卡林、阿金卡卡等喜剧大师作为标杆的,毕竟做的是单口喜剧,那么向大师看齐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自己一直在做的单口喜剧被他们否认,可能创作者们会很伤心。

漫才作为一种在国内刚刚起步的喜剧形式,假如在头部公司和演员们的不懈努力下做大做强,如果将来能够有与发源国优秀的喜剧演员交流学习的机会,我想各位头部从业者也会非常开心,觉得这个机会很珍贵。如果发源国的喜剧大师发现,在中国出现一种风潮,所有日式喜剧形式都被叫成“漫才”,那么可能对于可能引发这样风潮的头部从业者一直以来在中国推广漫才的事业会存在信任危机,北野武、明石家秋刀鱼、Downtown这些漫才大师会问:“你们为什么把这些都叫漫才?”中国的从业者们在他们那里甚至可能会挺不起腰杆,对于推广和交流会明显弊大于利。

可能有朋友会说,我们中国做什么样的漫才,为什么要听外国的?可能各位还记得非常可乐,即便广告词是“中国人喝自己的可乐”,可乐作为一个有固有概念的产品,既然叫可乐,那就是在可乐的固有配方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即便不与海外交流,不明白其中区别的从业者在创作时就会出现一个误区:“我觉得这个是漫才,我觉得那个也是漫才。他们都是,那我自己做的东西也是漫才。”会因为没有一个明晰定义而一头雾水。

元气森林气泡再足可能也很难被称为可乐,虽然两者很像,但是风味明显不同。元气森林就是元气森林,可能也不愿意自己被叫做可乐。

并不是要从业者都以海外为尊,但既然愿意把自己一直呕心沥血的喜剧作品叫做漫才,愿意投身漫才,假使能够厘清漫才的固有概念定义,作为从业者就会越做越明,越做越有自信。



另外,需要特别感谢无私翻译漫才的字幕组老师们,因为有了他们对日本原汁原味漫才的热爱,众多从业者和爱好者才有了如此详实的参考资料。可以说,没有这些无私奉献原汁原味漫才的传播者,就没有中国漫才的起步。感谢你们,尊敬你们。

最后,感谢各位从业者和演员们的努力,希望大家都能在漫才特有独有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一起加油。如文章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多多包涵。




  

相关话题

  电视上的鉴宝寻宝类节目,专家真的是当场把玩一下就能鉴定出宝贝真假和价值的吗? 
  如何评价《这!就是灌篮》第三季第五期? 
  如何评价《合唱吧!300》第一期(07快男&09快女)? 
  如何评价宁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表现? 
  好看的娱乐节目? 
  如何评价综艺节目《亲爱的,来吃饭》? 
  如何评价罗志祥回应周扬青「分手信」:很多事情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去说清楚,也不再去解释? 
  如何看待肖战大概率出演浙江卫视《青春环游记2》? 
  如何看待郎朗和妻子吉娜参加《幸福三重奏》? 
  如何评价沈腾、马丽、常远在 2022 年春晚表演的小品《还不还》? 

前一个讨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黄渤说「喜剧是一种生理反应」,你赞同吗?你怎么理解这个评价?
下一个讨论
想要努力却没有信心怎么办?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