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这一代中国年轻父母,要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1页

     

user avatar   fan-fan-91-21-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爱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爱生活。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爱国家,爱人民。仁者爱人

所以我们会有美好未来。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子孙后代摆脱列强欺辱。吃饱饭。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建国以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筚路蓝缕,带着40后和50后为的是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无数60后和70后努力奋斗,为的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他们的愿望实现了。21世纪以来,无数80后和90后,面对以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努力奋斗,使我国和美国同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现在我们拥有了美好的生活。吃着比美国牛排更好吃的盒饭。技术革命结束了。因此上,躺平就好了。

我相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看到我们吃汉堡,喝可乐。玩手机。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凡是鼓吹奋斗的,我想问问,你们是想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上井冈山,搞武装割据?还是学习40后和50后投身制造业?还是学习60后和70后去深圳当倒爷?还是学习80后和90后,搞手机开发?

这些都过时了。洗洗睡吧。。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个在生物学身体或信息的层面上能维持自我制造的孩子就行。若孩子是智人,那么这意味着 ta 至少能进行新陈代谢

在正常运转的现代社会里,无论一个孩子的身体或精神是什么状态,ta 至少能作为研究对象为广义上的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不限于 ta 是智人的情况,非人生物、计算机软件、文学作品、艺术品等“孩子”都可以。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反映的是社会的能力不足。

若是 ta 的智力或广义的生存力达到能与人类社会互动的水平,通过与外界和自身的互动,ta 可以成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和/或创造者,模因的宿主和/或原型。就是说,那孩子是智人的话,至少可以做个人

  • 即使是最缺乏创造力的生命形式,其生存本身也可以算是行为艺术。
  • 无需纠结“为人类的基因多样性做出贡献”。中性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生存没有简单的益处,有就有好了,不必强求。

不用问孩子能为社会做什么。一个能飞上太空并登陆其他天体、能潜入地球上最深的海底、能利用远古生物的残骸和阴沟里的细菌创造价值的社会,理应知道能为每一个孩子做什么。

在此基础上,健康的身体和精神可以改善孩子本身的生活质量。


user avatar   da-xiao-bao-ta-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就看到这个问题了,当时就感觉,这肯定会火。

但我一直没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前写过了,没想到新的角度;二是没理解透彻这个题到底想问什么。今天仔细想想才知道,翻译成大白话,其实就是: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是怎样的一个人?

先回顾自己,再聊对孩子的希望:


很久很久以前,大约在春季,D爸出生于某二十八线小县城,出生时风和日丽,没有任何异常天象,我妈也没做什么有意思的梦,更无燕子绕梁、凤凰来朝,总之,毫无祥瑞。

出生后那几年是怎么过的,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摔了一跤,头撞在我家大门的门槛上,至今额头上还隐隐约约可以摸到一个印子。

据我妈说,那时候我比较傻,也没怎么哭,或许这一摔,还把我的脑袋摔灵光一些了。

小时候,爸爸妈妈都要工作,虽然只是普通工人,但也很忙,早出晚归,家里就外婆和我。

外婆身体不好,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躺在老式的躺椅上休息,我常常独自在院子里面玩,陪伴我的,是满脑子稀奇古怪的胡思乱想。

幸运的是,我从小接触到了书籍,那时候,小孩子有书,约等于现在的孩子用 LV 的手提包吧,非常奢侈。

印象很深的是两种杂志,《看图说话》和《小朋友》,图文并茂,称得上是早期的绘本,可惜现在一本也找不到了。

虽然D爸上小学前就饱读绘本,学富五车,可是,幼升小的考试还是栽了个大跟头(是的,那时候也要考试,不过应该只是水平测试,不作为入学依据,否则,D爸的学历估计只能为幼儿园毕业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老师拿出一张图片,问我上面画的是什么。

图片上是一位老爷爷,家里虽然没有爷爷,但也认得,这是一位老爷爷。

不过,我的脑袋瓜有些与众不同,忽然想起前几天,幼儿园的哥么告诉我说,他星期天去了外爷(本地方言,外公叫做外爷)家玩。我立马想到,是不是家里的爷爷叫爷爷,外面的爷爷就叫外爷呢?

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有些超纲。我绞尽脑汁、苦苦思索,表面看起来,此时的D爸双眼空洞,神情呆滞。。。

老师可能从没见过这么傻的孩子,只好循循善诱,问我如果大街上看到他,该怎么称呼呀,诸如此类,但我早已神游太虚、物我两忘,根本不理会这些俗事。

最后,老师叹了一口气,对我妈说:“这个孩子,我们共同努力吧!”

一年级先学习拼音,我惊奇地发现,为什么有的同学不用老师教,自己就会了!

我的同桌,是个干干净净的女孩,有一天,学习拼音 n 的时候,老师先不讲,而是叫她给大家示范一下读音,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读出这个音,并且告诉我们,这是后鼻音,要注意她的鼻子。

竟然有人不学就会、无师自通???!!!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年,不过现在总算弄明白了,原来鸡娃的历史,源远流长。

我妈的学历为小学肄业,没法“鸡”我,野蛮生长中,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地,成绩自然就好起来了,或许真的是小时候那一跤把脑子摔灵光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那时也有华赛和奥赛,大约是几年一届吧,总之,被我们遇上了。

不过还没有奥数补习班,我爸妈也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华罗庚,只知道鸡蛋羹。

学校的数学老师把我们几个数学好的同学召集起来,利用语文数学课之外的任意时间,大家一起研究所谓思考题。

没错,真的是一起研究,老师估计也没接触过奥数,而且年纪大些,反应慢一点,常常是我们先想出解题方法。

写到这里,必须提到的是,不久前听说我的小学数学启蒙老师现在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老年痴呆),已经不怎么认得出人了,当然,肯定也已认不出我。

自从上大学离开家乡,偶尔回去,小县城渐渐变了模样,小学原址改建成为小区,往日的老师大多失去了联系。

今天,我要在这里深深鞠上一躬,不忘师恩!

浑浑噩噩中,上了初中,再聊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吧。

小A是我的初中同学,不过,他长得牛高马大,个子像个大人一样。他的爸爸是外地某国营工厂的工人,那是一家大工厂,效益好,有保障,所以,小A的家庭,算得上小康。

可惜的是,初三那年,他的爸爸因病早逝。那时还有顶班这种操作,就是让孩子接替父母的工作,虽然小A当时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机会难得,于是,小A放弃了学业,进入工厂。

这引起了无数人的羡慕,包括我的父母。他们都认为小A的一生有了着落,寡母也有了依靠。

我仍清楚地记得,小A穿上了他母亲为他新订做的西服,精神抖擞地上班去了。看起来像个大人,和我们这帮半大小子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后面的事大家都能猜到吧,没几年后,下岗的大潮来了。。。

这能怪谁呢?

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读书,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现在,目标唾手可及,还读书干嘛?

不要误以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有文化、有见识的,所以要为孩子做好人生规划,让他们少走弯路。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为孩子规划的路线,真的就比小A妈妈的更靠谱么?

更重要的是,孩子接受、认可、喜欢你的规划吗?

不过,我的学习道路是比较平坦的。

不知为什么,从小学高年级起,成绩就一直好。虽然不懂这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

还好,我有个好朋友小B也是学霸,小学、中学,我们都同班。他的家庭和我不同,父母都是大学生。在那个年代,这可不得了。

小B常常对我说,以后要考大学,而且,他表哥就考上了某某大学,这所大学他去过,比我们的县城还大!

在我这个二十八线小县城长大的娃眼里,这真的是牛逼啊!

当时的众多初中学校还处在热衷于考中专的气氛中。老师告诉我们,考上了中专中师,那就是国家干部了,就是跳了龙(农)门啊!

不过,这种看法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在我心里,已经悄悄埋下了上大学的想法,虽然还不懂,大学生是个啥,能吃吗?

考入本县最好的高中后,小B和我是我们班上入学成绩的第二、第三名。第一名是小C,她没来上高中,而是考入了一所中师学校

三年后,我和小B都顺利进入了大学,小C中师毕业,回到我们县的大山里,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当然,职业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都懂的。。。

大学毕业后,小B出国留学,学成归来,成了受人尊重的某高校教授。虽然,在我眼中,衣冠楚楚的小B还是当年那个仗着自己成绩好就调皮捣蛋的坏小子。

我读的是医学院,毕业后当医生(廉价且有技术的奴工),到医学院教书(应该没有误人子弟),再做自媒体(写狗屁文章)。。。

此处必须植入广告,欢迎关注我:Dr老爸的育儿经

人的一生,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或随波逐流,或奋勇抗击,大浪淘沙,浮浮沉沉。

父母那一代人,看不清风从哪里来,浪从何处涌,这很正常。

我们就能看清吗?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孩子人生的规划,是不是靠谱,实在难以预料。

不过,和上一代不同的是,我们自以为是肚子里有墨水的人。

对于孩子的人生,虽然不敢说规划,期许还是有的。

至少,我希望他们:


有文化,能思考;

不盲从,能分辨;

懂文史哲,精数理化;

无柴米之忧,但不为追求大富大贵而胡乱恰饭;

有生活情趣,却不做只会清谈之客而不懂实务。


谨以此文共勉!




user avatar   diu-di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知乎亲子 的提问,看完这个视频,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一个多月以前,女儿给我提的问题。

那天,我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充电线,非常麻溜娴熟的插上,然后把手机放在书桌上,正准备离开,我女儿站在我面前问我:

“妈妈,你在干什么”
“妈妈在给手机充电。”
“为什么要给手机充电?”



嗯,我就知道她肯定要问为什么了。毕竟刚3岁的小朋友,语言正在高速发展中,对周遭所有的事物都会特别好奇。经常会问出一些让你啼笑皆非的问题,让人不知该用什么方式来回答,比如有一次就问过我“为什么会有妈妈”这样的问题。

“因为手机没电了就要充电啊”
“为什么手机会没有电?”
“因为手机里面有电池,我们用到手机电池没电了,就要充电呢?”
“为什么电池会没电?”



啊,这个。当她开启了循环不断的为什么的时候,我有点不耐烦了,是啊,为什么电池会没电?在我的常识里,电池电用完了就会没电,那就要充电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要怎么让她明白呢?

“电池用久了就没电了,来宝宝我们去玩别的吧”



终于,我有点忍受不了她一连串的「为什么」,使出我的终极秘籍——转移大法了。


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我的孩子开始向我提出各种「为什么」了,而我有时候真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就习惯性的自己的方法来转移孩子的这个提问。这次看到视频中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比起给孩子怎样的未来,我们更想回答,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曾经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妈妈,在育儿路上,对自己要求很严苛,也对一起照顾孩子的家人也有要求,遵循科学育儿观念,希望自己能永远走在孩子前面,带领着她前行,给她指引,帮助她成长。


孩子刚出生时,睡觉、喝奶、作息,我买了很多育儿书来学习
孩子在处于翻身、坐立、行走各种大运动阶段时,我潜心研究各种方法,希望能抓住她每一个阶段的成长。
从形状认知到语言发育,从亲子阅读到高质量陪伴,她成长的路上,我总是在不断的学习,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妈妈。




一直以来,我都在照着我认为对的方式来跟孩子相处,只要她有什么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去想该如何解决,如何寻找答案。我要求她吃饭有规矩,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我又特别容易矫枉过正,太过于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我不断的拿着我的剪刀在修建它的枝丫,希望它能够长成我想要它长成的样子。但从来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过,未来真的需要这样的孩子吗?



当我的女儿昨晚在睡前跟我说出“妈妈,我觉得我很孤单”这句话时。我幡然醒悟,之前一直所谓的“培养独立性”,其实是在用我所谓的“爱”在绑架她,我希望她成为我眼中的样子,而真正忽视了她成长路上自我意识的发展,并没有真正给到她温暖的支持和爱。在她焦虑的时候,也没有帮助她去减轻焦虑。我甚至都没有仔细观察到她的情绪和表情,我自己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在与她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的传导给她,以至于她频繁的出现各种“吃手、咬指甲”的行为。而我又因此陷入到“解决眼前”问题的惯性思维中,却未能真正看到这行为背后的原因。

原来这几个月以来,我忽视了太多,在面对她频繁的「为什么」提问时,我都没有耐心去帮她寻找答案,只想着怎样能够尽快结束这次喋喋不休的「对话」。




看完视频,我想我有一些明白了。养孩子不是照着一个个固定的程序来进行,不是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做什么学会什么,养育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绝对对的方法来解决育儿路上棘手的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去观察孩子的反馈,去调整自己。千万别一直死磕“育儿理论”。

也许,我更应该去“跟随孩子”,而不是让她来跟着我规划好的方式成长。
也许,我需要做好一个“观察者”,而不只是对她发号施令。
也许,我要真正的去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成长固然有规律,但也应该尊重个体的发展。


我不知道未来会有多少困难和挑战在等待我的孩子,不过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给她温暖的支持,在她一次次提出「为什么」的背后,去帮助去引导她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她将会逐步建立自信、拥有面对未来更难问题的勇气。

“要给未来一个相信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孩子“


对的,只要孩子一直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管未来怎样,她都会有自己寻找答案甚至书写答案的能力。


这一次,谢谢知乎给了我答案。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最早从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先后与时俱进地出版了6个版本,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

对我们80后90后的这代人而言,许多人都是从小受这套书的影响,开始求知科学,探索世界。

如今,当自己也为人父母以后,近几年来,通过知乎论坛的热榜,颇见识了许多因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而引发的热点话题:

近些年来,许多的年轻家长,不惜拿出大半家资,从幼儿园开始,就拼命给孩子“拼教育”,不止是高价购买“学区房”,更逼迫着孩子们从幼儿园时代就加码苦学,参加各种昂贵的补习班。

只因很多人都觉得,因别人的家长都在拼命为孩子花钱,自己如果不跟进“教育投资”,孩子就只能被同龄人远远抛在身后。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教育军备竞赛”的怪相,

根本原因,当然是一代代年轻人十年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残酷现实;

人材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非本科学历、非一本学校、非985/211名校、非清北毕业的一整条歧视链,从录用到升职种种赤裸裸的差别待遇。

各类课外教培机构,就是抓住了家长们对子女未来“阶层下降”的恐惧,通过传销式洗脑,劝诱年轻的家长们,将远比自己这代人更多几倍、几十倍的教育投入和对应压力,加诸于孩子身上,

这样的“教育军备竞赛”,弄得家长到孩子们都不堪重负、普遍焦虑,教培机构却捞得盆满钵盈,竟成为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庞大产业。

2021年6月,终于迎来“双减政策”的好消息。各类校外辅导培训机构,被以疾风迅雷之势,迅速得到整治。

也彻底断了那些「不甘心子女将来不能是人上人」、过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偏执家长们的念想。

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让他们无忧无虑度过青少年时光,已不再是理想口号,而是切实发生的事实。

其实,考试分数,学习成绩,固然对每个孩子的事业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即使是我们这代人的少年时光,想要静心浏览《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课外闲书”,也时常要和自己的家长们斗智斗勇一般。

但如果当真以“分数为至高无上”,深信老祖宗那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训导,为万世不易之理,那么就算如愿考上名校,走出校门后,一样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这亦是我们这代家长所务必警醒的。

近年来的许多真实案例中,有多少读书时考分甚高,名校就读的高材生。他们从小到大,全部的人生目标,就是为了考上名校,出人头地,拼命去挤掉别的同学,好实现自己的“人生跨越”, 所谓“逆天改命”。

他们进入社会后,生活一不如意,没有如他此前幻想的那样,将其他同龄人踩在脚底,或者赢得了优秀异性的青睐,或者成功“掠夺”了配偶家庭的资源,就一步步走向堕落沦为反社会、反人类的犯罪分子。

类似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恰恰正源于其青少年时代,在失职父母与学业重压下,人格思想的极不健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极度扭曲。——这种人就是被洗脑“多考一分干掉一操场人”、极端分数至上的模式下,畸形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这些人从骨子里就只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把一切的成就,都理所当然当成了自己的“个人奋斗成果”,

其家长们,往往自己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言传身教,盲目地追求分数至上与私我利益,教唆孩子从小攀比强压同龄人一头,自然就只能给社会贡献如此根本无益、甚至有害的朽木。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德才兼备,德在才先!

从父母辈的角度,与其汲汲于「自己能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甚至于抱着互相攀比心态,走上畸形的“鸡娃之路”,

不妨更多想想,「我们应该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才是为人父母,对社会与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但凡谈及【教育】【育儿】话题,总有那么一些个人主义者,精致利己主义者们,阴阳怪气,煽动不满情绪,动辄就是「不生、养不起」云云。其实就是在借机发泄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或者对自己个人境遇的不满意。

看看平均年龄28岁,人口数量13.9亿,纸面上看似“人口结构年轻”“人力资源充足”的印度就知道,在今年5月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当街焚尸,遍地哀鸿,全球笑柄!

何以至此?因为无论社会保障程度,还是公民教育水准,印度充其量只有1亿多中产以上阶级的人口,算是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

其余10多亿人,完全就停留在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他们也根本不可能成为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力资源。

因此,如果没有配套提高人口素质,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妇女儿童权益,那么人口非但不能成为资源,反而是且只能是严重的负担。

我国人口资源真正的优势,是发达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

是14亿公民都能有保障、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国家,并且有足够知识和生活技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度。

而这些,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积极贡献,添砖加瓦。

封建时代,尚有思想超前的卓然士子,不去和满脑子只有官爵名位良田金财的禄蠹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时代强音,

一百多年前,当国家危难,许多华夏先贤找寻救国之策,才有《少年中国说》,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优秀青少年,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发愤图强,奋斗一生,至死不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就在世纪交际,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获得知识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我们的下一代人,他们的人生际遇,已然如此得天独厚,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去自由翱翔。

生育一个孩子,是年轻父母的事。而将这个孩子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努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配套措施。

显然,我们已有足够的自信来应对这样的挑战。


人生一世,恣意绽放,无畏生长,迎风而上,向阳而生,为着梦想,爱过、哭过、痛过、笑过,努力一生,瞬间灿烂,便已无憾!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孩子还小,刚刚一岁三个月。所以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既是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在这个阶段应该及早开始的进程。

说些宏大的叙事是很没有意思的,没有家长真的对自己的子女会提出要成为一个英雄这样的要求。让她成为一个幸福而懂得感恩的人,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了。

这个世界这么多苦难,这么多悲伤,如果我的孩子在未来能够不给这个世界增加更多的痛苦和不幸,甚至能够用她自己的幸福与快乐感染别人脱离不幸,那我觉得也就足够了。

当然,这个标准也是很虚伪的,毕竟这是个没法量化的目标。而我作为家长,除了留下只管的财产、地位、起点、教育资源这些东西,更多的只能依靠言传身教,尝试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学会与生活的焦虑、社会的毒打相对抗。

保持好奇,永远不会厌烦生活的新鲜。追求幸福,而不是被眼前的不幸吓退。能够在某种层面上有一定的自我选择的余地,而不是不得不被生活推着走一条死路。有符合正常大众观感的道德与行为模式,但是不需要为了取悦任何人而做出违心的改变。懂得美,能分辨好,知道情感,拥有美好的爱情。

我说了这么多,都没有说到钱或者权。名利,是我绝对不会强求孩子的东西。如果在未来她的快乐生活中,名利是她自己追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会引导她鼓励她去正当的获得;而如果她追求的是别的,那就由我来保障她的生存和过良好生活的后顾之忧。

也许俗,但是这是我身为父母,最直接能给与的东西把。


user avatar   Dr.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天看微信说,学生毕业了请老师吃了顿谢师宴,被拍照上去举报了,两位老师下岗,教了几年学生,老师已经不配吃学生一顿饭了。可能某些领导也觉得老师太穷,家里都没饭吃,需要去蹭家长一顿饭,还跟我们说师德。


user avatar   da-meng-24-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关于19世纪的西班牙的书,我看过不少,几乎全部是英文或西班牙文的,列举一些:

Spain, 1833-2002: People and State,by Mary Vincent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33年费尔南多七世去世后,围绕王位继承爆发的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到2002年的历史。

The End of the Spanish Empire, 1898-1923,by Sebastian Balfour这本讲了西班牙从1898年美西战争惨败到1923年里维拉借助里夫战争前期西班牙的惨败建立军人政权的历史,并且详细阐述了西班牙帝国终结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根源。

The Peninsular War: A New History,by Charles Esdaile这本是维多利亚时代西班牙的前传,讲了半岛战争及其前后的西班牙,既有各次战役和游击战,也有对于这一时期西班牙社会、经济的描写。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Spain: From the Napoleonic Era to the International War on Terror,by Wayne H. Bow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拿破仑时代到反恐战争的军事史,其中对三次卡洛斯战争和西班牙的军事改革的描写十分详细。

Bourbon Spain,by John Lynch,这本是讲波旁王朝西班牙从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到1808年半岛战争开始时的历史,虽然不是维多利亚时代,但是讲西班牙波旁改革时期的变革非常详细,我超级喜欢这本书,所以推荐一下。

Imagining Spain : historical myth & national identity, by Henry Kamen,这本书讲了西班牙从19世纪开始塑造民族认同的历史。

The Origins of Military Power in Spain 1800-1854,by E. Christiansen,这本书讲了拿破仑战争前到1854年自由派军事政变前,西班牙军事的发展史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找到出处的先想起这么多,别的以后再补充




     

相关话题

  一个接近崩溃的新手妈妈该如何调整状态,找到合适自己的「育儿姿势」? 
  2020 年,你想成为怎样的家长?你的新年 flag 是什么? 
  近二十年美国为什么能够出现像比尔盖茨,马斯克,乔布斯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中国是否也有? 
  为什么传承了两千年的《四书》没有被设置为孩子的必修课? 
  如何选购儿童牙膏? 
  宝宝「春捂」科学吗?春天孩子穿衣有哪些注意事项? 
  怎么样做好育儿时的情绪管理? 
  如何看待哈工大校友刘汉清如今靠400元低保度日? 
  地方政府可以对教师压榨到什么程度?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拟在匈牙利建校所引发的当地风波?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未来会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父母在没有条件抚养孩子的情况下生下他,且拒绝他人的领养,是不是一种自私的自我感动?
下一个讨论
为啥王者里那么多人歧视女玩家,我最近都把个人信息换成男玩家了?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