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二战时期各国的制式步枪始终没有向冲锋枪那样大量采用冲压工艺? 第1页

  

user avatar   shou-ye-ren-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原因是技术不行,另一个原因是强度不足,这两个问题还互相影响。

冲压件本身有一定技术难度,战前苏德英美几个国家刚刚开始起步研究。而且冲压件不能太受力,冲锋枪还凑合,STG44的冲压机匣强度都是败笔。苏联AK的冲压机匣因为强度问题折腾几次,一直到1959年AKM定型才算成熟。

二战前后的栓动步枪,也就是防尘盖、托底板、弹仓底板这类不太受力的部件会用冲压件。

二战使用冲压机匣的全威力步枪,估计也就是类似VG-2这种不考虑寿命的应急步枪。当时汉斯还特地采取了一些措施防止机匣炸膛伤害射手。冲压件在栓动步枪结构上找不到自己适合的主流位置。


栓动步枪的木制枪托是受力的。枪管和机匣之间,有一个像戒指一样的装置,叫“受力突笋”,伸出来的部分向下“钩”木制枪托,作为主要的受力点。


MAS36没有这个装置,因为法国步枪中间是断开的,侧面的金属机匣直接受力,也不适合用冲压件。



user avatar   si-ma-yu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冲压相对于铣削,是一种造一万把血亏,造十万把保本,造一百万把大赚的工艺。搞冲压枪需要大量的模具,需要水压机,前期投入是很大的。

考虑生产性,生产线弹性也是很重要的,作为全新的工艺,(从更传统的工艺)转换产线本身会损失产能,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除了 @長谷川大和 提到的布伦-besal,这方面还有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大战中期,其实斯特林就已经造出来样枪了。

斯特林比斯登强不强?简直强了50个华莱士,而且也是把冲压枪,但是硬是就压到了战后才生产。

2.大战中除了美国,各国步兵制式步枪通常都还是上次大战或者间战期的老型号,产线转换问题就尤为突出,不是没有优秀的冲压大栓如斯太尔g42,但是在性能没有决定性优势的情况下这种生产转换还不如不换

但是,反过来说,冲锋枪多数为新型号,冲压枪就多了。哪怕是stg44,也是一把极其典型的冲压枪。

(加兰德咱就不提了,想想m14吧,可能这就是美国陆军选枪的思路……)

3.但是反过来说,许多武器的自动和闭锁方式,尤其是闭锁方式,本身对机匣强度就有很大需求,这种情况下,冲压机匣未必就合适,或者说使用冲压机匣未必就能起到减重减工的效果。

还是以stg44为例,由于偏移闭锁需要“顶”在机匣或者固定在机匣上的结构件以提供闭锁强度,这就导致stg44虽然使用了冲压机匣,但还是不得不铣削制作了一个下方延伸非常长的枪管节套作为顶托枪机提供闭锁支持的结构件,结果就是stg44重量仍然超过4kg。

但是冲锋枪同样没有这个问题:二战期间冲锋枪基本都是自由枪机方式,没有刚性闭锁就不需要设计锁住枪机的结构,同理,枪机本身后座就能完成自动循环,那也没有自动方式上的因素来拖累,这方面冲锋枪上冲压机匣又是一个大优势。

总的来说,最适合冲压机匣的闭锁方式是回转闭锁/卡铁闭锁(代表这两者的战后第一代突击步枪,卡铁闭锁是em-2,回转闭锁就是ak-47了),这些方式不依赖机匣提供锁止,而是靠卡铁/枪管节套闭锁齿/枪管闭锁齿来提供;不仅如此,这些部件的铣削加工量小,额外重量也小。




  

相关话题

  为什么经常见到德国二战时期武器装备浪费吨位严重这个说法? 
  为什么二战时波兰人也不喜欢犹太人? 
  同样是用高射炮,为什么柏林防空塔和大和号战绩差距那么大? 
  给你一挺M249轻机枪,无限枪管,无限弹匣平,能否五年平辽? 
  如何在苏德战争前夜把希特勒换成俾斯麦会怎样? 
  二战时期资本家发动战争不担心将自家子弟送上战场吗? 
  隆美尔到底知道不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 
  二战时参战各国的重型坦克是否产量很少? 
  在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中,希特勒犯了哪些战略错误?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历史会改变吗? 

前一个讨论
实事求是的说,刘裕在长安是否还有除刘义真外的其他合适人选?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完颜阿骨打区区2500人就敢起兵反辽?





© 2025-04-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