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是吉林人,我在哈尔滨上过学、工作过。
尖椒干豆腐、地三鲜、锅包肉、溜肉段、大白菜(或者酸菜)猪肉炖粉条、大棒骨……
在哈尔滨上大学时候,一个月生活费123元,食堂里最贵的菜是溜肉段,只有非常馋的时候,我菜舍得买,但厚厚的面包裹下,其实很少肉,更多是肥肉丁。9月初去吉林,在长白山胖的松江镇吃到了绝美的溜肉段,肉实诚,软硬正好,我吃得都把腮帮子咬了。
以前在知乎聊过,我是在零下三十度的一天和一个同学一起帮老师搬家,一辆五吨卡车的家具和煤面,从中午搬到晚上五点(下午三点半黑天),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老师夫妇请我们吃的菜中有一份十元钱的锅包肉,外焦里嫩,焦香扑鼻,老师看着我们的样子,又点了一份。那是我在大学期间吃的最美味的佳肴。
之后也有这个情节,这次在集安吃了一家据说是正宗的:
我媳妇的最爱,我最近反而有点不喜欢吃酸菜了,血肠太嫩我也不喜欢那种粗旷的风格。
非常入味,东北很多烧烤是慢工出细活,而不是那种连锁店里从冰箱里拿出来3分钟就上桌了,外头焦了,里面还有冰碴儿的网红烧烤。
下图是在集安吃的酱油筋
风格比较粗犷,有嚼头
这是一道几乎可以说吃饭必点的菜,东北冬季从10月到4月,干豆腐等豆制品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东北的干豆腐和内地的完全不同,更有韧劲。岳父他们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新鲜的。大学时候,这也是为数不多我们去饭店能吃得起的菜。
记得学校食堂是7毛钱一份,但因为当年蔬菜的物流、保鲜比较差,我们吃的都是秋天收进菜窖的秋菜,要吃到第二年四月,到了春季寒假过后,土豆基本都发黑,茄子也是蔫坏的。
后来毕业之后再去大连、哈尔滨工作,就能吃到非常地道的地三鲜,土豆都是没有黑块的而且是炸过的,茄子嫩嫩的,菜椒脆生生的。
在集安吃到的,很过瘾,四个人吃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