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觉得“报班”是长久之计,但是作为“新晋爸爸”,还是挺能理解这些心情的。作为家长,看到日新月异的环境和大量的人才市场竞争,说一点都不焦虑,那肯定是假的。但是,焦虑的同时也要想清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单纯报班是解决不了的。
去年刚刚“当爹”的时候,赶上美国疫情高峰期,憋在家里,正好在看《龙珠 超》,其中有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就是——自在极意功:
《龙珠》中战斗力膨胀在后期十分严重,和现在越来越卷的人才市场十分相似,《龙珠》后期没有几段“变身”,就和现在行业中没有几个“证”、几段“学历”一样,就会沦为“背景板”。
一种解决思路是“贝吉塔式”方法,跟着一起“卷”。纳美克星篇后,贝吉塔紧随顶级战斗力团队,靠的是努力修行,孙悟空在重力室中修炼,他也搞300倍重力修炼,孙悟空变成“超级赛亚人”,他也紧随其后。孙悟空变身“超级赛亚人2”,他也渐次跟上,直到后面的“超级赛亚人4”以及“超蓝”(超级赛亚人之神超级赛亚人)。以不断的努力跟上不断“恶化”的外部环境。
而这种方法就类似于大家常见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依靠不断努力跟上主流的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焦虑。即使以贝吉塔战斗精英的天赋,加上刻苦努力以及一些必要的“刺激”和“指点”,成为了《龙珠》系列中“万年不变”的“千年老二”。而现实中,能做到贝吉塔这样努力程度的人,还具有这样的天赋,寥寥无几。
然而,实际上《龙珠》战斗力“天花板”之一——孙悟空,实际上靠的并不是各项体能数值指标刻苦训练提升,而是依靠“自在极意功”,可以不经思考,纯粹依赖身体“条件反射”做出反应。这远远比其他绝招、变身厉害得多。
动画中的“自在极意功”或许看上去比较荒诞,没有科学依据,然而现实中我觉得我的孩子需要“自在极意功”,即培养好习惯之后,可以“自发”应对变化的外在情况。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而灌输知识或者学习技术都会“治标不治本”,只有好习惯可以受用终身。
我永远忘不了当年初中老师的一句话——优秀是种习惯。我觉得这句话我是收益终身的,个人觉得我希望传递给我的孩子,在我看来教育本质上并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本身,而且培养一种受用终身的习惯,好的习惯使人优秀,也会令人习惯于保持优秀。
作为从小到大一路保送上学的人而言,看过身边不少“劲敌”们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有些确有相似之处。然而,也许和大家想象得不同,他们并非个个“天赋异禀”或者“头悬梁、锥刺股”,而是他们都有各自的“自在极意功”,可以条件反射式地应对周围变化。
学习也好、人生也好,更像是马拉松长跑而非百米冲刺,很多初中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的人,到了高中可能“损兵折将、失地陷城”。高考时“所向披靡”的常胜之师,到了大学可能“虎落平阳被犬欺”。灌输知识并不保险,而一路上都能“顺风顺水”的同学们,大多都是有自己的习惯的。这里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
甲同学,是我“发小”,中学大学10年的同学,一路报送,学科竞赛、课本知识、体育文化、学生工作都没有落下,原因无他,他会“自在极意功”,有足够好的习惯。他坚持高效率学习、劳逸结合,从不搞“疲劳战术”,也不会“刻意学习”。单论“头脑”并不比我强太多,但是习惯远超一般同龄人。他坚持跑步,保持良好身体状态,而且在跑步时大脑比较放松的时候,他喜欢听一些和他本专业并不相关的文史系列讲座。在缓解跑步中“无聊”的同时,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日常生活中给我们留下了优秀和博学的形象。正是这种知识获取层面的“自在极意功”,使得他后来一路没遇到太大坎坷。他谈不上十分聪明,读的专业当年也是“大坑”,但是每一次“转型”都不费劲,因为他的习惯很好,新的知识,新的问题,新的局面,很快都被他感知并适应,成为一个在技术日新月异中事业有成的人。核心就是在他成长之初的童年,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年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现在,他已成家立业,依然希望孩子也能培养好的习惯。但他工作实在太忙了,想要孩子能修炼上“自在极意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只好用喜马拉雅的早教机给孩子听各种故事,关注孩子每天对哪些故事最感兴趣,在休息之余教导孩子,如何从故事中吃透道理,帮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形成正确的习惯。
乙同学,则是我大学同学。单论天赋和努力,即使不放在北大,也属一般水准。但是,他一路走来,靠的就是积累。他平时学习和工作中,谈不上多么刻苦,但是坚持在闲暇时间中读书。他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不怕慢,就怕站”,他身边人(包括我在内),都不会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他,他基本只有晚上才会看书,但是从不中断,每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读书破万卷”也是事实,相比于那些励志读书,但是“三分钟热情”的人超过太多。这其实也不是他意志力多么坚定,心中一定有多么远大的境界和志向,只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培养了读书的习惯,所以其实每天他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他本人既没觉得累,也没觉得费事。他现在已经结婚生子,教育上也同样喜欢这个习惯可以传递下去。但他的孩子年纪小,字也认识不太全。光丢一本书给他,很难集中注意力去读完一个故事。他更倾向于用喜马拉雅早教机给孩子讲故事,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这就是他们的“自在极意功”,依靠身体“自然而然”的反应,就获取知识,适应新的环境和新事物。有了好的习惯之后,并不需要去“刻意坚持”,也不必要一定多么“意志坚定”,更不要求去当什么的“圣人”,一切都会自动变化。
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什么“武林秘籍”,也不能是“高强度修行”,而是教会他们“自在极意功”,即培养好知识获取和学习的习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本身是学不完的,变化和运动是永恒的,灌输再多内容,也不能保证孩子未来一帆风顺。我相信“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学习再多的知识,报再多的课外班,请再多的名师,知识也并不一定就“属于”你了,而好的习惯是自己“丢不了”,别人也“偷不走”的,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的好知识习惯。无论未来产业、知识如何变化,总会有人跟得上,而学得快就是靠——“自在极意功”,不,靠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