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通勤,惨不忍睹。一人一车,堵死路面,公交跟着堵。
打工人只好去地铁,结果排队挤地铁。一寻思,一咬牙,一买车,加入堵车大军,恶性循环,还要高呼:停车难!
媒体天天宣传摩托影响交通,禁摩!!
咋不见得禁汽车呢?哪怕把路面10%私家车转为公交车,既可以提高了运输能力,又可以腾出更多路面资源,再者又降低了碳排放。
万税,万般皆为税。
2021年11月12日更新:
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是在路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人占用的资源合理化。
假设路面资源量为100,摩托车占用量1,私家车占用量4,公交占用量10。上下班通勤,
全员摩托可以允许100人通勤。
全员公交至少可以让300人左右通勤。
而全员私家车,那只有25个人能顺利通勤。剩下的人挤公交挤地铁,挤不上就买车一起堵。对了,还要面临停车难。
当初为啥进行限制上牌?因为要限购汽车治理拥堵。
现在为啥要放宽限制?因为路还是那么堵,但是放宽限制能拉动经济。
私家车涉及面太广(生产,销售,工作岗位,税,保养维护,总结:经济贡献),不能做措施,所以头痛医脚,牺牲忍受拥堵的人民罢了。
中国城市规划失误,规划密度太高(1万人/平方公里),不合适市内用四轮小汽车通勤。
偏偏大城市却禁止摩托车和电动车。原因就是不高上大。价格便宜,没钱赚。
广州竟然还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却开始限制汽车,鼓励电动自行车出行。
现在经济不行了,又要放开电动汽车。讽刺的是,上海竟然禁止过小的电动汽车上牌。这是生怕城市不够堵。
这让我很不高兴。
结合现在的趋势,我认为大城市通勤应该以宽度不超过1米的小型电动车辆为主,时速上限60Km左右。
大城市应该放开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限制,给小型电动车辆以充分的路权。厂商应该开发宽度不超过1米的安全快递小型电动车辆用于城市通勤。解决中国城市过于密集造成的道路拥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