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普通的想法,在各种 SETI 项目里相对容易操作,还能靠光电之类拉一波“绿色太空探索”的大旗。基本上是浪费电。
题目是从这类“科技新闻”里复制来的:
天文学家提出利用博弈论来帮助发现外星智慧生命 - 科学探索 - cnBeta.COM
曼彻斯特大学乔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 Eamonn Kerins 博士在《天文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建议 SETI 项目优先考虑我们通过凌星法发现的、从他们的角度上能观测到地球凌日的、母恒星比太阳暗的行星。
其实,在上述情况下,如果双方的天文望远镜够强大,我们可以各自观察到对方的行星从其宿主恒星“前方”通过,检测对方的大气吸收光谱——例如我谈过的大气污染物(尤其是卤代烷)的吸收线——来确认对方行星上的技术特征,不发射信号也行。
符合上述要求的行星距离我们有点远,发射可识别的信号会产生巨大的能耗。
而且,如果你现在看过去发现他们看起来像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那么你很难期待你的信号发到那里时他们仍然如此。等信号发回来,我们这边也不一定是什么情况了。
奥陌陌[1]、鲍里索夫彗星等星际天体展示了凡庸的大块石头乃至一些学者提倡的“氢冰山”“氮冰山”“宇宙尘兔”之类极度脆弱的垃圾就可以星际航行,在数十亿年间都不会损毁。我们的航天器完全可以达到比奥陌陌和鲍里索夫彗星等星际天体更快的速度、远超“氢冰山”“氮冰山”“宇宙尘兔”的坚固程度。
一些细菌、古菌早已证明地球型碳基生命在稳固的环境里可以半永久地生存、消耗极小。这也不是单细胞生物的专利,科学家唤醒过休眠 2.4 万年的蛭形轮虫、休眠 3 万年的线虫之类多细胞生物。
按照上述事实,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投射有少量石头和金属装甲保护的未经基因改造强化的地球生物去太阳之外的恒星附近都是没有实质障碍的。
单链 RNA 病毒的信息存储密度是每克 2 亿亿比特,人类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用速度达到 300 千米每秒的光帆飞行器投放 1 克“邮件”去 100 光年外,十万年后就能抵达,用阿雷西博天文台崩塌之前的天线发射同样的信息也需要十万年来传输完毕,而需要的能量是那光帆的至少一万亿倍。如果你重视信息交流的效率,实体宇航实质上优于发射电波——而且,既然我们已经在计算病毒的信息密度,你很容易想到“发射的东西就是纳米病毒,它将自行在银河系各处收集材料、复制自己并建造发射设备”,探遍银河系只是时间问题。
地球上现有的所有生命可能来自共同的祖先[5],而你的生物学身体也是从一个细胞发育出来的。那么,投射能够在目标天体上铺设生物圈、制造人类的装置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这是近未来发射航天器去追奥陌陌和鲍里索夫彗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