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先要归咎于现存《史记》的戏剧性记载。即便如此,也能看出项羽在战略上完全被刘邦调动,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往南无法击败刘邦于宛城,往西无法攻克汉军于巩县,往东无法击灭彭越,只能在刘邦限定的战场内不断转进。
楚汉战争号称4年,实际上刘、项直接交战时间不满3年。在汉二年4-5月彭城之战、京索之战后,刘邦在汉三年4-6月最困难,熬过这3个月,战场主动权就完全落在刘邦手上。
汉二年5月刘邦在京索大破楚军,双方战线维持在荥阳以东。6月刘邦回关中,淹废丘,章邯自杀。8月刘邦又屯荥阳,以韩信攻魏。9月韩信灭魏后请兵,刘邦又分3万人给韩信。
根据《汉书》的汉三年时间表:
根据《汉书》的汉四年部分时间表:
以上时间表,楚汉岁首为10月。时间顺序按照《汉书高帝纪》,《资治通鉴》与之相同,《史记楚汉月表》周苛、魏豹等人的死亡时间矛盾,为徐广吐槽皆不同。
这一段时间,战术上刘邦似乎被项羽打的很惨,但在战略上项羽完全被刘邦调动,5月刘邦出荥阳,回关中绕个三角形,走武关到宛城,项羽就屁颠屁颠跑过来,结果项羽拿不下宛城刘邦。彭越进攻下邳,项羽被迫东进救火,刘邦又回到荥阳、成皋。6月项羽回来,刘邦与诸将北渡黄河,项羽克成皋,结果西面的巩县却无法攻克。
然后以上这样的操作在8月-10月,换种方式再来一遍,刘邦让刘贾、彭越等人袭击东面,项羽留曹咎后前去救火,刘邦击破曹咎,项羽赶回,双方继续在荥阳以北的广武对峙。
4-6月间,刘邦战术完全可以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八个字来概括,3个月后,7月战争的主动权就完全落在刘邦手上。
无敌阳谋说的就是让项羽明知道前面是个坑,但是项羽也不得不跳!!!一个项羽单挑汉初三杰+刘邦+彭越+英步+等等,即便知道汉营的战略又如何?
汉营的“正面相持,侧面迂回包抄”大战略是由刘邦居中把控,“汉初三杰”来策划、支持、执行的。
首先,张良的“下邑之谋”直接给这个战略定了主调:
一、拉拢九江王英步,从南面给项羽以战略威胁。
二、笼络彭越,袭扰项羽大后方,掏肛战术十分奏效。
三、重用韩信,让其独当一面,开启北伐。
总的来说,谋圣的“下邑之谋”编织了一张铺天盖地的项羽包围网,让刘邦自彭城惨败后陷入战略被动的境地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
其次,萧何的后勤补给十分出色: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样样顶尖,十分有效地支持了前方战略战术的实施,敢问项羽有这样的后勤大总管吗?
最后,韩信的北伐有如天神下凡,锐不可当,其兵仙的雅号名不虚传:
韩信被称为“兵仙”,能让他成仙的是他的“智”,可以说韩信是秦汉四百年来的第一智将。他带兵打仗的特点非常明显,那就是能够根据战场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权”与“谋”的作用,不论何时都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胜利。可以说,刘邦能如此之快的问鼎天下,韩信北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灭魏之战:此战的精髓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在此战中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 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灭赵之战:此战的战术方法是背水列阵鼓舞士气,调虎离山巧占敌营,前后夹击全歼敌军。井陉之战中,韩信的战术配套十分完美,丝丝入扣,一套组合拳下来,赵军彻底崩溃。在这一场战役中,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 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 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潍水之战:这一战是极其经典地巧妙利用客观环境创造出“半渡而击”的条件,这时的韩信临场指挥能力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仙”级。在潍水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没有半渡而击的条件,但是韩信可以自己创造)。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 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垓下决战:在最后的决战中,韩信采取了中军对持,两翼包抄,攻心为上从而瓦解楚军战斗意志的战法。在此战中,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 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 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 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纵观韩信所指挥的大小战役,他率领偏师北伐,场场打的都是灭国战,场场得胜,并且在战术战法上场场不同。可以说,韩信对兵法的运用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不论何种条件下,他都能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最终以最完美的方式赢得战争。像韩信这样的将领,完全不存在上限,如果当年刘邦敢放手,楚汉战争完全没必要打这么久。
综上所诉,项羽除了在“军事作战”这个单科上能够跟汉营一较高下,其他方面短板太过明显。刘邦对项羽的胜利,是汉营对楚营整体性的碾压,绝对不是一个简单军事上的问题。
其实项羽早就发现,但是又没办法。
韩信评价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是个失败者,所以进不了武庙。
当然,项羽进不了武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是一个王,也就是一个头头,所以进不了武庙。
尽管项羽是个失败者,但是项羽身上赋予了更多的英雄气概,以及匹夫之勇的美。
项羽的美很凄美、传唱至今的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在垓下被汉军联合部队包围,兵少粮尽,四面楚歌,出逃基本无望的情况下,项羽想到身边的虞美人和乌骓马常年跟随自己在一起,身为一代霸王,却不能给自己最爱的人、最爱的马以美好的未来。《垓下歌》好像进了中小学课本,传唱至今。
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依然是个英雄,是个率性的英雄。
司马迁写史记,项羽太过牛逼,或者司马迁对项羽太过佩服,把项羽写进了“本纪”。“本纪”那可是记载帝王的,项羽没有做过皇帝,只做过短期的“西楚霸王”,还是自封的,司马迁还是把他写进了“本纪”。
之后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偏好的项羽这种悲情人物。类似很偏好李广而嫌弃卫青、霍去病一样。
从彭城之战开始,项羽就兵力不足。刘邦之所以能占领彭城,就是项羽全部的军队去突突齐国。而齐国他能打下来,但是不安分。
同时刘邦所谓的56万大军其实刘邦没多少兵,都是其它诸侯的的。
项羽对于其它诸侯也想用兵,可惜深陷正面战场。让项羽最难受的是彭越这个游击战大师。
另外项羽有分兵搞钳形攻势,或者分兵去对付兵仙韩信。
比如刘邦占领赵国后,项羽曾几次派兵试图去砍赵国,但都不行,弄得损兵折将。
项羽也派龙且去打韩信(齐国)救,最后龙且被韩信弄死了。
龙且一死,项羽被迫派使者跟韩信谈判,试图三分天下。
上面的措施,尤其是派大将龙且跟韩信对砍,足以说明项羽认识到了刘邦的包抄战略。
因为刘邦那就谈不上正面拖延,一年内被项羽打崩了 3 次,每次交战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不说,期间项羽还抽空去问候了彭越几次,韩信攻赵时,项羽就派楚奇兵北上攻打了韩信,韩信灭齐时,项羽又派龙且进行了次援齐。所以,这算得上拖延么?就像上面提到的,韩信的举动,项羽其实也注意到了,也付出行动了,然后么.......
项羽一夺成皋:记载的比较隐晦,项羽围荥阳,纪信替死,刘邦出荥阳至成皋,然后就是项羽令终公守成皋了。
(汉三年)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
(汉三年)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
(汉三年五月)...汉王出荥阳,至成皋...羽使终公守成皋
项羽一夺荥阳:项羽使终公守成皋后就去攻打彭越了,汉军趁机拿下成皋,项羽听到后就先拿下了荥阳。
(汉三年五月)羽使终公守成皋,而自东击彭越。汉王引兵北,击破终公,复军成皋。
(汉三年)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
项羽二夺成皋:项羽拿下荥阳后接着就带兵攻打了成皋,打的刘邦带着夏侯婴逃到韩信处,之后就是非常有名的修武夺兵,刘邦夺了韩信兵马令其攻打齐国。
(汉三年六月)遂围成皋。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刘邦)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楚遂拔成皋
刘邦得了韩信军后就给了卢绾、刘贾两人二万人,让他们去帮助彭越烧楚军粮草,项羽于是令曹咎守成皋,自己去打彭越了。哦,对了因为韩信此时拿下了齐国,项羽就派了龙且救齐了,然后,成皋就被刘邦拿下了,项羽收复完失地后,赶回来时同样军广武与汉军相持。然后,龙且就被韩信击杀了。
(汉三年八月)汉王得韩信军,留止,使卢绾、刘贾....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
(汉三年九月)羽闻之,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羽引兵东击彭越。
四年冬十月,韩信用蒯通计,袭破齐...项羽闻韩信破齐,且欲击楚,使龙且救齐。
(汉四年冬十月)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海春侯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眜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
(汉四年)十一月,韩信与灌婴击破楚军,杀楚将龙且,
项羽失去了龙且,失去了那部分楚卒,而那部分楚卒最终还成了汉军的一部分,而韩信以及关中兵的持续输入,彭越对楚军粮食的断绝,基本上让此时的楚军已经失去如汉三年那样击败汉军的能力(当然,实际上按李左车的话:从韩信拿下燕、齐开始楚汉的均势就已经被打破,龙且算意外收获,进一步巩固了汉这方的优势)。
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汉四年十一月)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汉四年一月)王张耳始,故赵将...关中兵益出
(汉四年)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如果说汉三年的项羽,只要他想,他就可以一个月内拿下刘邦。那么汉四年的项羽就是...刘邦只要不出来,不跟项羽野战之类的,项羽哪怕耗费一年的时间也拿不下刘邦了,所以整个汉四年就一直僵持着,直到韩信攻打项羽,直到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直到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撕毁鸿沟协议,直到....然后刘邦就再次被项羽教训了。只能说项羽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常的强悍,但是通过对比汉三年及汉四年的项羽,基本上也可以知道,楚军本身的强悍对项羽而言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加成的,算得上是互相成就吧。
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五年冬十月)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
除了汉四年十月派龙且支援齐国外,项羽还曾直接派兵攻打过韩信,时间点大概在汉三年十月到汉三年六月之间,大致就是井陉之战后,项羽派楚奇兵北上攻赵,韩信、张耳一边对付楚奇兵,一边收复得而复失的城邑以及其他城邑,一边给刘邦输送兵马。从韩信同时能进行三线操作来看,项羽的这次派兵并未对韩信造成威胁,更别说干扰、破坏韩信北伐的战略了。
楚数使奇兵度河击赵,王耳、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卒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