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观点? 第1页

        

user avatar   za-za-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好最近刚看了这本,毕竟是80年前的老书,想挑毛病挺容易的。

  1. 哈耶克在前言里就说了,这本书是政治宣传册子,不是什么正经文章。
  2. 哈耶克运用话术,把计划经济等价于社会主义,全然不顾当时的社会主义在计划经济之外的诉求。然后把法西斯管制下的经济归为一种计划经济,这样就把法西斯归为一种社会主义。基本上整本书提到社会主义四个字直接替换成计划经济就行了。
  3. 哈耶克整本书的目的是宣传民主的计划经济的危险,这种政体在现实世界中从未实现过,最接近的智利阿连德政府政变了,换句话说整本书的论证都是清谈
  4. 哈耶克整本书只字未提计划经济的低增长和创新缺乏,这是真正毁灭苏联的原因。
  5. 对垄断可以避免(垄断不可避免是当年计划经济合理性的根本来源)的论证,虽然结论正确,但是论证过程基本属于扯淡,只字未提行业的企业容量。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本书是哈耶克1944年写的。这个时候前线的二战正在用枪杆子打仗,后方笔杆子的战争也是你死我活。

人类社会就没消停过一秒钟。毛主席说过,到处都有左中右,到处都有斗争。他就喜欢斗争。而有很多人痛恨斗争,忌讳斗争,呼喊和谐,自称为人类幸福,可是这些人一边痛恨斗争,一边又和人激烈地斗争,把自己的嘴巴打烂了都不知道,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就是精神分裂,自相矛盾的人,其理论肯定是不正确的。真痛恨斗争的人,应该出家一个人躲到深山老林里,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出家到寺庙里都不行,寺庙里也有斗争。两口子都有斗争。

本篇要说的主人公哈耶克也是一个浑身充满自相矛盾的人,一边顽固保守,一边批评别人保守;一边高喊自由和谐,一边搞集权专制斗争,朝敌人猛烈开火,泼粪。

哈耶克是当代公知的祖师爷。

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即自由市场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捍卫者。

都以为哈耶克是经济学家,其实他的准确身份应该是政治家。他一生所做的工作几乎都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他的几本最著名的作品《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而不是经济学作品。他出名,他红火,他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91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被夸“终身的高瞻远瞩”,都是因为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工作“成绩突出”,吸粉无数,被资产阶级吹捧,表彰,而不是因为他在经济学方面有什么贡献。1991年苏联变性且解体,他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你以为这只是巧合吗?

1944年,哈耶克出版了他的《通往奴役之路》,这是一本纯政治意识形态的作品,同时描着当时美国的凯恩斯主义和苏联的计划经济猛烈开火。

说说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人类的经济活动,历史上基本都是自由经济,国家基本不干涉。经济活动是民间自发的,人们生产、科研、买卖、投资、借贷、租赁、雇佣这些行为都是自发的,政府基本上都不管,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这样。政府的作用就是看场子,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坑蒙拐骗,作奸犯科。政府就好比开赌场的老板,只管维持秩序,其它都不管,无论赌徒们玩色子还是牌九还是麻将,无论赌徒们玩多大,他都不管,他只管维持秩序,防止打架斗殴,出老千。这种经济形式就被称为自由经济。当然,政府维持秩序需要成本,要养官员,养军队,养警察,政府就要收税。赌场老板也要提成。

古代的经济都属于自由市场经济。古代的经济学家也都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像斯密、李嘉图这些都是自由派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都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没有政府干预经济一说。他们的理论都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市场是万能的,能够自动调节市场,解决好市场经济问题。例如帽子的价格上涨了,利润增加了,就会吸引很多商人自发地投资生产帽子,帽子的价格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斯密认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市场,让经济良好运行。

但是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还有自古就有的贫富分化的顽症,又证明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把经济问题解决好。自由市场经济束手无策,只能干瞪眼看着。

对此,马克思提出了解决办法,即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既能消灭贫富分化,也能消灭经济危机,使经济高效且健康。

这个办法要消灭私有制,资产阶级肯定不答应,是与虎谋皮。所以资产阶级要围剿马克思主义,同时围剿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本来是古典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是17世纪经济学家配第提出的。到了斯密和李嘉图时代,劳动价值论已经被发展完善得很好了,也被资产阶级高度称赞。但是因为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发现了剥削,资产阶级就马上翻脸,把劳动价值论打进十八层地狱,从经济学里删除。

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几个奥地利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从历史垃圾堆里翻出来,重新梳洗打扮一番,塞到经济学课本里,代替劳动价值论。称此为新古典经济学。这就是奥地利学派。这一派是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因为古典经济学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学,所以他们这个自称新古典的学派,当然脱离不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窠臼。自此,删除了劳动价值论的奥地利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又被资产阶级奉为上宾,其学说被资产阶级推广。

上世纪二十年代,资本主义又爆发了巨大的经济危机。这个时候,美国出了个凯恩斯,他提出,自由市场经济不行,市场不万能,政府光看场子不行,必须出手干预经济,投资拉动需求,限制或者扶持某些行业,调节价格、利息、工资,打击豪强垄断,给穷人适当福利等等。这个办法并不消灭私有制,不消灭资本家的私产,只是要对资本家的经营进行适当干预,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改良,所以资产阶级还是可以勉强答应的,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三十年代就强硬采纳了凯恩斯的办法。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与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相比,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就是半自由市场经济,自动加手动调节。其本质仍然是市场经济。

从此,市场经济学派就分为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和凯恩斯的半自由市场经济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让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派非常愤怒,同时也引起一些资产阶级的不满。

上面说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强硬实行凯恩斯主义的,并不是资产阶级都喜欢。尤其一些大资产阶级,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最不喜欢政府干预他们,他们最喜欢的是自由经营,自己爱干啥干啥,不喜欢别人干涉内政。小资产阶级们也不太喜欢政府干预他们经营。政府打击豪强垄断虽然能获得小资产阶级的欢迎,但是当政府干预到他们头上时,他们就不满了。所以凯恩斯主义注定会引起整个资产阶级的不满,资产阶级终究喜欢的是自由经营。

所以,凯恩斯主义面临两大敌人,一是资产阶级,二是自由派经济学家。其实两派可以看作一派,后者本来就是前者的代言人。

因此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立即就遭到强烈的炮火攻击,冲在前面的是自由派经济学家,站在背后支持的是资产阶级。

攻击凯恩斯主义,攻击政府干预经济最猛烈,最出名的就是哈耶克。这个人经济学水平不咋地,但是政治意识强,立场坚定。

1944年他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就是攻击凯恩斯主义的,同时也攻击苏联的计划经济。他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和凯恩斯主义都是政府干预经济,所以他放在一起攻击。其实,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是计划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割命,凯恩斯主义虽然是半自由市场经济,是对市场经济的改良,但是终究是市场经济,两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天差地别,性质不同。

哈耶克的思想的核心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他主张政府什么事都不要管,只管看场子收税就行,其它都交给资本家来做。这就是他的核心。他一辈子说的话,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转的。谁否定自由市场经济,他必然坚决反击。

所以在这本书中,没有一点学术精神,通篇都是对凯恩斯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攻击,用耸人听闻的主观臆断和大帽子,用声嘶力竭的口号式的空话大话,对凯恩斯主义和计划经济污蔑谩骂。他宣扬政府干预经济就是干预自由,是通往奴役之路,为自由呼喊。因此得到了资产阶级大力支持,把这本书捧红了,一下子洛阳纸贵,成为畅销书。

很多穷人看到这本书为自由呼喊,以为是为自己呼喊的,因此拍案叫绝,力挺这本书,大骂凯恩斯主义和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

其实这些穷人都自作多情了。哈耶克根本就不是为穷人呼喊自由的,而是为资产阶级呼喊自由的,他所说的自由,自由市场经济学派所说的自由,都是指自由经营。穷人没有企业,只是打工者,你经营个啥?又何谈自由经营?所以自由派经济学家呼喊的自由,都是为资产阶级呼喊的,目的是让他们能够自由经营,摆脱政府的干预。因此会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支持哈耶克,痛恨凯恩斯主义和计划经济的穷人都自作多情了。苏联的变性和解体,就是因为喜欢自由经济,痛恨计划经济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很多,这不能不说有哈耶克的很大功劳。苏联变性解体之后,这些人都成了穷光蛋,才知道上当,但是仍然不知道公知说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经营自由,而不是穷人的什么什么自由。

我有点不懂,穷人和富人明明是对立的,整天埋怨富人这不好那不好,赖工资啦,剥削啦,假冒伪劣啦,加班不给钱了,贿赂啦等等,可是富人吹捧的东西穷人为什么总是会信以为真呢?多长个心眼子不好吗?

因为要把凯恩斯主义赶出政治舞台,哈耶克就自称进步派,把支持政府干预经济的人称为保守派。他写的《为什么我不是保守派》就是自夸是进步派的。一个信奉古典自由经济的人,试图把经济制度拉回到几百年前的人,居然说自己不是保守派,而是进步派,这就很好笑了。把进步和保守搞混,让大众分不清进步和保守,有时候要咒骂进步派,歌颂保守派,进步派这个词就是被他们玩坏的。

袁世凯也曾经标榜自己是进步派。袁世凯当了皇帝之后,很多人反对,要国家退回到原来的总统制,袁世凯就说这些人是保守派,夸自己是进步派。


user avatar   UMi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耶克本书其实也能做到比较好的逻辑闭环,但由于对概念的严重滥用使得《通往奴役之路》存在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谬感。

哈耶克认为纳粹主义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虽说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把纳粹这种镇压无产者焚烧资本论窃取社会主义名号的不知道啥玩意儿当成社会主义,但哈耶克就是这么做了。哈耶克还大胆预言,如果英国模仿德国、瑞典,维持政府干涉经济的体制,最终也一定会变成法西斯国家。

但哈耶克本人其实早就被偷家了。奥地利的国民经济如今已经高度国有化,也没见国民阵线的老法西斯们复活冲进维也纳。比起法西斯程度来说,政府强制执行分配的北欧五国更是拍马都赶不上美国。虽说如今的美国也时不时就整个四万亿刺激下市场……(下面这一段一直发不出去)

奥派如果说在哈耶克这里还稍微演一下,到了大能米瑟斯那里更是演都不演了。后者直球将劳动者组织工会的行为斥做破坏主义,坚决要求管管。只能说即使是和中国的自由派思路都不是一条线上的。

我的意见是,即使你觉得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不靠谱,也不要因此就抱上这帮资产阶级辩护士的大腿了,还整得像自己又发现了什么不能谈的新大陆一样


user avatar   san-lin-suan-xian-gan-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辩经中,奥地利学派的立场是很难反驳的。

这么说吧。理性建构主义者的社会工程设计类似于用纸牌搭房子。纸牌搭房子搭建过程本身就很不容易了,搭建之后能够长久维持结构稳定不坍塌更难。理性主义者要想证明自己的胜利就必须以较小的代价成功搭建并持久维系纸牌屋稳定运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为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

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这纸牌屋因为自身结构性缺陷或外力因素部分或全部崩塌,那奥地利学派的胜利就是不证自明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是可以躺赢的。他本身质疑理性的功用,反对盲目崇拜理性的力量。他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在一旁吃瓜看戏,坐等理性主义者自己犯下错误(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一辈子不犯错误),然后奥地利学派就可以向世界宣告自身的胜利了。

综上,奥派的胜利条件比理性建构主义者低太多了,想反驳也几乎不可能。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用刻意批驳,《通往奴役之路》出版后三十年的历史基本上已经证伪了哈耶克在书中做出的种种预言。

虽然这本书在中国出名是因为它被很多人认为出色地预言了苏式计划经济的崩溃,但是最初哈耶克在这本书里的目标并不是批判苏联——实际上,它是对二战期间英国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做出的回应。《贝弗里奇报告》详细地考察了英国底层工人阶层艰难的生存状况并建议进行社会改革解决贫困问题,战时和战后英国政府根据这个报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建立社会保险体系,补助工伤,补助贫困儿童的教育,建立著名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即英国人引以为傲的NHS)。作为一个著名的自由放任经济学的信奉者和保守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反对《贝弗里奇报告》里展现出的政府干预和再分配倾向,因此写下了这本《通往奴役之路》,核心论点就是:政府不应该有意识地为了平等或者社会福利而有意识地去干预市场,否则必然会让人民丧失自由,进而导致法西斯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在哈耶克眼里这两个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在这本书写成出版后,并没有什么国家听了哈耶克的话,与之相反,战后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采取了哈耶克最警惕最反对的政策——政府干预,福利国家,社会立法,经济再分配。英国,如前所述,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让国家为全民提供基础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供给。法国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国家控制了基建,电力,交通,航空,汽车制造等等诸多行业。德国和北欧则采取了所谓的“协作式资本主义”,职工委员会被允许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决策,企业主即便是唯一出资人也没有完全的决策权。美国更是在三十年代就通过罗斯福新政成为了西方政府干预的典范,在战后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总统搞了大规模的联邦基建项目,民主党的约翰逊搞了“伟大社会”通过雄心勃勃的社会工程向贫困宣战。在日本,“太上皇”麦克阿瑟在美军占领期间搞了土地改革给小农分配了土地并且建立了强大的农协,在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也通过各种各样的产业政策(这也是哈耶克米塞斯等人深恶痛绝的东西)来扭曲要素市场,扶植本国弱势产业。总之,在二战之后,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都在哈耶克所谓的“通往奴役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对富人征收70%的累进税,政府控制关键行业,政府开支占GDP的一半,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然而,这些被哈耶克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并没有造成哈耶克所预测的那些影响。相反,二战后头三十年成为了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的黄金时代——经济高速增长且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绝大多数民众都能够享受体面的小康生活。在法国,这段时期被称为“辉煌的三十年”;在日本,这段时间日本人实现了他们引以为豪的“一亿中流”(即全民中产);在美国,这段时间工人阶级家庭大多过上了“一个房子两辆车,两个孩子一条狗”的生活——这是今天愤怒的欧美工人阶级无比怀念的good old days。大规模的政府干预也完全没有把国家引向极权主义——相反,与它相伴随的是更完善的民主制度。在这段时间,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转型成为了真正的民主国家,而一系列社会改革在其中功不可没;英国荷兰北欧等国的民主体制运行良好;法国走出了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局面,进入了稳定的第五共和国;美国签署了民权法案,废除了种族隔离,给了黑人和少数族裔平等的公民权(当然很多哈耶克的拥趸们或许不觉得这是个成就)。总之,战后欧美日的政治发展证伪了哈耶克的预测。

自然,80年代之后,随着以里根撒切尔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兴起,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各个西方国家都或多或少地被减弱了——也正是在这个时代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哈耶克捧上神坛。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无论里根撒切尔们如何减税砍福利去管制,新自由主义时代各国的社会福利规模和政府对市场发干预程度也都远超哈耶克写下《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的时候。保守主义者再怎么吹捧哈耶克,社会福利与政府干预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争论的无非是多一点或少一点罢了。此外,80年代各国转向新自由主义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府赤字,宏观经济,社会结构以及一些偶然因素,但是“政府干预会破坏民主”这一点绝不是一个能够成立的理由。实际上,80年代后,那些政府对市场干预力度较大的国家——如荷兰,北欧,德国等等,是西方国家中民主体制运行相对最平稳的;而恰恰是最早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美国,以及奉哈耶克为先知的中东欧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出现了一系列宪政危机和严重社会分裂,成为了威权主义,种族主义,新法西斯主义的温床。

最后说一下,在中国以及一些中东欧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或者“转轨国家”,哈耶克的地位被捧得过高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曾经经历过一段政府包办一切的全能国家时期,这段时期对于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来说是不堪回首的过往。而当这些国家开始突破既有体制的时候,又恰恰是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对于这些国家的老一辈政治,经济和知识精英来说,眼前能够看到的,似乎只有两种选项——要么是苏式指令经济,要么是彻底的自由放任。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被他们天然地等同于“通往奴役之路”,而无政府的市场经济被他们视为自由社会的唯一可能。他们看不到北欧模式,看不到莱茵模式,看不到英美法德意日韩二战后建立的,至今仍然运行的一系列社会福利体系,严密的市场监管立法和累进的税收制度。这是中国80年代后一度垄断了“自由主义”的解释权的老右派们最大的狭隘之处。

回应一下 @Rong Jianxin 在评论区和另一个回答里的质疑。

那位作者说我在这个回答里立了稻草人,哈耶克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针对福利国家。可惜的是,这个稻草人不是我立的,是哈耶克他自己选的。前面已经写过了,《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本身就是对《贝弗里奇报告》的回应,而这个报告是后来英国福利国家建设的基础。贝弗里奇是个英国自由党人,支持市场经济,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和苏式共产主义/激进社会主义者扯不上什么关系。哈耶克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的首要假想敌就不是苏联或者正统的社会主义者,而是左翼具有进步性质的自由主义者们。

@Rong Jianxin 可以看一看《通往奴役之路》的第13章《我们中间的极权主义者》——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如果哈耶克针对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者/共产党人,他会说这是“我们中间的”吗?实际上,在整整一章里,哈耶克一直在抨击当时英国社会改革。

摘录几段给大家看一下:

“然而,正如我在本书前头所指出的那样,目前民主国家的情况不是与现在的德国,而是与二三十年以前的德国越来越相似。当时有许多被看作是“典型的德国的”那些特点,现在在英国也同样的司空见惯,而且有许多征兆说明它们正在向着同一方向继续发展。我们已经提到过这个最重要之点,即左派和右派之间的经济观点变得越来越相同,并且他们共同反对向来成为大部分英国政治的共同基础的自由主义……

如果翻阅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英国的就英国人和德国人对于一些政治和道德问题的看法分歧所作的比较严肃的讨论,就会使我们分外鲜明地感到在过去20年中英国已经沿着德国的道路走了多远。认为当时的英国公众比现在对于这些分歧有更正确的了解或许是正确的,但是,虽然那时候的英国人对他们的特殊传统感到自豪,现在的大多数英国人却几乎对所有英国特有的政治观点感到很惭愧,假如他们还没有正面地加以驳斥的话……

凡是熟悉欧洲大陆主要国家过去25年历史的人,如果研究一下目前致力于建立一个“有计划的社会”的英国工党的新纲领,定会感到极端沮丧。这个为了反对“任何恢复传统的不列颠的企图”而提出的方案,不但在总的轮廓上,而且也在细节上,甚至于在措词上,都同25年前支配德国舆论的社会主义梦想没有丝毫区别。依照拉斯基的动议而作出的决议中有一些要求是要在和平时期仍然保留“在战时用来动员全国资源的政府控制措施”。不但这个决议中的那些要求,就是一切独特的用语,类如拉斯基教授现在要求大不列颠实行的“平衡的经济”或者对生产具有集中指导作用的“公共消费”,等等。”

请注意,以上这些话是哈耶克在1940年代说的,当时英国的社会改革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对改革极为不满了——不仅仅是40年代的改革,甚至对从20年代到40年代这段时间英国极为有限的改革都十分恐惧,认为这是往极权主义大踏步前进。稍有常识的人都该知道,20世纪英国的所有执政党,即便是被哈耶克点名的工党,从来没有想过要搞苏式的指令经济,对经济变革的纲领大多脱离不开福利国家的范畴和温和渐进的路线,而这些也是哈耶克不能接受的。哈耶克反对的绝不仅仅是苏式指令经济,至少在《通往奴役之路》中,他反对的是《贝弗里奇报告》,是工党的社会政策,是给学校提供免费午餐,是给企业制定工伤赔偿标准,是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累进税和收入再分配——不管你认为这是真知灼见还是需要被掩盖掉的黑历史,这的确是哈耶克在写下这本书时传达出来的意思。


user avatar   vguai-k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用反例来反驳。

北欧模式(民主社会主义)的成功已经证伪了哈耶克的观点。


user avatar   liao-zhao-hui-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耶克认为每个人都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自发地实现个人利益的极大化。人类不能用人为设计的强制性秩序去取代天然发生的自由秩序,所以政府的规模就应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就应该加以分立并相互制衡。这是哈耶克的核心思想。

其实哈耶克有一个很大的逻辑悖论就是,个体的理性计算并不一定会形成自由扩展秩序,往往导向的是囚徒困境。哈耶克的思想只是实验室里理想真空状态下的试验,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各种交易成本,囚徒困境等等。所以我们看西方宪政体系的自我演变历史有两条主线,一个是中枢权力越来越大,一个是政府各部分如立法,行政,司法,现在的构建思路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分立与制衡。因为会导致政府效率极其低下,尤其在后发国家,基本导致政治权威失落,公共治理能力极其低下,国家动荡不安。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把经济自由认为是政治自由的前提,没有经济自由就没有政治自由,认为像北欧这些国家搞国有化等,最终结果会导致像纳粹一样的极权主义。他的这个预测错得离谱。现实情况则是,政治自由是决定一切自由的前提制度框架。是自由体制还是极权体制,这是一个超边际选择,属于政治哲学范畴,是国体选择和主权者的政治决断。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初状态,定义为制宪时刻,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政治革命。是政治的奇点,政治秩序一旦确立,就会形成路径依赖。

另外,哈耶克的东西,特别啰嗦,比如自由宪章,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等这些,砍掉其中的一半篇幅,丝毫不会影响其思想的完整性。


user avatar   sanqiu-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好的理想可能是通往地狱,这话没毛病,但为此放弃美好的理想,可能比地狱还地狱,这是因为,理想是建构。放弃理想的本身难道不也是一种建构吗?

不去建构就是最大的建构,所谓进化理性主义,不过是把建构的权力让给资本家,是一种更阴险更恶心的建构。

某985法学教授被哈耶克洗脑之后,对马克思大加批判,“谁说非得全世界无产阶级额团结起来?人家欧洲中世纪贫富矛盾很大,一场黑死病,人口死三分之一,土地富裕了,矛盾解决了。所以不要建构,自然界本身就会解决问题”。

得多混蛋才会说出这种话呢?世界上的真理、正义、都不管不顾了,一场黑死病,问题解决了,问题是犹太控制的制药集团如果可以研发病毒,人为建构黑死病呢?

千年的狐狸,不要装白兔。哈耶克这种资本的狗腿子,就别拿来洗脑了。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来说“自由竞争”不是自由。“自发秩序”不管套上多少层皮都必然走向“弱肉强食”。

当然你认为丛林法则就是自由,那我也无法反驳,价值观本身无所谓对错。


user avatar   yao-guang-49-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放了这么久,竟然没人谈论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一个经典错误,实在是令人诧异。

哈耶克指出,资本的国有化必然导致专政。

这是一个相当不符合实际的谬论,在历史上世界各个共产党掌权的国家中,国有化和专政出现的顺序恰恰和哈耶克所言相反,今天的所有的共产党专政,基本上都是先有的专政,然后有的国有化(就算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国有化也是同时进行的)。

相同的顺序,也同样适用于一些非共产党专政的国家,比如缅甸和叙利亚。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国家证明,国有化必然会导致专政,或者专政和国有化必须同时发生。

恰恰相反的是,二战后北欧、英国、德国以及一些其他福利国家的建设,国有化的同时也是社会民主进步、权力分散的一个过程。在这些国家,伴随国有化的是工人权益、少数族裔权益、妇女权益等的进步(例如最基本的投票权),甚至于发展到现在成了被称之为“白左”一类的民粹主义。虽然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但也和哈耶克的所谓“通往奴役之路”的国有化导致集权截然相反。




        

相关话题

  交税和交保护费有区别吗? 
  欧洲为什么接受国际难民? 
  “民主国家无战争”这一论断有依据吗? 
  未来人学历史会怎么称呼现在的中国? 
  如何看待西班牙宣布收回加泰自治区行政权? 
  为什么英格兰的议会制政体没有像波兰一样制约其国力以及产生内乱?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者(如CWI)的政治诉求与理念,以及理想中的政体是什么样的? 
  如何看待港大管轶教授关于新型肺炎先称「疫情已控」,又对媒体改称「这次感到极其无力」的言论? 
  请问当今国际政治分为几大学派? 
  孟德斯鸠基于性恶论的三权分立和卢梭基于性善论的社会契约论同时成立是否导致现代政治崩溃?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血刀老祖是金庸笔下实战能力最厉害的人物?
下一个讨论
一直就有个论调:如果不是中国战场拖住了日军的二百多万军队,太平洋战场美军可能不是日军的对手,可能吗?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