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相互宝宣布将于明年 1 月 28 日关停,这出于怎样的考虑?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关停原因很简单:商业模式走不下去了


相互宝最初上线其实是在蚂蚁内部作为获客产品定位的,而且非常成功,上线第一年就有1亿用户参与,这个哪怕在互联网行业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获客之后的活跃带来的关联业务转化非常显著,蚂蚁期望持续做大来获取更大利益,但随即碰上了三个问题:

1、银保监会不认可,并且没有意向发行所谓的“互联网互助/众筹牌照”;

2、用户不认可,增长边际递减效应显著,第二年每个月环比增长仅为1%;

3、商业伙伴不认可,后期相互宝的审核时间长达3-4个月,据我所知单件审核成本高达1000元、完全超出了业务所带来收入。

所以,三方都不认可,关停是很正常的。


目前互联网上还存在的模式,是水滴筹模式,也就是大家朋友圈经常看到的大病众筹。

这种模式和相互宝不一样,不依赖于资金池,仅依赖于个人的朋友圈能量,你的朋友圈能量越大、能筹到的钱更多。

而水滴筹的商业模式则在于卖保险,也就是每个案例每次转发所带来的流量转化为保险保单收入。

这种模式目前仍然可以持续,并且没有太大问题。不过这种模式的想象空间较小,整个行业可能也就容得下1-2家企业生存了。


其实相互宝走过的路径很像以前的P2P,此类互联网创新的路径几乎都是一样的:

1、通过新概念和强利益吸引大批用户;

2、监管不认可,没有官方路径解决问题;

3、商业模式无法持续,GG。

这些年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到目前算是差不多画上一个句号了。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相互宝的忠实用户,感到惋惜。

我现在购买了重疾理财险,意外险,家庭财产险,还有相互宝。

每年保费大约在3万元,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希望我平平安安的除了家人可能就是保险公司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有保险意识,每年大于一两千的保险费,可以避免很多意外。

相互宝的每月分摊是良心价了,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面向普通人的保险,穷人也可以买,一年几百元的保险还是要买的,真的是能保意外。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卖保险的人常用的话术有,人这一辈子得重病的几率是70%,

这是真实的数据,所以,你怎么可以不买保险呢?


现在,开动你的脑筋,

如果普通人一辈子得重病的几率是70%是已知条件,

那么,你觉得1万买100万保额的那种保险,赔付率会是多少……


我们极端简化一下。

小明出一万,小红出一万,他们两个正常情况下至少一个重病,赔100万……

请问,保险公司是靠什么活着的……靠变戏法变出来98万?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赔付率上做功夫,把100万赖掉。


换言之,除非卖保险给我的人可以变戏法,

否则越划算的保险越不要买,赔付率一定是坑死你的。

那么,谁可以变戏法?

相互宝可以吗?蚂蚁可以吗?阿里可以吗?

都不可以。

变戏法还是要靠社保……

不要因为恐惧凡人皆有一死,而交智商税。

=========================

PS:

我完全没有所有保险都是智商税的意思,

我个人非常推崇一些企业购买的员工健康险种、个人购买的车险,

或者一些变戏法单位站台的集体险种。

我的意思是,大家在购买保险的时候,

应该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买,买的是什么,能不能被赔付。

保险,应该是用来规避不可控的风险给自己带来不能接受的损失的……

什么重疾,虽然损失巨大,但你能规避得了吗?你又不是神仙……

医疗险这种东西在我国,实在是过于呵呵了,甚至不如买个寿险对冲。


啥是寿险对冲?譬如小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给自己买一个90岁前身故赔付100万的寿险。

经过核算以后,小明就可以在小明患病的时候,尽情花钱。

以100万为上限。

这样,救活了,钱花得值。没救活,拿回来一百万,对儿女都有交代。

对冲掉了人财两空的风险。

这是你们顶楼叔想法里发过的,国内不一定有这种产品……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关停的互助平台,美团互助、水滴互助、轻松互助,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有10家。

相互宝是这些互助平台中规模最大也最受关注的。

曾经我很看好相互宝的前景,觉得它可能会成为保险外的另外一种主流保障模式,但没想到它也要关停了。

回看网络互助的出现,其实是当时市场上重疾保障稀缺的一种投射。在健康保障领域,社保主要覆盖基础医疗、无法覆盖大病治疗成本。而商业保险价格又很高,也比较专业复杂。“一人生病大家出钱”这种简单的互助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但网络互助前期发展地并不顺利。

2018年前,网络互助的发展一直鱼龙混杂。2016年时银保监会还专项整治过网络互助,主要治理变相从事保险业务、资金池等问题。

2018年相互宝上线,第一次实现了“无资金池”、“后分摊”的模式,网络互助行业才真正发展起来,而且变得更加规范安全。所以,相互宝之后,美团、360、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相互宝的模式确实有突破性。用户无需预缴费,凭信用就能参与,而且每年分摊金不超过188元(0-59岁)。所以,相互宝一个月就有2000万用户加入,爆红速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余额宝。

但商业的运营从来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简单。金融产品里最难做的是保险,但相互宝可能比保险还难做。

首先是每月两次分摊扣款,带给用户的“失去感”。

相互宝虽然便宜,但它的确定性很差,比如保险是一年交一次保费,虽然单价贵,但交完也就忘了,扣款的失去感不算强烈。

但相互宝不同,它是每月两次分摊,每次扣款(最高一次7.56元)都会让用户产生一次“剥夺感”。

而且,相互宝的用户极为下沉,教育和运营的难度极大。2019年,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调查后发现:67%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10万元,54%的受访者只能勉强承担10万元以内的医药费,10%的受访者除了相互宝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障。相互宝的数据显示,其60%的成员来自三线以下城市。

满足所有人本就不容易。

相互宝上线时,由于人数少,而且大家都在等待期内,最初的几期分摊是几分钱,外界的感知就是价格便宜。但随着用户数量超过1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度过等待期,重疾发生率就开始显现,患病申请互助金的成员也必然增加。每次分摊的费用从几分钱涨到几毛钱,三年后终于稳定在了六七元。

但客户的心理可能还停留在过去。

2019年6月,相互宝的分摊金从2毛钱涨到5毛钱的时候,就曾引发过网友“抗议”。相互宝官方还专门公告解释过原因。之后,对分摊金价格的不解和骂声,几乎伴随了相互宝的“一生”。

现在看来,如果时光能倒流,相互宝的运营团队更高明的做法应该是,提前、主动管理预期,告诉成员后面分摊金会涨,因为受重疾发生率、等待期制度等因素影响(但这样教育认知门槛也会有点高)。

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相互宝也没有机会重来一次。

于是等待网络互助行业就只有谢幕。

自去年以来,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先后主动退出。

2020年8月最先宣布退出的,是运营不满一年的百度旗下灯火互助,而且更多是因为产品自身的问题,累计成员人数不到44万,远低于其设计的500万成员的健康运营基准线。

以实际的探索角度来看,在互助模式人数发展到一定瓶颈的时候,互助模式可能会随着新增分摊人后续乏力以及现有分摊人负担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相应风险。

或许互助模式能起一定作用,但它可能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

而就在这一两年里,针对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国家也拿出了更多措施来为老百姓提供普惠的健康保障,除开对社保覆盖的加强,各地还纷纷推出的“惠民保”产品,由地方政府牵头或者指导,挑选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商业性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

政府背书,门槛更低,对网络互助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医疗需求,国家推动了医疗改革,医保局也适时地开展了灵魂砍价等一系列措施。

国家给了互助模式机会,互助模式也做了最有益的尝试,但现在看来可能它并不是最适合我们社会发展需求的模式。

所以互助模式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1年1月美团互助宣布关停,3月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宣布关停,5月360互助宣布关停,7月新浪互助宣布关停,此后,网络互助行业就仅存相互宝仍在正常运营。

在2021年即将走到尽头的现在,相互宝宣布要关停,妥善解决后续的同时将互助模式划下了句点。

但我要说的是,从互助宝的开设到落幕,互助行业的兴衰不能说是商业发展的一次弯路,它更像是一种社会层面上对医疗需求这些问题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互助宝们的出现,解决过很多家庭的医疗需求,也推动了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对民众的医疗健康需求的认可。

这些都是它曾经为我们社会做过的贡献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前几年曾经用过类似东南互保……哦不网络互助的人,我看到题目之后大概去了解了下具体情况,可以给个初步看法:

合情合理,应对得当。

首先说合情合理这块儿,我在很多答案里都说过,中国互助行业在过去10多年或者说20年发展过程当中,有比较长时期属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也就是说,没有相应配套法规和监管措施,很多互联网企业本身也是在各种摸着石头过河,而作为一种除了医保、商业保险之外的“第三条道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保,算是市场与网民集体智慧的一种化学反应成果。

如果具体去查下,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类产品真的帮助过很多人,例如本月初就看到一些资讯介绍过相互宝让5岁女童得到手术救助的例子。


但正因为网络互助缺少明确的监管,所以可持续性一直让人打鼓。

虽然相互宝首创了先互助、后分摊的模式,流程相对健康、透明吸引了很多人加入。不过始终都是互助产品的身份,在行业整改中也难逃时代的命运。

我复制下网上一些媒体的观点:

虽然网络互助的作用值得肯定,但局限性也同样明显。最关键一点,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不在银保监的监管范围之内。尽管去年9月银保监会打非局提出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但一直未见具体措施。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出来,网络互助这种形式在国内并不受支持。


既然是不受支持的经营项目,那么退出公众视野是必然的结局。

所以我才说,相互宝(以及之前很多产品)宣布将关停,合情合理。

网上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惋惜,尤其是加入过相互宝的成员,说明相互宝关停之际给出的方案还是得人心的。

对相互宝这种原本大量用户曾经投入费用的大型平台,如果你说跑路就跑路,说关停之后啥也不管的话,想想也知道会有大问题。

毕竟从用户规模来说,相互宝可能是过去国内最多的一家。所以说,这里就必须展现出企业的担当。


根据官方公告,平台将预留足够长的时间给用户做准备,尤其对于很多恰好遭遇不测,急需费用的特殊群体就更是如此。

相互宝的做法是,自公告之日起,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后续产生的所有互助金将由相互宝承担。以12月第二期互助公示的“预计分摊总金额”5.6亿为例,到关停日期间有三次分摊,相当于相互宝平台至少需承担16.8亿的互助金。

如此一来,即便平台停止运营,但因为留有足够的互助金,所以只要是符合互助规则的重病成员,并且初次确诊时间在2022年1月24日0时之前的,自初次确诊之日起180天(含180天)都可以继续向相互宝平台申请互助,这部分互助金也是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参照现在一个月的救助量,预计需要超过10亿的互助金。当然。但既然是支付宝这种体量的企业,必然需要展现出责任感来。

另外,现有成员还可以选择新的保障方案,并有3个月的免费期,如果有1000万人转新方案,相互宝成本的也有4亿。

这么算下来,这次关停,相互宝要自掏腰包30亿。


虽然损失很大,但相互宝必定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平台用户不满,将此次关停的影响降到最低。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谁也不能确认自己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不会发生意外,既然相互宝无法使用了,大家还是要想象自己的其他保障配置问题,尤其是除了相互宝没有其他保障产品的人。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令人唏嘘,但也在意料之中,互助行业的硬伤决定了它只能存在于在特定历史时期,只是可惜了再也买不到这么便宜的重疾险了。

看了相互宝的关停方案,还是相当靠谱的,不愧是“学霸型”选手,这最后一次答卷,也给出了不错的解题方法。其他平台想到的、没想到的,它都想到了,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方案。


最近一年国内大大小小的互助平台先后关停。对比各大互助平台的关停方案,相互宝的关停方案整体是比较稳妥的。


相互宝目前有7500万左右的成员,这个数量跟其他各大互助平台相比,可以说是“断崖”式的差距,轻松互助、水滴、美团等平台的成员数量大概都只有一千多万,抽身时也相对轻松。而相互宝要安置好7500万成员,压力可以想见。

看看相互宝的这份答卷是怎么写的。


一:分摊金全部由平台承担,成员不用分摊

相互宝在关停公告中写明,从公告之日起,相互宝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剩下的分摊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按照目前单期约5.6亿的分摊金估算,在1月28日正式关停前,相互宝还有三次分摊,一共要掏出大概16亿元。



、平台成员可以转投保险,不用重新计算等待期和健康告知

相互宝关停后,不少成员的健康保障可能会面临断档的问题,这一点相互宝也考虑到了,并做了善后安排:平台成员可以转投其他的健康保障,无需等待期,无需重新健康告知,门槛很低,另外相互宝还会承担前3个月的保费。


今年来关停的互助平台不少,到相互宝已经是第10家了。之前关停的互助平台大多没有提供这个方案。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有蚂蚁保平台,能够为相互宝稳妥安置平台成员提供一条合适的出路。


可以转投的保障包括“健康福·重疾1号(大病版)”“健康福·防癌1号(老年版)”“健康福·防癌1号(慢病版)”三款保险。基本和相互宝现有的互助计划保持一致,分别对应大病互助计划(0-59岁)、老年防癌互助计划(60-70岁)和慢病互助计划。成员可以各取所需。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一年期的产品终归不是最好的选择,个人还是建议如果有经济条件,可以去配置一份能保障终身的保险产品。但如果目前没有其他的保障,经济条件又有限的话,那么现在转投也是一个高性价比之选。



三、正式关停前确诊的成员还能申请互助金,互助金由相互宝承担

不少人看到相互宝要关停可能要着急了,尤其之前患病还是没来得及申请互助金的人。不用慌,相互宝关停公告中明确说了:关停前符合互助规则的成员依旧可申请互助金,只要医院初次确诊时间在2022年1月28日24时之前且确诊时在互助计划内的患病成员,可于医院初次确诊之日起180天内(含180天)发起互助金申请。相互宝平台将根据互助规则审核,审核通过的互助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无需成员分摊。


这部分的补贴费用不少,按照一个月的新增报案量粗略预计,平台需要再付出10亿互助金。



整个盘算完,相互宝这份关停方案要落实起来,平台要承担30亿左右的成本。


懂行的都知道,互助行业是一个赚吆喝不赚钱的行业,靠管理费几乎无法覆盖这样的成本,相互宝的方案可以看出来已经它已经下了决心,要负责任地陪用户走完最后一程。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刚听说互助宝的时候,看完模式,我心想这不就是保险最最原始的形态么?中世纪的形式,居然变成了最新的商业模式?

没想到还真行。

这种模式也能发展起来,只能说国内确实有这个需求。

为啥被关停,只能说动了不该动的市场蛋糕了。


user avatar   chun-nuan-hua-kai-3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评论区几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交了这么多年,说停就停?

根据条款,当人数少于324万,或满足《相互宝成员规则》所列的终止条件时,相互宝就有权主动终止计划。

现在相互宝人数还有7500万左右,当然远远足够的。

但有趣的就在于,这个成员规则上:

当我们停止相互宝服务时,我们就有权终止相互宝......

他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相互宝真的可以说停就停。

之前的钱,都白交了?

首先啊,这钱肯定没得退了,这是成员间的赠与金。

至于是不是白交,就看自己怎么看待了。

在我看来,我们分摊期间,相互宝也给了我们保障,大家一起抱团取暖。

现在没了,更应该感谢这几年没病没痛,何必纠结于这些分摊金。

只要监管不给一个名份,相互宝关停的结局,早已可预见!

从2011年首家“互保公社”成立,到今日相互宝宣布关停,中国的互助计划基本已迎来终章。

早在年初,美团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相继倒下时,

我就认为只要没有解决三个问题,相互宝基本都是死路一条。

1、监管何时介入?

去年九月,银保监会曾点名相互宝、水滴互助等互助计划为非持牌经营,存在涉众风险。

蚂蚁集团也在招股意向书中表示“如因各种原因相互宝无法满足合规性要求,不适合蚂蚁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继续经营,则蚂蚁集团将剥离相互宝业务”。

连自己都清楚,合规性是一个疑问。

没有监管,不行;但如果纳入监管,互助计划又会面对未知的监管成本。

所以,美团互助这种与主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互助计划,早走为上策。

水滴屡屡传出要赴美IPO,估值已达100亿美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壮士断臂,及时关停“不清不楚”的水滴互助也正常。

虽然监管的介入,一定会给相互宝带来阵痛,比如收紧其修改规则的权力,要求更透明的信息公开等。

但这才能让相互宝有生存的名分,一个近亿人参与,每月动辄几亿资金流转的大盘,却没有任何监管,很难长存。

至于那些“动了保险的奶酪,监管忍不住要下手”的阴谋论大可以消停。

金融行业非比寻常,监管一定要防微杜渐,忧在未萌。

别说p2p的前车之鉴了,你的199小黄车押金要回来没有?


2、如何防止用户急剧流失?

相互宝在年初时还有过亿人,但如今只有7500万,断崖式下滑!

“众人参与,抱团取暖”的互助计划,一定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能玩下去。

当人数少于 324 万时,相互宝就有权主动终止计划。

觉得跌到300万遥遥无期?

水滴互助最高峰时曾号称有1.3亿+用户,但关停时已经萎缩到1200多万。

人数迅速减退,归根结底是因为用户粘性极低。

这些互助计划无一例外都是以“超低价格”为噱头吸引用户,或者你玩个集五福、花呗红包也可能被引导加入。

请问,健康要求、条款规则都提示清楚了吗?

这部分用户连健康要求、每月何时扣钱、分摊金怎么计算等基本规则都还没有搞清楚,对相互宝是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任何“分摊金上涨、拒赔"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他们退出。

以各种噱头、套路来吸引用户,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虽然让相互宝、水滴等互助计划迅速崛起。

但最终都会遭到更痛的反噬:口碑在崩塌,人员在急剧流失。


3、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们接班人都知道,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道。

相互宝说我们在亏本运营,这点我信了。

那么,相互宝靠什么持续发展?难道一直为了“人间有大爱”的理想而坚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论是相互宝,还是水滴、轻松互助,都是有自己的商业三部曲:互助吸引流量 → 用户接受教育 → 往保险、大健康服务转化。

在相互宝中,保险产品的销售入口处处可见

相互宝不仅能迅速积累用户,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这一亿人的保险意识。

这种销售模式,比线下靠送油、送米、送挂历来卖保险的方式高明得多。

但看似是一条康庄大道,但实则走得并不轻松。

水滴互助、轻松互助有自己的保险平台,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关停。

现实告诉这些巨头,通过互助引流保险的方式未必有效;或者说效果一般,还不足够让他们冒着监管、负面舆论缠身的风险坚持做下去。

中国人排斥保险,是觉得保险贵、处处暗藏陷阱;

而且保险又是一种决策周期长、交易低频的产品。

在这种大环境下,光是简单粗暴解决前端流量是不够的。

我们中国人不害怕因病返贫吗?不想有一份保障吗?

你光是甩几个悲惨心酸案例过来,就附带购买链接,这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更优质的产品、更透明的价格、更精细的服务。

通过互助为保险服务引流,这条路也许走得通,但肯定走得不会轻松。


结局显然,监管无意给名份,用户仍在疯狂流失,相互宝也没有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关停,成了必然的,唯一的选择。

但相互宝,注定在中国的保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19年初推出以来,相互宝已累计救助179127人:

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感觉,可以看看相互宝中的爱心足迹。

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一个个险要支离破碎的家庭。

相互宝越来越贵是事实,

严苛到不近人情的规则也是事实,但它帮助了18万个家庭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保险一路上,道阻且长。

莫慌,有大师兄陪着你,有坑也踩不了。

如果对保险感兴趣,可以关注【深蓝保】这个号,我会每天分享保险干货~

看官,还有这些精品内容,可以阅读学习哦:

延伸阅读:

买百万医疗险看这篇就够了:百万医疗险测评,选出了2021年TOP性价比的5款

重疾险怎么买?2021年全网超全保险选购指南+7月重疾险推荐!

意外险,你的套路我走过!(小白必读的意外险避坑指南)

定期寿险,你的套路我走过!(小白必读的定期寿险避坑指南)

理财险,你的套路我走过!(小白必读的理财险避坑指南)

为你360度拆解医保是如何报销的,彻底吃透医保福利!

买保险最重要的一步:健康告知,应该怎么做?


user avatar   shou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个基础知识,蚂蚁金融的相互宝和保险公司的重疾险类似,都是给付型的。相互宝是得规定的重疾之后,一次性给付30万(或者10万),与实报实销的医疗险不同。

这类保险,在我看来,是手停口停的灵活就业人士和没有长期劳动合同支持的农民工所必须的一种家庭财务保障。

我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兼职卖保险,前面俩月没开张,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当然,也有一些成果:

然后我就给我爹妈入了相互宝。

现在没了。


中国有一个特别怪异的现象,作为二次分配的社保不但没有实现均贫富的目标,反而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差距。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险这部分,可以看作是是广大农民工掏钱,城里的中产大爷们享受。

而保险,因为相当一部分保险从业者坑蒙拐骗的营销手段,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现象,也还是90%的穷人买单,10%的富人用钱。当然保险是金融行业不是福利院,追究这个责任这个没有意义。

但是就重疾给付这个险种而言,发明这个险种的初始目的是为了保障重疾罹患者的家庭财务稳健,不因为重疾期间和之后失去了收入而陷入贫困。而看病钱,应该使用医疗险,也就是社保医疗+百万医疗来保障。在国内,哪怕您交每年二三百块钱那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只要你买百万医疗,住院后,在一万块钱免赔线之上几乎所有的费用都能报销。

也就是30-60岁之间,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一方,每年只需花200左右的本地城乡医保+300~1500的百万医疗+两三百的相互宝,总共800~2000块钱就能保证自己得大病后有钱治疗,还有三十万补偿能够支撑家庭生活两三年。

这种保险方式对年平均收入五万块钱的农民工群体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对于年收入十万以上,有着长期稳定工作的群体,给付型的重疾补偿,不管是重疾险还是相互宝,没那么重要,因为他生病期间企业基本上不会停他的薪水。(有些私企小厂除外哈)

但是事实上,中产阶级疯狂买重疾,农民工被忽悠买各种无用的保险,其中也包括各种神坑重疾。

重疾险几乎成了各个保司的摇钱树,在意外险,百万医疗,定期寿险杀得血红的保险市场,重疾险奇迹般的从默默无闻变成了各司保费收入主要来源,无数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依靠这个达成各种成就。

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保司的重疾险,每年的赔付金额不足所收保费的30%。所以市面的重疾险没有一款便宜的,三十岁以上,与相互宝可以比较的,一年期的三十万重疾,也要一千多块,四十岁会上升到三千多。与之相比,相互宝8%的管理费,其他全都靠分摊,如果把它当作保险,一年下来费用不到二百。事实上保险的一种起源就是相互帮忙,大家把钱集在一起,依靠大众的力量来对抗个体的风险,医保就是这样的原理。


但是它毕竟不是保险,说没就没了。而且相互保这种保险模式也没了,我感到很遗憾。希望银保监看到四亿朝不保夕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庞大基数,为他们开发一些又便宜又可靠的保险保障。


user avatar   hai-mian-bao-bao-18-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网传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大幅裁员?真实性如何? 
  阿里或成全国首个灵活办公企业,员工可选择在家或就近办公,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灵活办公会成为未来趋势吗? 
  网曝阿里女员工遭遇领导及客户侵犯,阿里回应称「决不容忍」,涉嫌员工已停职调查,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什么是商业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称将投入 1000 亿助力共同富裕,是否意味阿里股价走势已见底反转?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回应「阿里性骚扰事件」 涉事员工曲一曾到字节面试后被无限期停止招聘流程? 
  保险的哪些缺陷让你觉得很无情? 
  如何看待支付宝新推出的「相互保」?它对保险业和普通人来说会有哪些影响? 
  知乎靠什么盈利? 
  如何看待阿里平头哥在云栖大会发布的第一颗通用芯片「倚天 710」?有哪些亮点?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