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报道称海归薪资已无太多优势,出国留学性价比下降,留学还值得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个本科的师妹成绩不错,但就在保研线附近徘徊。到了大四的时候,她就一边准备保研的事宜,一边准备出国留学。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想着考研呢?

她说,我觉得我考不上呀。(她说的考不上指的是目标院校)

就过去这么多年的所见,我身边这样的人实际上是越来越多的。平心而论,国内的考试录取方式一年就一次机会,一旦失败了就只能重来一年。而国外的申请录取制度,学生可以在不同的offer之间做选择,只要找到差不多合适档次的院校,多申请几所,总能有成功的。

简单点说,如果是为了拿学历的话,出国留学可以保证有书读,但国内考研难度会大很多。

这时候,其实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一个,即时间成本和留学支出哪个更重要。

对有的人来说,用最短的时间拿到硕士或者博士学历,然后拿着这个学历去找合适的工作,这个最重要。但有的人则会觉得费用太高,还不如读国内的学校。

在这个角度上说,如果一个人有完全负担留学支出无任何压力的家境,且需要的只是一个学历,那么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的。

只是从整体上看,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多,留学生进入的学校数量也在增多,这也必然带来留学含金量的下降。虽然有很多人都在说,中国太卷,以国内211的水平到国外都可以上到远比国内排名好的多的大学,但实际上除了有数的那百八十所名校之外,很多所谓的高排名学校,就算不能说水,但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不高就是了。

比如说,在QS前1000名高校的排名中,中国的211院校武汉理工大学排在倒数第五,之前的学校有立陶宛的马格努斯大学、波兰的弗罗茨瓦夫技术大学、菲律宾的圣托马斯大学、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大学、韩国的岭南大学、伊拉克的库法大学等等。

虽说伊拉克的库法大学在QS上的排名的确比武汉理工高,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你拿一个伊拉克大学的硕士学历出来,跟武汉理工的硕士在国内就业市场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而上面提到的另外这些大学,不太客气的说,如果你就是缺这么一个学历或者铁了心就要拿这个学历去考公考编那是没什么可说的,可要是还想着去企业工作的话,可能对很多企业来说还是个负分项。

以前留学生比较值钱,是因为留学生数量少,回国的数量也少,在中国的外企或者一些涉外企业、单位就能消化这些人。但如今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是要靠本土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等来消化的。如果去的是企业,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学即便比武汉理工的排名更高,但市场认可度却不高,说没性价比也不算错。而如果去的是体制内,那种公开招考的还好一些,但如果涉及到人才引进等要求学校档次的学校,一般都会设定为双一流或QS等排名300以内。而绝大多数的留学生,都是被排除在这个名单之外的。

此外,很多人也提到了,用人单位之所以对海归的兴趣越来越低,也是因为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对应聘者水平的判断也越来越难。那些毕业于英美澳的,因为是在英语国家,相对还好一些。但很多在韩、德、法等国家留学的,学校的水平就真的难以判断了。

总之,留学是否值得,关键就看你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想要单纯拿学历且家庭财力不错的,留学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得学历的方式。而如果对薪资和待遇有要求,那么相对来说,就只有那些比较知名的好大学有性价比了。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在问题描述里就有了——

“在调查样本中,将近一半的留学生归国后进入体制内工作,其中21%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5%任职于国企。”

这个比例太夸张了,除了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和医科大学这样专门培育特定岗位的高校,其他高校能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远比这个低。比如清华的两组数据也只有11.3%和24.1%。

再加上外企和大厂对留学生的天然偏爱,如果问题描述里的数据真实,那么留学依然是非常值得的。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性价比看,最佳留学路径是全奖去美国读博,两年拿到中途硕士学位,然后退学,去硅谷/华尔街当码农/量化砖工。

次优路径是自费去美国读一年水硕,然后去硅谷/华尔街。

走这两条路的盲猜不到留学生的5%,其他人都是大概率亏本的。尤其是15年以前,省下留学的钱去买房,现在已经翻几倍了,海归回国工作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赚出这些钱。当然家里有矿的人出去旅游回国接班不在此列。

一个人强不强是固有属性,高考分数是目前最有效的强度信号。

在国内考不上985的人出国读qs100,甚至塞进剑桥哈弗,毕业以后大概率还是没有国内考上985的人强。

国内用人单位也不傻,见多了都明白怎么回事,所以要看第一学历。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专业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方向不出国读5年-10年很有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下降?不存在的,基本门槛


user avatar   fisher-12-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几个回答,果然大家又犯了典型的毛病,就是没有经历就出来瞎说,这么说吧,现在绝大多数的高赞回答都是不对的,留学对于能力普通的人来说,在现在仍旧是最佳选择,没有之一。

首先问题里这个数据的逻辑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做为学生,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是“留学的硕士相对于国内的硕士收入高了多少”,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个人选择留学和选择考研,我的收入的差别有多少”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以我硕士学校香港理工大学为例,具体的数据我懒得去查了,香港理工大学在最近几年的世界排名应该是50-100之间,同时我就读的设计学院排名在世界第30名左右,从排名上看,香港理工大学可能跟国内的南大武大是一个级别的。而设计学院世界前三十的水平甚至要超过了南大武大,可能这个设计学院是和国内江南大学交互设计一个级别的。

所以你以为接下来我要拿数据证明香港理工的硕士平均收入高于南京大学硕士平均收入?不你想太多了。


做为学生,千万不要宏大叙事,南大硕士的平均收入跟你是没关系的,毕竟你要去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我不选择留学选择考研,我能考上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吗?开什么玩笑,以我的学习能力,多半连研究生都考不上,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找工作了。

所以做为学生,真正的对比方式,应该是“你有能力做到的两个选择里,选择最优的那一个”

所以对我来说,要对比的不是南京大学硕士跟香港理工硕士,应该是香港理工硕士对比中国传媒本科(我的母校)。

对于另外一个学生来说,对比的也不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应该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硕士跟复旦大学(假设能考上)的计算机硕士。

对于更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对比的也不是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国各种硕士有多水,对比的应该是二本学历的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以及假设考不上的话二本进入社会的自己和香港理工大学进入社会的自己,哪个待遇更好。

至于留学回来的户口加成,免税车待遇,见识的提升,这些就不提了,这里只提收入。


所以你看,这就是知乎典型的问题,遇到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的时候从来不会代入到学生本人的选择,只会宏大叙事。遇事满口水硕,满口“英港澳的硕士比国内的复旦浙大甚至清北差远了”。

问题就来了,复旦浙大或者清北的offer,你能给我发吗?

不能?不能那你还说啥呢?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一句话回答问题:

由于国内海外人均教育资源以及国外教育产业化等原因,只要家里能负担得起学费,留学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仍然是第一性价比的选择。

如果你是二本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那你可以通过留学进入世界前百名校。

如果你是一本或者985学生学习能力超强,且觉得以自己的努力可以考进复旦浙大,那你同样的努力放到托福雅思作品集上,你能考进卡耐基梅隆(计算机领域世界前五)。

我甚至都不提对于香港理工这种著名的“英港澳水校”,课程设计和师资力量也远强于国内大量传统名校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只要承担得起一年20w的学费+生活费+房租,这就是最优选择,没有之一。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需要考虑“性价比”,尤其是这个”价“还用的是钱来计算的人,本来就不适合留学。

什么人适合留学?虽然中介抽成的有点狠,但是赵步长花650万美元确实可以把女儿送进斯坦福。给你650万美元,你能保证把他女儿送进北大吗?对赵步长而言,让女儿留学,显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user avatar   gao-ti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性价比是个很有趣的概念。

路边小炒十五块的宫保鸡丁,和市中心西餐店大几百一只的龙虾,在喂饱肚子这件事上,显然前者性价比更高。但是永远会有人选择吃龙虾。因为龙虾提供的体验,可能是你吃多少顿宫保鸡丁都没法得到的。

你可能以为我说的是什么视野,眼界,成长。其实都不是。我并不觉得在国外生活有那么明显的不可替代性。我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在国内读书无法得到的机会——在国外工作。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工作,躲开996、酒局和望而却步的房价,迅速把学费赚回来,留学是最好的途径,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唯一的途径。当一个选择可以提供另一个选择无法提供的内容的时候,单纯地比较性价比就有失公允了。

你觉得十五的宫保鸡丁性价比更高,但是小明把那个店老板的儿子揍了一顿,现在老板不做他生意了。他想吃饭只能去路边摊啃茶叶蛋。你以为的高性价比的选择,未必对他是可行的。

这是很多人的误区。他们会觉得,清华北大读一年,学费加住宿费才6500,为什么不去读清华北大呢?那是不想去么?事实上我认识的大部分留学生,哪怕是走高考这条路,在国内也是上不了985的。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并不是清华还是哈佛,而是普通一本还是UC。这时候你会发现,性价比中的“性”,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你看着那个吃几百块龙虾的人,觉得他一顿饭竟然吃了一个月宫保鸡丁的钱,觉得他疯了。但是人家一天收入大几千,龙虾和宫保鸡丁的价格在人家看来可能是一个数量级的。

有人说,只有穷人在在乎性价比。其实是这样的。有两根圆珠笔,一根不太好用,两毛钱,一根非常好用,两块钱。好用能好用十倍么?不可能。但是你很可能毫不犹豫地买好用的那个,因为这两个数对你来说没区别。对那些富人来说,在教育这件事上,或许五六千和五六十万也没啥区别。只有“性”才是重要的。

所以呀,并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直接去比性价比的,性价比高的也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是更好的选择。确实有人一辈子也挣不回来自己留学时候花的钱,但是人家家里乐意,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心想做学术值得。

为了海归不值得。

为了移民值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账不是这么算的。

我和我同事同时入职,我平均比他们小两岁,因为他们读了三年硕士,我只读了一年……然后我们拿着一样的薪水,你说这能是一回事吗(手动狗头)。

更扎心的是:

1.我有一位同事,硕士三年遇到了很push的导师,而我木有导师……

2.他们都被毕业论文折磨过,而我不用写……

3.最最扎心的是,大家毕业后都去干产品经理了,和努力学了七年还发核心期刊的本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他们去干本专业的话大概年收入只有现在的一半不到。

同事们都是985的本科985的硕士,扎心之情溢于言表。


很多人说你们一年制硕士是水硕!

我表示躺平:没错我就是水硕,上上课就毕业了,没有导师push也不用进实验室打杂,当然也没有导师阻止我去实习,所以我读书的时候刷了好几段实习,然后很快拿了offer,剩下的时间都在做生意赚钱……

关键是很多人硕士三年学的东西毕业了也用不上啊!大家还不是来互联网卷或者去考公务员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当时被丢出去外派一年,我的一位同一届入职的同事很焦虑,跟我说其他同学都有一年工作经验了,我们还在外派。

我说我跟你一样啊,你和我说有啥用。

同事:“那不一样,你还小!”

……这个倒是没错啦我的确比他小三岁。


所以时间就是金钱啊!


user avatar   zi-yuan-45-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真的。

我16-20年在伦敦帝国理工读完博士回国,因为运气不错,在某985拿到了带编的讲师岗。读博期间每年都有指导IC的硕士生,也接触认识了不少英国G5和其他稍差一点大学的硕士。身边一起读博的上下2-3届内的同学的就业和发展也有些感受。

总体上说,如果只是读硕士,英国IC,UCL硕士海归回国已经基本没有薪资上的高人一等,甚至因为没有国内硕士足够长的学制和实习经历,在就业上还会存在一些劣势。这其中,工科尤其被国内碾压,英国硕士普遍课程很满,基本一年就是把课上完,很少有发文章的。然而类比国内的硕士,我自己带的研一学生第一学期就写完了两篇SCI一篇EI会议,计划硕士期间目标是2篇AI顶会或者一区期刊。哪怕国内水一点的硕士,工程能力和学术水平也要远超英国G5master学生。文科,商科,艺术类了解不深入,但是在英国认识的七八个相关朋友都回国发展了,从就业的发展和目前状态看,基本没有体现出任何明显“优势”,至少薪资上不会因为是海归就给予加分。

博士来说的话,如果是G5的热门专业phd,去工业界谋份年薪不错的工作肯定还是能找到,毕竟国内人均博士数目其实还是很低。但是从尖端竞争来讲,不管是进高校还是去大厂的lab和研发组,如今国内土博反卷海归的趋势已经基本成型。以英国来说,博士毕业一般3篇期刊或者2会+1刊是常态,和国内动辄七八篇甚至上十篇的顶刊顶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所以如今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被国内反向push天天加班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那几个热门领域和方向。具体就业上,我19年底和同学一起回国洽谈入职的高校,到20年底剑桥的朋友想来投简历就直接简历关被刷掉,只给博后岗,不保证编制。而且相比于招海归博士,海归教授的竞争力和议价权要高得多,毕竟高校也是考虑人招进来了以后,能不能快速带来产出,行程学科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团队,相比之下不少单位在已有足够海归比例后,反而更倾向于业务和工程能力更强,知根知底很可靠的土博,尤其是如今国内顶尖大学土博的平均学术产出和学术能力已经逐渐追上甚至超过许多TOP50甚至TOP10名校的留学生平均水平。

去年以来,反正我身边咨询我去英国留学的同事我都是让他们直接叫小孩本人和我聊,年轻人总是对国外所谓的自由和环境有种幻想中的向往,并且由于之前长期的舆论上被公知和留学中介们营造的假象还有惯性,以为留学镀金就能让自己摇身一变。然而这种惯性只存在于舆论环境,HR和各个用人单位早就拿着能力和成果的尺子来给求职者打分,连深圳都基本取消了原先的孔雀计划,各省份落户和引进都对留学归国人员做了大幅度明细校正与限定。

不管在哪儿,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路才有光亮,而出国留学本身,更多的是给自己附加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黑暗。如果留学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同时学求学的专业与导师存在独此一家的特殊性,家庭没有经济压力,能够支撑得起一年3-50万的开销,出去多看看世界,认清媒体宣传里的西方和现实的西方差距有多大,挺好的。至于说靠留学来拿身份,留在海外工作,如果不是对自己能力充满自信并且能力十分突出,十分不建议走这条路,否则只会最后回来没面子,留着打苦工,里外不是人,而且人在海外这条会随着时间越来越由褒转嘲。并且这几年身边留学圈子里能力强的,厉害的,学术圈,金融业,工业界的都纷纷回国了,有些大势所趋的历史趋势不是个人幻想能够改变的,毕竟国运不是股票,不存在抄底这么一说,笑。




        

相关话题

  父母无业,自己出钱到国外留学,父母的工资流水怎么怎么办? 
  如何评价大学生偷外卖被曝光后坠楼死亡事件? 
  请问已经有了日本留学在留,可以办短期商务签证吗?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很少? 
  什么是「实验室轮转」(lab rotation)?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参与实验室轮转? 
  对于一位工作多年的人要想出国留学,如何申请学校? 
  美国教育贵,是因为政府不作为吗? 
  如何进入中铁或者中建工作? 
  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芝大校园抗议枪支暴力,「我们是来学习,不是来送死」?留学生的自身安全如何才能到保障? 
  如何看待新闻『农村娃站上哈佛毕业演讲台』主角——何江? 

前一个讨论
朋友一直和我推荐《觉醒年代》,但我看着感觉尴尬,怎么反驳他?
下一个讨论
近二十年美国为什么能够出现像比尔盖茨,马斯克,乔布斯这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的人物,中国是否也有?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