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Intel 第 12 代移动端标压处理器性能超越 Apple M1 max? 第1页

     

user avatar   alma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专门做 CPU 的厂商,非常自豪的说“我们超越 Apple M1 max 了”


user avatar   mu-tou-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正常,苹果不是神,Intel也不是猪

这张图来自于CES 2022上Intel的12代移动处理器PPT,[1]留意脚注:

Intel关于这张图的性能测试说明:[2]

Claim:

12th Gen Intel Core i9-12900HK is the fastest mobile processor ever.

Systems Measured:

Processor: 12th Gen Intel® Core™ i9-12900HK processor, 14C24T; tested on Intel Internal Reference platform; Memory: 2x32GB DDR5-4800Mhz; Storage: Samsung PM9A1 - MZVL2512HCJQ-00A00; Display Resolution: 1920x1080; OS: Microsoft Windows 11 Enterprise 10.0.22000.282(Win11 RTM); Edge Version:90.0.818.66; Graphics card: Intel(R) Iris(R) Xe Graphics; Graphics Driver:30.0.101.1029. Max GFX power:165W, BIOS version:0.043; GPU Mode: N/A; Power Plan set to Balanced, Power Mode (Win 11 feature) set to Best performance; Power App Setting (OEM's App): N/A, VBS enabling, Defender enabled, and Tamper Protection enabled.

Processor: 11th Gen Intel® Core™ i9-11980HK processor, 8C16T; Tested on Intel Reference platform; Memory: 2X 16 GB DDR4- 3200MHz; Storage: Samsung PM9A1 - MZVL2512HCJQ-00A00; Display Resolution: 1920x1080; PC BIOS version:4303_​03_​103;OS: Microsoft Windows 11 Enterprise(OS Build 10.0.22000.100);Graphics card: Intel(R) Iris(R) Xe Graphics, Graphics driver: 30.0.100.9836; Max GFX power set to 155W, GPU Mode set to Integrated; Windows Power Plan is set to Balanced, and Windows Power Mode set to "Best performance"; Windows 11 run with VBS enabled, Tamper Protection enabled and Defender enabled.

Processor: AMD Ryzen 9 5900HX processor, 8C16T; tested on Lenovo Legion R9 5900HX laptop, memory: 2X 16 GB DDR4- 3200MHz; Storage: Samsung PM981a 1TB; Display Resolution: 1920x1080; OS: Microsoft Windows 11 21H2 (OS Build 22000.282); Graphics card: NVIDIA RTX 3080, Graphics driver: 472.19; Max GFX power = 165W, BIOS version GKCN44WW. GPU Mode: Discrete; Power Plan set to Legion Balanced, Legion Quiet (the Lenovo App will overwrite Windows power plan); Power Mode (Win 11 Feature) set to Best Performance; power App Setting (OEM's App) set to Lenovo Vantage set to Balanced Quiet Mode; VBS enabled, Defender enabled, and Tamper Protection enabled.

Processor: Apple M1 Max; 10(8performance +2 efficiency); tested on MacBook Pro 16" Model A2485, Memory: LPDDR5 64GB; Storage Brand: Apple, Storage: Apple SSD SP2048R 2TB; OS: Monterey; OS Version:12.0.1; Kernel Version: Darwin 21.1.0; Graphics: Apple 32 cores integrated GPU; Resolution set to default; Screen Size: 16"; Battery Size: 100-watt-hour lithium-polymer battery; PC BIOS: N/A; GPU Mode: N/A; OS Power Plan: Preferences->Battery->Power Adaptor->energy mode is set to "High Power"; VBS: N/A; Defender: N/A: Tamper Protection: N/A

Measurement

Based on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12th Gen Intel Core i9 12900HK against Intel Core i9 11980HK, AMD Ryzen 9 5900HX, and Apple M1 Max. Intel processor performance is estimated based on measurements with Intel Reference Validation Platforms. AMD processor performance is estimated based on measurements on a Lenovo Legion R9000K with RTX 3080. Apple M1 Max performance is estimated based on public statement made by Apple on 10/18/2021 and measurements on Apple M1 Max 16" 64GB RAM Model A2485. Best available compilers selected for all processors. Binaries compiled with ICC for Intel/AMD, binaries compiled withXcode13.1 for Apple. The metric used is the geometric mean of an n-copySPECrate run of the C/C++ integer benchmarks in SPEC CPU 2017. Benchmark: SPEC* CPU2017 is a benchmark from the SPEC consortium (spec.org) that measures computer performance and throughput using compute intensive application subtests.SPECint*_​base2017 provides a comparison point as to how fast a device completes a series of single integer compute tasks.SPECint*_​rate_​base2017 provides a comparison point for throughput, or how many integer computes tasks a device can accomplish in a given amount of time. TheSPECrate® 2017 Integer and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suites measure the throughput or work per unit of time.

简单解释一下,Intel的测试平台是和最新的Macbook Pro 16,型号A2485对比;AMD测试平台是联想R9000K,5900HX+RTX 3080配置。测试内容为SPECint2017 rate-N,选择最佳的编译器编译:Intel和AMD的CPU用ICC(Intel C Compiler),苹果用Xcode 13.1。


以前说M1单核很强,干掉10代i9的,大部分观点来自于Anandtech的SPEC测试结果,以及GreekBench(毕竟SPEC不是谁都买得起玩得转的,一众up主拿视频编辑来说事的就先不提,毕竟M1有视频加速单元,不做视频的用不上)。Intel没有给出GreekBench成绩,本文只讨论SPECint2017。


即使是Anandtech的SPECint2017,12代的单线程性能核也是比M1强的[3]

实话说,从A社的这个结果看,M1比i9-12900K的P核单线程整数性能差距很小,考虑到i9-12900K的单核主频最高5.2 GHz,M1主频3.2 GHz,12900K的P核平均最高功耗高达30W(按照下图中A社测得得8P 239W计算),35W下6P8E的i9-12900HK必然大幅降频,还能比8大2小的M1 Max强么?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到,A社的SPEC测试和Intel的SPEC测试不同——A社使用LLVM[3],Intel使用ICC:

For compilers, we use LLVM both for C/C++ and Fortan tests, and for Fortran we’re using the Flang compiler. The rationale of using LLVM over GCC is better cross-platform comparisons to platforms that have only have LLVM support and future articles where we’ll investigate this aspect more. We’re not considering closed-sourced compilers such as MSVC or ICC.
clang version 10.0.0
clang version 7.0.1 (ssh://git@github.com/flang-compiler/flang-driver.git
24bd54da5c41af04838bbe7b68f830840d47fc03)
-Ofast -fomit-frame-pointer
-march=x86-64
-mtune=core-avx2
-mfma -mavx -mavx2


编辑器不同导致的差异有多大呢?看看A社关于至强8380的测试和SPEC数据库中的差异。A社对至强8380的评测中[4],使用的另一个编译器,GCC 10.2,编译参数-Ofast -march/-mtune=skylake-avx512,双路8380平台的SPECint2017 rate-N成绩是327.8。


而SPEC数据库中,双路至强8380的SPECint2017 rate-N得分[5],最低517,平均550.03。和Anandtech的测试成绩相比,平均成绩高68%。


根据超能网的测试[6],8P8E的i9-12900K关掉两个P核,CPU功耗限制到45W模拟移动平台表现时,性能可以发挥60%左右——不过超能网说的是整体成绩,浮点测试项目因为浮点单元功耗更高所以发挥的少,整数测试项目发挥性能更高。参考上面的几个SPEC得分差距,12代的i9-12900HK在35W下,性能降低到60%;采用ICC再提升68%回来(我不是很确认ICC对比LLVM是否能和对比GCC一样,暂且这么计算吧),性能还高了0.8%,略微胜出M1 Max,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从架构方面来看,M1 Max虽然工艺更优秀,架构更宽所以IPC更强,内存带宽高的吓人,但在多线程应用中不支持超线程;i9-12900HK除了P核支持超线程,还有8个能耗比高而且性能不弱的E核来拉高多线程成绩。类似SPEC这样的纯CPU性能测试即使限制同等功耗,i9-12900HK胜出也并不奇怪。


参考

  1. ^Client Computing Group Press and Industry Analyst Presentation https://download.intel.com/newsroom/2022/ces2022/intel-ces-2022-press-deck.pdf
  2. ^12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Processor - 1 - ID:615781 | Performance Index Master Map https://edc.intel.com/content/www/us/en/products/performance/benchmarks/12th-generation-intel-core-processor/
  3. ^abCPU Tests: SPEC ST Performance on P-Cores & E-Cores - The Intel 12th Gen Core i9-12900K Review: Hybrid Performance Brings Hybrid Complexity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7047/the-intel-12th-gen-core-i912900k-review-hybrid-performance-brings-hybrid-complexity/7
  4. ^SPEC - Multi-Threaded Performance - Intel 3rd Gen Xeon Scalable (Ice Lake SP) Review: Generationally Big, Competitively Small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6594/intel-3rd-gen-xeon-scalable-review/6
  5. ^CPU2017 Results -- Results https://www.spec.org/cgi-bin/osgresults?conf=cpu2017&op=fetch&proj-COMPANY=256&proj-SYSTEM=256&proj-PEAK=256&proj-BASE=256&proj-ENERGYPEAK=256&proj-ENERGYBASE=256&proj-CORES=256&proj-CHIPS=256&critop-CHIPS=0&crit-CHIPS=2&proj-THREADS=0&proj-CPU=0&critop-CPU=0&crit-CPU=Intel%20Xeon%20Platinum%208380&proj-CPU_MHZ=0&proj-NCPUORD=0&proj-PARALLEL=0&proj-BASEPTR=0&proj-PEAKPTR=0&proj-CACHE1=0&proj-CACHE2=0&proj-CACHE3=0&proj-OCACHE=0&proj-MEMORY=0&proj-STORAGE=0&proj-OS=0&proj-FS=0&proj-COMPILER=0&proj-HWAVAIL=0&crit2-HWAVAIL=Jan&proj-SWAVAIL=0&crit2-SWAVAIL=Jan&proj-LICENSE=0&proj-TESTER=0&proj-SPONSOR=0&proj-TESTDAT=0&crit2-TESTDAT=Jan&proj-PUBLISH=256&crit2-PUBLISH=Jan&proj-UPDATE=0&crit2-UPDATE=Jan&dups=0&duplist=COMPANY&duplist=SYSTEM&duplist=CORES&duplist=CHIPS&duplist=THREADS&duplist=CPU&duplist=PARALLEL&duplist=BASEPTR&duplist=PEAKPTR&duplist=CACHE1&duplist=CACHE2&duplist=CACHE3&duplist=OCACHE&dupkey=PUBLISH&latest=Dec-9999&sort1=COMPANY&sdir1=1&sort2=SYSTEM&sdir2=1&sort3=CHIPS&sdir3=-1&format=tab
  6. ^Alder Lake处理器深入把玩:双内核效能对比,未来移动版性能预览 - 超能网 https://www.expreview.com/81352.html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居然还需要评价就离谱。移动端如果比多核性能的话x86本来就能随便超M1。M1的强项在单核。

12代多核性能超M1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超不过才会是新闻。哪怕是AMD,多核超M1也很轻松。M1从来都不是什么最强处理器,只不过苹果才是这个星球最擅长宣传营销的公司。甚至我为都只能甘拜下风。把某个极品单核性能以及特殊dsp硬件加持的视频性能当做卖点宣传也就苹果能做得出来了。

从 CpuMark 的成绩来看,M1的多核性能只是 5600X 水平,与 i7, R7 有很大差距,这里只需要拿 i5 R5 就能跟 M1 去比了,完全不需要动用 i7 R7,更不用说 i9 R9:

  • Intel i5 12600K 多核 26423 分
  • Apple M1 Max 多核 23468 分
  • AMD R5 5600X 多核 22146 分
  • 出处

M1的单核性能其实也并不能跟12代酷睿相比。

另外这个图片中橙色的锐龙曲线几乎是平的。。。看起来有没有可能是p上去的?测试5900HX功耗只有25~45范围这合理吗?

如果此图为真,锐龙处理器往低功率方向延展后的线条(向左延展),能耗比将远远超过M1跟酷睿,哪怕不延展,只看图中25W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M1,也就是说这张图可以告诉大家最佳轻薄本处理器是锐龙处理器。这就让人很尴尬了,毕竟,极低功耗性能这方面其实锐龙并不敢跟苹果比的。


user avatar   Ultraman-Tig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能要讲一些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和接受的事实。

Intel这个PPT,不能说错,但是很有误导性。35w这个点,12900(H)K的性能确实是比M1Max高了10% - 15%左右。

但是Intel选35w这个点很有心计。为啥不能选一个远低于35w的点呢?因为12900(H)K单核满载功耗就是35w上下。作为对比,苹果的firestorm核心,单核满载功耗3-4w左右。而二者的单核性能差距,也就是10% - 15%。

因为绝大多数场景是单核轻载、单核重载、多核轻载,所以M1Max基本可以被pin在12900K的九成性能水平上。

而12900(H)K虽然绝大多数场景下性能强过M1Max 10% - 15%,但是这个代价是800%的能耗。

在各种benchmark上平均,M1Max的单核能效比是12900(H)K的8倍左右远远超过了工艺因素能解释的范围。

我们对12900(H)K是做过功耗差分分析的,12900(H)K单核满载时,光是一级数据缓存这一个部件而已,动态功耗就很容易3-4w了,这一个部件就是苹果那边的单核满载水平。Intel为什么不能拿一个3-4w单核满载的12900(H)K去跟M1Max比?因为这个数据点对Intel来说极难达成,单核3-4w状态下的12900(H)K性能会低到根本没办法看,怕是连基本的用户界面操作响应都出现延迟了。所以,只能用35w的单核,去对比人家3-4w的单核。什么,你说M1Max 35w够开8个大核了?对不起,只能装作没听见。

如果上面这个8倍能效比的差距让你很难接受,下面的你估计更加无法接受。SPEC CPU对比的是纯粹的芯片设计层面的差距,还没有垂直整合的因素在里面。而真实场景会引入苹果最擅长的垂直整合,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各种真实场景上的平均,M1Max往往能达到10倍,20倍,30倍于12900(H)K的能效比。而这是传统的benchmark跑分压根cover不到的。

例如我们内部的测试里,M1Max对同一个excel表格完成一些固定操作序列,产生的功耗大致在300-500mW量级,平均主频只有1GHz出头。而12900(H)K对同一个excel表格完成一些相同固定操作序列,产生的功耗是8-9w量级,平均主频3.5GHz。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DVFS以外,跟大小核也有很大关系。核心场景中M1Max的小核会有承担不低比例的工作量,像上面这个办公场景一般是30%工作放在小核上,M1Max小核承担这个部分的工作时,功耗只有45mW。而Intel这边,自己的小核的功耗(满载15w左右),甚至比M1Max的大核功耗还要高几倍,offload过去以后总体功耗仍然远高于M1Max。

像这样的核心场景,产生如此大的功耗差别,对笔记本续航的影响是致命的。

因为航空业的限制,笔记本电池最大容量只能99Wh。

那么5w - 10w的屏幕 + 一个8-9w功耗的Intel CPU核心的windoes笔记本,决定了移动办公场景下的续航上限就是5h - 7.5h左右。而MacBookPro这边,因为面对这种核心场景时CPU功耗低到可以忽略,续航可以做到14h左右。

Intel这个PPT上公布的指标是基于SPECrate,版面上很多人说SPECrate,这个东西其实参考价值不高。

消费级的CPU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通用场景做的CPU,不是为了跟服务器CPU拼重载多核吞吐而做的。消费级CPU最看重的是单核重载(特别是短时爆发性能,直接影响app启动和用户界面交互体验),单核轻载 + 多核轻载场景(邮件,办公,网页浏览等),绝大多数流行应用都归类到这里,至于那些benchmark测试的各种多核重载,一个是占比低,一个是性能/功耗profiling看到的情况跟真实负载差别比较大,所以参考意义有限。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面对单核 vs 多核的各种权衡取舍,大部分时候会偏向单核。比如说,prefetcher设计的调优(这玩意儿会影响20%的单核性能),面向多核设计的prefetcher势必会冲击单核性能,所以至少我们自己的设计,整体就会偏向单核来做,把单核性能优先考虑,或者做单核多核两套方案,根据系统负载自动切换,但多核的优先级不会很高。所以版面上大家拼命在争论的各种多核重载场景,其实设计的时候就注定了不那么在乎。


user avatar   xing-fu-qu-shui-dao-an-c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


user avatar   anubis-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chen-xian-sheng-7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3D Touch

导致长按图标的功能弹出与桌面图标编辑两个功能会影响。

而且明显顺畅。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3D Touch

导致长按图标的功能弹出与桌面图标编辑两个功能会影响。

而且明显顺畅。


user avatar   yang-qing-69-56-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强大的究竟是苹果的M1还是台积电的5nm? 
  为什么同性能的 8 核 16 线程 CPU,英特尔和 AMD 差了近 1000? 
  如何评价 AMD Zen3 Ryzen 5000 的实测性能? 
  选择AMD处理器 将承担的风险有什么? 
  如何看待AMD INTEL现在的趋势以及未来的走向? 
  英特尔(Intel)用大小核,大核刷单核跑分,小核刷多核跑分,为什么不用1个大核加无数小核? 
  如何评价英特尔官宣将以每股 53 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高塔半导体,对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Intel 官宣首款「矿卡」,能效比碾压 GPU 显卡千倍,对这一性能你有哪些评价? 
  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结合,能否引领企业颠覆式数智化变革? 
  如果把14nm的cpu长宽增加一倍,是不是就可以得到7nm的cpu的性能? 

前一个讨论
不说地名,如何用年夜饭证明你是哪个地方的人?
下一个讨论
西安 90 后女孩 10 元买彩票中 1 千万大奖,散步过程中碰巧路过彩票店,如何使用这笔奖金最合理?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