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对2022年有什么预言可以留下? 第1页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逐步恢复疫情前的开放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中国有望从2022年年底开始,逐步恢复国际航线。中国民用航空局宣布:

从2023年开始,中国有望陆续放宽国际旅行限制,恢复和增加国际航班。

至于说闭关锁国的,请你们看看该链接里的内容。

要是闭关锁国你从哪里买进口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

  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病毒致病和传播逐渐减弱;


  2.疫苗更加有效 ,可防止感染;


  3.出现早期阻断病情的特效药;


  4.国际疫情好转,外防输入压力变小。


  梁组长同时讲到了有关疫情平衡的观点,科学上称为“三角模型”,也要划重点。


  第一个角,疾病和病毒的毒性、危害性。


  第二个角,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和能力。


  第三个角,公共卫生和社会面的干预措施。


  这个三角平衡理论,是否可以理解为,敌方的破坏力,我方的战斗力,我方的武器弹药,三者如能达到平衡,就可以进退攻守自如?


  关于国家重新开放出入境,是否可以将前者的四个条件作为技术性前提,后者的三角平衡则作为结构性前提?


  总之,国内防疫的放开管控,决不会学习西方“躺平”,那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极端不负责任,而是会采取积极的审慎的科学的态度,摸着石头过河。


user avatar   xsddtym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点赞的都平安、健康、发财,在乱世里找到自己的幸福。


user avatar   valkla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跳大神了。

对美股大盘(S&P500)的预测如下:

68%(1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91%(2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99%(3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对于癌股(沪深300)的预测如下:

68%(1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91%(2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99%(3标准差)2022年化回报为 %~ %

最多腰斩,安了啦。

具体实践方法参考这两篇文章:

概括的说,就是收集过去一年的相关资产的关联性,之作协方差矩阵,以及过去历史回报的中位数和方差,所以A股波动比较剧烈因为CSI300成立时间比较短且有07年和15年两次剧烈波动,对于均值的影响很大。公式如下:

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即几何布朗运动),资产价格的回报服从正态分布

是一个 的协方差矩阵。那么它的概率密度函数 为:

之后,从协方差矩阵的分解构造三角矩阵,以便将独立的随机变量转换为相关的随机变量。协方差是两个随机变量联合运动的度量,其符号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趋势。相关系数是协方差的归一化版本,其大小描述了线性关系的强度。根据定义,两个变量 之间的协方差可以表示为:

这其中, 为 x 与 y 的相关系数; 和 分别是 x 和 y 的标准差。 对于 N 维变量 X, 协方差矩阵 可以计算为

其中,

以二维情况为例(即 N = 2)。对于任何协方差矩阵

都有一个对应的三角矩阵 满足

最后,在预测时间范围内为所有资产类别填充一组向量 ,其中 是抽取的独立随机样本的向量从时间点 j 的标准正态分布N(0,1) 和向量 形成资产类别 i 的一条模拟路径。将标准正态随机向量 Zs 与从 科列斯基分解导出的下三角矩阵 相乘,使 中的结果路径向量变得相关并遵循多元正态分布 。然后,添加均值向量 使 中的移位向量遵循多元正态分布 ,因为在平行移位下方差、协方差不受影响。至此,资产收益的均值和协方差应该满足目标分布参数,如下面的推导所示:

重复上述数学过程(500次),以便为建模资产类别生成足够多的模拟路径集。每组路径(即每个资产类别的第 i 条路径)都遵循假定的多元正态分布。

结果咱是非常自信的~

以上。


user avatar   madm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2022年,而是未来几年:

1.料理包的社会评价将逐渐偏向正面。

2.中国的餐饮模式迎来重大改变,以后“下馆子”将成为奢侈行为,在家炒菜将成为单纯的兴趣爱好。相反,种类繁多的速食料理包将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成为家庭料理首选。

3.教培行业将迎来进一步打击,包括非义务教育阶段。

4.教辅行业也要跟着倒霉。

5.短视频行业会出现类似双减的重大政策风险,一大部分网红们将被淘汰掉(同时和教培行业人员一样,是背负骂名的退场)。

更新:

刚作出预言,当天就应验了…卧槽我应该改行当大仙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价真相开始浮出水面,人口开始缓慢下落。

去年人口数据已经很难看了,今年会惨不忍睹。。。

房价已经不是所谓最重要的了,只是现状没有办法可以救。

我们其实已经超过日本房价泡沫的警戒线了,奈何限购限贷二手房限制交易,还拖着。

明白人早就把房子该甩的都甩了,只有一帮沉没在幻想中,背负着三十年的债务的伪中产还在做梦。

房地产税压根不是用来管房价的,是用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的。

二手房市场有多难交易,实际成交价格多少?想必只有亲身参与过的人才知道。

别提一二线城市省会,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幸免的,三四线成为鹤岗,

一二线房价就不会变成现在三四线水平?当然,起码也比鹤岗房子值钱。

现在急着买的,看看当地人口和产业结构,除了一线核心区和第二产业税收占比大的,

全都不要买!买了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发生的准备。

顺便讲一下其他预测:

一、体制福利待遇与生育挂钩,单身和不生的注意了

二、军警福利待遇得到保证,但劳动强度也不会小

三、疫情短期内不会消失,依然不定时出现

四、锻炼身体,保持学习,不盲目投资,留住部分资金


user avatar   mu-zi-l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地产策划5年,只预测房地产,先说结论,2022年不建议买房,房价大跌是必然。

—————————————————————

统一回复评论区:

(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4%,无数砖家学者对比欧美日韩城市化率,这是何其悲哀。

现实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年放缓,农村常驻人口以50岁以上为主,这些人根本没有城市化的需求,也没有进城买房的必要性和能力。中国城市化率与欧美日韩毫无对照可言。

关于区分城市、区域、单个项目的建议,我觉得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2022年三四线绝对守不住,二线城市会相继沦陷;22年年底至23年初,全国洪流裹挟之下,强如一线核心区域也无力独存不损!

以上是在2022年不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的预测(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大),若发生经济危机,我们有可能进入大萧条。2022年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房地产只剩危机了),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

1、房地产政策的控价作用非常弱

过去20年,国家用政策限制房价上涨,失败了。现在,国家要用政策限制大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政策是一回事儿,老百姓的观望情绪是另一回事,口袋里的钱又是一回事儿,2022年全国房价大跌是绝对的。


2、二手房销售受阻

深圳的中介门店关了三分之一,三四线降价销售都少有人问津。二手房交易持续萎靡,极大的制约了刚需换改善的人群。


3、法拍房数量不断增加

330万套房产被法院拍卖,平均到全国,每个县区就有1000套。而且法拍房在疯狂增长,超三分之一流拍,成功拍卖的房产也有很大比例曝出问题。

从负债到断供,从断供到起诉,从起诉到拍卖,不仅有时间差,还有大量临界断供的人群,国家已经开始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了。未来几年法拍房会更多,打7折,直接冲击一、二手房市场。


4、房企销售受阻,资金回款难度大,品牌房企频繁爆雷

2022年房地产企业何去何从?恒大、新城控股(吾悦广场)、华夏幸福、佳兆业、中国奥园、泰禾、蓝光发展、中梁等等。你买房是在给房企续命


5、出生率,结婚人数,GDP,高房价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发展。

看看2017~2021年的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看看这几年的结婚人数,台阶式下降。老百姓的日子已经很难了。国家需要老百姓花钱购物、吃喝玩乐,因为大家都舍不得花钱的后果是严重的,没钱消费就没有国内经济大循环,甚至造成大失业、经济危机、大萧条。投资、外贸、内需,GDP的三驾马车,内需拉动受阻才是影响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而高房价是掏空老百姓的罪魁祸首。

比如,你两年后再买房,剩下30万,你用剩下来的钱去换新车、吃喝玩乐、买衣服、买新手机,这可以解决5~6个人一年的工资,这5~6个人又去换车、吃喝玩乐,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就慢慢打通了,大家都不用失业,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综上,2022年不要买房,房价会持续下跌,未来三年都不建议买房。房价持续上涨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当前,很多房企的高管跑进抖音、知乎,利益相关的解读出:2022年房地产回暖、房价要涨的说法,你信吗?

这几年不要买,观望就是胜利。


user avatar   nan-de-hu-tu-83-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负增长。


user avatar   xiang-lin-t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年将是往后五年里最好的一年。

让它戒掉土地财政如同戒毒,所以一定会复吸。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美国,是不可能躲过这次资本主义危机的……

因为现代经济危机就是流动性危机,也就是卖牛奶的卖不掉牛奶饿死,买牛奶的买不起牛奶饿死。

卖牛奶的不会把牛奶送给买牛奶的,因为送了他也要饿死。

买牛奶的也不会花钱买牛奶,因为他们没钱了。

而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因为美国这种邪恶轴心贫富差距极大造成的。

美国的有钱人有的是钱,但不会分给穷人,

同时,他们希望美国的穷人有钱买他们的产品。

但美国的穷人其实没钱了……

不停的扩张债务,只能减缓问题爆发的时间,没有解决问题。

而扩张债务带来的问题,则终究要爆炸。

就像当年雷曼银行一样,这波美国花街会洗牌,很多人会倒下。

现代债务泡沫的清除方式,是把债权债务都归到一个死人的头上,

其他人一起背损失。

(昨天那个老太太杠杆一千万还记得不,呵呵呵呵呵)


所以,美国必将出现几个这样的项上人头被清除,

然后所有的债权人一起背锅,来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

当年雷曼的倒闭,还不够彻底。

花街洗牌还不透彻。

这次应该跑不了了,还得来个大的。

今年应该能看到点水花。

最迟也就没几年了,全球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是没办法彻底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的。


===============

ps:照我说,理论上,现在,

我们小老百姓最好的办法,

就是绝对不要成为那个死人。

在不成为死人的情况下,

也尽可能不要成为债权人……

但这太他妈难了……

==============

评论区不比阴阳怪气啊,

坑那么大,除了美国花街那帮子人,谁填进去都平不了……


user avatar   zha-zha-hui-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

7月日本灭亡,富士山爆发,并发生海啸,日本岛一片火海

8月,中国人道主义救援日本,日本灭亡。

自然灾害导致国内粮食减产,但是影响并不大,YLP yyds

2022年的,中国东北部、韩国、朝鲜半岛、俄罗斯没有夏天。

美国借此机会收割全球,但也造成了分裂。

2024年9月一颗陨石从5维空间降落地球东太平洋海面,然后消失,没人知道这颗陨石来自哪里,又去往了何处,即便是现在这件事情依旧是保密的

2028年,中国登上世界霸主,科技发展迅速

2029年中国概念空中航母,鸾鸟正式亮相,美国这次真的震惊了,经济下滑,引发本国战争,同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议会。

2030年,南非一个坠机事件轰动世界,仅一名婴儿死里逃生。

2036年,科技实现全网交互,国内已经不需要网络了。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精彩的预言? 
  可以留下一个你对未来的预言吗? 
  你对 2022 年有哪些规划和期待?如果 2022 年必须完成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精准到可怕的预言? 
  预测2018年金球奖得主? 
  预测下一年2021年将要发生的什么事情吧? 
  既然经济,金融专家做的预测,从概率学上讲并不比普通人做的预测准确,为什么还要听专家的分析? 
  周易术数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 
  可以留下一个你对未来的预言吗? 
  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前一个讨论
疫情当下数以万计的人失业或者面临失业,经济来源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疫情反反复复,这个世界会好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