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白宫否认煽动哈萨克斯坦骚乱,指责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俄媒称没提过美国,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3页

        

user avatar   qian-xun-bai-du-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发言人除了 “ 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呼吁抗议者和平表达意见,呼吁当局保持克制。”她可还要求哈萨克斯坦政府保护“人权和自由”,尤其是要“恢复互联网服务”。话说白了,也无非是要求哈政府保护 暴徒的“人权和自由”,恢复美国煽风点火的渠道罢了。

这里补充一点,哈萨克斯坦的互联网新闻、社交、舆论平台可一直都是美国公司的。美国这些年给哈萨克斯坦NGO的经费也都是公开的 。

哈萨克斯坦这次的骚乱中,出现有组织性的抢夺武器包括重武器,并出现 成组织 的战斗小组,他们敢于和军警交火,甚至占领机场,这可不是一般冲动的群众能干出来的事啊。哈总统声称暴徒为恐怖组织,在境外接受训练,并将暴乱性质定性为侵略。这还是比较可信的,那么关键是谁组织的?又是谁提供的训练?在哪里训练的嘞?哈国内部有没有合作者?


哈萨克斯坦和中俄都接壤,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这么些年没少在哈萨克斯坦身上下功夫,如果这次哈萨克斯坦骚乱的事,不是出自白宫策划的话,那么美国就是出现了下克上的行动。这一点可能性比较大,应该是美国的NGO组织失控。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美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说拒绝派遣官员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中方:我都没邀请你。然后后来屁颠屁颠地提交申请了。第二次就是这次了,哈萨克动乱,俄罗斯完全没提美国,境外势力是托卡耶夫提的,也没提美国,美国该不会因为托卡耶夫名字长就认为他是俄罗斯的吧?


一提境外势力,大家首先都想到的是美国。美国是不是也应该拿出点诚意来,学学六子,把肚子剖开来看的确没有吃两碗粉?


美国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我都替白宫捉急啊。假装啥事都没发生都比否认好,之前翻车一次了,现在再来一次,感觉就像个没人跟他聊天的孤寡老人。美国的影响力-1


一见到美国,立刻想到NGO,立刻想到境外势力,立刻想到干涉内政,立刻想到颜色革命,立刻想到暴乱,立刻想到政权颠覆。地球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飞跃。


美国可真是饱受骂名啊,我只是每天转发民主,就要遭到这么多非议,好冤啊!比窦娥还冤!美国是时候放下民主自由那一套落后的价值观了,这样会害了美国,整天被其他国家认为自己天天想着搞颜色革命,还不如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帝国主义,至少这样没人会觉得美国做的任何行为有违和感。

哥几学时间到

说到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俄语是很通用的,这里推荐个教俄语的博主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她是抖音博主:玛莎酱酱~(俄语) (ID:Amashaeyu),学俄语看她就对了,基础的俄语发音教程就不用说了,肯定有。

俄语的单词、听力、语法和口语教程全都囊括,内容非常丰富,光是口语教学就已经出了60多集,非常实用。

其中目前出到一部分视频是来自俄罗斯当地的影视作品,有动画片,口语都相对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而深度学习中,关于俄语单词的固定搭配,一个词该怎么去使用,也有提及。下面这个视频是举例俄语单词中同一个字母不同读法的原因,这种情况在外语里面比较常见,即使是英语也存在某个字母在不同单词之中发音不一样的情况,通过视频可以快速理解俄语中的单词规则,简单实用。

https://www.zhihu.com/video/1462923344748642305


user avatar   zhuan-zhi-ge-chong-bu-fu-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但是这次可能真不是白宫干的

这次可能不是颜色革命,而是物价闯关危机

如果是的话,示威者提出方诉求里应该很快会包括大量的政治诉求,如实施普选,追求“真民主”等,实施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改革,

但是直到集安组织出兵,哈萨克示威者的十二大诉求里只有两项政治诉求:4政府总辞职(在诉求提出前内阁已被总统勒令辞职,所以等于没提),和12要求总统同示威者直接对话(无实际效益),其他10个主要诉求都是经济诉求,如降低退休年龄,增加养老/儿女养育补贴等.....

而且从俄军光速出兵来看,俄军事先知晓哈萨克斯坦会出事,事先早有准备。俄国内务部(警察是内务部)也在哈萨克人聚集的城市提前增派了内务部队.....

反倒是美国被搞了个措手不及,事件发生之后跟死人一样处处动作慢半拍......


user avatar   da-xiong-mao-8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找人挑动内乱给自己出兵找借口,这都是玩烂的老伎俩。莫斯科还在玩。

原回答:

莫斯科这几年得意啊,吃了克里米亚,白俄罗斯快吃到嘴里,又要吃哈萨克。

做好准备吧,苏联时代的西域可不太平。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属于老美玩了一辈子鹰,让鹰钳了眼。

颜革玩的挺溜,这会让普大帝联合哈国自己人联手反向颜革了一波。自己派的ngo还乐呵的以为自己人运动了,跟着一块上街挨揍让人顺手一锅端了。

2万土匪,哈国把叛贼逆党攒一块都凑不够这个人头。

这一轮还顺手连我们给坑了。

看看咱们发的声明,那真是嘬着牙花子说的话。

咱们从来都是第一时间批评美国煽动颜色革命,这回咱们的各种表态有没有一句冲着美国去的,有没有批评美国的话。

哈国前政府是我们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参与国,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参与国。你说驻军就驻军,说变天就变天,有没有通知你的伙伴国家。

舞刀弄枪的在乎过我们的感受嘛。都是伙伴,你不能这么大的事先斩后奏吧。

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利益,没商量好就变天,出事了算谁的。

看后续吧,不给我们一个有利的交代,说不过去啊,不地道。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里有祖辈,率部打过朝鲜战争,隶属第9兵团(27军80师)。

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听到第9兵团,必然会紧接着想到长津湖战役,或者用美国人的说法,“朝鲜水库之战”。那次战斗中,志愿军战略战术都大体正确,但凡双方的海空保证和后勤装备在“一个数量级” - 差距能在十倍之内 - 最终也不会以第9兵团实质失去战斗能力的代价,才换得惨胜一场。

最终统计,双方减员大体上是5万:1万8。其中,因低温和后勤保障等原因,志愿军一方非战斗减员近3万人,很多都是生生冻死的。

连同第一、第三次战役,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整体,是我国近代以来(等同于有史以来),面对西方工业国家(包括日本),第一次取得战役级别的全面胜利

相信对于经历过、了解过这些历史,并把这些历史当作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以下的那些歌词、旋律,确实就如龙应台在这次活动中所说,“所谓的经典,它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的,一定会成为经典”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后来来了美国,一个可能在不少“龙应台们”的眼中,灯塔一般的存在。这么多年下来,借用龙应台的那句话,“你或许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那么美国的真实状况恐怕就是,“我们既在乎大国统御,也在乎大民福祉,且互为保障,且互为天然因果”

我不愿做一个在美国生活个几年就开始高谈阔论“美国怎么怎么样”的“公知”笨蛋,但姑且允许我用类似的文体表达:

在来美国之前,我并不知晓,
几乎每个大学里,都有“战争纪念碑”;
几乎每个城镇的小广场,都有“战死烈士纪念碑”;
重大体育比赛国歌仪式末尾,常会安排军机通场飞过;
每当有阵亡士兵归乡时,车队规模和迎接民众都类似国家元首一般;
......
绝大多数美国人,对其国旗和国歌的热爱,相比普遍的中国人,有过之而不及。

我想,这些“表征”背后的“情感”,必然也是基于对特定历史的经历、了解和认同,并把这些历史当成自己国家民族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铭记于心。而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特定的艺术作品,才能“超越所有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而能够触及到你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成为经典:

-----------------------------------------------------------------------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箭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那星条旗,不还在高高飘扬,
在这自由的大地,勇士的家乡?”

-----------------------------------------------------------------------

之后机缘巧合,在聚会中见过朋友家的祖辈,二战末期入伍的马润,打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老爷子坚持认为朝鲜战争是平手,同时表示,没想到中国人比日本人还能打(可能是因为二战他打酱油为主吧,但他也确实对当时的日本人用了“animal”一词来形容)。同时他表示,美国现在如果选择和中国对着干,将是最大的愚蠢。不知这是来自于他对历史和现状观察后的系统思考,还是只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对“伟大的敌人”的惺惺相惜。不禁想到之前听家中祖辈谈起,对曾经的敌人,曾经在名义上战胜过的敌人,字里行间,总是多少充满敬意


好,说回龙应台。我个人非常认同她在末尾做的一个比喻:“歌,它就像一棵树,树需要有根,根在土里头,非常地要看它是附着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头...”

她说的没错,所以我全文也就是在描写这种“土壤”,中国的土壤,美国的土壤。

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土壤,不会因为其他平行因素而被动摇甚至否定的土壤。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另两位祖上,父亲是23年的党员,儿子(我的外祖父)是大学教授,在文革中,父子二人莫名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甚至这种扭曲的经历到今天都有影子一般的影响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意识形态害死人”的“树”的土壤。相信也有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第9兵团的宋时轮上将,生涯晚期曾经反对过某件事 -- 虽然对此我个人表示不置可否,但对一些人,也是一种土壤,能长出特定的“树”来。

美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直接调动101空降师来护卫最早的5个黑人孩子,安全地进入白人学校上学的历史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人与人生来平等”的“树”的土壤。

俄国人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其他历史,如当初的红色帝国,造得出上万颗核导弹,造不出不同款式的丝袜来 -- 这也是一种土壤,一种可以长出“计划经济行不通”的“树”的土壤。

但这些土壤,并不矛盾,正如“大国”和“大民”也绝无矛盾,更有可能是互为因果,互为保证一般。在追求最底层土壤的同时,我们也从未放弃过争取其他内容:自由、平等、文明、互助...吃得起茶叶蛋,买得起猪肉。

但我依然能理解龙应台的那种“恐慌”,甚至是“恐惧”,一种稍有洞察力的人,就能透过屏幕闻到的,无处不在的不自信和恐惧。这种“恐惧”其实也是“树”,而这颗“树”,也有“根”,也有“土壤”。这片“土壤”,对应的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这样的一个事实:

如果“你们”不选择和“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么“你们”就没有“国”,没有“民族”,没有“历史光荣”,没有“文明荣光”,是前朝的战败的弃民,是内战失利的败将,是大国博弈的砝码,是即将上不了台面的弃子。

说到底,如果“你们”不是“咱们”,而只是“你们”,那么“你们”连根都没有,谈何“土壤”?

美国和中国就像那云杉,而英国日本等“小国”,也必然算的上苍柏。而台湾呢?最恰当的比喻,恐怕就是松萝 -- 也有根,但是是气根。

于是,我终究也不会怪罪龙应台。毕竟,什么样的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树,培育出什么样的人。台湾没有“土壤”,于是只能培养出松萝一般的龙应台来,临时依附在一颗大树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然后因为附着的大树有根有土壤,就产生了自己也有根有土壤的幻觉。却不知,松萝这种植物,人称“空气质量的检测仪” -- 都不需要环境怎么腥风血雨,而只要空气质量稍稍下降,就会死掉。

而龙女士追求的,貌似不仅仅是作为松萝,一切静好地活下去,而是,不但要作为松萝优雅地凌空飞舞,而且要否定大树的根,大树的土壤,希望大树的根烂掉,大树尽快倒下去...甚至直接否定这棵树,一颗彻底摒弃了“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彻底由万亿人民“最普遍的,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凝练成的大树,将其描绘成“假造的规范跟强制的压迫”下的非本心产物...

那么,这可能依然无关是非,但必然有关立场。相信龙女士如果身体健康的话,有生之年必会看到,架空了国之尊严,你追求的小民之确幸,是多么地虚无缥缈,多么容易灰飞烟灭。

好在,虽然龙女士恐怕没得改变了,但她还是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希望”,而年轻人永远有希望。这个希望,在此设定下,其实也异常简单:你要做没有根的“你们”,还是要做根深叶茂的“咱们”?怎么选,自己想,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真的无所谓。

-----------------------------------------------------------------------

愿这石头比人更坚强”,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

无名英雄之墓,美国,弗吉尼亚,阿灵顿国家公墓

此图不解释

有些“土壤”,以及土壤上面长出的“树”,在伟大的国家间,本质上是共通的,现在一些台湾人不理解而已。这是他们的不幸,可悲,可怜。






-----------------------------------------------------------------------
偶然看到本问题下一些匿名或非匿名的答文,我自己道行不够,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我对龙的评价,对“龙应台”们的评价,可以翻我的答文历史,是一贯的,是基于对这个人的作品、历史、言论的较充分了解,而下的个人结论。依然,这只是个人结论,而不是客观真理,于是人人都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这结论确实与我是否知晓此次事件,看到的是3分钟?5分钟?21分钟?24分钟?还是一个半小时的视频,没有任何关系 - 我看的视频是21分钟版本,我觉得足够充分了。

同时我相信,但凡看过20+分钟“完整版”的人,如果对龙的立场和目的,依然表示无知无觉 -- 若你是真心的,我只能说你情商不足,辜负了龙的“一片苦心”,她要气背过气去了;若你是假意的,那么你对我来说,就只是“你们”,而不是“咱们” -- 如前所述,你愿意做“你们”,还是愿意做“咱们”,是你的事情,我无所谓。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而以下的内容也是主要说给对我这篇答文多少表示认同的朋友讲的:我整篇答文,既没有对当时在场的大陆学生表示任何赞许,也没有对“香港学生”/“香港年轻人”的观感发表任何评价。这种评价的缺失,确实是我有意不为之。而我真实的评价就是:不知道、无所谓、不相关。我们也看到,本问题下面也有一些朋友提到了,在场的大陆学生“并不这么觉得”,在场的香港年轻学生“很少”,以及,“香港的年轻学生根本不这么觉得”。

于是,如果你们真的对港台真实民意有兴趣,还是建议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单一的事件,而脑补出一些可能与真实状况相去甚远的想象,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感动,最后口口声声说什么“龙应台被香港人打脸”之类的话,结果却让个别香港人跳出来说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这么想” 来刷存在感。非要总结一个“真实民意”的个体感知,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对中国政权无好感的,过半大概无疑问 -- 这也无所谓;而真正重要的是,这群人之中,对“中国人”的身份有真诚的认同感的,是否过半?我还真没这个信心。

最终,正确的“姿势”只有一个,原答文也已经说过了:“你们”到底是愿意当“你们”,还是跟“我们”一起当“咱们”,皮球在“你们”那里,“我们”根本无所谓。如果“你们”选择跟“我们”一起当“咱们”,那也是“你们”自己的主观选择,“我们”可以表示“多一个不嫌多”而表示欢迎,但终究只是不置可否;但如果“你们”只想要当“你们”,乐于跟“我们”划分清楚,那“我们”一定表示“少一个不嫌少”,您自求多福;而如果“你们”不但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当“咱们”,而且还轻则贬低“我们”的历史认同和现实追求,重则始终盘算着对“我们”的利益进行实质的损害,那么,“你们”也就不仅仅是不相关的“你们”了,而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最后真想说的是,为何一群没有血脉联系的人,愿意聚在一起当“咱们”,就是因为那些共同的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把我们天然地,不带任何强制和压迫地,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民族,才有了国家,才有了“同胞”一说。绝不是一个人,他身为“华人”,那就天然成了“同胞”,否则骆家辉也该是“同胞”了。对于那些无意与我们共享历史烙印、文化脉络、意识形态设定的“华人”,不但不该有让他们当“同胞”的强迫,甚至都不需要有对他们希望当“同胞”的期许。

21世纪,个体自由为大,一个人认同或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人爱或不爱特定的社会符号,都是个体无所谓是非的个体核心自由。“龙应台们”愿意当无根之草,就让他们当去;一些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香港人、台湾人,愿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暂住,那就合法地暂住下去;住不下去了,愿移民就移民,也没人需要拦着。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li-dong-20-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zhao-w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战坦克也可以只装4发子弹,所以我选


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上面只有一架舰载轰炸机,携带4枚可投放炸弹

要给对手充分的尊重




        

相关话题

  美国新冠肺炎近2300万例,每分钟有 1-2 人死于新冠肺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抗议戴口罩? 
  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欧洲局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你是否支持特朗普连任? 
  美国 10 月房价涨幅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尽管放缓程度非常小,放缓原因都有哪些? 
  政治是什么? 
  如何看待美国暴风雪袭击致当地电价飙升200倍,达到了65元一度电? 
  如何评价已故的俄罗斯政治人物日里诺夫斯基的一生? 
  怎样看待卢旺达大屠杀中世界各国的反应,比如联合国,美国,欧洲以及中俄。以及关于人权与主权的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布查(bucha)疑似出现俄军屠杀平民行为? 
  你心中的@托卡马克之冠是什么样子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优衣库创始人称美国逼迫企业「表忠心」,外交部表示「美做法是赤裸裸的政治胁迫」?
下一个讨论
如果孙权换到赵构的位置上南宋会如何?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