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想要畅玩主机游戏,至少需要花费多少钱? 第1页

  

user avatar   gang-q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只是凑合,XGP+XSS+1080P显示器,3000块钱+点白嫖会员钱搞定差不多。

畅着玩至少没问题,其他的没得保障。


你要真的畅玩而且战未来大概需要以下的东西:

硬件:

机器以及周边:

各机器冲进寿命周期来说基本都算是小头,但至少买的时候还是要付钱的。

当然,你不是所有的机器都需要买,所以看你想要的一部分就行。

顺便额外存储是标配,而且现在都需要SSD的情况下这一部分也是很需要钱的。

只看机器定价是很不适合的行为,尤其是NS和XSS的内置存储基本只有存在意义,没有多少实用意义的情况下,像NS的空间基本找张2K实体卡就直接给你塞没了,XSS的空间也就只够装2个完整版的COD,但众所周知COD其实是年作。

PS5的内置储存基本也是小的离谱(标825实际只能用667)不扩PS4游戏都装不了几个,要知道PS4 Pro末期都会给2T内置版本,还支持外接,只有标称825和可用667肯定是不算畅玩的。

XSX也就是比PS5多不到200G实用空间,也没有本质改善。

最近买或者接触的来说

  1. PS5

PS5成本比较高。

机器直接买的日版(5000块,下山)

然后给PS5配的硬件周边价格比较高,一条2T的PM9A1配散热+一条2T的金士顿NV1配硬盘盒花了大概2700,也就是整个机器配了7700左右,但拿到手4.6T的实际容量,外挂的两条都是满容量的,但是内置只有667G确实偏少了。

这个配置用到PS5结束至少不会容量不够,属于懒人配置了。

这代机就算机器你再怎么原价,容量的问题还是很严重+逃不掉的,删掉再装只是个解决办法,不是一个畅玩的思路,网速再怎么快,下个三五十G也得几个小时,基本就是有效时间半天没了,所以内置和外挂SSD基本逃不掉。

顺便说一下cod这种是年作,运气不好头一年买第二年就能爆仓。

ps5都放不了3个cod,xss第二个就得爆仓了

2. Switch OLED

PDD买的港版,按照港元算基本差不多,但按照日元算大概亏了300块,就不管它了。

卡是以前机器用的512g,0元——虽然你买个新的也就500以内吧,想畅玩基本标配,不然64G也不够装几个独立乃至补丁的。

3. Xbox Series

这机器我没买——主要是因为有人买了我能随便用,价格么,某人买XSX的时候4500,现在还涨价了?

XSS便宜不少,但是那容量配合XBOX的系统后堪称滑稽,300多点容量,一个COD可能就能吃120-150G,装了去年和今年的就俩游戏,可能就没空间了,然后XBOX的网络服务还相对的糟糕。

所以PS5遇到的问题这玩意一样有,容量不够需要扩展,XS上其实问题更恶劣,因为XS游戏需要专用扩展卡才能完全支持特性,而这玩意比4.0*4的行货盘还贵不少——别说容量也不是所有规格都有,实际爽玩成本要比PS5只高不低,反正目前看微软的下载速度和索尼还有差距,再加上XGP游戏库即时属性更强,所以XS这对容量的要求反而会更高。

你选择XBOX/PS任选一个搭配NS的话,要用的舒服预算大概10K左右,全制霸15K左右。

显示和音频设备:

  1. 显示设备

目前看分辨率/刷新率是一个需求,当然这一点能做的好的设备不少,4K/120-144显示器还贵一些。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支持HDR对于目前的显示设备来说很重要,比分辨率也许还更重要一些,也就是实际场景亮度最好能超过600Nit——为什么有这种要求,主要是一部分游戏/影视典型情况300nit下大部分细节根本看不清,比如RDR2低亮度下确实不太行,但1080P下还是可以玩的,不需要4K才行,所以屏幕显示能力某种意义上可能比分辨率重要,当然两者不冲突。

美剧也是一个道理,比如毒枭墨西哥这种内容,你在300nit+1000:1对比度的情况下(这是目前游戏显示器的典型参数),连人脸都看不清,那一个是现在就不爽了,第二个是你得战未来,所以5000是一个基本价格线了,显示器和电视机可能都是这个标准。

2. 音频设备:

①音箱

这个不太属于玄学的范围,我也不贩卖发烧,主要是大部分显示器没带音箱,你确实得另接,然后大部分电视机因为追求轻薄,发声单元不论电视机价值几何,单元尺寸和功率都算不上好看,别说很多电视机音箱布局一团糟,事实上大部分设备的水平都还不如200块钱的有线漫步者。

所以外接有必要进行一些加强,但说要加到多发烧一般是不至于,就目前看发挥的出1000块钱音箱的游戏大概也就前30%,剩下来的都是些音效音质都相对一般的玩意,当然做得好的游戏没上限,这个就没法开预算了,但1000块至少能让你买到一个体面的2.1——这是SPDIF能输出的上限了,ARC和eARC另说,那本来也是无底洞,好和体面就不是一回事了。

②耳机

这个需求有嘛?有,毕竟不是啥时候都可以开低音炮震楼。

大部分耳机接手柄呢?——音质全损。

用蓝牙引出来呢?——音质损失相当一部分,且延迟高的谁都听得出来。

也就是真的要爽玩起码得专用无线耳机,但有个头疼的问题。

大部分无线游戏耳机都可以兼容PS和NS的底座——当然一般都是兼容PC的。

但一般兼容不了XBOX,而且兼容XBOX的一般不能反向兼容PS/NS,PC倒是一般可以。

当然你选一边可以,但不能是XBOX和NS,全制霸倒是简单,都买就是了。

选单款700-1000,*2就是1500-2000左右了,有钱你可以*更多,买耳机不嫌多也很正常。

网络设备:

主机侧网络设备的关键在于高可靠性,高可达性。

由于主机通常不能直接打开特殊应用软件。

特殊软件自身存在很高的故障率,特殊软件之间也很有可能会起冲突的客观情况。

所以这一部分都需要用用独立回路来执行,所以我是从家庭内主网络中通过交换机连接平行节点的方式来实现的

节点1是硬件加速盒,会提供Wifi信号以及SSID,用于主机游戏的加速。

节点2是海外内容加速专用路由器,也就是看Netfilx/Youtube等站点用的路由器。

这些东西硬件并不值钱,1+2的硬件想找个能用的大概500块以内能解决,按照我主网络的路由器价格来说这堆硬件大概也就相当于1/6左右,一般人也负担得起。

实际切换也很简单,搞清楚哪个节点上有哪些功能即可,实际上节点2可以完全覆盖主路由的功能,而节点1是个你要用的时候才会用到的特殊玩意,所以结构上很麻烦——尤其是部署上,但用起来很简单。

主要成本开支是付费会员钱,大概需要40-60每个月,且1/2的性价比是不一样的,你用2的流量加速NS的下载,显然速度不快,性价比也不高,所以都有存在的意义,而且2的存在会给你的其他设备提供很多方便,这个和本题关系不大,所以就不多阐述了。


大体核算了一下,纯硬件这边爽玩的话

硬件开支大概是7000(屏幕+所有基本能用的声音解决方案)+15000(机器成本,计算购买所有机器)+1000(网络所需额外硬件,包括一年订阅费用),大概也就23000?

主要加钱的地方是屏幕+声音,换高一点配置需要加1-2W左右,也就是你买消费级正常硬件也就33000-45000左右就能吃一套很难升级的东西了,其实还算不贵吧,当然屏幕和声音理论上无上限,所以就按照正常方案给了。


软件

软件这边就很难说了。

因为就算你预算是无限的,能游玩的时间也是相对有限的,没玩就一点体验也没有,那根本没有实际购买意义。

理论上要体验最多游戏的做法是XGP+索尼这搞买断。

XGPU的价格不稳定,我之前测试版会员1刀一年无风险官价到原价900多一年都有,但最多也就那么900多港纸一年,不可能更贵了,这大概折算成2个全价游戏略多。

然后再加上PS那边1个月一个全价游戏,这是个差不多的节奏,因为确实不是每个月都有值得全价买的游戏,但你可以用这个去填一些XBOX没有的打折游戏或者买些联机游戏玩PS的亚洲服——毕竟也不是所有游戏都有跨平台联机,XBOX的亚洲区是确实没人的。

然后任天堂那边基本2个月一个全价游戏的份额就够了——实际上他们一年都不一定掏的出两个你会买的全价游戏,剩下来的收冷饭也好,indie也好都可以,NS的独立游戏挺爱打折的,60很多时候能收10个以上。

会员么,XGPU自带就不算了,PSN港服40,NS20(高级会员没啥购买意义),也就一个游戏

也就啥2+6+12,21个全价游戏的钱=9828港币,按照一般汇率算大概8500人民币左右,也不是太多就是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任天堂为日本第一有钱的企业,索尼负债超过一万亿? 
  一个单身汉向神灯许愿“我想让我的女朋友送我一台PS5”会出现什么情况? 
  京东禁售《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等 87 款游戏,称未经审批备案的游戏不得出售,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移动设备越来越强势的现在,掌机还有市场吗? 
  有哪些游戏系列的命名很混乱? 
  如果当年 Xbox 和 PS 游戏机没有禁售而是走入国内市场,今天主机会成为主流吗? 
  《塞尔达传说》系列为何评价如此之高? 
  游戏《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哪些材料可以卖? 
  如何评价新生代玩家玩了宫崎英高做的一系列比较难的rpg黑魂、血缘就认为玩的是硬核act游戏这一错觉? 
  以后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出重制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雷蛇Razer Edge只一代便偃旗息鼓,而GPD WIN系列持续迭代至今?
下一个讨论
请问街机配置性能低但为什么画质好?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