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改造过的病毒是改造的衣壳还是基因片段呢?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病毒产生特定蛋白质做疫苗的手段,是改变病毒的基因来改变它对应的蛋白质。

你可以改病毒衣壳相关的基因来改变病毒衣壳的其他部分,让病毒变得不易或不能被接种过类似疫苗的人的免疫系统辨认。

人体产生的针对不同病原体的记忆 B 细胞的寿命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病原体产生的保护期可以不同。一部分疫苗提供的保护衰减得非常缓慢,效果减半所需的时间远超人的预期寿命,在不考虑病原体变异、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终生保护”。

以下是NEJM研究发现人体内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生产能力的半衰期(95%置信区间):

  • 破伤风 10到14年
  • 白喉 14到33年
  • 水痘/带状疱疹 30到153年
  • 牛痘 46年以上 预期92年
  • 风疹 48年以上 预期114年
  • EB病毒 63年以上 预期11552年
  • 腮腺炎 90年以上 预期542年
  • 麻疹 104年以上 预期3014年

相关抗原的结构与常见程度、相关病原体的致病力等也会影响保护期。EB病毒那一万多年的预期半衰期可能源自其几乎感染了全人类,人体会反复与EB病毒的特异性抗原接触,一次次重新上调抗体生产能力。大部分病原体并没有这种条件。

一些病原体给人体的损害非常轻微,相应地免疫反应也很轻微。例如一些轻症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检测不到什么新冠病毒抗体。人们制造疫苗的时候会反复实验选择可以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抗原,并添加各种辅助药物。

一部分疫苗种类无法诱导产生杀伤性T细胞,对需要这类免疫反应的疾病类型来说效果较弱甚至不适用。

麻疹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可以特异性地侵害并摧毁一些记忆细胞,降低人的免疫力,能够让疫苗的效果提前减弱或完全无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可以分泌外源性超抗原,让T细胞被超出必要地大量激活、出现功能失调或在一定时间后集体死亡,从而降低人的免疫力。

当病毒感染持续存在,效应T细胞会逐渐耗竭,出现免疫抑制。

此外,生产商给出的疫苗保护期往往是临床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一部分人会因为免疫系统的先天或后天的问题·营养状况·失血·年老(免疫力减退)等因素而只能产生一部分保护作用、保护期缩短乃至完全无效,对减毒活疫苗来说还可能直接导致感染疾病。




  

相关话题

  怎样评价日本公布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就诊流程? 
  「人工心脏」跟「基因编程猪心脏」哪边更有可能在未来解决心脏供体缺乏的难题? 
  如何看待「日本基因突变双头龟」?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钟南山称「疫苗半年后效果下降,需及时补种加强针」,接种加强针对疫情防控有何意义? 
  如何看待英国发现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更快的新变种? 
  挪威多名女性称接种疫苗后胸部变大,这是什么原因?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台湾开打阿斯利康疫苗 2 天出现 13 人猝死,台防疫部门称「还是建议打」,对台湾疫情会有哪些影响? 
  在生物安全 4 级实验室( P4 实验室)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单倍染色体数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怎么那么多人宣传打 HPV 疫苗,却绝口不提 HPV 疫苗的不良反应? 

前一个讨论
如果货币的制造价值等于货币本身且货币辨识度极高,货币造假的情况是否会降低甚至完全消失?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动物能够在一些智力测试当中表现比人类更出色?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