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中国足球自从94年被人忽悠瘸了,搞了所谓的职业化以后,整个发展就完全进入了迷茫期,到现在都没弄清楚到底该怎么发展,国家队成绩没捞到,足球文化、氛围也没培养出来,足球产业更是聊胜于无。
我相信,直到现在,都没有人能搞清楚当时为什么要搞职业化。有人说,是因为体总没钱了,搞足球需要花很多钱,所以需要通过职业化,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分担搞足球的钱。
但是,我们仔细去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的巨大问题。的确,自从职业化以后,有很多的社会力量,说直白点就是企业,参与进来,也贡献了海量的资金。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社会力量左手掏了钱给足球,右手就找政府要了很多的资源。等于说,以前是政府把钱直接给体总,体总再给足协,去搞足球。现在呢?是社会力量以搞足球的名义又从政府那里拿了不少资源,这些钱一部分通过企业留到了足球领域,剩下的部分被截流到企业的腰包里。
等于说,最后搞足球的钱,其实还是政府给的,而且由于转了一道手,政府给得更多了。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样的转手,不太好拿上台面,所以很多时候随着地方政府的换届,政府原本准备企业的资源不给了或者不兑现了,企业一般都是迅速的抽身,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球队。如果有接盘侠还好,如果没有,那就跟苏宁一样,解散,消失。
如果对比职业化前后,你会发现,在职业化以前,虽然我们的球员选拔,培养机制比较落后,但好歹是连贯的,系统的,所以从中也培养出了一大堆可以立足于欧洲联赛的球员,比如范志毅孙继海李铁郑智等。
而职业化以后,这套由国家主导的选拔培养机制破产,变成了由各俱乐部主导。虽然有一些俱乐部实力雄厚,选拔培养机制也和国际接轨,比如鲁能。但是有更多的俱乐部,因为本身就是想着捞一把就走,捞不到就撤票,所以这种培养机制要么根本就没有,即便有也是今天吃鲍鱼,明天喝西北风的状态。
也就是说,现在的人才选拔,培养,看起来热热闹闹,也花了不少钱,但是不连贯,不系统,所以很多球员基本功都不扎实,那还踢个屁!
好在这两年,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足协也在推动股改,让很多国企,平台公司入股,使得每个俱乐部都稳定下来。说白了,反正以前也要掏钱,现在还不如直接通过国企,平台公司掏钱,免得中间还让人转一道手,赚差价。
只有当整个体系都稳定下来,发展才有可能!其实隔壁的CB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很多中超球迷看不上CBA的职业化,但是CBA至少做到了一点,那就是稳定,现在联赛的很多球队,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都是从联赛一开始就存在的。体系稳定了,球员的质量才会稳定。虽然现在是没有找到第二个姚明,甚至第二个易建联,但是其他亚洲顶级的球员,一直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