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们觉得65nm工艺是极限,因为到了65nm节点二氧化硅绝缘层漏电已经不可容忍。所以工业界搞出了HKMG,用high-k介质取代了二氧化硅,传统的多晶硅-二氧化硅-单晶硅结构变成了金属-highK-单晶硅结构。
5年前我们觉得22nm工艺是极限,因为到了22nm沟道关断漏电已经不可容忍。所以工业界搞出了finfet和FD-SOI,前者用立体结构取代平面器件来加强栅极的控制能力,后者用氧化埋层来减小漏电。
现在我们觉得7nm工艺是极限,因为到了7nm节点即使是finfet也不足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抑制漏电。所以工业界用砷化铟镓取代了单晶硅沟道来提高器件性能。
当我们说工艺到了极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在现有的结构、材料和设备下到了极限。然而每次遇到瓶颈的时候,工业界都会引入新的材料或结构来克服传统工艺的局限性。
当然这里面的代价也是惊人的,每一代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都在上升,现在还能够支持最先进工艺制造的厂商已经只剩下三家半了。
我还是写一下吧……
三家半指Intel、台积电、三星和GlobalFoundries。Global Foundries 10nm至少要落后两年,所以算半家。
AMD 在2009年拆分了制造部门,成立了Global Foundries。IBM 在2014年将整个半导体部门卖(应该说是送……)给了Global Foundries。所以现在AMD 和IBM 都没有制造部门了。
Global Foundries宣布搁置7nm研发,把它这半家也划掉吧……
1) 根据ITRS的报告,至2030年,半导体工艺节点将达到2/1.5nm(采用Vertical Gate-All-Around和Monolithic 3D技术),从数字上看大大超越现在的7nm技术,但需要说明一下工艺节点名称的意义,半导体工业界对逻辑产品(MPU/ASIC)工艺节点(technology node)的命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的是contacted metal line的half pitch,即带有接触孔的金属线的边到边距离的一半,可视为金属线宽,MOS元件的栅长度会更小。近几年随着新型器件的步入市场,这个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以14/16nm FINFET工艺为例,其contacted metal line的half pitch为28nm,而非标称的14/16nm,所以从FINFET工艺起,节点名称只具有象征意义,ASML针对node name和实际process的差异给出了一个估算公式: Standard Node=0.14*(CPHP*MMHP)^0.67。[1][2][3]
2) 再说说工艺极限这个话题的历史,早在1972年,CalTech的B. Hoeneisen和C. A. Mead(著名的Carver Mead)就撰文预测过半导体工艺的极限,提出MOSFET的栅极长度不能小于20nm,栅介质厚度不能薄于5nm,否则源、漏极将发生严重穿通导致漏电,栅极介质发生隧道效应导致漏电,使得电路和芯片失效。 [4]
3) 事实的确如此吗?
以Intel 65nm节点为例,其栅极介质(SiO2)厚度仅为1.2nm。而目前的14nm/16nm节点,其栅极长度仅为24nm,预计从10nm节点开始,栅极长度将低于20nm。这并非打脸(大牛的脸也不敢乱打),只是在技术不断发展中人们找到了新的方法来突破原先预测的极限。 [2][5]
4)如何做到的?
对短沟道效应,提高沟道杂质浓度、使用超浅结或抬升结可有效避免之,但这有可能提高MOSFET的阈值电压、降低漏极击穿能力。虽然可通过减薄栅极介质厚度的方法降低阈值电压,但同时又带来2)中所述的栅极漏电的问题。于是,从45nm节点开始便进入high-k时代,即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栅极介质同时增加其厚度,则可获得低阈值电压、低沟道漏电、低栅极漏电的良好折中(同时使用90nm节点引入的应变硅技术)。[5][6]
5)14nm有什么新特点?
实际上从22nm节点开始便已进入元件结构的3D时代(Intel, Tri-Gate),比之前述的65nm、45nm节点,此时的元件具有更佳的开关特性、更大的驱动电流、更小的漏电流、更低的功耗。而14nm节点使得同样性能的芯片面积减小几乎近一半。 [7][8]
6)还能不能进一步缩小?
换句话说,摩尔定律还能持续多久?如同解决1972年预测的极限,当前也有若干方案在同步进行,如GAA(Gate-All-Around)、3D堆栈、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元件、2D半导体材料及元件等等。根据ITRS 2015的报告,预计在2030年之前,摩尔定律的步伐依然稳定。 [1]
7)还有新的困难吗? 有。虽然目前有多种备选方案(More Moore/Beyond CMOS),但工业化不是做几颗样品,而是需要稳定良率的大量生产,且需要控制生产成本,所以未来何去何从,仍需要广大科学家、工程师和从业者的不断努力。[1]
让我们踩着巨人的肩膀继续前行吧。
[1] ITRS 2015 Executive Report
http://www. semiconductors.org/main /2015_international_technology_roadmap_for_semiconductors_itrs/[2] ITRS 2011 Executive Summary
[3] Technology and Cost Trends at Advanced Nodes
[4]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in microelectronics - I. MOS technology
http://www. sciencedirect.com/scien ce/article/pii/0038110172901037[5] The Roadmap to Success: ITRS 2013 Update
[6] Gate Dielectric Scaling - Integrating Alternative High k Gate Dielectrics
http:// people.eecs.berkeley.edu /~tking/high.html[7] Intel’s Revolutionary 22 nm Transistor Technology
http:// download.intel.com/news room/kits/22nm/pdfs/22nm-details_presentation.pdf[8] 14nm Process Technology: Opening New Horizons
http://www. intel.com/content/dam/w ww/public/us/en/documents/pdf/foundry/mark-bohr-2014-idf-presenta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