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俄罗斯有什么令人敬佩或者令人恐怖畏惧的细节吗? 第1页

              

user avatar   kml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人最令人敬佩或畏惧的细节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所以我只能举两个例子:

一、前苏联物理学家,195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戈尔·塔姆(1895-1971)的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伊戈尔·塔姆


(此部分内容转载自

科学网—学好数学可以救命——一位诺奖得主死里逃生记

伽莫夫在他的自传《我的世界线》第13页里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亲历者讲述给伽莫夫的。

这位亲历者名字叫伊戈尔.塔姆,莫斯科大学毕业,著名的苏联物理学家。塔姆最为著名的工作是对切伦科夫辐射所作的理论解释,195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塔姆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乌克兰敖德萨大学任物理教授,那时候还是红军和白匪打仗的年代。在红军占领敖德萨期间,有一天塔姆的食欲被勾起来了,想吃鸡肉了。顺手在家里带了六把银匙来到一个村庄,想用银匙换几只小鸡打打牙祭。

没想到这个村庄有一股土匪——马赫诺匪帮经常出没骚扰红军。正当塔姆和村民为了六把银匙能换几只小鸡而讨价还价的时候,土匪出现了。土匪甲看到塔姆的装束和气质压根不像村里人,怀疑他是红军的侦探,就把他抓起来直接带到土匪头子面前进行讯问。

土匪头子满脸络腮胡子,腰里别着手榴弹,胸前挂着子弹带,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匪头走到塔姆跟前,厉声喝问:你这个狗杂种,是不是想来颠覆我们的乌克兰祖国啊,对你的惩处就是立即执行死刑!

塔姆慌忙辩论到:不,我就是敖德萨大学的一个穷教授,来这里就是为了弄点吃的。塔姆还想辩解,被匪头粗暴地打断:胡说!就你这熊样还是教授?你算是哪门子教授?

塔姆赶紧回答道:我是物理教授,教数学的。

匪头一听塔姆是教数学的,上下打量了一下塔姆,然后慢悠悠的说:那好吧,相信你一回,就算你小子是教数学的。那我问问你,你要是能马克劳林级数取到第n项,会产生多大的误差?如果你算出来了,老子就饶你一命,立马放你走。如果算不出来,哼哼,你小子今天就休想活命!

妈呀,塔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马克劳林级数分明是属于高等数学一个相当专门的分支学科里的高深问题,居然从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子嘴里说出来!

为了活命,题目再难死活也得做出来啊。塔姆在周围荷枪实弹的土匪枪口下,终于凭借深厚的数学功底哆哆嗦嗦算出了答案,然后交给匪头过目。

匪头看了看答案,嘴角不轻易地露出一丝微笑:算你小子答对了,看来你这个教授不是草包,是货真价实滴。好,我也说话算话,你现在可以回家了。

塔姆终于可以活着回家了,这世界上因此也多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伽莫夫在自传里写到:这个土匪头子是谁,没人知道。如果他不战死在疆场的话,也许以后会站在乌克兰某座大学里讲授高等数学呢。

二、俄罗斯著名大力士米哈伊尔·考克利亚耶夫少年时代改邪归正的经历

米哈伊尔·考克利亚耶夫

以前看过一个米哈伊尔·考克利亚耶夫的采访视频,里面他是这样介绍自己如何开始举重训练的:

“我13岁那年(米哈伊尔·考克利亚耶夫生于1978年12月17日),苏联解体了,经济衰退,社会一片混乱。我和小伙伴们没事可干,整天在街上打混,后来我们惹了点麻烦,警察找上门来。我哥说:‘既然你精力旺盛无处发泄,那就跟我去练举重吧。’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健身房,从那以后我不仅长壮了,学业也进步了,高中毕业时成绩全是A。”

“那么你当时到底惹了什么麻烦呢?”

我和小伙伴们洗劫了一家图书馆,每个人都搬了许多书回家。


即便是打家劫舍的小混混,第一次动手抢劫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搬一堆书回家看。

即便是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分子,在战乱时期仍然能拉起一票人马占山为王。

你说这样的一个民族是值得敬佩呢,还是值得畏惧呢?


user avatar   yindaweiC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创“撞击战”。武汉空战期间,苏联空军的伊-16战斗机在弹药耗尽后,主动驾驶战机冲向日军战机,用螺旋桨削掉日军军机的机翼将其击落并且成功返航。

缅怀一下陈怀民烈士

陈怀民(1916—1938),江苏镇江人。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是我国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牺牲时任空军第4航空大队飞行员,陈怀民曾经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此段引自百度百科)

后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员以极大的大无畏精神支持下大量使用撞击战,给予了德军空军极大的伤害以及精神震慑。

当然,这种拼命三郎式的攻击方式也让苏军遭受了惨重的代价,并不是每个飞行员都能成功“撞沉”敌机,失败者同他的座驾顷刻间化为天空中一抹黑色的云花。

在战争后期,苏联逐渐熟悉了此套战法并将撞击目的由“击毁”改为“击伤或逼降”。并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成体系战术,亦被列入作战条令:“在确保我方装备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主动撞击的方式对逼近我方控制区的不明方进行警告攻击,逼迫其远离我方控制区或将其俘获。

后来此战术被广泛应用于苏联以及俄国海陆空三军,于是就有了以下事件(当然可能并不是全部为经典的撞击战):


1.巴伦支海手术刀

1987-9-13-10:39,苏联飞行员驾驶苏27劝退进入苏联领空侦查的挪威军机无果后用左侧垂尾硬生生将挪威反潜机的发动机撕开,期间座舱擦过挪威军机螺旋桨,挪威军机几近坠机后险象环生并在两架军机的护卫下匆忙返航。图一为挪威观察员于军机上所拍,可想当时苏军飞行员与挪威军机距离之近,这是西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苏27,翼下的导弹和飞行员的目光都闪烁着无尽的杀意(评论区亦有人说是事故,这个答主查阅了相关资料,不敢随意定论。还有纠结反光镜下怎么看到眼神的啊喂....)。



2.历史上首次喷气式战斗机对撞----“140明白!”

1973-11-28,982歼击机团叶利谢耶夫驾驶米格21拦截闯入苏联领空侦查的美军t38高空侦察机,所载两枚导弹全部脱靶以后被命令进行撞击。“140(叶利谢耶夫所驾飞机编号)明白!”这是叶利谢耶夫的遗言,自此以后每次982团点名时喊的第一个名字都是叶利谢耶夫。

@张帆

指正,叶利谢耶夫收到的命令应为采取撞击战术,而不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此悼念一下王伟同志与81194。

王伟烈士座机编号其实是81194,希望大家广而告之,那张著名的81192是另一次我军歼8驱赶美p3c的照片。




3.于叶利谢耶夫事件的同日

同样的米格21撞毁入侵苏联领空的伊朗军机,飞行员生还。


4.“我舰奉命撞击你舰”

1988-2-12,美国海军第六舰队9000吨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约克城”号和8000吨级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卡伦”号以享有“海上无害通过权”为由,抵近苏联海军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以南7海里的海域侦察苏军情况。

苏联海军迅速作出反应,派舰跟踪并警告美军舰艇已经进入苏联领海范围,要求两舰立即驶出,但两舰未予理睬。苏联海军不甘示弱,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做出了撞击美军舰艇、迫其离开、维护苏联领海的决定。苏军舰艇发出“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信号,在美舰无反应的情况下对其主动进行撞击。

苏军的两艘舰3000吨级的“克里瓦克”I型“忘我”号(舷号811)和1000吨级“米尔卡”级SKR-6号(舷号824)。面对吨位数倍于己的美军舰艇,两艘舰坚决执行了命令。

最终, “忘我”号执行了对“约克城”号的撞击,而sKR-6号则撞向了“卡伦”号,造成美国“约克城”号巡洋舰艉部和艉部的“捕鲸叉”导弹发射架受到损伤,而相对应的苏军损失为SKR-6号舰艏水线以上则被撞出一个大窟窿。双方均没有严重损失,但是苏联海军发出的决死拼命信号使美舰在无限惊恐中撤出了苏联领海。

感谢

@张帆

指正,原小标题为“我舰奉命撞沉你舰”。



“目标吉野,加速!”


5.陆军

至于陆军,撞击战案例数不胜数啊……毛子的坦克冲锋真的是冲锋。

6.核潜艇拼刺刀

1992-2-11,美洛杉矶级核潜艇“巴吞鲁日”号,在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俄“塞拉”I型核潜艇K276号。察觉到的k 276立即摆舵旋回,向“巴吞鲁日”号迎头撞去,“巴吞鲁日”被K-276的指挥台围壳直接撞中。

“巴吞鲁日”号的耐压艇体上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严重损伤,不得不在3年后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而K276号艇,尽管指挥台围壳全毁,但耐压壳体却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在修复后重返北方舰队,并服役至今。这是军队最近的一次撞击作战。

毛熊的核潜艇可以突破北极的冰层进行打击,装甲厚度以及强度令人发指。


7.有朋友脑洞毛子太空战撞卫星

实际上,09年的时候美俄卫星就已经发生过碰撞了。当时是俄罗斯的报废卫星撞上了美国铱星33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当然,这只是一起概率很低的事故,与阴谋论无关。


撞击战不仅仅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誓死的决心,更需要战斗员对自己战技以及座驾质量的信心!

答主码了这么多字,点个赞再呗

补充一个令答主唏嘘过一段时间的俄罗斯警察的事迹(引自网易新闻):

穆罕默德·努尔巴甘多夫是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的一名警察,今年7月10日,他与亲戚一同在树林中野餐,被几名暴徒俘虏。暴徒发现他警察的身份后,要求努尔巴甘多夫对着镜头劝说警察辞职,不要在执法部门工作。但努尔巴甘多夫宁死不屈,他对着镜头说:“继续干,兄弟们!”他对暴徒说,别的没什么想说的。随后,一名暴徒开枪将他射杀。

此前,努尔巴甘多夫被威胁的片段曾被暴徒上传到极端网站。九月初,俄罗斯警方将几名暴徒抓获后,在其中一名暴徒的手机中取得了这段完整的视频。


user avatar   suchao12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人信奉大力出奇迹。一切民族性格都可以用“铁棒横扫天下无敌,越是强敌铁棒越粗”这个谚语来概括。
在那个3d技术不成熟的时代,动画片画面怎样能拍的更写实呢?于是有个俄罗斯人用写实油画画动画,一秒的动画24帧啊同志们,就算是减了帧数也是不得了的工作量,这是怎样牛逼的毅力。
前苏联在动画电影上曾有过极为卓越的成就,这个现在很少人提及。传承了苏联动画片光荣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动画片,是亚历山大·彼得洛夫执导的动画片《老人与海》。这部动画是亚历山大·彼得洛夫一帧帧用油画画出来的,画了五年,1999年上映,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对动画稍微有点了解的,大概听说过传统手绘动画的做法,就是把背景和人物分别画在不同层的赛璐璐胶片上,一般标准一拍一的动画一秒需要24张画。神一般的彼得洛夫是在玻璃上画的油画,在几层玻璃上分层画场景和人物,画完拍下来,再在玻璃上调整未干的油彩,画好了再拍一张。22分钟的动画,这么重复画了29000次,大神无一次失手。
大神真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一般电影胶片是35毫米的,大神用的是70毫米的。大胶片对细节要求十分残酷,一点不对劲都会放很大,画幅就提高到常规动画的5到7倍大小,工作量又轻松翻了7番。
大神从他参与第一部作品到现在刚好30年了,总共执导了五部动画短片,都是这样用油画画的。三次提名奥斯卡奖一次获得小金人。

前苏联的动画真是好的一塌糊涂,强烈推荐大家找来看一看,经常有一些酸爽的幽默感。真是要艺术有艺术,要剧情有剧情,要格调有格调。如果同时看看苏联时期的电影电视剧音乐文学,你会发现那才真是超级大国啊,全面牛逼。同时代东欧和中国的动画艺术也深受其影响,试验性很强。现在这些动画被关注不多,已经很小众了。大家可以找中国传媒大学的薛燕平老师的相关著作看一下,他以前还在博客上发布过。
另外电影方面,俄国人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奖金号》最早使用了蒙太奇手法,苏联时期的电影《战争与和平》动用的资源之多,气势之恢弘,至今无可匹敌。这部《战争与和平》得到苏联政府的鼎力支持,在拍摄过程中动用了军队约12万5千人,1千五百匹战马,布置了大量场景,许多服装道具都是直接从博物馆拉出来的实物。其制作费高达3260万卢布(当时价值约3600万美元,根据通货膨胀率换算为2005年时的价值约7亿美元),规模可谓空前绝后。中国《大决战》一系列史诗电影也是学的苏联的这种做法。
俄国还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设计师这个词,最早就是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在此之前没有设计师这个概念。这个运动时期出过康定斯基这种大师,也出现了第三国际塔这种奇葩史诗作品。但是这帮现代设计的先锋太先锋了,列宁同志也受不了他们,于是把这帮人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撵出去了。这帮人有的去了德国包豪斯,毛国真是本着为全人类培养人才但自己就是不用的国际主义精神,把现代设计的发源地让给了德国。当然,德国那位小胡子又把这帮人赶到了美国去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确衰落了很多,但苏联时期成功的教育事业教出来的大量人才,依然让这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很高,苏联留下的大量人才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也有很多杰出人物。
前些年有个俄罗斯国家宣传片,建议大家去看看。就一大串科技文化大牛的照片砸过来,个个都是人类文明史的推动者。
有人对其中内容有介绍,我就偷懒搬来部分。
首先是科技方面。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波波夫,无线电的发明人,他成功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通讯活动,比意大利人马可尼早,马可尼则比他先注册专利,也因此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波波夫由于此时已经逝世而未能获得此荣誉↑


萨哈洛夫,苏联氢弹之父,持不同政见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设计了人类历史上当量最大的炸弹,“沙皇炸弹”。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装置“托马克”由苏联率先发明,萨哈洛夫参与其中↑


罗巴切夫斯基,非欧几何,即罗氏几何的创立者,遭到正统学者反对,死后才获得重视↑


阿尔费罗夫,苏联物理学家,200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


朗道,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在物理多个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后面就是科罗廖夫,人类航天事业先驱,苏联航天事业的掌门人,苏联的火箭、人类的第一颗卫星的缔造者。苏联政府用他的名字给一座太空城命名,至今未变↑


齐奥尔奇科夫斯基,火箭之父,人类宇宙航行的奠基者,“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我在航空、火箭和太空飞行方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人类文化发展的卓越领袖。我充分相信在他们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
下面是文学。


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契柯夫


普希金
下面是音乐。


柴可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

当然了,这些人出现的时代就好像是罗刹国的盛唐一样,今天的罗刹国已经不复当年。希望我国今后也能出来这样的,能够为人类文明开一扇新窗户的人才,这才是值得自豪的。而且千万别像罗刹国一样,培养出人才都被逼着换国籍去了。


user avatar   lin-xiao-ku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人最让我震撼的是对本民族英雄的崇拜,我2016年去莫斯科,有一天去参观一个名人公墓,当天下着小雨,在参观过程中一个俄罗斯老大妈把我们叫住说了一些俄语,导游翻译说,他们在祭奠莫斯科地铁的设计师,这个人是他们的英雄,他们希望我们这些外国人记住他的名字……

而这种祭奠完全是自发的




///再补充一下,这个公墓比较有名气,里面葬着很多前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艺术家,听人讲,很多俄罗斯人其实生活也有不少不如意的地方,有的人会选择到自己崇拜的英雄墓碑前喃喃自语,倾诉,这可能是这个民族比较单纯的一面。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远东小城。有个很小很小的烈士纪念碑。常有新婚的夫妇去献花。莫斯科无名烈士墓就更不用说了。毛子敢战,也和知道自己会被铭记有关系吧?


user avatar   klavierspie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事是美籍俄裔白人妹子,她妈是纯种战斗民族。

家里住在在阿拉斯加,她来首都华盛顿工作。

别人问,你从阿卡斯加飞过来多少小时啊。

她说,不知道。我开车过来的


路程大概是这样:

横穿北美大陆就不说了,然而最厉害的是

她开的车


是一辆本田飞度。


————————————-


收到了这么多赞受宠若惊,恬不知耻放上自己另一个低赞回答,希望大家也去赞啊=>


如何欣赏巴赫的经文歌作品(BWV 225~231)? - Klavier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yan-ying-50-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不了解任何背景的情况下,你会怎样解读这张照片?

从他们波澜不惊的表情来看,你是不是以为这些年轻人只是去执行一次普普通通的训练任务?

然而事实上,这群镇定自若的飞行员即将飞赴的地点叫切尔诺贝利。


为了封闭爆炸后呈现暴露式的反应堆,苏军采用了近乎自杀的抢救方式。在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和瓦连尼科夫大将两位高级军官的坐镇指挥下,4月27日,苏联空军对切尔诺贝利厂区和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测,绘制出了向反应堆投掷覆盖物的作业图。随后,45架直升机向核电站4号机组投放了65吨覆盖材料,但是还不能完成覆盖反应堆。从28日以后,苏联空军增派80架米-6、米-8直升机,几乎无任何防护装置的飞行员驾驶着直升机反复穿梭在反应堆上空,先后飞行3000架次,将5000吨碳化硼、沙子和铅粉的混合物投进反应堆的开口。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行动中,米里设计局和卡西莫夫设计局都出动了自己的首席试飞员参与救灾。堵住核岛后,地面部队用上万吨的混凝土将4号机组完全封闭,成为一座“石棺”。最终成功阻止了链式反应的进行,将核污染的范围控制在最小。

大量战车、直升机和工程车辆参与救援后,因为受到核沾染而被废弃。


我一直都认为,当一个由热情洋溢、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者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已经完全被尸位素餐者所把持、被寡头和财阀所操控时,最后一个仍然完整地保存了这个国家最初的理想信念和精气神的地方,就是军队。

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数十万苏军官兵以及当地自发组织起来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奋不顾身地参与救灾。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不但拯救了苏联人民,也同样拯救了整个欧洲-----甚至是全人类。无论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的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怎样对苏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甚至不惜纵容《石棺》这种公然污蔑苏军的话剧在各地上演流传,那些基层的苏军官兵们依然如同他们在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中的先辈一般在灾难来临之际无怨无悔地挺身而出站在人民前面。仅仅为了那一句戈尔巴乔夫之流早就抛弃了的口号:为了苏维埃祖国!

“我们不上,难道让我们的人民上?”这就是英雄的苏维埃红军!


延伸阅读:


user avatar   yinfup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学生去俄罗斯西伯利亚,去那里一堆俄罗斯友人邀请他一起打猎,带上了步枪,手雷,还有火箭筒(原误写为火箭炮)……

这装备看起来像是去打劫的,然而后来居然真是打猎去了。

打猎为什么带火箭筒,贫道也不知。

不过后来在休息的时候,他们直接找了一辆旧车,开到没人的地方,直接开了一炮炸了,大家很是高高兴兴,跟放炮仗一样。

然后临走时告别时,俄罗斯友人非常热情,塞了两枚手雷给他在衣服兜里,说拿去做纪念礼物(应该是空心的)。

当然他觉得带两个手雷回国这种事,实在太不靠谱,所以快到机场时,还是塞回去了。

以上这段经历,因为看到有照片,也只能暂且信了。

前几日,学生问我,又到了西伯利亚猎鹿的日子了,要不要一起去……

ps:经评论指正,是火箭筒,不是火箭炮,所以纠正一下,咱们非军迷真是搞不清楚。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我个人观察,俄罗斯的影视行业很成熟,作品质量极高。事实上我认为大批量引进俄剧应该会很受中国观众欢迎,我国观众看不到俄剧是有点可惜的。主要原因如下:
(1)俄剧跟美剧英剧是不同的风格,在某些传统价值观方面“上纲上线”的程度接近东亚各国普遍水准,譬如强调秩序感,性开放程度不比美国(尤其LGBT方面);

(2)高度文化自信(基于人文艺术积淀);

(3)集权政治,官僚系统,效率相对低下的行政体系;

(4)前苏联的历史;

(5)跨入现代以来对欧美流行文化的忸怩被动接受

——以上种种与我国高度相似的文化特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而俄罗斯影视行业目前有着大于我国的创作自由,加之以国民的深厚民族内涵与文学功底(可以随意列举历史上俄国的大文豪和艺术家),故而能够孕育出很多了不起的本子。

从前b站未被整顿的时候我在上面追过《战斗民族养成记》,《实习医生》,《饭店迷情》,《妈妈咪呀》,《背叛》,《飞蛾》,《月之暗面》。从喜剧到正剧,每一部的水准都不逊于高分英美剧平均水准,看的时候常常在某一句台词时不由自主就感慨起编剧的文学功力之深厚,演员的驾驭能力之强——最关键的是,作为中国人,看俄剧的文化亲近感实际上高于英美剧。比如《战斗民族》里对于政治的批判性反思和对美式民主反身过来相同的讽刺和批驳,非常辛辣,而且是站在更接近中国的视角,这种观感和美剧里的“民主大和谐”是极不一样的,你会觉得俄罗斯由于前苏联的历史与当代中国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共情。当然这跟我们小时候课本里的“俄国文豪”和“必读名著”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实习医生》提到“列宁”梗的时候我每次都很高兴,仿佛小学记忆被cue。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向大家倾情安利俄剧,先从《战斗民族养成记》开始,你会打开一扇追剧的全新大门。


(下面是资源与推荐片单)


-更新:

很多朋友问我怎么找资源,加之发现同好比我想象中多,因此专门补充一些获得资源的方式,同时整理了一个小的精品俄剧片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作为了解俄剧的开端。


【资源】:

我当初看的时候主要有两个字幕组:

【鱼子酱字幕组】(代表作品:《战斗民族养成记》,《妈妈咪呀》)

【涅瓦字幕组】(代表作品:《实习医生》《切尔诺贝利禁区》《通灵之战》)

目前由于影视剧资源被b站整顿,两个字幕组都转战网盘,大家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直接百度和微博搜索“鱼子酱字幕组”或“涅瓦字幕组”,获得相关资源信息(为避免广告嫌疑此处不贴链接,有劳大家自己动动手指啦。)


【片单】:

关于推荐影片,我将以个人观影履历结合评论中的推荐给各位做一个简要片单(影片基本信息来源于个人总结和豆瓣简介):

1.《战斗民族养成记》(又名:《我是如何成为俄罗斯人的》)

梗概:美国记者被报社“放逐”到俄罗斯,经历重重文化冲击和信仰怀疑,观影体验就是深深感受到俄罗斯人不管黑自己还是黑美国都毫不手软的魄力,喜剧。

放两张剧照截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2.《实习医生》

梗概:大魔王医生到底是如何调教手下的四个实习小医生的,“瞎治吧”医疗路上有你有我。单元情景喜剧,俄式风格自成一派,交响乐配乐水平相当高,梗多到节操基本找不到,“列宁”梗出自此剧

3.《妈妈咪呀》

梗概:看3位风姿绰约的俄罗斯已婚已育女性和未婚女性是如何面对种种30代女性人生危机,在事业家庭情感战场上开启人生一春又一春的,喜剧。

4.《背叛》

梗概:一个有一个丈夫和三个不同年龄段情人的女人的非同寻常的故事,背叛的人和被背叛的人的命运又究竟是怎样的? 该剧荣获“2015年俄罗斯最佳电视剧奖及最佳剧本奖”,剧情兼黑色幽默,完全神展开,附本人曾经写过的剧评一篇,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出轨学教育——俄剧《背叛》《出轨学教育》

附几张经典截图:

5. 《飞蛾》

梗概: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很短,只有4集,切尔诺贝利大背景下,短短几天一些小人物的人生剧变,一对年纪太轻心地太纯的情侣; 区区4集却无比令人心碎,关于爱情和死亡,我们到底懂得些什么。(女主角是《他是龙》的女主角。)

6.《切尔诺贝利·禁区-无人原样而归》

梗概:五个年轻人。一辆老伏尔加牌汽车。父母的八百万卢布。恶劣而疯狂的小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鬼城普里皮亚季,是他们追赶小偷的终点。在这场追逐里面,各种神秘事件逐一出现。幻影、灾难、穿越、魔爪,禁区之中魔影重重。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发生可以制止?他们现在的世界正在分崩离析?一切谜底,尽在迷雾之中。

7.《叶卡捷琳娜大帝》

梗概:关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传记电视剧,由在《情迷彼得堡》当中出演黑森公主玛利亚闻名的玛丽娜·亚历山德罗娃主演。只看过第一集,美轮美奂,据网友反映正史加野史,网友送爱称《宫锁德妹》。


8.《美谍入俄记》

梗概:美国CIA特工受命潜入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俄天然气开采公司,希望以此阻拦俄罗斯人获取廉价开采天然气的新技术。到达寒冷的目的地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并不简单。(PS:俄罗斯人对于cos美国人这件事乐此不疲,男主角很帅。)

下图又名:“正确黑祖国的姿势”


暂时就先写到这里,有朋友有新的推荐可以在评论里cue我放上来~希望这些优秀影视作品可以让大家对俄剧产生更多兴趣,同时也非常感谢提供给我们这些优质资源的字幕组。


user avatar   wen-mu-78-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残忍铲除黑暗,以优雅延续文明。



帕尔米拉圆形剧院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址,“伊斯兰国”占领期间曾将此处用于处刑。

俄罗斯部队帮助政府军解放此处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前基洛夫交响乐团)在帕尔米拉圆形剧院遗址举行音乐会庆祝帕尔米拉解放,著名指挥家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了这场音乐会。

(图片来自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

这个文明之地的多次翻转,也验证了俄罗斯人面对黑暗的,对待文明的态度。

俄罗斯人懂得,有时不得不经历一些与黑暗你死我活的较量,以最残忍的手段还制最残忍的敌人,却须以最殷诚的姿态回归文明本来面貌。

youtube上的一个现场视频:

youtube.com/watch?



              

相关话题

  各位如何看待普京对于民族叛徒提出的“耗材”论? 
  中国古代有哪些将领与他们所统帅的部队能做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其中一条呢? 
  如何评价《如果这是宋史》? 
  如何评价「牧野之战」? 
  为什么杨廷和宁可拉下老脸,去请朱厚熜继位,也不自己做皇帝? 
  如何看待鲁迅的「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历史上有哪些戏言最后变成了预言? 
  有什么诗词导致了对历史人物的误解? 
  为何史书少有令人有「跪感」的「烧脑」的权谋反转? 
  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的民族吗,为什么二者的命运相差那么大? 

前一个讨论
C 语言如何不用 goto、多处 return 进行错误处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蓝瘦香菇」?





© 2024-12-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