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朱松纯帮了朱易回国参赛,而是朱易回国,才有后面的朱松纯回国。
质疑的人,从时间到因果关系,都搞反了。”
我大受震撼...这是假装不小心说出情报的友军么...
还有说选拔严格的那段...是反讽么...
很简单,他们这帮海归教授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自然以小团体的利益为先,至于公众的实际诉求,那算个啥?
根据问题描述,捋一捋事件发生先后顺序
1 朱易归化
2 清华北大对体育总局 "能不能让朱易劝一下她父亲回国呀"
3 朱松纯回国。原因当然是一片爱国赤子之心。没有其他,请不要联想。
4 朱易以优异成绩PK掉对手,代表中国征战奥运会。
不归化我闺女,我是不会回国的!
一时搞不清饶毅的立场啊。
照这么说怕不是真的有大瓜。
朱易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邀请“归化”的运动员。决定邀请她的时候,是按她当时在青年组显示的潜力。
归化朱的时候以16岁高龄吊打十一二岁的入门级获得全美冠军,然后没了,是的,你没看错,一个从没有参加过青年组重要比赛的运动员展现了她在青年组的潜力。。。
这句话给到林倒没问题,人家好歹全美青年组季军。
竞技体育,菜是原罪,对朱易不满的民众,情绪根源还是这个,刘翔在04年如此辉煌背景下,仍免不了08年被网嘲的命运。
理性上讲,首先,朱易归化算早,正经的中国籍,父母也都是纯华人,没理由对小姑娘的友善度比对真外国选手还低。
其次,冬奥会虽然在我国举办了,但我国在冰雪项目上是真不行,女子花滑那里毛哥才是霸主,其他全部靠边站,本届自由滑团体比赛,朱易失误下的第五名,都已经是中国女子花滑在自由滑团体项目中的最好成绩。常说花滑青黄不接,靠着小火苗苦苦支撑,但是吧,现实很残酷就真是“小火苗”,都不能看到希望烧大的那种。几位小姑娘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谁上谁不上,选拔赛发挥就很重要,选谁都差不多,吃饱了撑得搞黑幕。惋惜心痛正常,踩一捧一就扯淡了,有那功夫给小火苗短视频多点几个赞不好吗?
朱易最开始归国,全美冠军的名头,期望还是很大的,但抗压能力差也是真的,奈何也没有其他办法呀,崩掉这种事儿,也是随机的,又不是场场都崩,选拔赛人家发挥好愣是没崩,咋办。爱酱打乒乓也哭,论能力更是被大魔王们吊着打,可照样是日本当时的唯一可能。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竞技体育天才碰到更大的天才,努力管屁用。想想男篮,姚主席一己之力让大家以为中国篮球可以的,易建联板凳队员拖后腿,结果等姚主席一退役,大众:阿联打得真好。
最后补一段:祝朱易放平心态,好好发挥,在家门口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国民众都能去体验冰雪运动,参与冰雪运动,支持冰雪运动,涌现更多苏翊鸣,谷爱凌这样的天才。为国争光算一方面,另外从奥运精神上讲,在这些伟大的运动员身上我们应该学到:我们人类竟然还能做到这样!
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我没搞清楚,就是李赛高作为本地人,他不清楚缅北现在是什么情况吗?一边高喊我爱中国,一边邀请大家去缅北玩,这不是把人往火坑里面推吗?
在他明知道缅北是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依然欢迎大家去,去排队割腰子吗?
这个逻辑就很有意思,我觉得可以阴谋论一些并无过错,更何况那里确实很乱,又不是说一片祥和。
我觉得可以想象到那种画面了,非洲某贫民窟,然后视频里面的人欢迎大家来非洲玩,身后正在双方交战,枪声、炮声、甚至炸弹。视频里面的人还跟你说:“没事,我们拍电影呢,快来吧。”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一:朱棣起兵的时候是39岁,这是一个人智力体力和阅历的综合巅峰。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已经61了,古来人过五十,不称夭寿,61岁在当时已经是绝对高龄了,什么时候突然死了都不稀奇,所以朱棣的时间优势要比吴三桂大得多。
如果朱棣也是在61岁起兵,按照历史上他64岁驾鹤的时间来算的话,可能会刚刚摸到胜利的门槛就嗝屁,如果真的这样的话,他在历史上可能会作为明朝最大的笑话和杯具角色而存在。
二:“朱棣能想到的唯一优势大概就是地理条件,他是自北向南出兵,天生占了便宜”朱棣的优势不仅仅是由北往南,更重要的是:北京和南京之间的距离还远小于北京和昆明之间的距离,所以对于康熙来说,他的战略纵深远大于倒霉蛋朱允炆,可以用空间换时间,他换得起。
就像明朝历史上第二大的藩王叛乱事件宁王叛乱,如果没有王阳明力挽狂澜,明朝历史可能也会是真的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就是因为南昌到南京之间距离太短,宁王一鼓作气可能真的就会吃掉明朝的第二政治中心。
这个峰会在今年10月开幕,到时候俄乌战争局面如何尚未可知。
所以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