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写清楚的只有一个闻仲。
子牙命柏鉴:"引雷部正神上台受封。"只见清福神持引魂幡出坛来引雷部正神。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那里肯随柏鉴。子牙在台上看见香风一阵,云气盘旋,率领二十四位正神径闯至台下,也不跪。子牙执鞭大呼曰:"雷部正神跪听宣读玉虚宫封号!"闻太师方才率众神跪听封号。
闻仲死时也与其他人不同:
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有清福神,用百灵来引太师。太师忠心不灭,一点真灵,借风迳至朝歌,来见纣王,申诉此情。此时纣王正坐鹿台与妲己饮酒,不觉一阵昏沈,伏几而卧,忽见太师立於傍边谏曰:“老臣奉敕西征,屡战失利,枉劳无功,今已绝於西土。愿陛下勤修仁政,求贤辅国,毋肆荒淫,浊乱朝政,毋以祖宗社稷为不足重,人言不足信,天命不足畏,力反前愆,庶可挽回。老臣欲再诉深情,恐难进封神台耳,臣去也。”迳往封神台来,柏鉴引进其魂,安於台内。
而太子殷郊:
殷郊一道灵魂,往封神台来;清福神柏鉴,用百灵来引殷郊。殷郊怨心不服,一阵马迳往朝歌而来。纣王正与妲己在鹿台饮酒。。。纣王不觉昏沈,就席而卧;见一人三头六臂,立於御前,口称:“父王!孩儿殷郊为国而受犁锄之厄。父王可修仁政,不失成汤天下;当任用贤相,速拜元戎,以任内外大事。不然,姜尚不久便欲东行,那时悔之晚矣。孩儿还欲诉奏,恐封神台不纳,孩儿去也!”纣王惊醒。
然后后来殷郊封神的时候已经平息了,毕竟是“怨心”比不上“忠心”,而且殷郊是真的咎由自取,杀母仇人是亲爹,亲爹要杀自己被师父救了,本来很清楚亲爹是个什么德行。
他老弟殷洪,跟他一个德行,本来跟纣王、妲己不共戴天,只要申公豹一提到“江山社稷将来搞不好是你的”,马上就师父+救命恩人不要了,自己赌咒发誓的信誉也不要了,好在自己临死前悔悟了,殷郊则是还憋着一肚子怨气。
对于封神世界来说,你都当了神了,人间的富贵(书中把人间有价值的东西称为“富贵”)已经无所谓了,这玩意是封神世界最底层的东西,只有修不成的姜子牙靠40年修炼才能混出来的封神世界最低的福利待遇。所以殷郊的怨气随着当了神也就完事了。
只有闻仲是真的满脑子想着商朝,即便纣王已经封神,跟自己成了同事,自己搞不好级别比人家还高,但是他还是非常留恋人间曾经的一个朝代,闻仲的忠不是对纣王个人的忠,而是对商朝这个朝廷的忠,我相信在特殊情况下闻仲会选择把纣王扔进太庙关禁闭或者废掉另立新君也要保护住商朝这个朝廷的。这对闻仲的人设来说不奇怪。
其实
如果不考虑作者设定的话
我认为柏鉴是最“有可能意难平”的人物。
只见海水翻波,旋风四起,风逞浪浪翻雪练,水起波波滚雷鸣。霎时间云雾相连,阴云四合;笼罩山峰。子牙大惊曰:“怪哉!敝哉!”正看间,见巨浪分开,现一人,赤条条的大叫:“大仙!游魂埋没千载,未得脱体。前日清虚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时法师经过,使游魂伺候。望法师大展威光,普济游魂,超出烟波,拔离苦海,洪恩万代。”子牙仗着胆问道:“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有甚沈冤?从实道来。”那物曰:“游魂乃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万望法师,指超福地,恩同泰山。”子牙曰:“你乃柏鉴,听吾玉虚法牒,随往西岐出去候用。”把手一放,五雷响亮,振开迷关,速超神道。柏鉴现身拜谢。
封神榜上的其他人,要么是当世的凡人,要么是修炼数百或者上千年的老道士。对于前者来说,属于死后升级永垂不朽,对于后者来说,属于考试没及格给个低保,都还算不错的了。
只有柏鉴,生前是黄帝总兵,老板黄帝跑火云洞退休享福去了,他作为因公殉职的得力大将,居然放任他冤魂沉沦千年?这千年里面黄帝在火云洞享清福,没人管他?还要等遭罪千年之后和一群小年轻以及一群考试不及格拿低保的人员一起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