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古人和现在对孙权的评价相差很大?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孙权不进取之说,老实说,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是演义印象。志里的孙权,明显都“进取”到病急乱投医了,不长的一篇《吴主传》,三四次提到派将派兵去辽东,一次派兵派将去台湾。

黄龙元年(229年),五月,使校尉张刚、管笃之辽东。
黄龙二年(230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教科书上都有)。
嘉禾元年(232年),三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之辽东。秋九月,魏将田豫要击,斩贺于成山。
嘉禾二年(233年),三月,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举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渊果斩弥等,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
赤乌二年(239年),三月,遣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

而且这些行动也并不仅仅是联络、援助公孙渊(232年去辽东《虞翻传》记载为求马),实际上,吴军有两次甚至在辽东与魏军发生交战,一胜一败。一次则遭公孙渊袭击全军覆没。

这种局面,就要从吴国人力的实际情况说起:

据《晋书-地理志》载:“孙权赤乌五年(242年),亦取中州嘉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

据《三国志-三嗣主传》裴注载,晋灭吴时:“(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由此看来,吴国的人力和兵力是非常紧张的,首先从242年到280年近40年的时间,男女口数不但没上升,反而还下降了。尤其是吴亡前230万户民养着23万兵,兵/户民比达到1:10。所以曹丕、姜维和孙皓这仨人基本上成了“穷兵黩武”这个成语的出典。

再分析一下,三国战事不断,肯定女多男少,240万民户里面,只怕能有六七成是女人,三四成男人里再把老弱病残和必须留着维持农业生产的去掉,你看还能有多少用来给20多万吴军补兵的,所以《三国志》各传里,吴军打劫山越、贼寇补兵屡见不鲜,甚至于陆逊掳掠了魏国千余男女,《吴书》作者都沾沾自喜的情况。

人家孙权是吴国皇帝,根本目标是保住孙家王朝(这点跟陆逊等人有很大区别,真的很保守的是陆逊等江东大族,我猜测陆逊可能对北方政权还是存在一定侥幸心理,就算吴亡了也能接着仕于魏,没有想到自己后人会几乎悉数死于西晋之手),看着吴国这种几乎打掉一个少一个的情况,能不急火攻心么?公孙渊背盟之后,孙权甚至大怒准备亲征辽东,被陆逊劝阻才作罢(《陆逊传》)。

有人可能会说,南方可能还有很多隐户,不止那么多人,但要是孙权能把这些隐户查出来征兵,那他估计早这么干了,所以应该是有什么因素使东吴政权一直没有能力清查南方户口(吴国民户始终就是这么52万户,一直没变化)。相比之下,北方户籍人口则不断上升,到了西晋统一全国时,已达1600万人(《晋书》)。


对于这种情况,孙权当然再清楚不过,不能打出去就是坐以待毙了,于是反映到其它方面,就是扩张欲望极强,包括N征合肥/江夏(催生满数十文睡觉等N多段子)、白衣渡江也是这种扩张欲望的一种体现。后来合肥、江夏实在是打不下来,就开始铤而走险,打跨海远征辽东的主意。一方面是为了开辟新战线(万一在北方站住脚了呢?),另一方面也是在魏国统治的薄弱区域掳掠和补充人口(上述有明确记载)。

孙权登基称帝后不过4年,竟然就接连发动了3次对辽东和台湾的远征行动,这些行动还派的都是正儿八经的将军和正规军,甚至出动兵力还不少(去辽东和台湾都是1万人)。这些行动显然不是吃饱饭没事做,其实就是为了打开新局面,或者增殖人口。

所以我发现很多贴吧众对孙权把卫温杀了很不解,人家还是带回了不少成果的,而且有地理发现意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认为,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卫温此次远征损失太惨重(全琮传:”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要钱粮,要船,东吴有的是(据裴注,吴国灭亡时,尚存米谷280万斛,舟船5000余艘)。死了那么多人,你就提脑袋来见我吧。


这种扩张欲望,跟蜀汉比我不知道,跟两宋比,那真是云泥之别了,不然你觉得辛弃疾为什么要捧他?




  

相关话题

  中国历史上的贵族是怎么消失的? 
  司马昭在死前依然没有封公建国的话,会不会导致在其死后司马家的势力会瓦解? 
  相比中国其他军阀割据时期,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确实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是只是被后人过度艺术化渲染? 
  有哪些「有问题」的人改变了世界的走向? 
  马德保半球实验里的空气在当时怎么抽出来的? 
  中国人是否应该反感,反对沙俄、苏联、俄罗斯 如何应对普京的扩张?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何放弃“黄袍加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美国的“福气”? 
  如何评价吕思勉对李世民的评价? 
  没有本能寺,上杉毛利长宗北条岛津伊达该怎样求生? 
  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客观上造成了哪些结果? 

前一个讨论
你觉得最绝望的古诗词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有人称康熙为「千古一帝」?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