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脑为啥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你小时候到底看见了啥?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guo-do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3岁前,只有极其深刻印象是事才能像“照片”一样记下来。

我那年我2岁多,我爸妈攒了好久的钱,在春节前买了一台电视。

我深刻的记得电视搬回来那天,我爸爸把它放在家里最高的柜子上,然后摆弄那个天线,一片雪花中逐渐有了画面。但当时演的什么,周围都有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我却完全不记得的。

这反应了婴幼儿记忆的两个重要特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形象记忆高于词语记忆

其实晚上睡着后,翻翻大脑,总会在那些尘封已久的边边角角发现一些孤立的、印象深刻的记忆片段,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就来源于婴幼儿时期。

比如你昨天去过的地方是似曾眼熟,或许你在婴幼儿时期曾经去过类似的场景。

比如你处在某个场景时,突然“轰”的一下,好像似曾相识,或许小时候你曾置身类似的场景。

除了记得买电视的经历,我还深刻记得我曾经有“超能力”。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我有滞空能力。我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从一个木桩上跳起,然后就滞空了。

等我反应过来想要下去的时候,我才扑通一下跌下去。

这个记忆可能持续了很久很久,后来我叫了好几个小伙伴到我家见证我的超能力。我爬上我奶奶屋前的大木桩,纵身一跃。。。。。扑通掉地下了。。。。

这个事件基本上是我记忆的分割线,之前的都很模糊,之后的逐渐清晰。

那么,大脑为什么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呢?

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

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进化论决定了大脑容量更大的人,才有更多存活的几率。于是人类的大脑开始了飞速增长,功率也越来越大。据相关研究,人类大脑一般只有身体质量的2%,但是它却要消耗20%的能量。

对于婴幼儿来说,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新奇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的写入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但是自身又没办法对信息进行归类,如果把所有信息都记录下来,那么大脑查询时的效率将会很低,并且大脑的功耗将会非常高,很可能会高到影响人类身体发育。

或者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也有些个体具有超常的能力,从婴幼儿时期就能记录所有的事,但是这种一定是极少数的的个体,并且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很可能会因为大脑导致身体发育受影响,最终因为个体弱小而被淘汰。

其实,如果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寄生在人类身体上的生物就很好理解了,大脑为了以后的长期发展,放弃了初期阶段的一部分功能,让人类机体有足够的时间成长,然后再给大脑提供更多、更长期的营养。

作为人类的计算中心,这笔账大脑还是算的明白的。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印象中,最早的记忆是刚会走,在老家院子里一步一步挪,然后我滴奶奶蹲下来,把我抱到他们的小屋子里(当时已分家),偷偷夹大米饭给我吃。

嘴馋吃了过期香肠,浑身起包,被送到干爹那里动手术切除。不过疼痛的画面被全部遗忘,记忆直接跳到我病好了,几个大人在炕上聊天,笑着问我你还吃不吃火腿肠了?

我那时候体型特别小,家有那种老木箱子,上一半能从上面整个翻开放衣服,下一半能从正面打开小门放鞋。我就经常爬进鞋柜子里趴在鞋堆上,跟我妈玩捉迷藏。

我家当时住在老家的东两间,四叔家住西一间,我的堂姐大我一岁,早晨我顺着她家门缝看四婶给她梳头。

我姐当时的同学也经常在早晨过来找她一起上学,大冬天的,我妈问三儿,说你不戴耳包你不冻耳朵吗?三儿说姨我头发长,把耳朵盖住了不冷,一边说一边甩着过耳短发,脸还是通红的。

2岁买的别人旧房子,3岁新房子盖好,这段时期的记忆都是我爸跟拴四轮子认识的兄弟往我家拉沙子起地基什么的。同年搬家,记得当时我拿根木棍,跟在大人后面赶猪。搬水缸时,我妈直接把我放水缸里。后面的记忆都是在新房子里。


user avatar   zhan-yun-2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


我们常常把婴儿的记忆比喻成一张白纸,其实比喻成自适应的硬盘更加的恰当。

就像电脑硬盘在厂里造出来,通电后就开始损耗一样。你的大脑也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也已经开始损耗。

这是你14周时候的样子:

对于以神经元个数论英雄的人来说,此时你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

是的,当你在妈妈体内3~4个月的时候,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元个数达到了此生的极限。从此以后,神经元个数开始做减法,然后持续一生。

成年后你的神经元总个数,仅仅只有胎儿时期的一半。

虽然怀胎10月,但大脑神经元数目的爆发,却主要集中在2~3月。

第1个月的时候,你的神经系统还是雏形,简单得犹如原始鱼类的大脑[1]

但仅仅1周之后,就会形成端脑、间脑、中脑、后脑、末脑。

2个月前后,发育出五脏六腑、生殖系统。

到了第3个月,除了肺部需要在180天之后才开始形成外,基本上所有的器官都有了雏形。

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才是货真价实的“原厂配置”。

因为从第2个月的时候,你开始出现触觉,第3个月出现味觉,第5个月出现听觉,第7个月出现视觉…

总之,大约从14周前后,随着各类感官系统的发育,妈妈体内的信息开始通过神经元传输,在你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产生记忆。

人的记忆是通过什么储存的?

并不是神经元胞体,而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2]

但胎儿(婴儿)大脑只有一个原始的智能学习系统,无法处理任何事情,不像电脑可以装载高级软件和资料,直接进行复杂工作。

人类刚出厂的时候,除了一味的储存大量信息外,对外界信息的处理能力十分的低下。

现在的AI就是模仿人类大脑的学习网络,一开始就是大量的信息摄入,然后不断学习,不断优化。一开始的人工智能总是给人留下又傻又蠢的印象,但随着几代升级后,很多细节就变得越来越智能。

人一出生的时候,学习才刚刚开始。

一出生的刹那,光进入你的眼睛,声音进入你的耳朵,空气进入你的鼻子、奶水滑过你的舌尖,以及妈妈在你皮肤上的抚摸,无数的感觉转化成神经电信号,到达你的大脑……

一方面你大脑处理能力低下,眼前任何事物,都足以让你的感官超载。而另一方面,你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记录这些新奇的信息,建立你自己的专属神经网络。

仅仅每一秒钟,你的大脑便可以产生上百万个突触连接。

但对于至少需要100万亿突触连接(大脑皮层140~160亿神经元[3],每个的突触连接可多达数千)的你,你那点记忆,此时简直犹如储存在巨大的黑暗匣子内。

所以,作为新生儿的你,记忆是碎片式的,还没有连续记忆。一开始主要都是5~15秒钟的短时记忆,超过2分钟以上的记忆还很少很少。

那如此短的记忆是如何延长的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突触连接具有可塑性[4]。当建立突触连接之后,如果你再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突触连接就会加强,相反长期不接收到相关的刺激,信息就会减弱[5]

我们从语言的建立过程来举例,a、o等元音是我们最容易也是最先掌握的声音,我们对此最为熟悉,所以大脑最开始建立的相关神经通路,也最为强壮。随着,我们从父母的声音中积累越来越多的元音,随后能掌握的单字往往也是单元音的,而且是叠词,例如妈妈、爸爸。

随着相关神经网络的加强,自然也就有了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

2个月大的婴儿,一般能有一两天的记忆,有人认为婴儿的驱动还没有装好(没有神经基础),然而早在1999年,就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2个月大的婴儿通过周期性的反复提醒,便能够一直保持记忆[6]

这说明,并非大脑没有相关的记忆机制,而是大脑主动把这些记忆清除了。

大约6个月的时候,长期记忆越来越多,少部分能持续1个月之久。

到达1岁的时候,比起出生时,大脑中的突触连接已经复杂了很多倍。

人小脑中的浦肯野细胞,随着你的成长,在你学会爬行、走路、奔跑,以及各种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学习之后,最终每个神经细胞会建立多达10万个的突触连接[7]

简直犹如鬼斧神工般的惊艳:

突触连接的增加,也令脑子迅速膨大。

刚出生的时候,你的脑容量只有350g,一岁便达到950g,2岁达到1100g,3岁便有了1260g,达到成年人的90%。

既然大脑发育得如此之快,记忆又是如何消失的呢?

还记得一开始,我把记忆比喻成硬盘吗?

但人类的神经元或者突触连接,并不像电脑的储存单元一样被晶体管数目和布局限定死的。

储存空间是随着神经元个数、以及突触连接情况而自适应的。

虽然在14周的时候,我们会诞生数量最多的神经元,但神经元质量参差不齐。人脑的空间就只有1400ml左右,你让10个低质量的神经元建立1万个神经连接,可能还不如一个神经元建立5000个神经连接更加的节能高效。

人类的大脑其实已经是一个十分优化的节能系统了,但哪怕如此,也需要消耗人体20%的能量。所以,一开始足够多的神经元储备,就是为了后续优化的。

而人类童年记忆的消失,同样在于大脑的优化。

两三岁之前,记忆信息来者不拒,会形成十分纷乱的神经网络。

两三岁的孩子基本停不下来,这里戳一戳,那里爬一爬。杂乱的神经网络,不仅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信息之间也会互相争夺感官资源,造成注意力的不集中。

2岁的幼儿拥有成年人2倍的突触连接。

每个神经元平均有7000个突触连接到其他神经元。据估计,一个3岁儿童的大脑大约有10^15突触(1千万亿个)。而一个成年人的估计各不相同,从10^14~5 x 10^14突触(100到500万亿)不等[8]

是时候建立比较稳定的人格了。

来自基因里的庞大力量,驱动着大脑前所未有的变化——一场盛况空前的突触修剪[9]开始了。

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神经连接会减弱,大脑判定相关信息没用了,就会直接删掉。

虽然你觉得幼儿园初恋的面孔是你珍贵的记忆,但基因里的祖传密码却告诉大脑,这些垃圾记忆如果不删,这脑子以后就不好使了。

最终,你的大脑留下主要的神经网络,开始删除绝大多数的杂乱链接。

这个过程很像磁盘整理+垃圾清理+智能迭代升级。

随着你大脑变得越来越高效节能,你的人格越来越稳定,但同时你的童年记忆也正在消失。

两三岁以前的记忆流失速度,比大多数成年人想象中的快得多。

有研究统计,5岁的时候,你往往还能记住3岁前80%的重要事件。到了7岁时,便只剩下了40%[10]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记忆流失得越来越多。

到了8-9岁的时候,就已经只能回忆到3岁左右,成年人通常只能回忆到4-5岁,年老之后,甚至只能回忆到6-7岁。

总的来说,正常人的最早的记忆能追溯到3~4岁,只有极少数人能追溯到1岁。

以付出童年记忆为代价,进入青春期之前,我们的注意力变得前所未有的集中起来,从而有了学习更多人类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

研究表明,12岁以后,大多数人可以轻松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但5-7岁的小儿,能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11]

除此之外,我们在婴幼儿时期,还把更多的记忆用在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花了更多的记忆学习语言,以及概念记忆,事件记忆部分就是很单薄的。甚至在吃饭、走路、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中,形成的是程序性记忆,大脑主动把纷杂的场景给删除了。

不要以为生活中忘掉的细节,就一定锁在深层记忆中。

某一些细节大脑是真的彻彻底底删除了,永远找不回来了。

但唯一的好处,是让程序性记忆转化成我们几乎本能的行为,让我们终生受用,尽管我们可能永远回忆不起学习它的细节了。

记忆,是每个人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我才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成长,我们献祭了童年的自己。

参考

  1. ^ 参考《人类胚胎学》或《组织学与胚胎学》任意版本
  2. ^ University of Kent. "A new theory for how memories are stored in the brain."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 March 2021.
  3. ^ Bartheld C V , Bahney J , Herculano-Houzel S . The search for true numbers of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in the human brain: A review of 150 years of cell counting[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2016.
  4. ^ Gerrow K , Triller A . Synaptic stability and plasticity in a floating world[J].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010, 20(5):631-639.
  5. ^ Warburton E C .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Memory[J].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6. ^ Rovee-Collier C , Hartshorn K , Dirubbo M .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infant memory[J].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 35(2):91-102.
  7. ^ Tyrrell T , Willshaw D . Cerebellar Cortex: Its Simula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Marr's Theory[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1992.
  8. ^ David A,Drachman.Do we have brain to spare?[J].Neurology,2005,64(12):2004-5.DOI:10.1212/01.WNL.0000166914.38327.BB.
  9. ^ Craik F I M , Bialystok E . Cognition through the lifespan: mechanisms of change.[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6, 10(3):131-138.
  10. ^ 童年的记忆被谁偷走了[J]. 人民周刊, 2017, 000(006):83-83.
  11. ^ 《幼儿教育心理学》

user avatar   peng-cheng-55-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是删除了硬盘数据,其实是驱动没装好根本没这日志。


user avatar   shi-luo-de-pi-qia-qiu-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它们永远存在,只不过你的意识再也意识不到它们了。


user avatar   seekers-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只是三岁前的,一生中大部分无用的记忆都被扔进了垃圾桶。我们需要留有精力去进步,而不是被过去所桎梏。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早的记忆大约就是差不多3岁,具体只是一个没什么剧情的剪影:看到北京市马家堡铁路桥上面开过去的一辆火车。

有关童年失忆症,脑科学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理论了,主要是有关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发育。有兴趣的自行查阅即可。

我对此话题兴趣不大。但围绕此话题,确实存在一个衍生问题,或许你能产生更大的兴趣:

1,三岁以前的婴儿的自我意识,和动物中存在自我概念的少数几种生物的自我概念,哪个更高等。

2,婴儿和大多数动物,对负面外部刺激,均普遍存在规避和痛苦反应,但这是否等同于 “痛苦”。

3,“你” 在婴儿时期受过的痛苦。在今天看来,是否是 “真实” 或 “有意义” 的痛苦。

4,“痛苦” 的概念,与 “自我” 和 “记忆” 之间的关系。

5,最后的大问题:“痛苦应激反应” 是否等同于痛苦?对应激反应的条件延续(记忆)是否是痛苦的充要条件?三岁以前的婴儿是否有痛苦?少数几个有自我概念的动物是否有痛苦?大多数连自我概念都没有的动物是否有痛苦?如果有,这种痛苦,是动物的痛苦,还是你的痛苦共情?

以上不旨在表达任何一个明确观点,仅是旨在提起一个一直都存在的学科方向:偏生理一些的痛苦研究学,和偏社科伦理乃至哲学的动物保护研究和伦理学研究。若对此有兴趣,可以层层深入下去。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孟婆听说

阳间有很多人号称能记得前世的事情

所以会留出一定的冗余剂量……


user avatar   mu-duo-duo-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早的记忆大概一岁左右,在峨眉山上。

为了看日出,爸妈大半夜把我背上山顶。

当时在山顶拍合照,但我被裹成一团球背在我爸身后,只露出一道缝。

能记得的画面是我从那个缝里看到外面一片雪白和日出那一刻冒出的光芒。


另一段记忆也是一岁左右,在照相馆里。

也是拍家庭照,但是我爸妈因为什么吵起来了,我爸就离开了。

我就记得他走出照相馆的背影和他离开后夕阳洒进来的光。


所以有相机和光的时候我就能有保存记忆吗?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近看过很多婴幼儿的资料,最根本的原因是3岁前不能建立起图形和概念的联系,也就是小孩的确能"看见"很多,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看见的是什么,所以没法保存建立长期记忆。

这对成年人也是类似,很多人看数学公式完全记不住是因为不能理解它代表什么,但是如果看见涩图就很容易记住,因为都理解是什么。




     

相关话题

  「压力会降低工作效率」有生理基础吗?还是单纯的心理作用? 
  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小时候你做过什么「憨憨」行为? 
  谁还记得小时候掌上游戏机的游戏? 
  为什么《数码宝贝》只有第一部那么火? 
  成绩落后,妈妈觉得要补。孩儿他爸却说快乐童年最重要,对吗?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人愿意以一亿来购买你从高中开始学到的所有学科知识(但你自己会遗忘)你会卖吗? 
  那些小时候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为什么人的脑信号以光速传播,但人还是有智商高低?不应该都是一样高的吗? 
  心理学领域看得到的「圣杯」都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瑞幸咖啡年收入翻倍,门店数超过星巴克?瑞幸咖啡的发展前景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反悔,并称「保留美国在遭到严重非核战略攻击的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力」?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