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这个意识,但细节上还有很多商榷的地方,比如,用高考人数这个分母,人为变动太方便了。
比如,要按当年高考之间倒推那年的出生人口数来分配,或者,按照常驻人口数来分配。要不,不断复读,还有中考分流的影响必须要考虑进去。
一个指标,本身再有用,一旦变成指标,我们就要考虑这个指标被污染的情况,而当年高考人数这个指标,太容易被污染了。
比如,鼓动所有在校生都参加高考,鼓励复读,等等手段,太容易营造一个巨大的高考人数。这就是巨大的浪费。还有当年计划生育执行得好,所以录取人数应该减少吗?
举个例子,上海,是不是很多人觉得上海录取率很高啊。但这高有很多条件的。首先,上海北京这类城市吸纳全国人才,本身高学历家长就非常多,不论从学习基因还是家庭学习习惯和学习指导就好很多;还有上海生育率不高,现在不光荣了,当年也算遵守规则吧,那生七个录取两个的,和生一个录取一个的,录取率还低了不是;还有,上海中考分流50%,就是高中招生人数就只有当年出生人口的一半,家长为了这颗独苗,中考阶段出国的,高考阶段出国的,也不在少数,就这些政策和手段,导致上海高考人数很少,除了有希望考一本的,或者家里实在没条件的,才会去冲高考,那录取率能不高吗?上海具体的数据没查到,但一本线上的,往往也就1.5万-1.8万人,常住人口2.5千万,0.72‰(按线上人数1.8万算),河南,常住人口10千万,2021年一本线上人数13.97万,1.397‰,比上海高多了。如果上海算户籍人口,差不多1.5千万,也就1.2‰(按线上人数1.8万算),还是比河南低。
我并不想说,上海高考比河南困难这种,这过分了。但我想说,用当年高考人数这个数据,太容易被影响,比如故意增加高考人数,太降低高考录取工作的效率了,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那用哪个指标呢?用常住人口,你就会发现,上海的录取率,还要提高,河南的,还要降低。
但我还是支持高考公平的,高考公平有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更多的人才支持家乡建设,而不是不断迁徙,往“规则上更有利”的地方迁徙。迁徙对迁徙者和当地土著,都不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
当然,以上的两个原因,就是最大的两个困难。首先,就是目的,我们觉得平衡发展好,但从总量上看,不见得。马太效应会导致,资源越集中,各种资源的效率越高。人才都集中到大城市,也许不论对大城市还是对乡村,都不是一个幸福的选项,但从总量考虑,却是最有效率的。然后,就是指标选择。我已经说了,高考人数这个指标不可取,那我们用什么指标决定公平呢?用哪个指标,都会有地区受益,有地区人受损,比如就用常住人口比例这个指标,河南能同意吗?那河南不同意,河南一定要按照当年高考人数,那其他地区也有很多理由说明这个指标的不合理,那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维持现状。
我其实真正害怕的,真的是下定决心去改了,最后反而越改越不公平,越改越没机会了。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建议的水平真心不高。因为这个建议的想法太简单了,难点就在具体细则上,然而却提了一个毫无建设性的细则。
其实有更公平的方式,按户籍人口分配,再次也可以按高三在校学生学籍人数分配。
按高考人数分配其实就是鼓励大家注水。
河南人口一个亿,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7%,高考人数占全国超过11%,是河南生得多还是河南中考升学率高?我看了一下,2013年河南出生人口130万。
对比一下,湖南2013年出生人口96.7万,2021年高考人数57.5万。
你要是说河南这个高考人数没注水,呵呵。
其实如果我是纪委的,看了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提的各种问题,我就知道谁在干事,谁在拍脑门想事。
说真的,有的人提出的建议,一看平时就是不食人间烟火,撒把盐就能羽化升仙了。
但是这位一看就是干实事的,支持。
虽然支持不知道有没有用。
高校是全国人民共同建设起来的公共资源,不是某些人的子弟的幼儿园,更不是某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盘。论牺牲与贡献,几十年来中国农民的牺牲贡献是最大的,没见哪个著名高校里边有大比例的农民子弟,所以你们所谓的地方财政供养论,请靠边站。
按各省18岁人口来算比较公平。
一般来说,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清北复交浙这几个大学在当地录取人数过多的问题,其中以清北最受关注。直接量化一下,清北每年招录的学生,基本在7000人这个量级(这是排除掉了清华美院,北大医学院等录取的人数),每年高考生大约在1000万量级,简化一下按照报考人数来算,那么应该是1万考生,分配7个清北名额。
首先来看网上存在感最强的考生之一,江苏考生能不能同意:
按照2021年数据,清北在江苏招收了315人。按照高考人数来算,江苏高考人数在35万左右这个量级,应该分配245个清北名额。所以公平起见,江苏不仅要让出大几百个南大的名额,还要让出70个清北的名额;
类似的,浙江考生也会强烈反对:
浙江考生在30万这个量级,应该有210个名额,清北目前在浙江招录350人左右,所以这个政策执行的话,浙江在浙大本地名额急剧减少的同时,还要让出去140个清北名额;
如果你觉得,平均化之后北京上海以及江浙这种经济发达地区吃点亏没什么,这样起码利好落后地区,公平,那你又错了,这么搞很多落后地区同样吃亏:
西藏高考人数一般在3万的量级,因此应该有21个清北名额,对比当下需要让出去10个左右名额;
青海高考人数一般在4万5左右,因此应该有32个清北名额,对比当下需要让出去20个左右名额;
宁夏高考人数一般在6万左右,因此应该有42个清北名额,对比当下需要让出去30个左右名额。
至于东北这种大学多,地方财政差,本地考生少又留不住应届生的地区,那更是不可能同意的,感情地方政府勒紧裤腰带给大学拨款维持运行,就是为了让其他地区学生来接受高等教育再跑路的?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