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先说结论,没有证据表明“是”,也没有证据表明“不是”。
但是根据相关史料和事迹,推测出项襄极有可能是项梁的亲儿子(甚至是嫡长子)。
另外,那个没有留下名字和事迹的“玄武侯”,也不排除是项梁之子的可能性。
············
项襄,出身楚国项氏贵族,生卒年(?-前179年),父祖失载,家庭关系不详。
汉二年(前205年),项襄在定陶投奔刘邦,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改叫刘襄,汉十二年(前195年)随刘邦平定英布叛乱,被封桃侯,子曰刘舍,汉景帝时为丞相。
史籍关于项襄的记载很少,也很简略,但是仔细一分析,这个人还是很特别的。
项襄的家庭关系不详,但是出身项氏一族,在汉二年,刘邦挥师东出,进军彭城,汉军经过定陶的时候,项襄就在定陶投靠了刘邦,【以客从】说明不是战败被俘后投降了,而是主动投靠的。
(“以客从”的还有卢绾、张苍、任敖、陆贾等人,这些都是主动投奔刘邦的。)
当时西楚国已经立国,正是国势最强的时候,而项籍又对项氏一族予以重用,为什么项襄会直接抛弃西楚国王族的身份,投靠刘邦呢。
结合后来项籍败亡时的情况,众叛亲离,项氏一族和项籍互相抛弃,项氏一族集体降汉,项籍带着少数亲信跑路乌江,可以看得出来项氏内部也不喜欢项籍。在汉二年年初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项籍弑杀熊心,年中汉军东出,项襄就投靠了刘邦,说明项襄很不喜欢项籍的为人,项籍对项梁忘恩负义,还篡位弑君,残暴好杀。
但是情况不止于此,因为项襄投靠刘邦被赐姓氏后,不仅是跟随刘邦讨伐英布,因功封侯,儿子刘舍(项舍)还在汉景帝时当上了丞相。
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了,那么刘舍作为“项氏余孽”,不但没有受到老刘家猜忌,自己也没有“项氏余孽”的意识,没有安分守己低调做人,还一路高调的升迁到丞相呢。
所以笔者认为,项襄,有可能,是项梁的亲儿子。
假如项襄是项梁的儿子,那么很多事情都能说得通了。
原本项梁是项氏一族的话事人,复立楚国,但是项梁死后,项籍连续的以下克上,夺权成为项氏一族的话事人,导致项襄这个项梁亲儿子在项氏一族的地位非常尴尬,毕竟项籍对项梁忘恩负义,且抢了项襄他爹的政治军事遗产。
汉二年初,作为主君的熊心被项籍弑杀,进行肉体消灭,这让项襄感到了危险,担心忘恩负义、残暴好杀的项籍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在汉二年年中刘邦东出的时候,毫无犹豫的抛弃西楚国项氏王族的身份,乘机投靠了刘邦。
而当初项梁对刘邦也是有大恩的,刘邦在受到熊心提拔重用之前,是受项梁的赏识重用之恩,可以算做项梁集团的一员。刘邦和项籍是仇敌,但是和项梁父子没有仇,和项氏一族也没有仇,所以后来才会出现项氏一族集体降汉的场面。
从汉二年(前205年)投靠刘邦,一直到汉十二年(前195年),项襄再度出场,是跟随刘邦讨伐英布。为什么刘邦讨伐其他人的时候没有出场,而讨伐英布的时候就出场了呢,或许就是因为当初英布投靠了项梁,英布集团和项梁有莫大的联系,刘邦带着项襄一起去,就是利用项梁之子的身份对英布集团展开人心攻势。
正是因为对刘邦有恩,又与项籍有仇,项襄父子才没有受到猜忌,没有低调做人,而是被老刘家重用,最后一路升迁到丞相之位。
而项籍由于上位不正,才加重对项氏宗亲的施恩,却是无用功,项氏一族并不喜欢项籍。
············
至于那个未知名字和事迹的“玄武侯”,也有可能是项梁之子。
为了方便理解和表述,姑且把玄武侯称之为“项X”。
想要封侯,要么靠功劳,要么靠身份。
项X的事迹未知,不知道有无功劳,如果没有功劳,那就只能靠身份封侯了,那么作为降汉的项氏族人,什么身份最有可能封侯呢?
当然是项梁之子的身份了。
理由很简单,既然你项籍对项梁忘恩负义,那我刘邦就对项梁施以恩惠,封项梁的儿子项X为侯,收买人心。
当然了,关于项X的推测,都是建立在项X没有功劳的情况下。
·············
末尾,照常推荐本人文章,关于分封天下是集体造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