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烂了的例子:一群人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本来大家都能看到屏幕,结果前排的人想看得更清楚,站起来了,后排的人被挡了视线,也被迫站了起来。最后大多数人视野没变好,但大家都更累了。
衡水就是最早站起来的那批人。其他学校想独善其身也不行,名额就那么点,指标考评压在那里,正好死记硬背某种意义上确实是能比较稳妥把成绩抓上去的办法,不用白不用。
何况这么做不会承担什么压力,因为大部分家长最担忧的还是孩子的成绩,不会过分苛责课业繁重这件事,甚至希望学校多管,而学生的身心健康显然没有头上的乌纱帽重要,只要不紫砂一切好说。至于紫砂?呵呵,热搜一撤,就当无事发生。
最后,学生又偏偏是最没有发言权的群体。毕竟把成人都当孩子养的地方,很难把孩子当作什么有思想的独立个体看待,一句“小孩子懂什么”盖过千言万语。何况高学历都卷得两眼发绿,职业选择/价值判断又极为单一,或许学生自己都会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ps: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就有用),痛苦但无奈地加入独木桥上的大军。
于是衡水模式就在众望所归中传开了,虽然最后结局大概是“遍地开满私塾,那举人却不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