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红学家承认“元迎探惜”隐喻“原应叹息”,而不承认蓉蔷隐喻是“戎羌”,菖菱隐喻“娼伶? 第1页

  

user avatar   mao-mao-56-16-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僻字,而且和剧情无关。

我的打字法用拼音都不承认戎羌是个词。你用读音读这个词,然后问一下你朋友看看他能不能写出来这个词什么意思。

贾蓉和贾蔷没有明确排序。而贾蓉和贾蔷是比较要好的亲戚,并且并不确定宁国府一样情况的只有两个人。

元迎探惜是被贾母照顾的四个贾家姑娘。而且在贾家明确有边旁部首的情况下,没有遵守边旁部首的规则。

比如贾府上一代,是贾敬,贾赦,贾政,贾敏。无论男女都是反文旁的。

而这些姑娘们都是寓言诗里的,一般来说名字应该暗合寓言诗。元迎探惜里探等于叹,在图画里有暗示。

探春的图画是,在船上掩面涕泣,暗含叹字。

如果不这么解释,无法解释为什么用这几个字。

而且四字组合要比两字难。

而蓉,蔷两人是已经遵守了边旁的规则了。

还有就是原应叹息,是感叹这四个姑娘本身的遭遇的。

戎羌给贾蓉贾蔷是个什么?他们是外族人嘛?

而且戎羌是指戎族和羌族,是非常生僻的。因为戎族很早就没怎么听到了。秦汉时期就没有了。

为什么不用更加简单的词比如蔓藝,来指蛮夷。或者是藝蒂,来指夷狄。或者是艺芢,来指夷人。

如果不考虑部首,可以用的词就更多了,为什么不说是刀兵,战争,战乱,战火。

为什么原应叹息是相对主角,而不尊重起名字的规律,而其他路人就既要考虑名字,又要考虑部首。

别来和我说什么红楼梦里有诗,来说明这不是生僻词。

宝琴写诗写的是马援,马援打的就是戎羌。他真的是和西羌打的。当时也真的有戎族。

千字文里说的是周发殷汤,那个时候才有戎羌。戎羌这是两个国家的/部落的代称。

举个例子,朝鲜古称新罗,高丽。

你写历史的时候肯定是说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去了朝鲜,而不会说志愿军去了高丽。

也就是说,戎羌这个根本都不是词语,而是泛指的地名。

比如说,你把吴三桂镇守山海关说成是吴三贵是防备戎羌。一听上去就是不对的,错了代了知道嘛。

而且戎羌这个词事实上意思就是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是在写诗词的文言文中用到,并不是通俗文,意思都根本不是战争。

红楼梦有很多人是并排的,比如贾琏贾琮,贾荇贾芷。

娼伶是女为娼,男为伶。为什么都是男的会说到娼去?


user avatar   mi-lian-qi-p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红学家不承认“子系中山狼”是“孙中山狠了一点”?这不是拆得明明白白吗?


user avatar   russell-shans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呵呵,不用“红学家”出马,让我这野生业余读者跟大家盘盘这事儿

1、排列完整性
“元迎探惜”是这一代中四个女孩,有首有尾,是一个“宁荣两府内贾家这一代女孩子全集合”,且是“贾母亲自照顾的这一代女孩子全集合”,而且是去掉嫡庶之分,按年龄排的;
贾蓉贾蔷是什么鬼?
贾蓉是宁国府长房长孙,要排也是贾蓉贾兰(蘭),怎么谐音?
说贾蔷是正派玄孙,硬往里算,排成蓉蔷蘭,那好,宁国府贾蔷近系有贾菌,算不算?
贾芸贾芹算不算?
所以单摘出来一个蓉和蔷算什么鬼?这和把贾元春贾宝玉摘出来叫个“元宝”差不多一个意思,已经无聊到极点了

2、批注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甲戌侧批:“原”也。]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甲戌侧批:因汉以前例,妙!]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甲戌侧批:“应”也。]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甲戌侧批:“叹”也。]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甲戌侧批:“息”也。]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原应叹息”出自甲戌眉批,等于“有同时代批注的辅助证据”
咱可不是说有批注就实锤了,咱也不假设甲戌本就至高无上
但甲戌本的年代总归是没有假吧?
所以作为一个辅证总该没问题

3、合理性
情景1:
如果:红楼梦是以女儿为核的文学著作
那么:“原应叹息”符合主旨

情景2:
如果:红楼梦是本谶语书,象推背图等书一样,什么正事儿不干整天玩影射,是本杂书
那么:(1)按顺序排是蓉蔷,但没戎羌这词;而羌戎是西方少数民族,藏、西夏、青海等地,跟明清有什么关系?不是说用金影射清么?没事儿往里埋羌算怎么回事儿?
(2)道理太说不通了,哦,贾敬=嘉敬,然后隔着贾珍,弄了个戎后代、羌?作者跟大明朝有仇?

最后再总述一下:
甄士隐、贾雨村、卜仕仁,这些谐音都是顾名思义,其谐音作用域不会超过作品本身
真事隐,就是指作品有所隐,隐了什么,不说;
假语村言,也就是指这事儿我就随便说一说,你们不要胡想;
不是人,就是指这个人人品不行
原应叹惜,就是指这四个姑娘的经历可叹

发现没有,所有的谐音、拆字,小的不出于对个人的姓名评价,大的不出于作者对作品的世界观设定!
其余的认可度较高的谐音同样有效:
玉带->黛玉(写人)
娇杏->侥幸(写人)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女子立传)
凡鸟->凤姐(写人)
子系->孙(姓氏)

因此,这些谐音和作者“闺阁之书”、“为女儿立传”等设定是高度自洽且说得通的
而羌戎是什么鬼?和贾蓉贾蔷这两个书中形象、和作者对作品的已声明的世界设定有什么关系?
这不是明摆着硬编、说作者吃了两碗粉吗?

如果有人说某个谐音代表某个跟书没关系的设定(比如什么贾敬影射嘉靖之类的鬼话),那麻烦先证明“作者做了这个世界观设定”,而不是先“因为这个谐音梗看起来象,所以作者一定做了这个设定,再因为这个设定假设成立所以这些谐音梗也成立”
证明不了,就别鬼话连篇
清朝及民国时的索隐派,也好歹多少会找一些理论基础,找一些清代成书年代的真正痕迹出来,而正是因为大多数的证明都过于虚弱,才导致当时的索隐式微,而不是说当年的索隐没有价值
现在这些打着“索隐”名号的真是好家伙,啥直接关联都没有,不要基础证据,上来就谐音梗硬关联,今天说这个是作者,明天说那个是作者,瞎拼接俩字搞个谐音就当“实锤证据”
而且这些“证据”也太低劣了,有的拿现代音标玩谐音?!有的连名词是啥都不懂就上来开编!!查查网上资料很难吗?

而且,最要命的是,居然还有人感觉这玩意“高深”、“高级”、“一般人不懂”
可拉倒吧,这就是秦汉谶纬、天人感应、祥瑞、“天意”、文字狱、地摊文学……那一套,这都快低俗到底儿了
基本就是没证据、光靠谐音+关联,我就要把这事儿落实!
《鹿鼎记》里吴之荣,高深?秦桧“莫须有”,高级?
吃相难看、档次低劣、而且这波人还比古代那些受过正经教育的文人显得更没文化
“戎羌”……天哪……我都感觉这水平在给正经索隐派抹黑……
古代实在没有能力了,才靠这玩意“幸进”;或者实在正面干不过政敌了,用这玩意“背刺”
现在可倒好,有人拿这玩意毁一本好书?


割一下,鉴于很多读友还是认为这个“谐音”有巧合感,同时也看到 @CDK6182CHR 读友的回答的指出“谐音不成立”
本来这个声韵水太深,个人知之不详,而且牵扯成书年代等不确定性,因此一直没列出来
既然仍有人怀疑,我结合@CDK6182CHR 读友的回答展开一下
加一段对这个“谐音”的资料以供列位参考
目前比较公认的红楼梦成书时间为清初
而在明朝至清初,北京地区正式场合基本以南京官话为主(朱棣定都后由南京大臣及超过北京地区原住人口的迁移人口等北上带入,与北方方言融合形成明朝官话,称为“南京官话”)
而清中叶及以后,南京官话与关外汉人带入的盛京官话混合,形成近似于现在普通话的发音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作为清初成书、“金陵”背景的《金陵十二钗》来说,大概率不会在清初就直接使用“盛京官话”,而应更多贴近南京官话
(当然如果有人有更精准年代的声韵资料的话可以忽略下面的信息)

因此我们根据明清两代现存的一些韵书可以看一下这些“谐音”
元jyuɛn--原 jyuɛn
ŋiŋ--应?
探tam--叹tan
惜siŋ--息siŋ
可以看出,元原同音、惜息同音;探与叹的尾鼻音有细微差异,属于相近;应的发音存疑,而试读中两者也是非常相近的;

tʃin--真tʃin
ʃʱi--事ʃʱi
所以甄士隐与真事隐构成谐音,甚至是同音

蓉jyuŋ--戎jyuŋ
kʰiɑŋ--蔷tsʱiɑŋ
羌为“驱羊切”,蔷为“慈良切”
这个差得就比较大了,如读友所说,是qiangkiang与ciang的区别

贾--假--嘉 kia
kiŋ -- 靖dziŋ
敬为“居庆切”发拼音jing的音,而靖为“疾郢切”发音有点偏拼音qing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元迎叹息”——“原应叹息”符合明朝至清初时期官话的谐音
甄士隐——真事隐 也符合
蓉蔷——戎羌 在明至清初的官话体系里很难说是谐音
贾敬——嘉靖 同上,音差很大,很难说是谐音

所以这事儿又复杂化了(本来不想整这么复杂)
如果非说这个戎羌和嘉靖是谐音,那需要证明的东西还得多:
(1)需证明作者是满人或关外生长、随清军南下入关的汉民;
(2)或者证明作者是在雍正全面推广北京官话以后才开始写作这本书的;
(3)或者证明清朝官方一推广新的北京官话,作者就趋之若鹜,把写好的书稿里的谐音全干掉,换上了官方新音;
(4)无论1或2或3哪条成立,还得证明作者对于“金陵”乡音没有任何基础或感情,优先使用了关外盛京音来埋设谐音梗;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用了嘉靖这种谐音,基本说明作者是清朝的坚定拥护者,不然不能在这么早就用上了关外音;而整天提嘉靖这种谐音的,是试图证明红楼梦是本明末人写的“悼明书”的读者
那这……岂不十分矛盾?

所以很多“以为”某些东西是“谐音”的读友,不要总是“以为”,可以随便在网上查查相关资料嘛
这些劣质低俗的谣大多还是很容易辟的




  

相关话题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宝钗在宝玉午睡时给宝玉绣肚兜的行为是否不合规矩? 
  《红楼梦》前八十回有哪些败笔? 
  为什么宝钗写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能被当成黑点被一些读者骂那么久? 
  《红楼梦》中「茄鲞」是庚辰本的好吃还是蒙府本的好吃? 
  《红楼梦》里,薛宝钗听到「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如何评价刘心武的红楼梦续作? 
  周思源、周汝昌、马瑞芳、刘心武谁讲的《红楼梦》好? 
  如果红楼梦原文由一个现代人写出来还会这么火吗? 
  刘姥姥在《红楼梦》里是怎样的存在? 
  为什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从小一处长大? 

前一个讨论
我的一个同学特别喜欢伪善,把我害的留级和辍学,最后还不停的装好人,不知道该怎么拆穿他?
下一个讨论
如果同时拥有林黛玉的敏感和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会是怎样的人?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