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2050的定位是“卡位卡”,即位于MX“入门显卡”(以下简称亮机卡)之上,但又低于同年RTX(以前GTX)“性能级显卡中的入门款”(以下简称性能卡)。
老黄自从MX初代150发布以来,近几年都有类似操作,尽管每代“卡位卡”的来源可能不一——
(多啰嗦一句,今年不可能有RTX4050。今年的性能卡可能是去年RTX3050继续放宽动态加速)
年份 | 亮机卡 | 性能卡 | 卡位卡 | 卡位卡来源 |
---|---|---|---|---|
2018 | MX150 | GTX1050 4G | GTX1050 Max-Q | 同年性能卡的低功耗版 |
2019 | MX250 | GTX1650 D5 | GTX1050 3G | 去年性能卡的改版 |
2020 | MX350 | GTX1650 D6 | GTX1650 Max-Q | 同年性能卡的低功耗版 |
2021 | MX450 | RTX3050 | GTX1650 D6 V2 | 去年性能卡添加动态加速 |
2022 | MX550/570 | ? | RTX2050 | 去年性能卡的位宽砍半版 |
“卡位卡”往往用于平价创意设计本,以及极低价位的公模贴牌游戏本。2018年“创意设计本”这个概念尚不普及,使得大家对GTX1050 Max-Q没什么印象,其实那年人气很高的小米Pro GTX就用了它;2019年许多入门级游戏本包括暗影精灵5,都有采用GTX1050 3G;之后两年尤其2021年,创意本多起来了,“卡位卡”就更是随处可见了。
RTX2050作为今年的“卡位卡”,接任去年的GTX1650 D6 V2版本(相比前年的V1版本带动态加速)。而去年采用GTX1650 D6 V2的机型,最典型一个就是被大家抢购了好久的小新Pro16,它的R7+GTX版本,首发售价为5999——
小新Pro16恰好也具备R7+核显版本的SKU,其首发售价为4999,价差幅度为1000。
因此同模具同CPU的笔记本,核显版和RTX2050版,价差在千元以上是很合理的,毕竟RTX2050并不是MX入门显卡。RTX2050有完整的4G显存/第7代视频编解码单元,支持光线追踪/DLSS,相比大哥RTX3050,唯一被砍削了的只是位宽(从128bit到64bit),最终性能略高于GTX1650Ti和GTX1060移动版(TS跑分约4000),无论玩游戏还是媒体创作都要远胜MX550/570。
大概因为MX550/570实在让大家厌倦(550几乎要被AMD的12CU核显打平,570没有4G显存版本和编码单元),不少网友潜意识里把RTX2050当成了今年的“亮机卡”,才会有一种加价过多的感觉。机械革命无界Pro只加价800更像是“不计血本”的操作,毕竟它家一直都是价格屠夫的存在。
ThinkBook14+(包括16+)加价1300的幅度属于略微偏大,不过也可以理解成最低配的核显版本价位过于下探——毕竟16G LPDDR5内存本身售价就要高约400,再考虑到模具与屏幕的升级,相比去年ThinkBook14 i5版首发4499的售价,4999其实非常便宜了,到头来才显得独显版本贵。
如果与机械革命无界Pro对比,同样i7+2050的版本,o首发价格6199,但用的是DDR4内存。在内存价格已经高了400前提下,联想相当于自家品牌+售后再多400,也是比较合理的存在。
我预定了i5+2050版本的ThinkBook14+准备做自费测评,到时候也会向大家同步体验。
相关阅读——
尴尬在于,MX独显很难与核显拉开距离(尤其相对锐龙6000的12CU),所以只能上RTX2050,要不然没太大意义。
问题在于RTX2050跟3050还是有25%-30%的差距的,64bit显存位宽阉的太狠,而这个价格已经快够得上3050了。
对于ThinkBook 14+这个尺寸的轻薄本来说,如果上3050,可能要砍电池、缩散热,或者只能和这么多接口/硬盘拓展能力说再见了。那这款产品最大的亮点就没了。
所以ThinkBook 14+的RTX2050版本我认为还是很有优势的,同价位你想要3050,散热、接口、拓展能力可能会牺牲。比如低压U、整机50W性能释放的非凡X。
16+为什么不上3050呢?因为14寸和16寸共主板设计,说白了是拉皮(当然键盘、电池有差异,16寸还给了全尺寸的SD卡槽)
我相信加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未来竞品的12代酷睿+3050了(小新Pro 16的R7+3050卖6499)。当然如果看重CPU性能、兼顾中低强度创作和游戏,12代酷睿+2050也有优势,再加上接口、拓展和“商务属性”方面的差异化定位,依然有存在的空间。
16寸版本独显版还有一个短板是100W的PD供电其实不太够,所以性能限制在了70W,其实完全可以解锁到80W+,但是高负载可能从电池取电,但核显版就没这个问题,14寸独显100W也基本够用。
隔壁RedmiBook Pro 2022(酷睿版)为什么不行?不是没有堆料,也不是成本花少了,但是为了CNC外壳,阉割了CPU、牺牲了散热(满载温度崩了)、牺牲了性价比、实用性一般(只有一个USB-A接口、无拓展能力),还是“新兴”品牌,真就是闭眼做高端,找不到竞争力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