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解下这几条劳动法小常识:
1、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需要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如果不存在明确的录用条件,或者有录用条件但无法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则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 2N 经济补偿。在试用期内(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法》,N 相当于 0.5,也就是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真要是遇到试用期被开除的情况,可以试试提出这一点,跟公司谈补偿金,能争取一点是一点。
2、试用期的工资是有法律要求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能仅仅用「餐补」的形式打发了,也不能无底线把试用期员工当廉价劳动力。
3、公司没有权力对违规员工进行罚款。罚款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需要法律而非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授权,随着 2008 年《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除,企业已经不再具备设置罚款的法律依据。
然而,一些公司会打擦边球,以扣奖金、绩效工资的形式变相进行罚款。这里也需要跟职场新人提个醒:如果绩效工资占比较高,得提高警惕,HR 现在可能说的很好,「都是能拿到手的」,但毕竟奖金比工资扣起来容易多了,操作空间很大。
4、续上条,别太执着于薪酬的「包」有多大,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时,现金为王。不管它是期权、RSU 还是其他的激励机制,现金拿到手之前都是纸。炫目的各种薪酬包拿去相亲平台宣传可以,别真的用来指导自己日常消费和储蓄决策。
5、未雨绸缪,提前了解裁员补偿也很重要,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N、N+1、2N 相关知识:
6、末位淘汰制度不合法,即便员工绩效垫底,本身也不属于「不能胜任工作」而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之前的回答提到过:如何看待任正非宣称「我们的岗位没有年龄限制,职员类岗位不涉及末位淘汰」,能成为行业的现实吗?
7、即便员工的确不能胜任工作,公司也不能立刻将其开除,根据《劳动合同法》,需要先安排转岗或者进行培训,仍然不能胜任的话才可以合法解除合同。
以上几点知识,并不能确保拥有金刚不坏之躯,公司也有自己的办法,花样劝退的弯弯绕总是有;但知道这些知识,至少有助于在谈判时打出气势、有理有据提出主张,让公司知道萌新也不是软柿子。
大学也是学的人力资源,职场萌新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摆脱学生思维,比如:
学习知识的时候是这样,但在公司真不一定。因为考核你的指标在很多时候是动态的,你需要做的是在空闲时观察任职的老前辈在干什么,从中吸取经验。
很多时候,如果努力方向不对越努力错误越多。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别人对你好,就是欠别人人情。但在学校外社会中,很多时候亏欠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进了社会没啥本事别想着清高,人情来往是有必要的。
其实这只是做一个正常人,人际关系有时候你可以算利益,但算太多肯定不好。比如有人给你递一个零食,你不接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并不好相处。有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不止是职场,谈恋爱也是这么一回事,亏欠很多时候是联系和羁绊的开始。
另外,在公司环境要不要露出锋芒也看具体情况。总之:做事不能损害他人利益,但也不能太在意他人利益,前者会被报复,后者会被得寸进尺。
李安导演在《饮食男女》中说“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机会量力而行,才有可能出头。大部分人在做事的时候都是没有经验的,如果等到准备好,追求完美而不是完成,很多机会都会擦肩而过。
还是一个情感中的类比,如果自己变优秀了才敢去追一个女孩子,那么很可能你变好了,这个女生已经找不到了,和别人在一起了。
另外,优秀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能会一直陷入这种循环当中。
换句话说,公司不关注你的个人情况,只关心你能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
别人说你哪里做错了,不要第一时间反驳找理由。找理由没有任何作用,你需要做的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你“过分”的自尊心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且会害你。
不要发脾气,扩大你的负面情绪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做什么事的理由。
说话之前,想一下你说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或者得到什么信息。经常说没有用的话,只会让人觉得你奇葩幼稚,还容易得罪人。
这个社会很现实,也很温暖。
对别人好,别人会记得你,也会更相信你,甚至会有意外的回报。
当然,一个行业的法则到了另一个行业也许就会变得不实用。不过自我感觉人要学着圆滑,但也不必要抛弃纯粹,有时候一些良好处世原则加上好学已经够用。
亲密的朋友是一定要用感情去维护的,职场上的关系需要用理性去维护。
@刘看山 太喜欢这件卫衣了,想努力拿到!!!
作为一名职场萌新,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当然是,你有没有入错行,进错公司。
很多职场人的第一份,甚至头几份工作都做得十分不如意,生活也相应过得很失败。
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就业前并没有认真全面地考虑过自己的职业规划问题。
一般都是快毕业了,到求职季了,跟着同学们一起投简历,面试,最后稀里糊涂地就选了一个公司去上班了。
当你身处一个有着很多“同类人”的大环境下的时候,是很难察觉自己的盲从行为的。
最典型的就是大学期间,你觉得身边人都是和你学校一样,专业一样的同学,所以在求职的时候,你自然也会觉得,他们的选择也就是你的选择,他们眼中认为的好工作,自然也就是你的好工作。
这种行为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你在拥挤的地铁站里,不看方向,跟着眼前的人流埋头走。
但那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狗的还要大”
很多工作,别人能做,你就不能做。
很多工作,别人能拿到offer,你就拿不到。
很多工作,别人只是用来过渡一下,你去做就是入坑。
所以,当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在哪个行业长远发展的时候,你进入到一家公司后,你最先做的工作应该是,全面地了解这家公司。
然后再以这家公司为起点,进而去研究整个行业,了解这个行业处在哪个发展阶段,这个行业里不同层级的人都有着什么晋升路线。
再回过头来,看你所在的公司在行业里处于什么地位,以及这家公司能给你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和晋升的环境,再到你所处的部门在公司的角色,以及你的同事与你的关系等等。
等你研究完这些具体的问题后,你自然就知道这个行业是否适合你,以及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了。
很多时候,你迷茫,只是因为你思维懒惰,懒得去想,去调研,去行动。
说白了,还是想有个人把你方方面面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然后你只管闷头奥利给就行了。
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