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21 年湖南山西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第2页

           

user avatar   hou-tian-zao-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情商:负增长

高情商:高质量增长


user avatar   da-yu-4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jun-jun-7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十年风雨兼程才有了今天累累硕果。

加油打工人!


user avatar   han-mie-z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主要原因是观念变了,独生子女思想就像毒品一样,一旦染上吸毒就很难戒掉。

1.经过几十年“独生子女光荣”、“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越穷越生,越深越穷”、“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洗脑,生育观念、二胎意愿已经彻底改变。

2.独生子女一代自我感觉良好,父母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所有都是他的,不需要亲兄弟姐妹,甚至连堂表兄弟姐妹也不处,过得爽不孤独,习以为常思维惯性很少二胎,三胎就更不提了。导致周围大多是独生子女二代。(长三角、东三省、城市户口大多是都是这个情况)

3.独生子女一代的家长,由于子女只有一个了,所以格外珍惜,对子女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以兴趣班补习班、学区房、重点学校为代表的教育门槛和以房、车为代表结婚的经济门槛大幅拉高,开始卷起来了。


由此可见,人口生育有自然的规律,独生子女习惯维持了一两代人,即使政策突然放开,也很难克服一家三口家庭的惯性,于是导致了下图情景,连堂表兄弟姐妹也没有,走亲访友变得无亲兄弟姐妹也无亲戚可走,亲情更加缺失。

421结构1个孩子上面2个老人和4个老老人,没有兄弟姐妹和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分担,养老压力山大。

难道只生一个孩子的,就能培养出个985211双一流大学的医学法律计算机金融人上人专业了吗?人生有三个必须接受的事情:

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接受孩子会成长为一个普通人。

如果有这样的心态,也许我们就不会天天把经济条件作为是否生二胎的先决条件了,个人认为,生了二胎也许生活质量会下降,再坏能坏哪去?吃不饱穿不暖?还是上不起学?

独生子女享受着所有的爱,同时也承受着所有的压力和希望。尤其是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认为没有数量必须保证质量,不能接受平庸的小孩,不能接受阶级滑落的。

我是独生子,高中本来在普通高中,成绩排名前五,父母不甘心,怕我成绩差将来工作辛苦,违背我的意志逼我借读重点高中3年,成绩中下游,因为借读身份被边缘化。大学填志愿出馊主意填高了导致落榜,第一志愿分数够不到,第二第三志愿招满了,二本都上不了,害我复读1年。复读的一年我天天和爸妈说抱怨话:“你们说这个大学好的呢?我听了你们的话,看看现在落榜了落榜了,都怪你们啊。

高中4年我很自闭自卑,都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逼我借读害我复读。

很多家长嘴上说“为孩子好”,报一坨兴趣班补习班,担心输在起跑线,企图按双语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路走,容不得丝毫闪失,代价是孩子从3岁到18岁几乎所有课余时间,压榨孩子真的好吗,孩子累吗?

不如生二胎减少焦虑,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压力和希望不全放在一个孩子身上。

事实上我现在混得也不咋地,虽然最终考上了211名牌大学材料学硕士(第二年高考填志愿爸妈不敢做主了,怕出问题我天天说抱怨话), 去了一家全国500强机械制造厂一样996,也需要经常去车间,收入和大专技校毕业的生产一线老焊工差不多。我的211硕士同学无论在苏州还是西安收入都和我差不多。反倒证明了读书无用论。



user avatar   shawn-le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着90年前后这个婴儿潮逐渐超过最佳生育年龄,叠加住房教育医疗三个负担因素,再叠加上95后超强的现代化观念+自我意识,怎么说呢?总结成一句现在比较时兴的话说就是: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现在每年生育率15%的下降速度,是建立90年前后这批婴儿潮正处于最佳生育年龄的超级利好条件的基础上的,而现在这个利好条件正在退出。

90年前后这批婴儿潮成长的年代是新老观念交替的一个分界点,这批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秉持着传统的生育观念,都属于咬着牙也要给自己多留下点香火的状态,但是95后秉持这种观念的人比例会远低于90年前后这批婴儿潮。

90年前后这批婴儿潮对三大经济负担很苦恼,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咬着牙顶上了,所以这三大负担对生育率有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比起对后面95后的影响程度到时候可以比较一下,如果没什么意外这种比较应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我接触到的95后的人来讲对窘迫经济状况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90年前后这批婴儿潮的人,到时候你让他们咬着牙伺候孩子,那真是要了他们的命了,他们普遍的观念就是:自己都过不好,为什么要带孩子再来受罪?

所以说过去几年生育率每年下降15%只是个开始,以后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将成指数速度扩大,人口断崖不可避免,对当前社会的全方面冲击将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现象。

我们正在经历历史,也正在见证历史,好好看着吧,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user avatar   fu-di-kuang-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十年前网上掀起嘲讽东北的风潮时,

我就说过,五十步笑百步,

东北不是落后,只是日渐衰老,

现在轮到中部省份了,再过十年呢?

东北的今天就是全国的明天。

本质上来说,红利人口,就是劳动力人力,

老人是负担,不是红利。

从这一点来看,东北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人口红利就是人力资源贷款,

超前消费红利有多爽,连本带利归还起来就有多痛苦。

东北先老去,就是先出清债务,先顺应周期。

三千万的黑龙江老了,中央可以保得住,

一亿人的广东老了的时候,谁来保?


user avatar   zhang-da-pao-jia-de-y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会安徽,一会上海,现在湖南山西,但是明年统计后加起来肯定只会比今年的48万少一点点

不是不相信各地的数据,是相信统计口的能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西为何直到今年才负增长?!


user avatar   Andres_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西很厉害,挺到了2021!


user avatar   kingofz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现象

反对一切过度的恐慌

当前中国人口的下降

是以之前庞大的人口基数为背景的

是几十年来科学的计划生育的正常结果

也是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健康发展的背景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的数量就会出现下降

这是正常的规律 完全不必过度恐慌


一些人惊恐万状

觉得人口少了经济必然就要下滑

这是片面和僵化的认识


首先这是历史认知的片面

从历史角度看

中国14亿人口本来就是过大的压力

远远不是100%一成不变的所谓优势

不要忘了改开前强大的人口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逼迫”我们改革求变的一大动力

现在有些人忘了当年的压力

把人口数量当成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

实在是搞反了历史事实和逻辑顺序


其次这是思维方式的僵化

简单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并非是经济繁荣与否的决定条件

决定经济繁荣与否的

是人口数量与质量 与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匹配


中国的经济腾飞 靠的并非是简单的人多

人多当然重要 但它只是一个基础

关键因素是参与全球化生产的国家策略

和之前打下的劳动力素质基础和工业体系基础


改开前四十年

我国挣得钱主要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于是一些人产生了思维僵化

认为经济繁荣只能靠劳动密集型产业

进而认为人口下降必然导致经济下滑

这就是机械地把人口多当成了优势

却忽略一个国家正常的经济模式的演进


我们不妨反过来想

难道国家一直要靠低端产业挣钱

难道下一代国民还要进血汗工厂还要工地搬砖

就是好事了吗?

相反

人口下降与产业升级的匹配

才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幸事

如果因为人口数量居高不下 就业压力居高不下

阻碍产业的升级 阻碍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才是真正的人口噩梦


所以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

并不是绝对数量的减少

而是由于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力度大

使得现在人口数量呈现阶梯式下跌


所以今天中国面临的挑战

并不是如何使人口回升

而是如何避免过于剧烈的人口变化

对经济产生负面冲击


所以眼下我们最大的任务

并不是完全寄希望于多生育

而是如何平稳地度过消费模式的转型

是如何使发展模式从扩大规模总量驱动型

转为产业升级质量提升驱动型


所以最后具体到每个人

不要盲目跟风悲观惊恐

而是要看清历史 认真分析

在经济转型期找到自己的机会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晨宇在张碧晨已育产女儿的现实情况下(无论被迫与否),不娶张碧晨,没有担当? 
  这样的人值不值得我嫁?现实? 
  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如果真能实现,你会生几个孩子? 
  如何看待重庆 90 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主动相亲?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接受相亲了吗? 
  如何评价湖南集中排查 996 整治超时加班问题,有哪些积极意义? 
  如果将来美国加国东亚人占50%以上会怎么样?按数据看最快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数字? 
  2021年预测:「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真的吗? 
  我是男性,我很想不明白有的女性结婚为什么要彩礼? 
  你的女朋友/男朋友的什么举动/事情让你决定和她/他结婚? 
  日本老龄化有多严重?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杨振宁获得感动中国2021?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欧洲多国因制裁俄罗斯导致能源涨价而爆发示威游行?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