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污染”是某些环保主义者提出的有争议的词语,表示他们想保护或号称想保护的“原生物种”的基因库受到“预料之外的或不受控的基因流动”影响、出现了“自然情况下不应有的基因”。例如一些环保主义者呼吁管理流浪猫的理由之一是“流浪猫与野生猫杂交、造成野生猫的形态与行为变化”,呼吁管理转基因作物的理由之一是“那些基因流入自然界可能OOOO”,简而言之是让某个或某些物种变得不符合他们喜欢的状态。Jeremy Rifkin 在 1998 年写的《生物技术的世纪》将这概念大吹了一通。
“基因污染”一词包含的政治化、非科学因素早已引起其他生物学家反感。建议用更中立的“基因混合”替换“基因污染”。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一词于 1986 年提出,与“生物的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同义,指生物在基因、个体、种群、物种、生态地位、生态系统等各个层面上的差异化程度。例如在一块森林里发现了 20 万个不同物种,在另一块森林里发现了 10 万个不同物种,则前者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后者;一个物种有黑、白、黄三种主要毛色及三者的各种混合杂毛,另一个物种只有高度均一的黑毛,则在毛色方面前者的“基因多样性”高于后者。
某些环保主义者声称基因污染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但那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杂交会产生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后代,还可能种化产生新物种。有时,入侵物种干脆拯救了入侵目的地受损的生态环境。
问两个不同概念“有什么区别”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可比性。不要上来就问锤子和桌子有什么区别。“锤子可能将桌子打坏”不是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