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逻辑上说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第3页

                 

user avatar   Spencer-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海没爆发的时候,有朋友在上海,也是天天说要共存,反对抗疫,说什么新冠就是大号流感,怕什么,支持上海的精准防控,洋洋得意自己是国际化大都市。

等到上海爆发了,切身感受到恐怖了,尤其是同一栋楼出现阳性了,就天天担心害怕自己3岁的儿子被传染,变成开始咒骂管理层无能,不早早封城管控,放言说,他儿子要是有三长两短非要拼命不可。

我就问他,新冠不就是大号流感,感冒很正常嘛,怕什么。

他说,外国都死那么多人了,死亡率比流感强那么多,对身体的损伤肯定很大,就算绝大多数都治愈了,谁知道会不会有后遗症,治好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会不会影响工作赚钱?要是得了肯定会传染给父母儿子,家里老人年龄也大了,得了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好说,尤其是孩子还小,假如过几年显出来后遗症了,影响孩子一辈子怎么办,这些都是未知,都不敢赌啊。

你看,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看到评论区好多说上海抗疫的,就想多说两句,关于共存和清零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两年,虽然城市有疫情就会管控的严起来,但是严格管控一两周之后,大多数都会解封,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管控时间达到一两周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前期管控力度不够,导致疫情大面积蔓延的,而这不正说明前期强力管控的重要性么?

就像上海,假如一开始就强力管控,这里不是说要全市管控,毕竟上海那么大,而是可以整区或者整个街道社区的管控,不要搞限定某栋楼这种的精准防控,而是要扩大一定的范围,留足一定的安全冗余,这样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以至于到现在为止,上海的乱像,错不在抗疫,错在上海ZF前期决策出问题,竟然在共存和清零之间摇摆,但是病毒是不讲政治的,共存和清零是左右两端,不存在中间路线的,同时也过高估计基层对精准防控的执行力度,进而导致现在的状况。

至于现在,根据这一段时间每日新增的情况,我有一个疑问,新闻三十分说吉林确诊:无症状大约是1:3,符合国际比例,但是上海怎么就差不多在1:50以上,所以我对这个数据真的无法进行评价,同时上海已经10W了,至今0死亡0重症,这与国际主流数据都相差很大,当然,也有可能是上海医疗水平已经赶英超美,或者病毒已经被买办阶级收买了。。。我真的是担心这个数据不真实,担心上海Zf想人为的平滑染病人数曲线,人为的降低阳性危害,这样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不仅对本市人民不负责任,更是对全国的不负责任。

而对于共存,我想说的是,对于正常的生活在国内的普通人,共存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按相关生活场景来说,一旦共存了会有以下情况:

1、极大概率你会染上新冠,除非你全家都极度注意,出门就随时戴口罩,相关聚餐、旅游、交流等活动中不取口罩或者交流对象均未被感染,这种情况太难了,而一旦你或者你的家人有一个人得了,基本上全家都要得,那么你可以想一下,全家染上新冠会有什么后果(建议不要套用上海0重症0死亡,无症状是确诊50多倍的数据,按国际上的平均值来考虑),会不会对老人及小孩造成影响

2、从事餐饮或者会外出聚餐的人,一旦共存,你不知道周围谁是传染源,并且传染范围越来越大,那么对于去餐馆吃饭,会不会心生顾虑,跟朋友去聚餐还会肆无忌惮的说笑么?而从事餐饮、酒吧、健身房这种行业的人来说,就要做好客流量长期减少的准备。现在的抗疫清零,最多也就影响2周,解封之后大家都正常的吃吃喝喝,客流量依然火爆,而共存是没有回头箭的,一旦共存就要做好长期客流量减少的准备。

3、假如家里有人是医疗系统的,医生也好护士也好,一旦共存放弃防疫,每个城市都持续大批有阳性患者,那么有人去就诊,要求他做核酸么?要是紧急情况来不及做,而他又是阳性,那么医生护士就有可能也被传染,然后就会传染给家人。当然有人会说,可以戴口罩什么的,那么在医院这种人流量这么大的地方,医护人员难免有松懈或者防护手段失效的情况,得上了影响家人怎么办呢?可能有人会说,我家没有医护人员,不怕,那么你的朋友家有没有呢?还有就是,假如是阳性,是不是要先治疗新冠?治疗新冠会不会影响治疗病人本身的疾病?

4、家里有人住院的情况,没有疫情时候的三甲医院大多数人都见过,病人已经人满为患,医疗压力很大,很多时候还要等病床,一旦放开,有阳性的是不是要单独收治?别说阳性危害低,设身处地假如你家里人住院,隔壁床是个阳性,你不抓狂?其他病人的陪护或者来看望病人的人,你要求不要求他们都做核酸?如果不做而这里面又有阳性,本来病人身体就虚弱,再被传染上新冠,雪上加霜的会不会加重病情?也许你会说,戴口罩就行了,做好个人防护,那么作为陪护的你,跟病人一样呆在病房都要24小时戴口罩,这种滋味你想过?现在虽然医院要求全程戴口罩,但是当你知道自己城市没有疫情的时候,还是可以稍微取下口罩松口气,因为你知道风险很小,周围基本上没有新冠,可一旦共存呢?

5、制造产业以及各种公司,假如你是老板,你是不是肯定会要求员工天天戴口罩,哪怕是避免自己被传染,而一旦疫情在本厂传播,生病的人多了肯定影响生产效率,假如再有因此死亡或者因为染病注意力不集中致伤致残的,你是不是还要赔偿?

6、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产业链转移是因为国内清零政策,产业链转移最早从13年就开始了,早几年报纸新闻就嚷嚷产业链都跑到越南印度,又不是20年之后才开始转移,产业链转移明明是土地户籍政策的原因,怎么就让抗疫清零背锅了。要是真按有人说的,因抗疫清零导致产业链大量转移,那这两年出口额怎么没有大量下滑?

7、还有就是有人说欧美发达国家共存很好,国内抗疫清零导致民不聊生,可是也没见欧美经济发展的特别好啊?让我们学习欧美躺平开放总要拿出个美好现境让看看吧

8、有人可能会说,现在上海管控导致没有菜没有吃的,那对于这个应该去考虑或者责怪ZF的物资统筹协调能力,因为外地很多物资都在支援上海,并且是最后1公里没打通,这个问题不应该责怪防疫政策,而是应该去问当地ZF,这疫情都2年了,前面武汉、西安、深圳都已经快把雷踩完了,结果到松江府了,相关预案和执行却出了这么大疏漏,就算追责也要找到相关责任人,不能发现问题而去一棍子打倒一片

9、评论区也有人说了,新冠的传染能力是9,流感是2,那新冠的传染性远远高于流感,高了2的7次方,那么就说明一个问题,一旦放开了,就意味着你或者你的孩子父母八成以上要染上,并且这个并不是像水痘一样,染一次就终身免疫了,那就说明可能不止一次的染上,那么到那时候怎么办

10、现在嚷嚷共存的人,有一个问题他们无法说清楚,那就是:共存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要躺平放开共存呢?我想到的只有共存之后种种的不方便,比如不敢去堂食(因为不知道大堂里那么多人有没有阳性),去外面买东西要带上手套,摸过物品之后不能摸鼻子,买的菜或者网购的物品拿到手要先在门口酒精彻底消杀(因为不知道对面的人或者之前接触过物品的人是不是阳性),家里有孩子了话,不敢让孩子到处瞎跑玩(因为小孩子不自觉会摘口罩东摸西摸抠鼻子,不知道会不会被传染),不敢去打篮球踢足球或者KTV唱歌(因为不知道对抗的那个人、同行的人是不是阳性)

11、还有人说,现在这种封控状态对核酸检测公司特别好什么的,我想说你们搞错主要矛盾了,应该是因为疫情的爆发而利好核酸检测公司,并不是因为抗疫。我认为放开之后,核酸检测公司的业务量不会下降,甚至可能上升,因为现在通常是哪里有疫情了,当地才会封控区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如果没疫情了话,基本上也就是住院的、出差的会去做一次核酸,其他的大多数人不会去做。可是一旦放开了,比如对于孩子要上学的家长,出于担心孩子安全是不是会要求学校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核酸,再高档点的学校会不会要求每2天做一次?去住院的会不会要求病人及陪护每天都去做核酸,因为病人已经身体很虚弱了,再被传染阳性会不会雪上加霜?对于要外出聚餐唱K的,会不会要求先做核酸然后再聚会(可能会有人说,我不在乎也不会要求这些,可是你不在意就代表你朋友不在意么?作为朋友互相体谅通过核酸加固信任不是很正常的么?)

12、发现一个图,挺有意思的

13、其实想想,躺平放开可能更有利于核酸检测公司,比如针对11点我说的,假如放开躺平之后,我要是检测试剂公司,我就会在知乎、微博上打一系列广告、文案或者话题,诸如:爱她,就在接吻前测一次核酸吧!朋友聚会,快检阴性更放心!想唱K,核酸检测让你们想唱就唱!核酸便携装,随时随地想做就做!核酸检测10十只装,用检测代替让烟!会议开始前,检测一下才能畅所欲言!到时候检测公司更能赚个盆满钵满满。。。


user avatar   bu-xiang-shang-diao-wang-cheng-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我来一个新冠的中号流感。”

“您要的是这个吗?”

“这个中号。”

“对不起,先生,这个是新冠的大号流感,这个才是禽流感的中号流感。”

“你这儿不是大中小三个流感吗?我要这个中号。”

“对不起先生,那个是大号,这才是中号……禽流感的中号流感、新冠的大号流感、非典的超大号流感。”

“我不管你们怎么叫,我就要这三个流感里的中号!”

“对不起先生,这个是新冠的大号流感,这个才是禽流感的中号流感。”

“罗老师,别这样,别这样……罗老师。”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流感也分三六九等。

每年冬天都来一遭的流感是流感,禽流感是流感,西班牙大流感也是流感。

如果你说奥密克戎是大号的西班牙大流感的话,那倒是比较靠谱。

正经一点说,流感有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冬季传播速度快,其他几个季节传播速度慢。所以,一般来说,冬季的流感患者能占到全年的七八成以上。

但是,在过去两年里,澳大利亚的累计确诊人数只有30万左右,而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里,澳大利亚的确诊人数却已经上升到了480万。

我可没听说过哪个流感能在夏秋季节还爆发的这么猛的。

下面已经有澳大利亚人说明了澳大利亚医疗的窘境,我就不唠叨了。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专业角度上讲,这种描述是行不通的,流感就是流感、感冒就是感冒、新冠就是新冠,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病。

大号流感更多是大众传媒上为了方便大众理解而生生造出来的一个名词,他也就有这种名词的通病:定义不清。大号到底有多大?这是一个不确切的定义。

类似的事,如果不加限制,我还可以硬说航母是大号渔船。

你可以说现在奥密克戎导致的病死率在降低(但同时不能忽略传染性增强后导致是死亡总人数在增加)。

但为什么病死率在降低,是需要去论证的,有可能是我们都打了疫苗或者很多人已经感染过其他新冠毒株,也有可能是病毒本身毒性降低,还有可能是高危人群已经死亡了不少了。

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就说,奥密克戎毒性其实很原始毒株差不多,因而推断是疫苗的出现导致的病死率降低。

而目前从CDC公布的数据来看,单论肺炎后的死亡人数,可能是75倍大。

美国时间4月5日公布了临时死亡人数,[1]主要基于截至 2022 年 4 月 5 日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收到并编码的死亡证明数据。死亡人数有所延迟,可能与其他公布的来源不同。

2019 年冠状病毒病 (COVID-19) 死亡的临时计数基于国家生命统计系统中当前的死亡率数据流。全国临时计数包括截至指定日期已收到并编码的 50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内发生的死亡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将死亡记录提交给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进行处理、编码和制表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因此,此页面上显示的数据可能不完整,并且可能不包括在给定时间段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人数,尤其是在最近的时间段内。前几周的死亡人数会不断修订,并且随着 NCHS 从各州收到新的和更新的死亡证明数据,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或减少。

本页提供的临时数据包括美国因 COVID-19 导致的临时死亡人数、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数和预期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即收到的死亡人数超过基于前几年数据的预期死亡人数)、肺炎死亡(不包括涉及流感的肺炎死亡)、涉及 COVID-19 的肺炎死亡、流感死亡以及涉及肺炎、流感或 COVID-19 的死亡;按周结束日期、月份和年份以及特定司法管辖区。

我在想法区发了这个截图,有关注我的知友问怎么解读,我开单篇聊一下,说下这些数据啥意思。这是美国公布的数据,别说什么我宣传恐慌了。

这里有分周、分月、分年的数据,我只说分年的数据,其余两个同理。

第一列是年份,基本上各自对应了原始毒株/alpha毒株、delta毒株、omicron毒株造成的伤害,当然不是100%对应,会有一些穿插。

第二列是所有涉及新冠的死亡人数。

第三列是死于所有原因的人。

第四列是已经死亡人数占预计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也就是现在死的人占预计会死的人的百分比。这一列是非常灵性的。

目前数据上完成度27%,现在4月5日占365天的26%,看上去差不多符合预期,但前面CDC自己都说了数据是延后的,也就是4月5日的实际死亡人数是肯定高于现在的27%的。

在基于2022、2021两年超额完成死亡预期的前提下(CDC的原话是,即收到的死亡人数超过基于前几年数据的预期死亡人数),肯定调高了2022的死亡预期人数。现在看来,2022年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超额完成。

第五列是除了流感性肺炎以外的所有涉及肺炎的死亡人数,这里我要解释下,肺炎是会死人的,包含了吸入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化学性肺炎等等。所以这个数据高于新冠肺炎很正常。

第六列是涉及 COVID-19 的肺炎死亡,也就是发生了肺炎的新冠感染者死亡人数。这里需要解释下与第二列的区别。

第二列是新冠阳性,且这个人死了;第六列是新冠阳性且肺部发现了肺炎且这个人死了,所以第二列肯定是多一些的。

第七列是涉及流感的肺炎死亡,也就是发生了肺炎的流感感染者死亡人数。

第八列是涉及肺炎、流感或 COVID-19 的死亡

从这个表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omicron造成的死亡人数是高于之前的毒株的;

(2)如果omicron是大号流感的话,这未免差距有些太大了。70150 vs 936。

用我评论区某些人的话:是不是和流感危害差不多,大家心知肚明。

参考

  1. ^ https://www.cdc.gov/nchs/nvss/vsrr/covid19/index.htm

user avatar   dai-zong-ru-he-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大家上个数据吧,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的美国流感季,美国流感感染270万到450万人,死亡1500到4500人。从一月奥密克戎大爆发以来到三月十号,奥密克戎感染2536万人,死亡142311人。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十倍于流感,死亡人数一百倍于流感。以上数据美国cdc可查,所以我一直不知道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哪个脑缺说的,所谓大号流感,可真够大号。所以原子弹是大号炸弹没错了。

所以说,数据证明一切

最新消息


user avatar   georgech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日,我的网红朋友张医生大概茶饭不思了。

上海疫情越发严峻,早已取代吉林,成为最牵动国人心弦的省份。

上月下旬,某高校医学院副院长还在发布会上以经济为由拒绝封城,之后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别分控,被网友戏称为鸳鸯封。但现在的上海,已经事实上封控了。

以今时今日的形势看,上海在过去两年防控中的超脱地位应当无法继续维持了,张医生所谓的「新探索」也几乎不会有下文了,张医生也很可能跌下神坛。

过去的两年中,张医生不断地在各种场合鼓吹共存路线,声称共存是唯一选项。

恕我直言,上海疫情发展到今时今日的地步,种种乱象不断,和张医生以及其他持共存观点者的大力鼓吹脱不开关系,正因张医生等人的鼓吹,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相信今时今日的新冠已经弱化为大号流感,不但对新冠掉以轻心,甚至质疑「动态清零」总方针。

细究张医生及其他持共存观点者的言论,他们总是以着不容置喙的语气说共存是唯一选项,至于论证此观点的论据,则薄弱得很,无非「病毒毒性越来越弱」「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中国早晚得跟其他国家一起共存」「严控疫情影响经济」「防疫影响普通人生活」,这几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作为普通人的我,都可以进行批驳。

  • 毒性越来越弱的说法太过一厢情愿。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正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似乎比原始毒株、贝塔毒株、德尔塔毒株等过往毒株的毒性要低。

我之所以谨慎地使用「似乎」一词,是因为自新冠疫苗被有条件批准上市后,已有极多人接种了新冠疫苗,虽然各国疫苗在防感染上的效果都挺一般,但在防重症、防死亡方面的效果都很强,所以,奥密克戎毒性降低的原因,也可能是疫苗的效力。

另外,随着医疗经验的增加、有效药的筛选和研发,医护在治疗新冠患者时更加得心应手,这也是新冠病亡率降低的一个原因。

就算是奥密克戎毒株毒性降低了,就能证明新冠的毒性越来越低吗?

我们都在读书时学过进化论,进化论说得很明确,进化源自基因突变和环境选择,基因突变没有方向,基因突变很随机,什么样的基因突变都可能出现,越能适应环境的突变,越能保留下来。

按照进化论理论,新冠可能会变异出毒性弱的毒株,也可能变异出毒性强的毒株,可能变异出毒性弱传染性弱的毒株,也可能变异出毒性强传染性弱的毒株,可能变异出毒性强传染性弱的毒株,也可能变异出毒性强传染性强的毒株,若是放开对新冠病毒的管控,最后流行的毒株,可能是毒性弱传染性强的毒株,也可能是毒性强传染性的毒株。

因此,所谓新冠毒性越来越弱,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再者说,就算新冠满足张医生及其他持共存论观点的愿望,毒性越来越弱,新冠就真能流感化吗?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毒性在流感之上,传播力又远远强过流感也强过德尔塔毒株,毒性×传播力,造成的破坏力不但远大于一般流感,也大于德尔塔毒株肆虐时候,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流行期间,世界上的死亡病例远大于德尔塔流行期间。

  • 只要我们足够敏感,我们就能一直动态清零。

张医生总是瞧不起中国采取的防控策略,认为中国的防控策略是运动式防疫,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防得了一世的策略就是西方策略:更容易病亡者死绝+疫苗接种+特效药研发。

还是英国首相约翰逊当初提出的「群体免疫」变种,只不过披上了医学外衣,显得温情了一些,该策略核心就是适者生存、能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实际上,中国目前所采取的防控策略,并非运动式防疫,而是社会动员+自然科学的立体式防疫,既完整采用了人类历史上成功的隔离策略,又发挥了中国人所擅长的组织动员能力,还借鉴了中国古代防疫时施药来提升易感人群免疫力的策略,同时也在疫苗研发、注射和有效药筛选、研发上下功夫。这明明是比西方更先进的策略,怎么张医生就偏偏瞧不上呢?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跟张医生一样持共存观点者认为,奥密克戎毒性越来越弱,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无症状感染者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没有能力早发现感染者,更没能力及时隔离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了,所以中国目前采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必然失败。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固然,可能是疫苗的关系,奥密克戎流行时,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也没高到95%那么夸张,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是有咳嗽、咽痛、腹泻、味嗅觉异常等症状的,只要大家足够敏感,出现相应症状后第一时间就医,流调人员再顺藤摸瓜,就能在有症状的感染者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中揪出无症状感染者。

更何况,我们还有核酸筛查的大杀器,中国拥有极强的核酸检测能力,完全可以像新疆那样把定期核酸的重点人群范围扩大到工厂、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当核酸筛查和扫码、测温一样成为常态,中国完全可以实现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

越早发现感染者,感染者数量越少,传播链条越清晰,越容易第一时间隔离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越不需要动用封控手段来减缓病毒传播速度。

从早发现的角度来说,只要我们能够早发现感染者,我们就不需要动用封城这样的雷霆手段,即便是动用了封城的手段,封控时间也会很短,以深圳本轮疫情防控经验来看,即便是风险点不明,如果关口前移,早早动用封城的手段,一周时间就能基本恢复正常,而像吉林、上海这样犹豫不决,即便动用封城的手段,封城时间也不会短。

  • 中国没必要和西方国家一样选择共存。

包括张医生在内的很多人忘记了,西方国家之所以不选择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不是不愿意,而是做不到。

中国人发现新冠时,欧美正在看热闹,一边暗暗叫嚣「黄祸」一边装圣母捐款捐物一边对中国封闭边境,当中国人走出新冠阴霾,基本实现本土清零之时,欧美各国检出大量感染者,其感染者比例和二三月的香港有一拼,面对点多面广的新冠疫情,西方国家束手无策,除了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东施效颦般地封控之外,在社会组织层面几无作为。

痛定思痛,当西方国家终于意识到他们无法通过社会组织来切断病毒传播之后,转而推进延缓病毒传播、尽量保证不出现医疗挤兑的防控策略,研发疫苗、研发所谓的特效药、限制聚会规模、宵禁、戴口罩、强制接种疫苗等种种技术措施,都是为延缓病毒传播服务的。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

事实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为地理上的优势,能够采取「动态清零」策略,但最后因为意识形态上的原因,都从阻断病毒传播的清零策略转为延缓病毒传播的共存策略。越南原本拥有「动态清零」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但因原名西贡后改名为胡志明市的失守,越南全国受到胡志明市的拖累,不得不由原本的「动态清零」策略转为共存路线,有观点认为,澳大利亚转向共存路线,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原因,也和墨尔本市失守有很大关系。

中国不同于西方,中国有能力推行「动态清零」总方针,中国也不是澳、新二国,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负担,也不是越南,吉林和上海也不是胡志明市,中国内地不可能因一省或一市而破防,虽然现在的上海疫情挺严峻、防控形势挺复杂,但以中国的能力,还是可以通过多省市支援的方式帮上海完成清零。

因此,在中国有能力不断实现「动态清零」的情况下,中国完全没必要自废武功,向西方看齐。

至于某些持共存路线者认为的「中国跟西方不同就是错」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

难道说,西方就是正确的?采取共存路线的国家数量多,共存就是对的?以多少来论证对错,就是不符合逻辑的。大多数国家的历史都不长,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就是错的?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拼音文字,使用方块字的中国就是错的?汽车发明之前,主要代步工具是畜力车,汽车就是错的?

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自信心也该有了吧?总不能像上世纪那样不断自我矮化吧?总不能像上世纪那样整天妄自菲薄吧?

  • 共存经济就会好吗?生活就会方便吗?

必须承认,严防严控确实影响经济、影响很多普通人的生计,但是,放开管控,选择共存,经济就会好吗?普通人的生活就能回到疫情之前吗?

我们需要搞清楚一件事,到底是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还是防疫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表面上看,是防疫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影响我们生活的,是疫情。疫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倘若我们不再管控疫情,我们身边会有大量感染者,感染者还会不断地感染其他人,这许许多多感染者当然会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会有一部分轻症也就是上呼吸道症状的感染者,会有一部分普通型也就是肺炎症状的感染者,还会有重症、危重症,就算有上呼吸道症状的感染者可以顶着病痛去工作,有肺炎症状的感染者能顶着病痛去工作吗?就算他们都能顶着病痛去工作,他们的工作效率还能跟没感染时一样吗?他们工作效率下降,不影响经济吗?

倘若我们不再管控疫情,我们身边会有大量感染者,感染者中会有老人,会有儿童,会有基础病患者,就算其他身强体壮者可以像扛流感、扛肺炎那样扛过去,扛着不去医院,老人、儿童、基础病患者就不用去医院吗?如果我们不防疫,平白无故地多出许多需要就医患者,我们的医疗资源够用吗?我们不会出现医疗挤兑吗?不会有很多其他病症的患者就医难吗?倘若我们不防疫,这些因疫情而起的各种次生伤害就可以避免吗?

这些问题都是有答案的,答案就在现在搞共存的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态势并不比中国内地经济态势好,西方国家的国民仍旧面临疫情带来的种种次生伤害,他们面临的次生伤害比我们面临的次生伤害还要严重。

因此,我们面对的困难绝不可能通过放开管控来解决。

持共存观点者还有一个说法,说虽然西方现在的情况不好,但西方的将来一定是好的。言外之意,中国内地现在的情况虽然好,但未来一定不好,这更是不值一驳的,不过是「中国崩溃论」的翻版罢了,换着花样唱衰中国而已,很无聊。

总而言之,虽然防疫影响经济也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但放开对新冠的管控更影响经济更影响普通人的生活,西方选择共存,不是因为共存多么正确,而是因为西方没能力选择清零,只能被动接受共存,西方为了显示西方正确,才不断美化共存、唱衰清零,我们中国内地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为什么要跟没能力的西方一样把共存当为必选项呢?


user avatar   qing-hu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要证明新冠病毒不是大号流感,正常的做法应该是证明新冠病毒是大号流感才对头吧?

有人对你说,你要证明你不是张三。你认为合理吗?难道不应该是这个人证明你是张三吗?


user avatar   zhang-jin-bao-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身体整体情况严重恶化这一点来看,与其说是大号流感不如说是小号艾滋。


user avatar   feng-jie-44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法说,就是……

都是传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

你要说流感没那么严重,禽流感在禽类之间传播就有很严重高致死率的,所以严重程度上其实并不作为判断标准。

所以从传染方面来说,确实就是流感级别的。西班牙流感造成了全球数千万的死亡,不可说流感不致命。

流感和流感也不是一种病,不同类型的流感致死率也不一样,还具有不同的并发症或后遗症,所以就算说成大号流感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按照避免流感传染的操作来做。

注意通风,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戴口罩,注意手部清洁等等,这些都是预防流感的操作。大部分流感病毒能在空气中留存半小时,新冠也差不多,很多避免流感传播的操作都是符合的。

总之,流感虽然听上去就是感冒,很多人印象里就是打喷嚏流鼻涕,但是流感并不是一种病的名字,而是一类病的名字,基本上所有传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病都算流感,呼吸道感染最直接的就是肺部感染,肺炎也就是肺部感染,肺癌就是肺部感染导致的后遗症,流感就是传染性肺癌,抽几十年烟都没事,可能得个流感人就没了。不要轻视传染病,重视流感。


user avatar   wo-zhi-wu-bi-shi-jia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年为人所周知的新冠是大号流感,众所周知奥密克戎比原版新冠威力弱的多,只能算小号流感。

证毕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欧洲科学家称,在实验室重组出新冠病毒并激活?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生物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呈阳性他不患病却能传播病毒? 
  如何批判“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大炮说话、国际关系中没有平等、更没有真正友谊及类似丛林法则的逻辑? 
  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据说传播速度更快,国内出现了吗?如何防范?加强针还有用吗? 
  关于新冠病毒毒株VUM AZ.5(B.1.1.318.5),已知的信息有哪些? 
  如何看待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为什么有挺转派人士宣称「谁质疑谁举证」?不应该是「谁主张谁举证」吗? 
  罗素悖论里自身包含自身的集合构造出来违背同一律所以无法构造出来? 
  SARS 病毒当时到底有多恐怖? 
  从Delta到Omicron,潜伏期都是4天左右,为什么隔离时间层层加码? 

前一个讨论
4 月 5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11 例、无症状感染者 16766 例,目前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啥上海人对于现在的负面消息没有挺身为自己辩解的?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