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搞清金丹南派的概念,实际源流上金丹南派跟全真并没有关系,因为金丹南派实际上要早了几百年。
如果仅仅是问多全真南宗,即南派丹法中的传入到全真的分支的话,这个源头就是正一神霄了。
因为是从白玉蟾祖那里立教传下来的,然而那时候并不是全真,而是正一。
王重阳祖师在世传丹道,但是并没有立教,遇仙之说是王重阳祖师亲口说,立教是丘祖的事,但并未指明具体遇到的谁。然后是在丘祖的徒孙所写的《金莲正宗记》硬与刘海蟾还有吕祖产生了关系。重阳祖师的丹法有钟吕派的痕迹,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全盘是钟吕派的丹法,因为《钟吕传道集》这类书其实很流通。
北宋卢《卢溪文集》卷四十八《书传道集后》一文云:“世传吕先生受道于钟离先生,有《传道集》,其书秘,世或罕见。近岁转相传写,往往人皆有之,而不甚宝。惜字多驳谬。乌焉成马者,俗莫能辩。因借此本于清真道士杨应存,爱其字小楷可观,为窜定百余处,尚有阙误可疑者,不敢私意改之,以俟后人是正。余特哀夫蓬心蒿目者之远于道也。盖道不远人,读此书则知道之在我而已。绍兴癸亥中元日卢溪真逸书。”
如果细品王重阳祖师注释的《五篇灵文》,便会知晓与钟吕丹法实际是相异的,按史载说法,后来得王重阳真传的是马丹阳一系,后来的其它全真脉都或多或少有所变化,丹法已经与王重阳祖师原来的不同,不过北派源头发源是在此。
金丹南派源头始自紫阳真人张伯端,而紫阳真人成都遇仙,所以才有后世著述的《悟真篇》,然而有人说紫阳真人遇到的也是刘海蟾。
然后就被这样贯穿了起来的,但这个贯穿实际上是牵强在一起的。
事实上白玉蟾祖师那里,在《翠虚陈真人得法记》里载,火师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义传法给陈楠,陈楠传之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曰:"真师(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长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汉臣授之先师陈翠虚,翠虚以授于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并且《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书》所列师派即为: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火师真君汪康民,辛忠义,陈楠,白玉蟾。”
而这里明确说了法脉,是辛判官授翠虚真人,翠虚真人授白玉蟾。
之后白玉蟾真人立教,自己受的是正一箓,而他的弟子徒孙等都是受的正一箓,行法称职全是用的正一的职。
事实上早年金丹南派就是正一的传承,而且主要是雷法,并且吸收了紫阳真人的丹法理念。
然后要说雷法了,雷法结合丹道始于陈翠虚真人,而往上紫阳真人只是单纯的丹道,这个白玉蟾祖师说过陈楠从薛道光处得的便是丹法,然而陈楠一次喝醉时也说,自己是辛判官的弟子,与道光和尚没什么关系。换而言之,在道统传承上陈白这一支更倾向于雷法。
紫阳真人《悟真篇》的最大特点是,将外丹物类转换成了内丹,原理是万物都是象的呈现,背后感通的统一的东西是为先天。
然而这种比类在隋唐时苏玄朗德著作里就已经提到了,而苏玄朗曾于茅山学道,茅山唐朝时就是上清的地盘,所以内丹术源头可以认为认为从上清派发展而来。
按《罗浮山志》载:弟子从游者闻朱真人服芝得仙,竟论灵芝:“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惟黄芝独产于崧高,远不可得。”玄朗笑曰:“灵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黄房求诸?谚云‘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成至宝’,此之谓也。”乃着《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
当然《罗浮山志》可能也有不可信的部分,也有人质疑是后世所作。
但是即使是内丹不是始自苏玄朗,而《悟真篇》的内丹比类理念并非是紫阳真人首发,而更早就出现了。
紫阳真人在随龙图公入蜀,事马默是1086年的事情,而《云笈七签》编于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在《云笈七签》中已经提及阴丹的概念,外丹叫阳丹,内丹叫阴丹。
在《玄辨元君辨金虎铅汞造鼎入金秘真肘后方上篇》中:
夫金虎铅汞者,不出五行。万物生成,因阳而结,因阴而生。阴者道之基,阳者盈之始。阳不能独立,阴不可自生。人民万类,皆禀一气。判二仪,从混沌分后,因兆立基,屈伸达而生,因造化父母成形还本,各归其根变化也。阴阳相夺,法象乃立。坎一离二,从阴归阳。火一水二,从阳归阴。水二火一,前者象,后者质,如身内修道之真源。重玄义幽,暗契真理,双喻铅汞二阴,水之二也。火性炎上,寄方自守,火之一也。在天地之间,配象五行。在人身田中,心为火藏,在肺下,其数一;肾为水藏,双居命门,其数二。足明火一水二,为道之祖。悟者修行,神仙不难。玄珠优游於赤水中,胚结成胎。还丹亦生於玄一,因阳发腾为流珠。足明三五与一,天地之至精,变化须臾。且如内修得一者,阴丹气也,气能存生。外修得一者阳丹,丹成服饵,功能内固性命,外化五金。乃知修行不二,至药无双,天人合道,理契自然。非阴不生,非阳不成,还丹交媾,不出於水,火金木土,犹即符应候,丹自成矣。丹基在一,但辨得真铅真汞二物。真阴真阳,大道也。故托易象,药不须斤,立三百八十四铢。象月两弦,上下对望。二八十六,故立一十六两。剩少即不合爻象,节符用事也。坎离为药,天地为炉,乾坤震巽,为运卦生成。但以符结,阴气,变为白马牙,阳气变为金砂。金砂入五内,雾散如风雨。虽无外一施,妙用无极,此皆长生出世之方,还丹之至道。元君、三景真人每至元日,会议得道之子,有分者感天曹赤帝君敕以金简朱书;乃示此诀。若内行不真,心生犹豫,口是心非,终无得理。学者但行不二之心,道师必当自至,以戒后来者也。
所以往上的源流是很难说清的,一大堆道教学者也在拼命研究也没有头绪,但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当时已经编写了《云笈七签》,所以相关的概念也已经出现,而一般这种整编的的道经,往往有大量秘传的内容是不可能全盘记录的,所以史料看起来比较似乎只是出现,但事实上可能已经在师徒传承之间早已成熟。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按一般典籍来了解,会认为河图洛书是宋代才出现的,然而近年考古出土,发现唐代也有先天八卦,汉代有洛书式盘等,只是传承隐密。
同时可以进一步推测,如果能连《云笈七签》都能进行收录,那么当时这种理念,也未必就有多么极端隐秘而不可告人,而紫阳真人后来得传的丹法这个过程,按史载并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这说明很当时只是被人点破了关键之处,从而大悟,而并非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个人认为比较合理推测是:由于紫阳真人本身就是极其好学的,涉猎颇广,通过长年累年的学习加领悟的积累后,实际上对于外丹及丹道理论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但是外丹花费巨大,并非常人所能进行,然后入蜀遇到异人谈破要旨,所以才瞬间领悟一通百通。
所以说要论其源头,这个没法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