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心爱的书应该与他人分享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yu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个很爱送书的人,这两年送出的书可能不止 100 本,很多身边的朋友、甚至一些陌生人都收到过我的书。

当然,文学作品是特别个人化的东西。书、电影、戏剧、诗歌概莫能外。不同的人看《少年派》,有些看到了旅程、有些看到了信仰、有些看到了离别。

所以,最好的送书方式可能是一种最个人的表达。我送过朋友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因为他一直想走入编剧行当但又犹疑不决;送过《神奇女侠》的第一期漫画,因为朋友很喜欢漫画电影,我觉得那个独立、果敢又自由的女性形象又很像她。最费周章的,应该是一本 2014 年出版的学术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年刊》Vol.179-3)[1],那一年,张益唐博士发表了他对「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的证明,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张益唐老师在做出这个证明之前,十多年来经历了很多挫折与孤独 [2],所以它的潜台词是:「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为了拿到这本原版期刊,我联系了加州伯克利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几经周折之后(比如:不要说微信或者支付宝了,他们连信用卡付款都不接受,只接受支票(╯' - ')╯ ┻━┻),拿到书已经是写第一封邮件的六个月之后了。所以本来是生日礼物,后来就改成了新年礼物......


当然,送书这件事,不可能对每个朋友都这样「个性化推荐」。我手边也有两三种「随时拿起来就能送朋友」的书,每种我都存了二三十本备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最爱是徐皓峰老师的《刀与星辰》,我可能送出去了有 50 本不止。这本书是徐老师的影评集,探讨的电影也都是大众都有所耳闻的邵氏、徐克、李安等等,比小说的阅读门槛要亲近一些。喜欢这本书主要有三处:一是,徐老师的文字语感极佳,对短句的使用出神入化,读起来的节奏如沐春风;二是,徐老师对(尤其是武侠)电影的理解颇为特别,书中每句话都能细细斟酌一番,但又深入浅出。这种「把复杂事情讲得很简单」的能力非大师而不能有——这两点,是任何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人都能非常受益的。当然第三点就是,作为真爱粉当然要多上税啊......

如果是更熟一点的朋友,最近我会送的是《箭术与禅心》。这本小书很薄,故事读起来也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无聊,但由于最近研究日本禅宗的一些东西,所以读起来感触颇深。送这种书的时候,由于对方和你并不在一个语境里,所以看了也可能没法立刻就懂——但由于关系比较熟,就不用担心「你一定要看完」或者「送这本书是为了显示自己很聪明」的压力出现,而更多是「我最近在读这个,也许有一天你也可以看看」。

但不论如何用心计算,书被送出的那一刻,结局就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我相信自己送出去的书里面,真正被阅读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毕竟自己买的书还看不过来,更别说别人送的了。但书的一个妙处是,虽然价格不贵,但可能是「杠杆效应」最佳的一种东西——哪怕一百个人里只有两三个读完这本书,然后改变了一些观念,它日后产生出来的正向效应也可能是无穷的(这么说来,和风险投资的道理有点像…)。做这件事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一两年前送了朋友一本书,然后某日 TA 突然发来消息说,我最近才看了你当年送我的那本书,非常有感触啊。所以,送书可能如同撒播种子,不用在意结果,就静静等待其生根发芽吧。


  1. 179-3 | Annals of Mathematics
  2. 隐士张益唐|界面新闻•正午



  

相关话题

  读书的价值在哪里? 
  什么官场小说最好看? 
  有哪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求推荐? 
  有哪些免费好用的电子书下载网站? 
  有哪些堪称神作的漫画? 
  《科幻世界》这是怎么了? 
  世界上的好书多到看也看不完,但越看不完就越焦虑,该怎么办才好呢? 
  哪本书是你心中yyds? 
  看翻译得很烂的译本是怎样的体验? 
  如何给孩子列一个书单? 

前一个讨论
放不下一个深爱的人是什么心情?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 Bootstrap 的学习案例?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