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级法院二审改判机率大吗? 第1页

  

user avatar   jin-ji-de-lawy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是聊几率,不妨先看看统计数据。

从最近几年公开的司法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国内民事案件的上诉率在25%~30%之间(各省份略有差异),民事上诉案件被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的比例约在55%,裁定发回重审的比例约7%,而最终改判的比例大概是15%。

也就是说,每100件民事案子里大概有5件最终实现了逆转。

5%的比例,听着是不是挺绝望的?

跟很多人第一次听到CPA考试历年通过率时一样的绝望,记得那会儿还有人吓唬我说“CPA可比司考难多了,你当心找虐啊…”

好在自己当时没被吓退,CPA最终还是考下来了,而且客观来说也真没觉得通过率有那么低。事后回想,通过率这东西每年都会有官方机构统计,可信度很高,但为什么数据跟观感的差别会这么大呢?

究竟是数据错了,还是我的观感错了呢?

其实考试的时候我注意到,平均每场考试都会有1/3缺席的。也就是说,假如100个人报名,真正走进考场的只有66个。

而开考之前听身边的大哥在闲聊,都说自己压根儿没看书,报名缴费之后就把这事给忘了,临到考试才想起来,又觉得60块钱报名费不能浪费,所以就来“碰碰运气”。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只是在谦虚,可后面开考之后大哥题目还没等看完就一声接一声止不住的叹气,身子拧来拧去,感觉在座位上熬得甚是辛苦(CPA禁止提前交卷)。答到大题时,别人都把键盘敲得噼啪乱响,而这位大哥的位置却静得出奇,只有转笔偶尔掉在桌子上的声音……。再后来,终于挨到可以交卷的时间点(距离结束半小时),大哥就像重获自由的鸟儿般一跃而起冲出了考场。跟着大哥一起冲出去的,目测还有十几个人。

看来,坐在考场里这60多个人,能有毅力答满全场的也不过50个。

可是在座位上坐到最后一刻的人,就一定都认真备考了吗?应该也未必。所以,这场考试里真正认真复习也坚持答到最后的人,可能也就40个左右。

假如最终有10个人通过了考试,那么官方给出的通过率就是10%(10/100,历年都比较稳定)。可如果你是那40人之一,你感受到的难度(实际通过率)就是25%。两者差了一倍还有余。

所以,官方数据并没错,我的观感也没错,错的其实是对数据背后含义的理解。

回到问题,二审的名义发改率(5%)的确不高,但这个比值的分母里包含了很多注定会失败的案例。比如很多人只是因为气不过,单纯地把一审说过的话在二审又重新说了一遍而已,这样的上诉没有意义。

所以,如果你能搞清楚了一审败诉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上诉策略,认真地准备证据,你能享受到的实际发改率其实并不低。


user avatar   da-tou-44-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辽东的问题是在万历的手上直接爆发的,但是万历却没有在自己去世前解决。最终辽东就变成了大明的一个伤口,让大明不断失血。

如果能够遇到嘉靖那种皇帝还好,偏偏遇到了崇祯帝。刚愎自用,还有点儿死脑筋。本来只是伤口出血硬生生被搞成了大动脉出血。

所以啊,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因为你还真不知道你的后人是什么货色。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大学生偷外卖被曝光后坠楼死亡事件? 
  现今中国律师收入如何? 
  如果病人欠费逃跑,医生该怎么办? 
  女子骑车坠亡,父母起诉同学及公路部门索赔86万,联系宁波老虎咬人事件,是不是死哪讹哪的时代要来临了? 
  读研对一名诉讼律师的发展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为何「临终关怀」「尊严死亡」「生前预嘱」没有写进民法典? 
  如何看待老回为三星 Note 4 炸伤女童维权时被贵州安顺普定信访局局长号召的十数名工作人员殴打? 
  如何评价朋友圈所流传的刘强东的薪酬计划? 
  如何看待四川一男子买卖国家保护龟被公诉,检方要求判他给乌龟「养老送终」? 
  8 月 16 日发布吴亦凡最新通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还透露了哪些信息? 

前一个讨论
互联网公司大小周取消后,你觉得「周报」是一种形式主义吗?应该取消吗?
下一个讨论
古时候的河南有没有大象?





© 2025-04-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