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根本。
就游戏话题和电影话题,相当一部分答主,别说没搞明白,而是对电子游戏、电影的“工业化”就压根毫无认知。
他们可能觉得,这东西就靠个人才华,有点钱有点诚意,就能做好。
这种意识的落后,就是当前中国游戏产业和电子游戏工业的距离。
我们的生产形态还停留在落后的小工坊,不仅如此,还是技术、经验、研发等等都最落后的手工工坊这个阶段。
我之前在电影话题下谈审查对电影工业的影响,总有人拿“导演基本功”来说事儿。
这些都是搞不明白,一部烂片,是个人水平不行,一堆烂片,是一群人水平不行,但整个电影产业都烂,这就要追究到,审查制度扼制了电影工业的发展,使得整个产业表现出这样畸形的一个状态。
工业承担不起市场,就是中国电影目前的状态。
游戏也是如此。
当高投入的研发在包括审查、市场都不能确定风险和盈利的情况下,就会呈现出如今中国游戏市场的形态。
工业承担不起市场,那就只好靠劣质品填满来达到利益最大化。
电影、游戏,都是立足于工业时代诞生的产物,是工业产品,是工业水平的体现。
这也就是刚刚匿名答案说的——所有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就跟造发动机时拧螺丝的顺序是一样的。看似微不足道,但无数个细节累积起来,就是五菱宏光和法拉利之间的距离,魔鬼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所有这些细节综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制作经验”。
那些说什么“几十年”之类的回答,确实太虚了,为什么?
我国游戏制作,从90年代以来,有进步吗?
或者说,我国从90年代以来,形成了游戏工业吗?
研发、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本土政策扶持都不咋地。
没有进步,没有形成工业化,靠什么来判断差距?
包括腾讯、网易、金山,这些公司体态巨大,工作室百号人,但实际上在做游戏这方面,还是小工坊的生产形态以及毫无经验累计的制作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谈什么赶日超美,什么时候追仁王,只能用“不切实际”来总结了。
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有一個特點:短期內不能變現的事情不會考慮去做,哪怕它再怎麼好,再怎麼有可持續性發展,也無動於衷,這都無關資金和技術的問題~~
表面上看起來,中國現在強大了,老百姓購買力也上來了,實際上這三十年來,中國的發展過程是連滾帶爬的,好多在外國應該有嚴格標準的事情,到了中國變成沒有標準,搞出來就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大水分就是必然的,中國靠著14億人的人口紅利才展現出現在這麼個局面,如果中國只有7億人,好多事情就不能像現在這麼個玩法了,甚至部分領域直接完蛋都是有可能的~~
正是因為這個特性,中國做的幾乎所有能放在台面上看得到的事情,都是以能夠通過人口紅利迅速變現為前提去做的,盈利點全仰仗中國人多,而不是項目本身的品質,所以中國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決心更沒有耐性去老老實實走完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路程,老外用了這麼長的時間去驗證一些事情其實一點都不蠢,反倒是像中國這樣走路都走不穩當就想飛,只會給子孫後代們製造擦不完的屁股~~
近期消息:
《荒野大镖客:救赎2》参与制作人员超3000人 规模宏大R星致谢
你們真的知道一個遊戲要調度三千人來參與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嗎?就不說這款做了五年多的端遊,就算是一款做一年半的手游只用三十人,都是特別難搞的,在長時間開發過程中,如何能保證對項目繼續下去的動力就是一件讓國內公司hold不住的事了,就更別提國內公司經常性的反復修改導致項目原地踏步的那種煩躁感,人一旦有了這種煩躁情緒就會陷入很多誤區,自我折磨,最後搞得雞飛蛋打,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最終呈現出來的產品能有60分水平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很多人對於人口紅利到底怎麼個“利”還不太清楚,我用電影這個文化剛需舉個例子: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成本是中國電影的七倍,美國只有三億兩千多萬人口,那麼只有讓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買了電影票,這個電影才能算是不賠錢,所以美國電影的票房通常連加拿大也算進去,統稱“北美票房”,賬面上也好看點,掙錢的大頭基本上都來自海外票房,這說明了如果好萊塢電影不出口的話,只靠本國消費,票房收入持平是常見的,賠錢是有可能的,小賺是萬幸的,大賺是不可能的;而中國電影根本不需要走出國門,只要總人口數量十分之一的人能去觀影就是穩賺不賠,《戰狼2》僅僅依靠中國本土票房便達到了駭人的8.56億美元,要知道《阿凡達》在美國本土的票房也不過7.06億美元~~
再說遊戲,全世界橫掃八百多個獎項好評無數的《巫師3》開發成本8100萬美元,總銷量2.73億美元,而中國的《王者榮耀》光是2016年的收入就是58億美元,在這種前提下,中國的確是沒有什麼必要去開發“要麼沒人玩,要麼被破解”的主機遊戲的,這就是人口紅利的好處~~
我在評論里說了,文化輸出是一個“精滿自溢”的現象,只有在本土飽和到使出吃奶的勁兒都無法再提高消費了才會輸出到海外,怎樣才能“精滿自溢”?當然是大量高質量產品充斥著這個消費市場,所以呢,中國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文化輸出?不存在的~~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中国的足球水平距离拿到世界杯还有多远?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