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是 @治粟都尉 提的,当时我正在写赵贞吉的回答,这位哥哥着急了就开了个问题催我……巧的是 @嘉jia 第一个回答还提到我了……嘿嘿,我这几天感觉特别膨胀,真的,好像我忽然就成了一个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其实说实在的诸位,我都没看过小说,每次有评论跟我说小说咋咋咋写的我都一脸懵逼,所以其实也就是盲人摸象,称不上啥大家,反正我写着开心,诸位看得开心就得。


我发现我现在写答案越来越慢,可能是要开学了心情不佳……还没上大学的同学一定不要报郑州大学,假期时间真是短得可怜。而且我再说一遍我真是大三的,来自郑州大学……


而且,我这个人可以写点东西,也能说点东西,但就是真的特别不擅长辩论……要是觉得我写得不对的地方,咱就直说,我岁数还小,可以经受得起任何正常范畴的批评。嗯。

《大明王朝1566》系列回答如下:

第一个是《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二个是《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三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四个是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五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六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七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八个是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九个是《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个是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一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二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三是

《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这个问题要总结清流了,如果诸位看官有时间,希望能看看第一个、第四个和第六个回答,那里面涉及到这个回答的部分较多。而且还是老规矩,上面回答里分析过的事情,我们不再赘言。

下面开始正文。

————————————————————————————————

我们在第一问里综述了一下整部剧,重点谈了谈周云逸事件背后,严党与清流的博弈。当时我就说了,这部剧里的党派之间不要完全看死,他们的关系是在变化的。尤其是“清流”这个团体,很难把握,具体原因我们在下面也会细说,但在我的回答开始之前,我要先引用一下 @冯聪 在另一个问题下给出的一段话。

嘉靖下旨喜欢让太监与朝臣猜,猜对了,功劳是嘉靖的;猜错了,责任由属下担。所以会有字谜,会有青词达意,会有吕公公拿到的那个玲珑球。这是嘉靖的权术,也是维护嘉靖面子和神秘感的一套游戏规则。严嵩最得嘉靖意的地方除了敛财,更在做事滴水不漏、不留痕迹,也就是把嘉靖面子看得比天更重。



作者:冯聪
链接:大明王朝里嘉靖让内阁把贞字补上,徐阶问是不是赵贞吉,嘉靖为什么说徐阶真是聪明,如果是严嵩就不会这么问? - 冯聪的回答 - 知乎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谈严嵩的时候说了,严嵩不遗余力的帮助嘉靖修道,实际上也这个作用。但我们要说的一点就是,剧中浙江大案不了了之,君臣四人在宫中祈福,嘉靖看了严嵩和徐阶写得青词很高兴,并且认为徐阶的青词更胜一筹。再结合我们之前讲得那个“好自为之”,似乎严嵩能做到的徐阶也都能做到。徐阶做了首辅以后,与严嵩做首辅时区别也不是很大,我们之前也对比过了。那么当我们在总结清流,总结徐阶之前,是不是就要做一个对比,对比一下严党和清流的区别到底在哪?如果没有区别,那么是不是“清流”也只是个称呼?如果“清流”的“清”有实际意义,那么这个“清”指的又是什么?

我们来一个个探索,先说说严党和清流的区别。

一、严党“贪墨成党”,清流“君子不党”

严党,是以严嵩、严世蕃父子为中心的一股极其庞大的政治势力。严嵩掌枢二十年,天下各地的官员任命有一多半都是出自严氏父子门下,形成了极为壮观的裙带体系,这种裙带体系,加上上梁不正,直接结果就是这个群体贪腐成风。而群体壮大了,渗透到了大明朝各个部门每个级别,从而导致互相包庇、纵然、默许随处可见,让贪腐之心有恃无恐,上下皆贪。再加上嘉靖到处折腾,修宫修观,又提供了一大批的贪腐机会,所以这二十年贪墨的国帑真是数不胜数。


但上下皆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听话。这个也好理解。贪污的人外面抓不住毛病,但是里面的人可是一目了然。所有贪污的账册,从来就没有过严嵩的名字,但严嵩要想查谁那可是一抓就有。所以自然就听话,你看别人收盐税也就一百多万两,可严党中心人物鄢懋卿一去,他们都要乖乖献上来。身家性命都在人家手里捏着,严嵩、严世蕃就是他们各方面都必须遵从的领袖,时间一长,就从一个群体发展成了党派

但“清流”是一个没有党派的群体,换句话说,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领袖,徐阶不是,裕王更不是。原因在于,所谓“清流”即剧中所有不与严嵩同气连枝的大臣们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敌就是严嵩及其党羽,之所以反对严党,原因有的是刚正清廉,有的是不愿意屈居人下,还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但他们的政治利益来源却不相同,一旦政局发生变化,他们也并非等量齐观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使他们远没有严党组织性强。但也正是由于严党实在庞大,所以在严嵩倒台之前他们必须联起手来,但正如我们看见的,在严党倒台之后,所谓“清流”也必将分裂。

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可以给予清流积极评价,他们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挽救大明朝,虽然前提是不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冲突,所以我称清流为“君子群而不党”,当然,也是对照严党所说。

二、严党“屹立不倒”,清流“风雨飘摇”

严嵩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段,在整个剧中起着无法取缔的作用。朝野上下要靠他用的人做事,跟嘉靖过不去的人要靠他去对付。简而言之,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大明朝唯一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给嘉靖和整个大明朝带来的利大于弊。

但清流则处境尴尬。原因在于严党的贪腐绝大多数都是植根于嘉靖的需求,也就使得“倒严”和“对抗皇帝”成为了一件哪怕严嵩不去刻意引导也很难分开的事,更何况,也不排除他们真的对嘉靖心怀不满的可能性,当然这主要来源于他们身为大明臣子的责任感。可是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不对,而是嘉靖心目中的对不对,越中四谏、戊午三子的惨案历历在目,周云逸带来的阴翳笼罩全剧,其实都是清流集团艰难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更可怕的在于,严党本身就是严嵩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严嵩在、严党就在,严嵩一旦不在,严党就势必顷刻土崩瓦解。但是“清流”却不一样,反对严嵩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这群人会有一个地位最高的人做领袖,但是这个人却不是非谁不可,而是一种类似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相见,这位领袖如果真得切身考虑一下自己,那么他在政治斗争就会非常有所保留,因为他似乎是非常容易就被取代的,所以也就很理解为什么剧中的徐阶小心谨慎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一点我们接下来会单独细谈。

三、严党“难逃一劫”,清流“大势所趋”

严嵩及其党羽,是紧紧依附着嘉靖的存在。就如同赵贞吉所言,他们凭借逢迎圣意以及事事攀扯嘉靖而二十年不倒,但是这种“天下无敌”放在长远看就是“饮鸩止渴”,其利用嘉靖的结果是也被嘉靖深深利用,他们必须无条件的逢迎圣意,等到整个大明王朝无力继续逢迎圣意的时候,他们又会被嘉靖拿出来做替罪的羔羊。

即使不出现这种情况,以严嵩及其党羽与嘉靖本身密不可分的政治关系,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整个朝廷的压迫搜刮,都使得嘉靖的接班人裕王绝对不会容纳他们,更不用说已经八十高龄的严嵩一旦某天大限将至,以剧中严世蕃和他的党羽的政治手腕,是绝对不可能依旧存在下去的。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严党的政治生命都是非常有限的,是早晚难逃一劫的,拖得越晚,积怨越大,报应越惨。

然而清流集团却是必将上台的。因为就好比嘉靖不会亲自出手一样,裕王若要清算严党,也必定是手下的大臣去做。而与严党势不两立的清流集团,在那时就必将成为执牛耳者,无论是谁最后得到了首辅之位笑傲群雄,都一定是出身清流的人,而且必须是一直坚守清流底线的人。所以对于清流集团的成员们,他们终将成为胜利者,但是前提条件是他们能活到哪个时候,否则他们就从胜利者变成烈士了。

综上所述,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就呈现出一种非常奇怪的政治生态,即严党在屹立不倒的同时,其实就注定了其早晚必亡的结局;清流在危机四伏的同时,却注定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以上三点,基本说尽了严党与清流的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似乎“清流”和清廉关系也不是很大,而更多的是一种不同政治派系的较量,不同点在于,品质高洁傲岸或者胸怀远大理想的臣子们,更多的会选择“清流”。

而剧中“清流”的领袖徐阶,更是将所谓严党与清流的区别看得淋漓尽致,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徐阶才是真正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他既站在了清流尖端,有着虽然不知道在哪一天但是非常明确的光明未来,同时他又非常的知进退明得失,小心谨慎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完美规避了“清流”易夭的特点。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去看徐阶的作为,就如同我们了解了赵贞吉的真实目的一样,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了。

徐阶为什么几乎没有直接参与对严党的攻伐?小心谨慎、时机不到、实力不够当然是一方面,但是只是表象,因为徐阶无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有独立倒严的实力,倒严这件事只能由当皇上的人才办得到。对于徐阶来讲,之所以从来不披挂上阵去倒严的原因在于不划算。徐阶对大明的第一要务是维稳,防止严党贪腐过盛让大明亡国,他对自己的第一要务也是维稳,不让自己在清流阵营里成为前浪,白白成为后来人的垫脚石,什么都不做他早晚都能上位,他为什么还要冒着危险去跟严嵩刚正面呢?

再往深发掘一层,徐阶如果真的身体力行去倒严,一定是嘉靖不乐见的。嘉靖的政治观点我在第一问就说了,是“云在青天水在瓶”,他希望他的大臣们都该干嘛干嘛,而他们该干嘛就是嘉靖自己安排好的。如果徐阶天天想着去攻伐严嵩,对嘉靖来讲有什么好处?嘉靖又怎么会容忍?徐阶把这些看得都很通透,所以他知道自己该干嘛,每天像乌眼鸡一样去倒严是他最不该做的事。

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抛弃一切外部因素以后,还要说一点,那就是刚正面的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谁大张旗鼓的干掉了政敌以后自己仍旧能四平八稳的,干掉了第一强以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自己随之被干掉,然后某个人渔翁得利。像那种打倒最强者以后还能毫无悬念的众望所归只出现在群居动物群落或者拳击比赛里,而绝不会出现在政治斗争之中。

既然徐阶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接着提问了,那就是高拱为什么就每天斗志昂扬,时刻将“大不了罢官撤职”挂嘴边上,带着一种视死如归的劲头?


第一原因当然是因为高拱确实嫉恶如仇,他对于贪赃枉法为害朝廷的严党是打心眼里痛恨的,他对于首鼠两端瞻前顾后的赵贞吉也是打心眼里不屑的,对于狐假虎威的陈洪那更是不放在眼里了,但是高拱也不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鲁智深,相反是一个同样非常明时局的政治家。

首先,在徐阶如此持重守成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坚定不移的倒严分子,来负责开炮集火,跟时刻准备着跟别人撕逼的严世蕃分庭抗礼,单论吵架的本事,张居正吵不过严世蕃,他嗓门没有严世蕃大,就算他的嗓门真的很大,按照张太岳的性格也绝对不会跟他大喊大叫,高拱才是跟严世蕃吵架的对手,张居正擅长的是气人,说到这里真的要心疼剧中的小阁老一秒。

往深层次说一点,无论内部里徐阶和高拱的意见多么不统一,在嘉靖、司礼监和严党看来,他们俩就是一伙的,无论高拱说啥,他们都会认定是徐高张在裕王府里商量好的,他们不会觉得是高拱一个人的事,而是会把责难摊到徐阶身上,徐阶才是领袖,高拱又不是领袖。如果徐阶因为逾矩成为了前浪,那么身为后浪的高拱会顺理成章的取代徐阶,这样来看如果真的因为攻击过猛适得其反,高拱还有可能成为受益者,所以我总说政治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

最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一个群体里二把手是最安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实在的受不得多少责难,天塌下来有一个比他个子高的人去顶,整个朝堂上徐阶是严嵩的二把手,高拱又是徐阶的二把手,你看高拱形如烈火谁也不惯着,实际上他最安全。所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二把手的余地是最大的。

但是,我还要说但是。不要把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想成是阴谋家,他们是政治家,不是阴谋家。面对严嵩掌枢二十年做下的腥风血雨,有魄力站在对面据理力争,都是相当有胆识更有胸怀的人。看了我的七个回答,恳请诸位再想想第一集的御前会议,会上徐高张三个人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他们是在本来就不利的环境下,发起了一场针对严党更容易被引导成针对嘉靖的发难,而司礼监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倾向严党,但是他们三个互相扶持,愣是将全部的炮弹都打出去了还全身而退,这很值得我们尊敬。而这就是我要说的清流的第三点,“清流”到底清在哪里?

清流官员,以徐阶、高拱、张居正、赵贞吉为代表,既不与严党同流合污,更顶住压力与严党对抗到底,更重要的是,他们比起严党更体恤百姓、重视朝纲。他们的“清”是区别于严党浊流之外的大明柱国,不仅维持着大明朝的现世安稳,更肩负着大明朝的未来重任,他们的身上终究承载着天地正气,也终将发挥出改天换地的光彩。

(说起体恤百姓,我估计有人会拿张居正“干脆让浙江乱起来”这句话来说事,但我在这里明确说一点,那就是张居正的这个观点绝对不是不体恤百姓。张居正这句话、这个观点包括他这个人,是还要从“清流”里分开来看的,至于为什么我要在之后的回答里说,这里不在话下。)

关于清流,最后一个要谈的就是他们与裕王的关系:密不可分、政见相同却绝非一党。

徐阶、高拱、张居正作为裕王的师父,其实就是嘉靖指给裕王的幕僚,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出谋划策,而裕王并不直接参与政治,而是通过徐高张来参与,这是裕王与清流密不可分的原因。

而政见相同的原因则在于,他们有共同的政敌就是严嵩。在于清流,严嵩既是必须打倒的邪恶势力,又是阻止他们上位的绊脚石。在于裕王,则是严嵩的所作所为损害的是大明朝的江山。但是严嵩偏偏还是在替嘉靖做事,所以裕王虽然坚定倒严,但其实内心很明确其中的矛盾。裕王最希望的是出现一伙人,能够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既奉养好嘉靖又能养活百姓,徐阶他们是不是不好说,但严嵩一定不是,所以对于裕王来讲,倒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绝非一党就更好理解了。

一方面嘉靖是一个权力欲望非常旺盛的人,而嘉靖实际上的皇位“争夺者”就只有一个,就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裕王,他不想跟任何人分享权力,但他早晚都必须传位给裕王,所以嘉靖对裕王的感情特别矛盾。他希望裕王能够有帝王心术和魄力,这是当爹的想法;他又非常容易怀疑裕王和责难裕王,这是为君的想法……所以裕王真的很难,参与也不对、不参与也不对、管得好了不对、管得不好更不对。裕王本身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君主,但是就活活让嘉靖折磨成了剧中这个样子。而且裕王就这样如履薄冰,在剧情后半部还因为海瑞被嘉靖折腾得半死不活,这样的裕王,怎么可能去结党呢?

另一方面,就算没有嘉靖这样矛盾的君父,裕王也不会跟他们成为一党。因为“清流”再清,它也是一个大臣的政治团体;裕王再仁懦,他也早晚会是个君王。根本身份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切身利益是绝对不可能一样的,他们又怎么可能成为一党呢?

所以所谓的裕王党,在剧中根本就不存在。裕王自己都不会承认,清流官员更不会承认。

裕王的政治伙伴只有一个人,就是裕王妃李氏。裕王因为嘉靖的阴影,导致他只知道想做什么,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李王妃就是帮他决定如何去做的人,更重要的是,李王妃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嘉靖许可的、可以在政治上与裕王共进退的人。

说到这里,就要预告一下《大明王朝1566》系列的第八问了。

经过第一问总领以后,我们在第二、第三、第四问谈了严党,在第五问里谈了司礼监,在第六、第七问里谈了清流,按理说三大政治势力都说完了,也该说嘉靖与海瑞了。但是我还要再稍作停留,因为在这三大政治势力中间,还有一股新生的政治势力,在《大明王朝1566》悄然而生,而这股政治势力,将在隆庆一朝正式成型,并在万历一朝真正发挥出改天换地的作用,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至此的历史进程,我们知道这股政治势力就是李王妃、冯保和张居正。而我在第五问谈司礼监的时候,提到了冯保却没细说;在这一问提到了张居正和李王妃,却也没细说。就是要在第八问里,好好说说剧中这三个人、以及这个政治势力的形成和他们在剧中已然发挥出的作用。


关于裕王没说完的,也会在第八问里补充完毕。


话说我最近开学,稳定下来以后再用心写,估摸着第八问写完,差不多就二月二了吧……

谢谢大家的支持,本系列仍旧未完待续……



ps:剧中徐阁老的扮演者肖竹老师应该是剧组岁数最大的演员了,我再重复一遍扮演严嵩的倪大红老师今年才五十六……肖老爷子似乎今年都应该有八十七了……不过按照剧情设置,老爷子下跪不说,有一场戏还得哭,而且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总有徐阶搀着严嵩的戏……估计他们二位内心深处估计也蛮复杂的……

肖老爷子和刘毓滨老师演得徐阶和高拱真是入木三分,这部剧最大的优点就是演戏一般的都没有,个顶个都是实力派。尤其御前会议那场戏看得人真是彻底服了。祝愿二位老师身体健康吧。



ps元宵节补丁:我我我我我竟然跟徐阁老聊微信了!!!!!!!!!!!!!!就是徐阁老的扮演者肖竹老师!!!!!!!!!!!!!!!唉我的天啊……太不可思议了,今天不仅是元宵节,还是肖老师的大寿!祝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阖家团圆身体安康!!!!!




  

相关话题

  张居正与李太后对万历的教育是哪里出错了?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嘉靖是如何团灭太医院的?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上将近两万人评分,高达9.5分!? 
  如果胤礽有赵贞吉的水平会上位吗? 
  曾铣提出收复河套的建议可行吗?还有,嘉靖为什么要杀曾铣? 
  1566里,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沈一石如何做才能走出浙江改稻为桑的死局? 
  嘉靖那么聪明为什么名声那么差?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一党为何不向唯一的皇储裕王靠拢? 
  如何以「父皇,我要娶前朝公主为妻」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前一个讨论
你在弥留之际,最想听着哪段文字离开人世?
下一个讨论
所谓的“身份证采用了日本技术”是否成立?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