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566里,郑必昌何茂才杨金水沈一石如何做才能走出浙江改稻为桑的死局? 第1页

  

user avatar   xiong-bang-we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个人全部一起说太复杂了,今天只说是郑必昌?

郑必昌是典型的行政系统提拔上来的官僚,能干事,懂逢迎,口才一流,大道理一套一套,太圆滑,不愿担责任,善于搅浑水。这样的人,若不是中央高压,永远是地方不倒翁。

我们就从整部剧面临的问题和解法来分析一下郑大人。

剧情开始,内阁改稻为桑的圣旨下达到浙江,在浙江巡抚胡宗宪态度不积极的情况下,郑必昌作为浙江布政使即浙江省长的地位成了严党实行改稻为桑的头号指挥官。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开了天眼的我们知道改稻为桑就是一个死局,为什么郑必昌还要往里面跳?

1是因为严嵩还是内阁首辅,浙江不敢不执行中央的决策。

2是当时浙江铁板一块,齐心协力是有可能改稻为桑成功的。

3是这样一个国策交到浙江,做好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机遇。

4是胡宗宪可以软顶严嵩,靠的是严嵩嫡传弟子的身份和身兼的剿倭大任,就这样胡宗宪还被弄的狼狈不堪,郑必昌一样不占,胆敢违背朝廷国策,第二天估计就换人。

总的来说,对郑必昌而言,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是一个有着巨大风险同时又有着巨大机遇的事件。做好了,升巡抚进中央,提前走赵贞吉的路;做不好,把水搅浑大家一起担责任。

真正体现郑必昌水平的就是接下来极限走钢丝。

第一,必须拉胡宗宪下水,胡宗宪作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兼严嵩心腹大弟子,于情于理他可以并且应该背下大锅。胡宗宪本人不赞同踏青苗,不知情毁堤淹田,不要紧,只要紧紧抓住胡宗宪的心腹马宁远,让他去干,他干和胡宗宪本人去干的效果是一样的。同时只要毁堤淹田既成事实,胡宗宪就不得不认,因为胡宗宪是不可能背叛严嵩的。

第二,拉杨金水下水。杨金水代表织造局,制造局代表宫里,杨金水出面就代表宫里出面,逼杨金水出面的理由就是:我们这样干是在给织造局织丝绸。

三,拉何茂才下水。何茂才时任浙江按察使,手里有兵,让他派兵去掘开大堤,拉何茂才的理由很清晰也很直接:事成后,我升巡抚你升布政使。

四,拉马宁远下水。马宁远作为胡宗宪心腹,本来是完全不可能听从郑必昌的话背着胡宗宪去做毁堤淹田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情的。可郑必昌巧舌如簧,以严世蕃的一封信将逻辑链条变成马宁远听胡宗宪的,胡宗宪听严世蕃的,那么马宁远听严世蕃的就是听胡宗宪的。不让胡部堂知道此事是因为怕他为难,你马宁远看到胡部堂为难还不主动出来把锅背了?胡部堂对你恩重如山,你口口声声对部堂感激涕零,怎么到了关键时刻,退缩了?

虽然马宁远很蠢,但是郑必昌的嘴上功夫是不服不行的。

五,拉两个知县下水。一是毁堤淹田需要具体执行人,而是背起锅来马宁远一人还是单薄了些。方法也很简单粗暴:马大人都下去了,你们还敢在这吃饭?

六,拉沈一石下水。其实不用拉,沈一石早就在水中了,风暴中心嘛。

一通操作下来,个大的背大锅,个小的背小锅,个个安排的明明白白,郑必昌就动了动嘴皮子。不知道各位是什么看法,反正我第一次看电视剧时最恨的是严世蕃出这样狠毒的馊主意,二是恨马宁远两个知县被人卖了还在数钱,三是讨厌杨金水制造局为了丝绸要这么多人的命,虽然也讨厌郑必昌,但是感觉就是一个普通坏官,没啥特别,还没有何茂才粗鲁喊打喊杀让人讨厌。后来是越看越琢磨,越琢磨越不对劲,从各个角度分析,郑必昌绝对是毁堤淹田这场悲剧的首要策划者。

从结局上来说,郑必昌也是毁堤淹田的最大受益者。

胡宗宪,虽然用马宁远的供状逼迫郑必昌等人点头反对改稻为桑,但是他确实还是承担了大部分的锅,没有将马宁远的真实供状上报,捏着鼻子承认现实,直接和严世蕃冲突,罢免了浙江巡抚,如果不是抗倭寇和严嵩护着,撤职查办都是有可能的。

杨金水,被逼着杀了亲信李玄,进宫时吓得魂不附体,儿子这回做的孽可大了去了。

马宁远两个知县,直接黄泉路上喝酒去了。

惟有郑必昌,何茂才,一个升巡抚,一个升布政使,风光无两。

我们开了天眼知道他们进了一个更大的火坑,但还是那句话,风险里面包含着机遇,机会与挑战并存。不走这步险棋,郑升巡抚不知道何年何月。

毁堤淹田事情过后,浙江地方系统留出了杭州知府,淳安建德知县的人事缺口。为了给严党打气继续推进改稻为桑,严世蕃做出了对于浙江局势的最后一个大动作:委派高翰文为杭州知府兼钦差大臣的全权处理浙江的改稻为桑事宜,同时,清流党也以海瑞王用汲两个知县成功将沙子渗透到了曾经严党铁板一块的浙江,斗争局势更加恶劣。

自从坐上巡抚宝座后,郑必昌一度十分得意自己之前的操作,也雄心勃勃的想完成改稻为桑国策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多次和沈一石探讨买田的粮这一点就可以证明。

在郑必昌看来,最好的效果就是高翰文作为严世蕃的援兵走上前台全力继续推行改稻为桑,郑必昌作为巡抚坐在幕后协助,成功了,功劳少不了自己一份,失败了,高翰文就是现成的背锅侠。

这里插一句,我曾经在写严世蕃的回答里详细分析过高翰文做了最坏的选择。

可是高翰文却在到了杭州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侃侃而谈,实名反对郑何二人提出的方案,见势不妙,郑必昌提议休会。

会后,他和何茂才袒露心扉,显示出了他顶级的局势分析能力,仅仅从高翰文不愿意改稻为桑这个细节做出了一系列敏锐的分析:1,朝廷已经乱了,严党和清流准备摊牌,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两方却刀刀都砍在浙江。

2,作为严党实际领袖的严世蕃乱了分寸,巨大压力下为了撇清责任选派了高翰文这个绣花枕头。

3,改稻为桑实际上已经执行不下去。

4,大佬们发怒指向浙江,是一定要在浙江找出局势恶化的替罪羊的,郑何二人就是最好的对象。在浙江,他们还算是个官,在京城,他们和马宁远没什么两样。

5,新来的两个知县背景不简单,他们也是反对改稻为桑的。

6,他们二人必须自救。

他们迅速采取了行动。

这里说的行动不是何茂才的什么私通倭寇,二十年刑名之类的笑话,这是插曲。他们的是两条:一是尽全力把各路人马赶上前台改稻为桑,搞成了一俊遮百丑,失败了大家一起担责任,二是竭尽全力为胡宗宪供给后勤,希望胡宗宪剿倭成功靠后援之功来涉险过关。

对比后来的赵贞吉,郑必昌的眼光同样老道,都看到了点子上。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依靠唯一能够掌握的沈一石逼迫高翰文到前面去干,他们以通倭的名义逼迫海瑞王用汲到前面去干,他们逼迫沈一石去买田把织造局杨金水逼到前面去干。

对比赵贞吉,赵贞吉逼着徽商不停产拼命干,逼着海瑞这样的地方官员去上交生丝,再苦一苦百姓不就是逼着老百姓卖田?

这两人的手法有任何区别吗?难怪海瑞说,赵贞吉要走的就是没有郑必昌的郑必昌路线。

还有供应军需,郑必昌把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就是在给胡宗宪筹粮,自己出血就是在给胡宗宪筹粮,赵贞吉不也是这样吗?他拿着徽商的钱给胡宗宪,逼着徽商生产丝绸卖钱给胡宗宪,抄郑必昌何茂才的价供给胡宗宪。

两人的手法几乎如出一辙,那为什么郑必昌失败上了断头台而赵贞吉成功并以此为政绩进了中央呢?

剧中有一个细节其实可以慢慢琢磨。

赵贞吉和谭伦在谈论公事,浙江粮道进来禀报前线没军需了。赵贞吉无法,要求粮道去抄郑必昌何茂才的家补充军需,粮道反问他们二人还没有定罪现在抄家是不是合适,并表示谈论臬台衙门有兵要谭伦去抄,赵贞吉哈哈大笑“谭大人,这就是浙江的官员,竟然要指挥巡抚做事。谭大人是有兵,可我一个也不派,就要你粮道的兵去,不抄他们的家,就抄你的家。”粮道惊慌失措赶忙出去抄家。

这段说明什么?

我们过度解读一下。粮道在郑必昌何茂才二人已经落网还不愿意抄他们的家,说明长期以来以郑何二人为首的浙江地方官僚体系已经结成了铁板一块,彼此照应。郑必昌就不敢抄浙江官员的家,为啥,因为他们是共同体。

那赵贞吉为什么就抄动了呢?两人都是巡抚,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赵贞吉是南直隶巡抚,和浙江本土官僚没有瓜葛,更重要的是,赵贞吉是以全权处理改稻为桑事宜,全权处理浙江贪腐案事宜的钦差大臣身份联合谭伦压制浙江地方官僚体系的。

更直白点说,赵贞吉有中央支持,郑必昌没有,赵贞吉上面有人,郑必昌没有。

如果还不信,可以看看刘和平老师另一篇巨作北平无战事,当时北平的贪腐案哪个不是证据确凿罪恶累累,可最后真正处理了谁呢?也就杀了一个北平民食委员会主任马汉山,老马上任还没几个月。

胡宗宪为什么全身而退?那是有嘉靖公忠体国的评语,有严嵩白头师弟的情谊保驾护航的。

赵贞吉为什么全身而退?那是有未来首辅徐阶的弟子身份护身的。

杨金水为啥只是押解京师?因为他是吕方的门徒,所以宫里的事情宫里审。

甚至为什么海瑞都可以全身而退,顶撞上司,抗拒国策这不是一回两回了吧,换成别人早就坟头草一人高了,凭什么!无非就是中央有裕王,张居正支持嘛。


胡宗宪的原话:你能震动朝廷,是因为有人要你震动朝廷,如果没有,你一个县令,抗命能抗过谁啊?

不说别人,就说胡宗宪,浙江闹成这个样子,胡宗宪的责任不比郑必昌大?郑必昌上任巡抚才几天?郑必昌可没有不经请示直接杀巡抚杀县令,面对一个海瑞都战战兢兢。

那郑必昌中央的护身符到底是谁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严世蕃。可是严世蕃因为浙江的事情灰头土脸,为求自保不得不把郑何二人抛出去断尾求生,面对皇帝,严党,清流三方围剿你就是有通天本事又如何?即使你在地方铁板一块又如何?

回到题目,郑必昌该如何做才能全身而退?

其实他已经找到最优解了,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最优解。但是时势在这里,没办法,无解!

这篇回答其实文不对题,想到哪写到哪,很不严谨,只是提出一个看剧思路,见笑!

——————————————

其实分析郑必昌的结局还有一个更简单的逻辑。

浙江有两件大事。一是改稻为桑,二是剿灭倭寇。改稻为桑是为剿灭倭寇服务的,嘉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剿灭倭寇,所以他说无论胡宗宪要多少军费他砸锅卖铁都会凑出来。

可是国库亏空,国家没钱,怎么办?

凉拌!

一个字,抢。

改稻为桑的本质就是抢农民的钱。吕方为什么说毁堤淹田淹了几个县皇帝不在乎,因为皇帝只要钱,过程不在乎。皇帝知道严世蕃伤天害理只是为了弄钱,所以他没有深责严世蕃。

后来各种原因改稻为桑推行不下去,泥腿子的钱一时半会抢不上来,可前方胡宗宪眼巴巴的等着军费,怎么办?抢商人的钱!这就有了逼死沈一石,抄家,卖他的家产。很多朋友会分析沈一石该怎样怎样才能破局,我就一个问题反驳:不杀他的人,怎么抢他的钱?

沈一石遗书总结的很好:国库亏空,便掠之于民,民用不足,便掠之于商,意料之中而已。

可他还有知道但没有明说的下半句:

如果商人的钱还不够用,怎么办?

如果想不到答案,看剧情,最终胡宗宪是靠哪里来的军费打赢的战争?

答案呼之欲出:商人的钱不够用了,抢当官的。

问题来了:抢哪个群体的官员既有巨大财富又能名正言顺阻力最小?官僚阶层可不是那些泥腿子,也不是士农工商底层的商人,而是整个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抢官僚某种意义上就是自毁长城,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为之的,没有一个过硬的名正言顺的名义是万万行不通的。

只有以郑必昌何茂才为代表的浙江本土官僚体系能够满足所以的要求。

名义也是现成的:彻查浙江历时二十年的贪腐案。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彻查浙江二十年贪腐案,牵不牵涉胡宗宪,胡宗宪可是正在前方打战。

赵贞吉为什么那么受器重从浙江直升中央?就是因为他深深领悟了最高领导嘉靖的真正思想,顶住了一切清流党的党争干扰,撇清了胡宗宪,以雷霆手段从浙江官僚手里抢到了胡宗宪需要的军费。

浙江地方官僚体系难道是傻子,任凭你赵贞吉抢?粮道与赵贞吉的对话也可以看成是兔死狐悲,浙江官僚想报团自保,保护了郑何二人是不是也保住自己?

为了震慑浙江,必须杀人立威,必须杀郑必昌何茂才。

一则郑何二人有巨大财富,不定他们的罪杀他们的人如何合法充公他们的财富?

二则已经放过胡宗宪了,郑何二人还不重处,那朝廷彻查浙江二十年贪腐案的正义性何在?

三,不开刀动真格的,那些浙江官僚会乖乖的交出自己这么多年的贪污所得?

所以必须杀郑必昌何茂才,而且杀他们的旨意必须由嘉靖皇帝从北京下达,这样才能显示朝廷雷霆决心,震慑群小!

你觉得,在这样的历史进程面前,郑必昌的个人能力如何,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da-shi-13-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朱元璋>由胡军饰明太祖,蒙古族人饰徐达? 
  如何评价洪承畴? 
  为什么杨廷和宁可拉下老脸,去请朱厚熜继位,也不自己做皇帝? 
  为什么方孝孺当时不对朱棣讨价还价呢? 
  如何看待有人认为“明朝灭亡时没有藩王站出来保卫明朝”? 
  为什么匡扶汉室会比反清复明听起来更激动人心? 
  都是白手起家,都是定都南京,洪秀全为什么失败了?而朱元璋为何成功了? 
  如果靖难之役爆发在明太祖时期,那么朱棣会不会取得成功? 
  为何明末军队战斗力如此低下? 
  萨尔浒之战明军最佳的决战地在哪儿? 

前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泰坦尼克号》女主,你会选择穷小子还是那个事业有成的男人?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5 月 20 日晚,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





© 2024-05-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