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说到底是一个“熬”字,在机会来临之前不放弃自己,寻求突破口,人各有专长,领导不会一直在位,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曾经在两个单位的边缘岗位,如何“熬”到核心岗位的,经历写来你参考一下。
熬,就是我说的,将等待的根深埋。
不是被动,是伺机寻求主动。
以下是我个人的经历:
没有人背书的你,分到任何岗位都要服从安排
毕业刚报道的时候,有一种等待加冕的心情。
自恃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高分通过司法考试,形象气质不说出众,也算得上是佳,全系统也找不出一个,来到基层单位,还不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很快就有借到市、省的机会吧!从报考那天开始就想着一定要去省局。
事实证明自己是天真烂漫,没有背景,没有人背书,局领导只知道考过来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对领导们而言,她没有人,没有关系,分到哪里其实都可以。核心科室不能去,因为有人情往来的压力,局长得给其他领导的子女留着位置,直接派到最基层去呢,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所以分配我到一个二线科室的闲职,也就是公务员报考的岗位。
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边缘科室:科室一共7人,快退休的有4人,其中1人有精神问题,另一个中年女子常年上访,对单位敌视,剩下一个正常的年龄较小,业务钻精,做人也精钻。
一个鲜活的刚毕业的踌躇满志的女大学生,一下子跌到一口深井里,想扑通出浪花来都难,
到哪里去谈职业素养,哪里去谈个人规划发展,当初的梦想呢?眼看着一个个在自己后来的人,从外地直接调回来的人,被安放到人事等核心科室,被借调到市局、省局,而自己一直无人问津。所谓的组织在哪里呢?听从组织的安排在这淹没一生吗?
那个一看见你就笑着夸你,夸你农村孩子能吃苦,一点也不物质,通过你给其他孩子辅导公务员付出辛苦而从中赚取人情的热心的人事科领导,她才不会主动为你多说一句话,她更不会把你要过去;
那个看起和蔼温和的局长,每次问你有什么困难就说,表面答应好好培养,其实对你的岗位他根本没想过帮忙,他也没想过要你去他主管的科室;
没有人教你,没有人带你,一切都要靠自己。
做好自己,秀出特长,金子会发光
与人为善,多干活,聪明伶俐。但只有这些还不够。
我发现全科室没有一个文笔好的,包括科室总结,上报的信息都不尽规范,处罚决定书和案卷评查时还有基本的法律错误。于是我想写作投稿发表是一个机会。看系统内期刊,看系统内网站,写调研报告,写简报信息,按领导要求写总结汇报。发挥研究生论文的优势,文章都悉数发表,当然,要署上科长、主管局长的名字。
在局内大讲堂的活动中,主动讲了一堂法制课,配上精美的PPT,引用工作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发挥口才优势,讲座后,一片肯定之声,唯一遗憾的是,去听的人少了些,如果组织大规模的讲座,效果会更为突出。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帮助辅导局领导同事们的孩子考公务员,通过率特别高,效果很好,取得了同事的认可和支持。
那时,日记里最长写的计划就是,等待,将等待的根深埋。
又一轮人事调整的时候,好几个科室的领导都去大局长那里要我,我终于在深井里泛起了涟漪,正逢办公室文秘调整,我被调到办公室。
吃的苦中苦,守望机会来
在办公室一个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工作,文书、文秘、绩效考核,各种繁杂事宜。经常加班,写稿子的时候需要加班到凌晨。还好,应对这些工作还不算难。领导讲话稿在一次全局大会后得到了所有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大家都知道你是起草者。
办公室搬到局长同层,两年了,终于从边缘来到了核心。
一次,日报信息刊载省府办组织遴选考试,我想报名,我要去更高的平台看一看。
很顺利的,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我考上了省政府。
普通的场合也有展示的机会
省府办也有边缘岗位,我被分到了一个还没有成立的边缘处室。再边缘,也有对下组织考核,对各部门推进部署工作,协调左右,联通上下的职能。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法律素养,以自己对行政许可法的理解,承担了推进几项重大项目的重要任务,那时,我还是一个副主任科员,承担了处长应承担的任务。在独立的处室工作得再好,还是没有进入主流,省府办主流业务是政务,服务领导,督办协调。
踏实工作的几年赢得了好的口碑,大家的评价是干练、专业。但是我想去核心处室。
一次,全厅开大会,每次会议结束后,都是直接散会,可是那一次,厅领导突然请大家交流提问。全场鸦雀无声。一是太突然太意外了,一个是大部分人在思想云游或者没有想好。厅领导点了两个人的名字,他俩都摇了摇头。厅领导点了我,瞬间,我站起来:大家好,我是某某处的某某,很荣幸再一次与援藏回来的处长倾心交流,我记得上一次,也是在这个会议室,我听过您的文书课,您援藏一年,一年不见,我们发现您晒黑了,对政府工作又有了新的体会,那么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是。。。,第二。。。谢谢!
说实话,我也很紧张,因为太突然了,但是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在记笔记,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讲,这无形中给自己准备了思考的空间,而身边的同事在听讲座时却恹恹欲睡。
突发场景的应对,落落大方的表现,流畅而又自然的表达,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人向身边同事打听是不是学习新闻的,有人说非常适合当记者,有人说很像凤凰卫视的吴小莉。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普通又不能再普通的场合,在大家都紧张突然的情况下,我的提问与表现戳中了大家的穴位。
从此,口才好、应变能力强这个特长被发现。担任了更多培训、讲课的任务。被更多的人认识、发现。
这中间,我报考过中央部委,并且成功通过笔试、面试、差额体检、差额政审,接到中组部培训通知,虽然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现在想想非常遗憾,但是这件事也很震动。
厅内又一次人事调整,我被调到了非常核心的工作岗位。
不放弃学习,不放弃努力,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背景
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省厅,我靠个人踏实努力、老实做人,展示特长,被组织发现,两次实现了从边缘到核心岗位的华丽转身。组织在哪里?组织的触角无处不在,那就是群众的口碑,领导班子的眼睛,所以,不要等待皇冠加冕,也不要在边缘岗位自暴自弃,机会总是不期而遇,在下一个转角就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