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仍然有顽固保守思想的年轻人? 第1页

     

user avatar   hese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有一件事在微博上被大家热议,就是另外一个平台的某节目中出现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但招致了一些人的批评,批评者认为雕塑展露的裸体不雅,不应该在公开场合展示。


用日常公共道德去批判这种名垂青史的古典美术神作,自然招致了很多人的愤怒和鄙视,大家声讨一番后纷纷表示,如今网上的文化风气是越来越保守了。


我也同意,从实际感观和一些相关学术研究来看,社会风气确实在走向保守,但为什么呢?为什么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大家在文化上反而保守了?


对此网上有不少观点,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思想僵化的人也有了发声机会,数据算法的定向推送让人们的立场在自我反馈中趋向极端,要不然就是官方机构面对无理取闹的人时没有教育引导,而是一味地迁就妥协等等,很多老师都详细地阐述过,都说的很好,但我以为除了上述诸多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不同时代的人们经历过迥然相异的历史。


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化界一派红火,那气氛热烈到仿佛是在燃烧,当时上海的新华书店门口,每天都能排出吓人的长队,书店里的玻璃因为人流太多而被挤爆,刚换上新的,第二天又被挤爆。人们去图书馆也要排长队,还要带上食物和水,都是为打持久战做准备。北京在文化上势头更猛,不少年轻人张嘴海明威,闭嘴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亲时,光说自己的家庭工作条件那还远远不够,俗了,你还得着重显露出宽阔多元的知识文化修养才行,这才是真正的加分项。


对于新鲜的少见的,甚至在当时看来离经叛道的文化事物,人们不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还流露出热烈的好奇,年轻人都希望表现出见过世面的牛逼,生怕自己因为在文化思想上流露保守而被认为是少见多怪。


为什么那时候大家对新思想新文化这么狂热,以至于几乎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因为之前社会压抑饥渴的太久了。


1978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欣赏有限的几部戏剧,看有限品类的书籍,听政治可靠的广播以及根正苗红的音乐,要是在家里偷偷欣赏境外文艺作品被抓了现行,那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彼时国内的精神文化世界可谓一片荒凉。


直到改革开放,大家不仅在物理层面得到解放,在精神思想上也终于松绑,那感觉就好像一个人被揪住头发按在水里很久,就当这人快被淹死时,那只手突然消失了,濒临窒息的人必然猛地钻出水面大口大口地喘气。当年人们对文化的疯狂追捧就是对更早之前文化窒息的超量补偿。

改革开放的伟大绝不仅仅是“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那么简单,那也是中国的文化生态从一片荒凉中恢复的起点,之后中国社会上集中涌现出的一大批文艺神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但是,上述这一切今天很多年轻网民没有切身体会过,他们出生于一个文化资源丰沛的时代,网上和现实中到处都是谙熟人性的专业人士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精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内容摆在他们眼前祈求着得到青睐,几十年前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文化窒息他们一秒钟都没体会过。


贫瘠塑造珍视,丰沛带来挥霍,这个东西我看着不爽,那么骂几句或者举报一下,让它消失好了,反正少了这一个还有其他千千万万个,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不能理解文化资源的可贵。


然而,这种轻浮和情绪化的挥霍并不只是少数人的习惯,而是形成了风气,“这个东西我不爽,所以它该消失”,但在当下有这个想法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人,他们每个人不爽的对象又有所不同,于是整个社会的宽容程度就在人们的互相撕扯和践踏中螺旋下行,在保守的道路上冲向一个个新的极端。


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切,我也不知道这个趋势还将持续多久,不过多年博物馆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历史钟摆的一个往复有时候就是一代人的一生。


荒凉的土地塑造珍视的人们,

珍视的人们开创丰饶的生活,

丰饶的生活引发挥霍的风气,

挥霍的风气留下荒凉的土地。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像对“后三十年”的社会气氛越来越陌生了?然而除了10后,我们90后、00后大都是那个时段的产物。

后三十年成长起来的少年,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大前提

年轻人本性是逆反的,会本能地排斥一切权威灌输给他们的东西。

小前提

新中国的合法性建立在革命之上,所以我们的权威,至少在明面上,会用教育灌输一些进步史观、以及现代化价值观的东西。

结论

所以一部分年轻人,会本能排斥这些和进步史观、现代化价值观相关的东西,从而拥抱某种传统,即便拥抱的不是真传统,而是媒体和部分知识分子重新构建出来的传统。

尤其当时中国大陆和港、台、日、韩之间的有着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差距,而这些经济基础导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被解释为“港台日韩的传统没有被破坏,所以他们如此优秀;而我们的传统被破坏了,所以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所谓“年少不知李鸿章,年老方知真中堂” ,其奥义即在“转折”的过程。


user avatar   diamond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在某些人眼里:认同我的,即为思想先进发达,反对我的,就是思想保守顽固。

如果没有一位全知全能的智者给出“先进”和“保守”的定义,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看话语权在哪里。

并不是每一种新思潮都是先进的,它可能是沉渣泛起。

也并不是每一种旧思潮都是保守的,它可能是文艺复兴。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要分保守什么,进步也要分进步什么,保守社会主义就是好保守,进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就是坏进步。21世纪和19世纪的区别不在于社会好了多少,而是在于,有一个学术界把社会丑恶现象论证为进步,从而麻痹人的思想。


user avatar   maka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天生就是保守派,这个毋庸置疑

一般整个社会中,最好的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比例是6:4,这样的社会既不会因为自由派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也不会因为保守派太多而没有进步近而内卷

按照概率来说,一般年轻人都是自由派,而老年人倾向于保守;贫穷的人偏向于自由派,富人偏向于保守;有限责任的偏向于自由派,无限责任的偏向于保守派。

为什么年轻人偏向于自由,而老年人偏向于保守呢?其实除了老年人一般是既得利益者,正常情况下都是要稳定现有局势以利于自己继续保持优势以外,还有一点很少被提及,那就是精力下降。

是的,你没看错,精力就是和一个人的政治倾向有关系!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其实很大程度就解释了这件事

年轻人精力好面对一个新鲜事物,通常是以积极的心态,很快就能适应了,也就能接受新的事物。而精力不好的人,往往对于新鲜事物非常反感,因为他很难适应,他的精力本来就不多,还要花费在新的事情上面,所以一般就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所以也就显得保守。

如果身边有肠胃不好的朋友,跟他们吃饭的时候,一定深有体会。这也不能吃,那个也不好消化,特别是晚上更是要命,除了小米粥,基本没啥敢吃的了,而精力充沛,非常健康的朋友,恨不得顿顿大鱼大肉,并不是说这些健康的人就一定会是自由派,因为保守和自由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大概率会是这样一种对应关系。

思想保守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不耽误社会进步就行

如果在网上跟自己意见不一样就给对方扣帽子,打压,不让其说话,其实也不算是自由派,听不进去跟自己不一致的言论也是一种保守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等教育和保守思想矛盾么?乍看好像是矛盾,但假如你抛开教育作为传播知识思想的一面,单纯从它的社会功能上看,尤其是它在我国所扮演的社会功能上看,问题就简单多了。

在我国教育的首要功能是选拔,义务教育这个制度本来应该以传播意识形态、灌输社会共识为主要任务的,否则茹尔-费里为什么把“免费”作为义务教育三原则之一呢?无非是好要脸不好意思把灌输意识形态的宣传收费罢了。

但在我国义务教育的这个功能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相比意识形态教育在我国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服务于当前社会最大的主题“工业化”“城市化”,而且这种“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是以一种官督商办或者“为主体”“为补充”的形式推进的。

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从传统的六成农民社会进步到五成甚至三成农民社会。这种社会转变必然伴随以财富的增长和财富的重新分配还有社会阶层的重构。

那教育、考试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最有说服力的选拔工具。我之所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而不是“最公平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就不展开了。

而假如一个人在这样的选拔工具里脱颖而出接受了高等教育。在他的思想观念里真正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其实不是他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而是他通过学习在社会上将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在社会分工里处在什么位置。

而一个“高等教育”的产品,在经济分公里最可能扮演什么角色呢?当然就是“中产阶级”了。

中产阶级这个玩意,或者说体面市民阶级从来都是最保守的。他们比无产阶级富裕又比富裕阶级穷。他们的那点财产刚好起到一个让他们纸醉金迷钱不够,放飞自我又多少还有点钱的尴尬状态。

这种人是最保守的,因为有钱人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太遥远,穷人的生活又太可怕。最好的就是大家都跟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夹起尾巴生活。

不过有趣的是中产阶级过去往往要毕业以后进入社会感受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才开始逐渐保守起来的。而最近这一两年却是一大批在校学生变得保守起来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产阶级觉醒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在校生分为三种一种是中产阶级家庭的第N代。别看我们的国家49年还是九成农民社会,但医生、教师这些典型中产阶级职业我们也是有的。确实有些家庭是几代人都当老师或者都当大夫的。那种家庭的孩子里有些人是可爱的,但也有那种看了就让人毛骨悚然的。波德莱尔说渗入人血液的“拉丁灰烬”就是说这种人的,只不过在我国不是拉丁灰烬而是鬼知道什么玩意的灰烬,“新编革命历史故事灰烬?”

比这种人多一些的是中产阶级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他们的人数依然不多,原因也很简单毕竟我国49年还是九成农民国家。一共71年往多了数也就四代人,哪来的那么多中产阶级二代。

最多的其实是第一代中产阶级。他们千辛万苦努力做题终于迈进中产阶级预备班。结果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房价突飞猛进、就业形势恶劣、一夜暴富的情况越来越少、九九六却越来越多。

这样的局面之下“准中产阶级”们还没来的及被社会交易就已经被社会里不断传来的嚎叫声教育了。他们要工作他们要掏光六个钱包付首付,他们要换月供。你们天天发些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大卫像是能随便放的么?他们还要生小孩子呢!

所以学生日趋保守并不奇怪,这是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阶层重新固化,各个阶层的人都开始表现出他们的本来面目而已。这才是正常的。相反一群学生、医生、律师、程序员天天高歌猛进追求社会进步、个性解放才不正常。一定是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才会让美短当牧羊犬。


user avatar   kaid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顽固保守”,原来这就是现在的自由派小精英对大众主流的认知啊。

那我一个“傲慢狭隘”奉还给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和一代人的流行,活在娱乐有限时代抱着“我们那一代人天天关心的是艺术诗歌家国天下”的态度认为活在信息爆炸年代从小就看多了低俗垃圾的年轻人“保守”才是真的脑子不灵光的顽固。

华农兄弟的视频现在能在年轻人里大火是因为已经没多少人成长过程中需要喂猪杀鸡了,你拿去给你六十多的爷爷奶奶看看你看他们喜欢吗。

你觉得年轻人应该拥抱裸男和诗歌那只是因为你觉得裸男和诗歌代表自由和开放,可在人家眼里裸男和诗歌只有土气和古板根本比不上杀猪来得自由和真诚。

60写诗,70弹琴;

80蹦迪,90火影;

00现在看多了声色犬马只不过想搞搞戒律就要被说顽固保守。

那我还觉得在现在整个互联网风气上都在搞黄色擦边球的当下选择所谓的“保守”才是新自由新开放呢。


user avatar   shi-ze-ni-ke-96-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我国真正的要迈入现代化了。

18到19世纪那会,英国很多小说也有清教徒伦理的倾向。那恰恰是现代化的成果。

不太懂那些优越感怎么来的。什么叫因为他们能上网了?意思上网还是一件需要准入的事情了?

如果这种事情能让某些人不痛快,那我是希望能让他们越不痛快越好。


user avatar   he-an-y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才算顽固保守?

例如我和我爹,我爹喜欢河殇言论,喜欢听矮大紧,是公知粉,我就觉得他的思想很顽固保守。

我是(^・ェ・^)爷爷粉丝,喜欢读马列主义(^・ェ・^)思想,我爹也觉得我思想顽固保守,像茅坑石头。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相关话题

  一个女人从内在到外在可以优秀到什么地步? 
  儒家为什么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思想而不是道家? 
  如何评价央视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有何异同?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否是烂片?为什么? 
  请问一下诸子百家中各家的思想理念放在当代社会形式中 哪家在社会上更能活的更如鱼得水? 
  「成王败寇」的观念对不对? 
  有没有突然邪恶过?事后想想自己都害怕? 
  你会如何思考这十个哲学问题? 
  知乎已经变成乌有之乡了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蒙牛真果粒主播自称肖战粉丝,并在直播中称「要把火盆扣在黑粉头上」?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传华为高通和解,华为需向高通支付18亿美元专利费?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