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日韩朝越没有师改旅? 第1页

     

user avatar   qing-mu-wu-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师改旅”这个名字有误导性,让人以为是单纯的编制缩小,然而实际上中美的师改旅是“信息化数字化合成化改革”,这样一说就明白为什么别的国家很难搞了。

中美师改旅的核心都是让“营”具备独立的综合战术能力,以中国典型的重装营为例,要下辖2个坦克连、2个步战车连、炮兵连(含反坦克排)、火力连/排、防空分队、电子对抗分队、无人机分队、工兵分队……正副营长和几个参谋要指挥协调如此多的兵种联合作战,还要与旅属炮兵(122榴/122火)和集团军属炮兵(155榴/300远火),以及陆航、空军对接。

这还仅仅是一个营,一个重型合成旅下辖4个合成营,有90-120辆坦克,120-150辆步兵战车,数量更多的的装甲运兵车;24-30门营属自行迫榴炮,炮兵营有18-27门122榴弹炮,9-18门122火箭炮,9辆反坦克导弹车;一个装备点防空导弹(穷则HQ7和HQ6D,富则HQ17)和自行高炮的防空营,战时可能配属中距防空弹;还有一个战斗支援营(含一个侦察连),一个联勤保障营。也就是说一个合成旅最少也有8个营,涵盖大量战斗种类和任务。在实战中,下到一辆车一门炮,上到战区司令部,横向到空军预警机和战斗机,情报要畅通无阻且即时性好。这就要求极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

数字化改造,是一个困难且烧钱的事情,一方面要求你各种装备必须门类齐全,另一方面要求全部具有数字化能力,并接入指挥体系。第一方面,中国通过对04(履带)、09(八轮)、猛士(轻型高机动)车族的发展,拥有了指挥、侦察、步战、运兵、直瞄火力、间瞄火力、抢修、医疗等一套完整的装备体系,整套体系车族化标准化。现在连山猫都有车族了。

在第二方面,则是投入巨大成本给所有装备配备卫星导航和通用数据链(自主开发的)。去年军武零距离某期播出过,66式加榴炮加装卫星导航和数据链,使用激光制导炮弹与PCL181协同,联合炮击目标。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凡是改革后的合成部队,哪怕是老掉牙的装备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从战法上也能看出来,现在PLA陆军的演习出镜最多的是什么?是侦察兵、工兵,然后是炮兵防空兵。侦察兵负责情报,工兵负责破障开路、炮兵负责火力打击、防空兵负责反侦察和袭扰;坦克和步战是戏份最少的。


请问其他中小国家哪个有这么完善的装备和军事体系?哪个能负担得起全军数字化的成本?日韩印度算是军事大国了,但是上面提到的这两方面全都不及格。日本坦克步战车技术不错但是数量不足,缺乏优秀的自行火炮、野战防空和指挥侦察车辆;韩国印度坦克数量很多,但其他的就一摊烂泥。举个例子,韩国有一千多门K9火炮,但至今没有专业炮侦车和炮侦无人机,炮兵定位雷达还没有朝鲜多;印度有2000多辆坦克,但只有1000辆过时的步战车。而且这些装备大部分都是外购,来自不同国家。连装备种类都凑不齐,怎么搞合成化数字化?

如果加上空中支援就更不用比了,韩国不能自产空射对地导弹,全军库存几十枚,甚至不够自家F16打一轮的。印度全军凑不出100架武直,这些武直还挂不满弹药……至于日本,不好意思,人家没有对地攻击能力,需要的话,可以让士兵坐着OH-1对地扫射……


简而言之,要实现有效的“师改旅”:

第一,装备门类必须齐全,数量还要够多

第二,装备要全面数字化

第三,以上两条全部自主可控

现在题主应该明白为什么日韩朝越印搞不成师改旅了。没有基础就强行改的后果就是变成单纯的裁军,导致军力整体下降,这方面的典型反面例子如台湾。


user avatar   an-ni-de-ti-bo-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没意义,二、没必要,三、没小钱钱。


首先讲一下,“师改旅”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具体应该叫“新军事变革”


好了,下面具体讲:为什么日韩朝等一众国家没有进行“师改旅”?


一、“师改旅”的核心需求是即使适当裁减兵员、控制军费,还能有效地保持对中小国家可靠的军事威慑力。要实现这个需求,就要求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必须相对比较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小国家既无法对周边国家形成实质性威慑,也没有大规模更新装备的原始欲望和相应能力。也就是说谈不上会存在这个进行“师改旅”的需求。所以,大部分中小国家“师改旅”都没有太大意义。


二、“师改旅”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种全方位面向信息化条件下高烈度、快节奏、多环境局部战争的新型军事体系,或者说是打造一种对中小国家能有效保有较大非对称军事优势的新型军事体系。通俗的来说,就是为了能继续长期更好地吊打小朋友而发起的改革(大雾)。围绕着这个核心目标,才有了各种各样相适应的军事变革措施。所以,绝大部分中小国家“师改旅”都没有什么必要。


三、“师改旅”的核心变化不只是编制调整那么简单,还包括“师改旅”相应的顶层设计、机制重塑、装备更新、战略调整、战术修订、训练变化等等方方面面的改变,这个综合成本对于大部分中小国家往往无法承受,这不是你想做就能有足够多小钱钱做得了的。所以,几乎所有中小国家“师改旅”都不可能完成(试验性质的改一两个旅以外)。


总的来说,首先要有“师改旅”的需求,再有相应的目标,最后有发动军事改革的能力和小钱钱。


想了解更多关于“师改旅”的内容,欢迎阅读我下面的两个承蒙各军版大佬抬爱的高票回答,另外还请顺手点个赞再关注一下我。



user avatar   he-xin-11-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亚只有一个陆军大国,那就是中国。

师改旅不是万能药,不是哪一支军队都适合。师改旅的核心就是将最小的战术单位由师改成了旅,使其反应速度更快,更有利于应对突然爆发的冲突。其作战编制更加扁平,火力下放级数更低,旅一级就可以执行战术进攻防御等的能力,使效率更高。

但是要求也高 首先指挥扁平,就要求信息化程度高,一个营可能下辖八九个连还有后勤支援单位等,对指战员和指挥部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很大要求。其次,火力下放级数低,就要求技术装备多,旅一级就得有155炮营,陆航大队,坦克营等火力支援单位。最后,这样的编制要求了后勤人员也要多一些。所以总的来说,师改旅的一个旅怕是要比原先两个师都要贵。

所以,我们看,题主所提到的朝韩日越,由哪一国有如此多的技术装备和进攻需求啊?有哪一国有如此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啊?就算是韩国,怕是也只有几百辆K2和K9,他的第二军第三军多半还是还是卡车师团吧?


user avatar   hao-zhu-7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格式已经调整过了,按123456顺序排列

原回答:

解放军的师改旅在理论上承袭了奥加尔科夫的合成军/旅/营体系,但付诸实践的直接原因是台军在旅制化军改上的先行一步,甚至美军的旅制化军改都比台湾晚了几年。不开玩笑的说,在东亚地区还就是台军最先实践合成旅-合成营,中间有过反复,前年又开始重建合成营。所以现在的台军有7个合成旅(那边叫联兵旅),每个合成旅的大概结构是3个合成营(那边叫联兵营)+1个炮营。

为啥台军要搞旅制化军改呢,因为他们的整个战术设定就是用一整个联兵旅对抢滩的解放军发起反击,20年以前的汉光演习都是这么设定的,直到今年才变成出动一个联兵营组织反击。虽然台军联兵旅、联兵营用解放军的标准来看也是槽多无口,但比起每个师团/旅团才能出动一个即应机动联队的陆自还是强多了不是?

而且既然说到陆自,它的联队/连队/团级单位下面只有4个中队/连,和一个重迫击炮中队/连,人员规模不过1100人;要是旅团下属的小型联队,更是只有650人,甚至还没有解放军的合成营人多。所以陆自的师团本质上也就是个大一号的合成旅罢了,还是那种只能拿出一个合成营(即应机动联队)机动作战的乞丐版合成旅


补充1:

师这样的大型单位,在本来就形状狭长,而且河网、城镇密布的台西平原上几乎没法整体机动和展开阵型,实际运用中只能拆成旅用,这是台军在师改旅道路上走的这么激进的主要原因。但是台陆军又不像韩军那样可以依靠大量步枪兵死守防御工事以拖待变,因为在解放军登陆的台西平原本来就是台湾仅有的经济区,很难像三八线那样空出大量土地建设永备工事;而且台西平原地形狭长又沿海,解放军用舰炮和舰载火箭炮就可以实现全纵深覆盖,全都躲进永备工事那是要被解放军海军炮兵打死靶(还不如活靶)的。

虽然工事还是要躲,但不能放任解放军建立登陆场,把重装部队送上来,那样一切就都完了。对于台军来说,唯一的胜算就是在解放军重装部队登陆前,用自己的重装部队对解放军两栖部队和空降兵形成局部优势。可以说这是金门战役的经验,但就算没有这仗,台湾人也不至于忘了田忌赛马的道理。

所以1997年的时候,台军14个打击旅中包括3个摩步旅、3个装步旅和5个装甲旅,都是配备坦克、具备装甲反击能力的重装部队。后来台军把装甲化程度较低的摩步旅跟装步旅合并,到2014年后就变成了现在4个装甲旅、3个机步旅的规模,再加上2个陆航旅,就是台军的棺材本了。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如果那时候台军还存在的话,估计这7个联兵旅会是m1a2t+机炮型云豹的基本配置,对解放军两栖部队的威胁肯定比现在的大巴顿+榴弹机枪型云豹强多了。

台军在1997年第一次师改旅中其实是建立过联兵营的,但因为填不满人员(合成营规模一般比单兵种营更大)+没有那么多合格的营长,到2004年又改回单兵种营,这时台军联兵旅的基本架构是4个坦克营/装步营+1个炮营。当然台军在2020年以前的汉光演习中,设定基本上都是出动一整个联兵旅去对付解放军摩步营,所以台军这个联兵旅只改了一半的问题似乎还能对付着过。直到2019年台军空额率更加难看,连4个单兵种营都填不满了,只好再拆掉一个单兵种营,把空出来的部队填补另外3个营,这就是台军第二次联兵营改革的实质。台军自己都说这次联兵营改革“精简五个机步营、一个战车营,近三千人约现在一个联兵旅兵力员额转用充实其他部队”。

而且跟1997年第一次联兵营改革相比,这次的台军联兵营虽然新增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和无人机单位(姑且不讨论装备是否到位),但仍然没有侦察、医疗、保修、勤务等单位,是可怜的一次性部队(当然说破大天,整个台军都是一次性军队)。


补充2:

虽然苏军、俄军一脉相承,它们的师改旅其实也有很大不同,1980年代奥加尔科夫主导的苏军师改旅那是建立在战役机动集群理论基础上的,将占地面积庞大、行军队伍冗长的坦克师/摩步师缩小成合成旅,以降低整体集结、机动和展开过程中的耗时和占地空间,进而降低整体集结、机动和展开过程中被美军发现并拿强击机群、短程导弹甚至战术核弹招呼的可能性(应该说大部分陆军大国的师改旅都是考虑到师级战术兵团更容易被发现和招来视距外打击的结果),将坦克团/摩步团缩小成合成营也是一样的道理。至于合成旅攻防能力和抗损冗余不如师的问题,奥加尔科夫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合成旅拼在一起组成比坦克师/摩步师更强力的合成军。奥加尔科夫方案在苏军内部阻力重重,在苏联解体前就推行不下去了,最终是解放军实现了奥加尔科夫设想的合成军-合成旅-合成营体系。

但是2008年以来谢尔久科夫主导的俄军师改旅就有很明显的现实压力了。台军借着联兵营改革把营级部队填满,俄军则是借着师改旅压缩苏联时代留下的大量架子师,所以你们看10年代前期的俄军坦克旅/摩步旅,那基本上就是个没有团部的一团制坦克师/摩步师。然后也没有搞合成营改革,遇上东乌冲突这样的低烈度战事就让旅凑一个营战术群出来,但营战术群与其说是合成营,倒不如说是给炮兵营弄了个摩步营当内层护卫,到东乌战场后再吸收一些当地民兵作为外层护卫,其实就是个具备独立索敌和自保能力的机动炮兵群。说到底呢,俄国人确实没钱了,现在这种应付低烈度冲突的快反版俄军都免不得吃苏联老本,要让他们重新实践奥加尔科夫那套确实是强人所难。2008年俄军的师改旅是为了应付现实压力(没钱+没人),2014年后俄军重建了几个重装师也是为了应付现实压力(克里米亚危机后北约的进一步进逼)。


补充3:

陆自和韩军的编制架构都和旧日军有传承关系,所以得先从旧日军说起:到了二战中期,旧日军的编制架构已然相当混乱:师团有甲乙丙丁之分,旅团有师团下属和独立混成之分,旧日军的团不叫团叫联队,旧日军嘴里的“团”其实是类似美军团级战斗队那样的加强团……

所以陆自和韩军的“团”才是类似合成旅的部队,比如516兵变后高木咔咔从30师团和33师团各抽调了一个联队作为政变集团的贴身警卫,后来这两个联队就演变成了配属坦克部队的30警备团和33警备团(五学家们应该很熟悉这两支部队)。至于陆自,水陆机动团总听说过吧?号称日本海军陆战队的那玩意儿。

现代日韩军队主要是没有足够大的外部压力逼迫它们搞全面军改,毕竟苏联早就没了,陆自真正回归了警察预备队的本职工作;朝鲜人民军的空地火力也没强大到能让韩军无法进行师团单位的集结和调动(但解放军能让台军连旅级部队都不敢整体集结)。也就是近两年看到解放军合成旅改革的成果后,日韩军队才开始进行跟踪式的改革,比如陆自近两年的军改方案是部分师团、旅团配置“即应机动连队”作为机动力量,韩军则是将师团下面的联队改编为2~5个旅团(至于会不会跟美军那样将师级单位虚化为指挥部,还不能肯定)。

再多说两句,至少在2010年代,韩军和台军的建设思路就已经分道扬镳了。台军实际上已经不怎么依赖后续动员的兵力,完全抱着9个打击旅一波梭哈决胜负的打算。韩军则不一样,谁让他们的北面兄弟不但会码人头,还有能耐派几十万轻步兵渗透到三八线南方呢?前后都要设防,这才是韩军长期规模巨大、守备单位众多的主要原因。而规模巨大、守备单位众多就导致韩军机械化率较低,步枪手数量过剩,那么一群步枪手编成师还是编成旅又有什么区别?陆自其实也是这个问题,相当一批部队除了120迫击炮和反坦克导弹就只有步枪手了。


补充4:

其实在二战时代,除了果脯和苏联这种只能凑出几千人的小型师的国家外,大凡能凑出一两万人的大型师的,很少会让师作为整体投入战斗,而是将师里面的精锐集中起来凑个加强团,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比如说德军在东线搞的装甲师战斗群,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搞的支队,这些加强团都是师级单位根据需要临时组建的,美军装甲师的A/B/R战斗群指挥部也是临时塞部队进去。

当然,二战后期德军探索过将装甲师战斗群弄成固定编制,这就是1944年德军101~113装甲旅的初衷。当然跟装甲师战斗群相比,44型装甲旅自身既没有侦察兵也没有炮兵,就是纯粹的装甲救火队了(所以古德里安很反对这种削弱装甲部队攻坚突破能力的做法),却被派去西线执行超出其能力的装甲反击任务(盟军的步坦协同和空中火力强于苏军,德军装甲群很难找到突破口),所以效果很不行,只坚持了半年就全部解散编入装甲师了。

不过固定编制的团级战斗群的理念在冷战时期倒是被苏军继承了下来,苏军的坦克团和摩步团都实现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自行炮兵的基本合成。而美军在1955年全面取消团级建制,之后经历过五群制师、road师一直到86型师,都是以旅指挥部临时配置战斗营组成旅战斗群。相较苏军的团来说,美军的旅在后勤保障上更加完善,具备更长的自持力。

所以21世纪初的旅战斗队(BCT)军改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将美军数十年来由师部临时组建旅战斗群的做法转变成固定编制的旅战斗群。当然美军搞固定编制的旅战斗队,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方便全球投送,大概要求是24小时投送一个步兵旅(IBCT),96个小时投送一个斯崔克旅(SBCT)或一个装甲联兵营(CAB),所以现在明白美军当初为啥要搞斯崔克旅了吧?按美军当年设想的每个连3门105突击炮的斯崔克旅肯定比一个装甲联兵营强得多对吧?即使MGS突击炮现在要退役了,每个排3门30速射炮的斯崔克旅仍然比步兵旅强太多。

团演变成合成营也是一样的道理,当需要临时编成的营级战斗群(你们可以理解成加强营)能够形成固定编制的话,那么团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像加强团变成了合成旅让师失去了存在意义。


补充5:

二战以前师能够作为最常见最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因为它是最低一层的常备合成化兵团,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和自持力。师下面的团一般都是单兵种的,即使是战术理论比较先进的德军,其步兵团也只有步兵,和步兵炮、迫击炮等步兵武器,装甲团也只有坦克及其维修队,所以德军才需要把这些团拆开再组成战斗群,不然让没有步兵掩护的装甲团单独冲击反坦克阵地,或者让没有坦克掩护的步兵团单独冲击机枪阵地,那德军根本坚持不到1945年。

苏军虽然实现了团级部队的合成化,但苏军坦克团、摩步团的后勤保障还是离不开师部(比如苏军摩步团坦克+摩托化步兵+自行炮兵一共5个营,加上团部也才只有2300人,可想而知它的后勤保障分队不会有多少人),所以仍然不能作为独立的战术兵团使用。而北约这边基本上都改团为旅了,比如西德的师下面就是装甲旅和装甲掷弹兵旅,这个是固定编制的,而且在80年代也推行过合成营编制在80年代,西德陆军将旅下的一个营设置为装甲兵+装甲掷弹兵联兵营,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都叫旅,但是合成化程度和战斗力也分三六九等的,比如说现代美军还有33个(陆军13个,陆军国民警卫队20个)只有装甲悍马和牵引火炮的步兵旅,就算过几年MPF轻坦到位也就一个连而已,光看纸面数据它甚至不一定打得过台军的装甲旅。当然实际上嘛,就算不呼叫空军和陆航,台军装甲旅也吃不下美军步兵旅,因为台军的联兵旅和苏军的团一样,战斗部队合成化了,后勤保障部队还是很薄弱,打个两三天就弹尽粮绝了。合成旅的战斗部队不一定很强,但是后勤保障那还是得向师看齐的,不然还要上级单位全程管后勤保障,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独立的战术兵团呢?前文提到台军一个联兵旅的员额大约是3000人,而美军旅战斗队即使是最早期那种只有2个步兵营的步兵旅都有3800人,而现在配置3个步兵营的步兵旅则有4200人,那么这1000多人多在什么地方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补充6:

师改旅还涉及到大量团级军官的前途问题,团长管理团级部队有一套完整的团部机关,包括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和装备处,但是合成营营长一般就只有一个参谋班子,包括参谋长和几名参谋,所以团长即使能管得好一个团,他也未必管得好一个合成营,而且合成营营部也不需要团部这么多人,所以大量团级军官在军旅营结构下是没什么前途的,要安置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这也侧面证明了没有足够大的外部压力,没谁敢冒着让大量军官转业的风险强行推进军改。即使是美军虽然将基本战术兵团变成了旅,但是它只是将原来的团升级成了旅,然后将师直属队全部拆分给旅(比如旅战斗队的炮兵营就是从原来师炮兵拿来的),让师就留个师部充当战区指挥部,这样就不用让太多军官转业。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事思想跟先进武器一样,也是钱堆出来的。

中俄的师改旅起源自奥加尔科夫军事改革,发展于90年代中俄军事交流,完善于21世纪的大量演习。基础扎实,脉络清晰,经过了多年论证和实验。对相应的军队编制,战役组织,战术战法,作训条令,乃至后勤保障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这之后才进行了真正的大规模师改旅。

就算这样,俄军由于传统的原因,还开了一部分倒车。

这种级别的科研,其消耗的资源不比研制F22/J20低,根本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承受得起的。

不经过大量验证就贸然改的话,相当于整个军队作战体系作废,两眼一抹黑去打未来战争,下场请参见乌克兰。。。。。。


user avatar   xi-yun-yong-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群xjb答的...

日本旧路军编制:派遣军、方面军并非单纯军事单位,“军”非常设。师团(相当于PLA军或集团军)——旅团(独立旅团接近PLA的师,而师团下属旅团规模接近PLA的旅)——联队(军改前PLA团)——大队(营)——中队(连)——小队(排)——分队(班)

陆自的“连队”介于旧IJA联队和大队之间,相当于合成营。

朝韩两国陆军常规部队,就是以旧日军构架分别杂交二战时苏美两军

日本的师团7000-9000人,和中国的旅本来就对等。

日本的“连队”是师团或旅团下面的一级单位,原本就相当于中国的合成营规模。

换句话说人家本来就是师/旅——营——连三级单位,为啥要改?

除此之外:

韩国陆军部队分三类。一类是听命于首警司的各路空输、特战旅;一类是听美国指挥的皇协军;还有美韩混合部队。

第一类原本就是旅为主,第三类编制和美军保持一致。

第二类是大多数,由美韩双头指挥(战时归美国指挥),主要任务就是当T,所以保持了昭和正统与二战美军杂交的军——1.5万人大师——旅——团。这些部队只要负责防守就行了。至于进攻任务,由美军、混成部队担任。

而韩国每个特战旅是1500人左右,由特战司或首警直辖。

朝鲜步兵师下面是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而机械化部队、坦克部队则是旅——大队(连)。

南北编制上其实很类似:步兵师是T,所以几乎保持了旧IJA的编制,人数很多(1.2-1.5万)

而进攻部队则早就旅——营或旅——连了。干嘛要改?

朝鲜一线部队师改旅从90年代就开始了...

而韩国陆军只有首警司和特战司下辖部队归青瓦台管。三种部队军官的升迁都有严格区别。韩国虽说在李明博时期收回了和平时期皇协军指挥权,但皇协军的战时指挥还是归美国直辖,所以青瓦台没动力、也没权去改皇协军的编制

顺便说下,韩国大部分的陆军中将都是皇协军的军长或参谋,对国内局势影响力为0,青瓦台也管不了他们。

青瓦台麾下的实职中将岗位非常少;青瓦台所属各作战部队的指挥官普遍是准将。所以全小将作为青瓦台序列的陆军军官,是没有中将能约束的...


user avatar   neng-b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作者对精实案时期详细的国军旅编制不够熟悉,本文旅以下编制为我所估计,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正交流)

对于题目中的几个国家,最直接的参考是中華民國國軍在1997年进行的中華民國國軍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規劃案精實案

“動員戡亂”时期或1997年前的中華民國即我国台湾当局与题目中提到的几个东亚国家,尤其是大韩民国及前越南共和国的国情及国防政策具有高度相似性。具体体现在:

1.类似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我国台湾省(不含金门马祖)领土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1956年全岛总人口约922.5万人,2018年约2357万人;大韩民国领土总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现人口为5153万人。

2.巨大的战争压力:我国台湾省当局在“動員戡亂”时期时刻准备着对大陆的战争。这不仅包括58年的金门炮战和96年的海峡危机,也包括六七十年代后蒋介石匪帮的所谓“國光計劃”、“王師計劃”及试图参与越南战争等军事冒险行为;大韩民国长期与朝鲜人民军敌对,无须赘述。

3.类似的国家历史:都经历了日本帝国统治、由穷变富,由军事独裁到资产阶级民主化这三个过程。我国台湾省长期处于“動員戡亂”时期,由蒋政权反动政权实行军事独裁统治,80年代后经济腾飞、解嚴、民主化,现总体为发达地区;大韩民国也经历了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等多个反动独裁统治时期。大韩民国也在80年代实现经济腾飞,通过群众斗争实现民主化,现也为发达地区。两个地区都具有极其深刻的昭和日帝烙印,现阶段青年人的状态也普遍相同。

4.相同的国际地位:美帝国主义在冷战时期的仆从政权,当然历任当局中不乏野心勃勃的。

这就决定了中華民國陸軍和现今的大韩民国国军具有高度一致性:

1.在有限人口及资源下,维持庞大军队规模。为此,精進案前的中華民國國軍和大韩民国国军都采用普遍义务兵役制制度,即全国适龄男性(所谓“役男”)无特殊情况者都应在军队服役若干时间(如1-2年),退伍后转入预备役。普遍义务兵役制使战争压力巨大但资源人口有限的国家能保有惊人的军事人员/总人口比例,在战时动员后更能拉起庞大的队伍。如中華民國國軍在97年前长期保有50-60万的规模,期间人口从800万增加至2000万。

2.类似的军队架构和战略。精实案前的中華民國國軍和大韩民国国军由大量“役男”填充的步兵师/乡土步兵师组成基干,少量精锐(如韩国首都机械化军等)组成关键的战术预备队,编有空降兵、特种兵、游骑兵等作为常备精锐快速反应单位。前越南共和国军和朝鲜人民军也采用这种架构。战斗思路为用烂部队消耗敌人,用好部队反击、歼灭敌人。该思路长期以来也为规模庞大但大部分兵力兵器水平远低于假想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采用。

3.经济腾飞后青年人思想状况的变化。随着经济腾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对参军的热情日渐低下。

4.军队文化土壤的相似性。两军在成长阶段都同旧日本帝国渊源很深,在冷战期间(50年代后)都接受美军训练或支援。军事文化上都很相似,可以简单视为讲不同语言的、昭和画风的美国东亚仆从军(前越南共和国军也一样)。

总体上看,韩国和我国台湾省面对的情况最相似。题目中的其他几个国家军队,例如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的情况也类似。日本自卫队由于自身性质原因,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军队一样缺乏积极改革动力。

现在来谈谈《精實案》前后的中華民國陸軍。

1979年中美建交后,蒋台当局“反攻”美梦彻底破产,中華民國國軍的战略目标开始转向积极防御、固守台澎金马。同年中華民國陸軍正在实施军改《崑崙案》,仍边有4个军团(陆军第6、8、10军团及金防指)、5个军(陆军第20、32、58、69军,马防指)共27个师(其中12个重装师,6个轻装师),9个预备役步兵师和4个独立装甲旅,2个独立空降旅的庞大编制。同比76年《嘉禾案》末期,减少2个陆军军,增加一个軍團(訓練作戰發展司令部改8軍團)。随后在1980-1989年,中華民國连续实施军改《陸精1-7號案》,在《崑崙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这包括:军团及重装师装甲单位的扩编;基本战术兵团火炮增编及更新;在原有单位基础上增编2个机械化步兵师和4个輕裝步兵師;驻扎金门的4个重裝步兵師缩编为外島步兵師;各兵团部队补充一批专业兵。

1987年7月15日,“解除台灣省戒嚴令”发布。台湾岛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和民主化,人民生活提高,随之是参军拥军热情的下降;同时大陆改革开放,冷战走向缓和。此时继续维持庞大兵力已于当前岛内及国际形势不符。中華民國國軍不单规模庞大,而且官兵配比严重失衡(例如没有兵只有官的政戰科)。庞大的军队尤其是机关队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裁军、改革势在必行。1988年,时任“副總統”李登辉接替蒋经国成为台当局领导人决定排除郝伯村(时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等强硬派的阻挠,力推兵力改革。在陆续出台《十年兵力整建規劃》、《中原專案》(后称《博愛專案》)几个草稿之后,中華民國陸軍在參謀總長罗本立陆军上将的主持下,开展了以“精簡高層、充實基層”为主题的军改《精實案》。该项目预计于2001年结束,目的为通过机关重组和大规模裁军,將中華民國國軍的规模减为40万左右。

对于中華民國陸軍而言,战斗单位最大的组织架构变化就是本题中所问的“师改旅”,其含义实际为:将担任陆军基本战术兵团的任务由师转交到旅。所谓基本战术兵团,即遂行战术性战斗任务的、战时编入战役军团的、编诸兵种合成部队、专业兵分队组成的军队组织(华约军语)。在二战和冷战中,这一任务长期由师担任。而自美国陆军ROAD时代一路走来的西方旅一级单位,长期以来担任的角色是基本战术兵团下的部队。此时的旅与传统团的区别主要在于大一点的、后勤储备和专业兵数量多一些的指挥部、强一些的独立作战能力和长一点的作战持续时间。因此,虽然在69年《嘉禾一號案》后实现了废团改旅,但97年前后的中華民國陸軍旅是有显著差别的。

中華民國陸軍的师改旅方案简略如下。所有的师和独立旅都被裁掉(仍保留8个师级指挥机关),所有作战单位整编为39个聯合兵種旅(联兵旅),在旅一级实现合成化。联兵旅按任务划分为打擊旅(14个)和守備旅(25个)。守備旅编入各军团及守备指挥部;打擊旅则主要投入到岛外的积极作战中,分五种编制:

1.摩托化步兵旅,3个:200、269、298。编制应为1个战车营、2-3个摩托化步兵营、1个炮兵营

2.装甲步兵旅,3个:351、373、395。编制应为1个战车营、2-3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营。(机动营也有可能是2+2)

3.装甲旅,5个:503、542、564、584、586。编制应为2个战车营、2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营。(机动营也有可能是3+1)

4.空中骑兵旅,2个:601、602。实际应为陆军航空旅

5.特种作战旅,1个:862。

经过改编后,中華民國陸軍旅——尤其是打擊旅中的摩托化步兵旅、装甲旅和装甲步兵旅实现了承担基本战术兵团使命的能力。此时的中华民国陆军虽仍编有8个陆军师(16、19、26、33、34、46、49、51),但其意义也与97年前完全不同。类似于04年实现BCT改革后的美国陆军,师不再作为基本战术兵团,而是一个用来搭建战时指挥部或高级战术兵团的架子机关。而2004年的《精進案》,则干脆连这8个师都一起裁掉了。经过《精實案》,中華民國陸軍获得了一批数量更多、更为灵活的基本战术兵团。同时在大刀阔斧的整编中,机关、行政人员也得以大量的裁撤精简——当然相当部分的机关人员还是参与到了陸軍飛彈指揮部和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的组建中去。军队规模缩小了,军费压力也大大缓解此外,金防指也由军团级下调为军级,因此中華民國陸軍也失去了在金门岛对抗解放军的能力。《精實案》的目的大部分实现了。

其后进行的《精進案》(04-07)和《精粹案》(11-14)继续深化了《精實案》的成果。包括彻底裁撤师、并编打击旅和守备旅、裁撤一批校级军官、改普遍义务兵役制为志愿兵役制、新訓步兵旅复编陆军、裁撤聯勤總部等。这三次裁军并称为“三精案”。其特点和当代几项著名的,新形势下的军事改革方案(例如谢尔久科夫“新面貌”改革)一样,可以总结为:

1.裁撤军队规模的同时,建设数量更多、战斗能力更强、更灵活的战斗单位;

2.精简员额的目标主要为机关和高层人员

3.师改旅:将基本战术兵团的使命由师转交到旅

4.义务兵役制向志愿兵役制过渡,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当代寻求招募素质更佳的兵员

5.重视专业兵建设

6.向民间承包商开放军队联勤业务

《精實案》虽然牵扯到种种利益分配问题,但总体仍然可以评价为一次卓越而大胆的军事改革,一次性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型。历史地看,能称得上是亚洲的先行者。当然其后“二精”在深化这些成果时,采取了许多更为激进甚至可以称得上“动摇台当局统治基础”的手段,造成的一些恶劣结果有目共睹。原本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的中華民國陸軍,现在和台湾社会一道走向了迷茫之中。同时三精案和“新面貌”改革的结果也显示,其预期结果并非是积极的。如志愿兵役制并不一定意味着更优秀的士兵,还动摇了动员制度;将军队联勤业务外包给唯利是图的资本,那军队从机关人员到装备也不免沾上“鲜血和污秽的东西”。同时作为兵团的师和旅,也未必有谁更先进一说,而是各有其擅长的作战环境。这也是俄联邦陆军和解放军仍保留师的重要原因。诸位在审视这些改革的时候,不能轻易按照一个模板去为其贴上“先进、落后”的标签。毕竟一切还要通过实践的方式,等历史来检验。

说回正题。此时的大韩民国国军,或许也走到了1997年中華民國國軍走过的关口。随着多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青年人失去参军拥军的热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随着今年上半年北南和解的曙光初现,大韩民国承受60余年的战争压力就要减轻。此时庞大笨重的军队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历史环境。据闻前不久韩国国防部已经终止了若干军工项目的研发,也许一个类似精实案的大规模调整正势在必行。而对于三八线北方、掌握了核打击能力的朝鲜人民军而言,原本用于震慑美韩阵营的庞大常规军队已无存在必要。在北南和解和经济建设的趋势下,类似的军事改革可能也将在朝鲜人民军中实施。如此一来,大批军队中的人员将转到地方上,投身到建设事业中区。在可能出现的军事改革中,朝韩都可能借鉴当下流行的师改旅方案。


user avatar   li-qin-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简单,日韩朝三国陆军技术装备数量和质量都跟中美俄差一大截,训练也不如中美俄的陆军。一旦模仿中美俄很容易出现编制更小的旅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

同样的战场宽度和纵深,解放军开着99坦克、03轮突、PLZ05火炮,带着WZ10上,一个旅足够完成进攻任务。要是换成朝鲜的暴风虎、谷山大炮,起码要一个师才能取得相同效果。


user avatar   guang-hui-sui-yue-4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其实有个特别让人哭笑不得的原因

这是大概2013、2014年前后在一本《世界军事》杂志上刊登的,作者是陆自一个大佐(一等陆佐)他在里面痛心疾首地斥责陆上自卫队死板、不懂变通、墨守成规,拒绝军事革新、拥抱最新的战争思维,他说,陆自之所以保持方面队—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的传统编制,是因为陆自仍然保留了天皇亲授的联队旗,所以必须保留联队编制。。。他认为,应该效仿美军,将方面队—师团/旅团—联队—大队改编为方面队—旅团—大队

陆自装备整体而言算不错的,但是先进装备数量太少,机械化部队规模不足:陆自只有四个坦克联队,师团属战车大队和旅团属战车中队基本只有二三十辆坦克,与韩军步兵师团直属战车大队规模基本相当

陆自整体规模就太小,兵员缺乏,第九师团规模只比我军旅级大一点点,旅团只有四千左右的规模。说好听叫保留骨干,后期征兆,说实话就是苏联远东缺编的机枪炮兵师,这种部队谢尔久科夫时期就整理完了


user avatar   huang-chong-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人家的战略本来就是随时要拼命打大仗的。(包括日本)

师改旅趋势无非就是就是全球化以后,大规模战争几乎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低烈度低人数的武装冲突,用旅要比师灵活得多。

也就是维稳战,治安战,用旅也足以解决问题。

而且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军队的忠诚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

师团制使得统帅部始终无法直接控制军队,只能委任给师长权力进行统治,指挥层级一多,官兵们就会本能的产生对XX师的认同,而不会把其他人的命令当回事。

也就是说,这等于统帅部的权力将取决于师长们的忠诚度,而非反过来。

但是师团制改成旅营制以后,

部队细碎化、军人原子化之后。

统帅部就完成了彻底的集权,就可以真正的彻底支配每一只部队了。

特别是在和平时代,一旦师长叛乱/意图叛乱/产生不满是很严重的问题。

而旅长无论如何不满,也只能忍受下去。

即使旅长想要做出某些出格举动,也很容易被镇压,由于缺乏纵深,一旦不忠,上面派人斩首也很容易(比如幽灵旅旅长阿列克谢•莫兹戈沃伊)。

还有一个例子

在两年前,一个亚速营士兵因为见义勇为阻止了一个亚美尼亚黑帮分子对乌克兰女人的性骚扰而打成重伤,结果凶手关了几天就放出来。
而亚速营想去给躺在医院的战友献血,直接被泽连斯基下令几个乌军的旅强行揽住。
最后导致该士兵死亡后的一个月,凶手才被重新逮捕。

亚速营事实上编制上是一个装甲旅。

要是是一个师,谁敢拦?

所以,师这个单位,本质上是一个陆军单位,不仅是先军政治和陆军主宰一切的象征,也是义务兵役制的依托。

废除师团制,在防止师长们将军队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的同时,

也能把军一级的单位进行有效的重组。

使其变成了一个口袋单位。

让那些军长和集团军司令们不再是拥兵自重的诸侯,而是成为了统帅部的管家。

这也能有效的防止叛乱行为,

由于一旦师长叛乱,不但会裹挟底下的旅长/团长不得不服从,也很容易把军长/集团军司令一起拉下水。

而在旅营制下,这变得完全不可能,旅长永远掀不起波澜,就算挟持了军长/集团军司令也没有任何作用。

这也是旅营制下的必然结果,旅长与统帅部的距离远比和军长/集团军司令近,统帅部直接管到旅。

因此,反过来,旅营制下的军长/集团军司令由于和底下人不亲,且自身的亲兵数量非常有限。

使得其甚至无法通过像师团制下的师长命令/裹挟旅长/团长那样的裹挟部下进行大规模的叛乱活动。

更别说像师团制下的军长/集团军司令那样风光无限了。

而潜在叛乱风险正是这以前的那些军头/诸侯们和统帅部讨价还价获取最大利益的一种无形“威慑”。


当然,师改旅的弊端在八年俄乌战争中也暴露得很明显,自持力严重下降,在大兵团作战中碰到硬茬,很容易被分割包围,军官死亡率也较高。

而旅营制又没有师团制那样完整的指挥官培养与晋升通道,指挥骨干一被打掉,基本上就完了。

不过还有一个好处,安置退役军官变得相对简单,不像师团制那样有大量的高级军官需要安置妥当,安置不好引发不满,很容易让这些退役高级军官变成自己的敌人和威胁。

说回正题,在顿巴斯之后,俄军部分军队已经重新恢复了师团制,但显然只是把部分忠诚度高的功勋部队恢复为师而已。

剩下的绝大部分俄军部队依旧是一盘散沙的营级战斗群(БТГ),在和旅营制的乌军交战过程中立即暴露了指挥混乱,各自为战,补给路线脆弱等问题。

战后无论俄军是输是赢,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基本上必须因此引咎辞职了。

搞不好脑袋都得被普京砍掉。

————————3.14更新

刚刚在别的平台上检索关键词“师改旅”结果发现了一大群黄文炳在热议这一问题。

那段时间我都是退出这一系列政治军事话题的评论,专心研究动物。

居然不知道美军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推行“把旅重新改回师”的改革规划了。

真是惭愧,也亏我知道“师改旅”的危害。

现在我的回答的评论区里面那些吹“师改旅”是“因为要花钱,信息化要求高”的家伙们,这下打脸不?

而且是美军亲自打脸和开始批判“师改旅”了,

把旅重新合并为师,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减少绝大部分腐败圈钱浪费。

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加军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几何倍数的增加军人对部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背后不止是旅长了,而是师长和集团军司令。

让军人在潜意识里就明白,他们绝不孤单!绝不各自为战!

同时对军官也是极大的鼓励,上升渠道得到畅通。

在阿富汗殿后的八十二空降师师长,美国“师改旅”事实上是留了一手的,广泛保留了“师”作为行政编制,只是架空成了口袋。

那为什么美军现在才重新搞呢?

其实“回归师团制”并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这对军事和经济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核心还是军队所在国的内部治理问题。

因为就像之前说的那样,师改旅的核心目的就是两个字———“维稳”。

对外—无大敌,而专著打治安战,

对内—把部队细碎化,把军人原子化,

从而在根本上阻止一切叛乱活动和军事政变的可能。

著名的俄军第五集团军司令 列夫•罗赫林中将,他在1998年试图发起政变摧毁叶利钦,但后因事情败露而被暗杀。

一旦恢复师团制,那等于把权力重新还给军队,集团军司令将从“大管家”重新变成炙手可热的权贵,就像以前那样。

统帅部也不得不和师长们讨价还价来维持他们的忠诚和获得他们的支持。


那拜登为什么不顾维稳大局而全力推行“恢复师团制”?

主要是因为由于阿富汗撤军问题惹恼了美军和既得利益集团,搞得拜登政府在2021年的下半年内外交困、风雨飘摇。

所以拜登并不像普京那样只把少量忠诚度高的部队重新合并为师,而是要在美国陆军中全面恢复师团建制。

显然,之后拜登在2022年权势大涨也证明了,恢复师团制是美国军心所向,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这让美军恢复了对拜登的服从。


同时,恢复师团建制也会带来地缘政治上的如同地震般的剧变。

事实上,如果没有陆军的占领和维持局面,一切影响力都很容易烟消云散。

师是最典型的陆军单位,恢复师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陆军,有助于真正的占领和控制一切地方,而不是只用经济。

现在商业利益也要向占领军屈服,没有师团制,重新把铁幕拉下就无从说起!

因此,拜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相关话题

  朝鲜和韩国的军力情况对比是如何的? 
  为什么明明钢铁资源如此匮乏,日本刀却能跻身世界三大名刀,而唐刀却已失传? 
  不会任何日语去日本旅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日本在1945-1951(旧金山和约签署)对台湾是否拥有主权? 
  如何看待报道“日本黄瓜13元一根”的新闻被群嘲? 
  为什么日本的陆军比海军差这么多呢? 
  哪种现代单兵武器对朝鲜的志愿军价值最高? 
  有哪些好听的日本名推荐? 
  总是见日本人看那种像古文一样字是竖着写的书,那是什么书? 
  为什么日本玩家对竞技游戏接受度不高? 

前一个讨论
面对一个长期不工作的老公,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特朗普会成为一个钉在美国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吗?





© 2025-01-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