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战国是村战】这个概念,到底指的是战争人数规模少,还是国土疆域面积小? 第1页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中间流传过这样的段子:大学新生相处头一个月,所有人都觉得对方不爱干净,更精确的说,不洗澡。为什么呢?因为南方人看来,秋老虎的季节里,北方同学居然两三天都不冲一下,简直不可理喻;北方人看来,南方人自己冲一冲就算洗澡,从来不去澡堂子搓泥,简直不可理喻。

这个段子讲述了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当你把自己的经验套在另一个生活背景成长起来的人身上时,你很容易觉得他的生活是荒谬可笑的。

中国人觉得“日本战国是村长打架”,实际上就是因为以中国历史的模版来看,日本战国历史确实更接近于村战。和题主说的两个原因没什么关系,真正让日本战国得名“村长械斗”的,是这几个因素:

第一,中国人理解的战争,是终极政治手段,终极!在战争之前,是贸易战,是使臣的嘴炮,是诸侯会盟。战车一旦开动,就是血流漂杵伏尸百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这才是战争。

与中国相比,日本战国时期相当多的战斗没有这么残酷的目的,武士阶层的战斗很多情况下只是政治手段“之一”而非“最后方案”,几十个武士带着上百个看热闹的农民咋咋呼呼打一架,倒了一两个剩下的坐下来喝茶,喝完茶该干嘛干嘛。在中国人看来,这就叫如同儿戏,这就叫村民械斗,最多也不过是帮派斗殴,上不得台面。在南方某些地方,就算是为了划龙舟打起来都比这种小规模场面动静大。

第二,在日本绝大部分地区,兵农分离的概念,直到战国末期的信长时代才逐渐完善,而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向职业兵制度发展。即使在人力严重不足的战乱年代,也是让士兵空闲时去种田的屯田制,依然非常强调对士兵组织能力。就算中国要摊派壮丁,也要统一管理初步训练了才拉上战场。

反观日本,大名要出兵,召集手下一帮小领主,小领主每人再拉来几十个没怎么训练的农民,还没有统一训练,没有统一阵形,在中国人看来这根本不能叫军队。后来,这种规模的部队有个近代化的称呼,团练武装,或曰“练勇”,也就是地方上训练的民兵。

第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的战争理论很早就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高度。战争是国家机器的比拼,后勤则是比拼的重点。没有后勤的军队,中国史书上一律称之为“寇”“贼”,很少视为堂堂正正的军队。

日本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临近大名的战斗经常是自带干粮,或者是由征召的小领主自己组织粮饷,这又是一个和中国的村民械斗更加相似的特点,大家自带口粮出去打一架,打赢了全村人吃顿好的,没占到便宜回家各吃各的,连“当兵吃粮”的概念都不完善,中国人当然不觉得这群人是兵。

我知道很多对日本战国历史花过时间的人会苦口婆心的一次又一次科普,日本战国真的不是村战,正如鲸鱼不是鱼,鬣狗不是狗,高晓松不是学者,Scootaloo不会飞一样,是无可争议的科学事实,但是这对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这种普通人感兴趣的是寻找“共性”。从中国人熟悉的角度看过去,日本战国,同中国历史上的村战相似点更多,这就够了。以中国业余文史讨论者的视角看来,国战----------诸侯争霸---日本战国(绝大部分)-团练斗土匪--村长聚众斗殴,这就是“中国人眼中的日本战国”坐标图。

至于为什么中国人会这么想……嗯……日本人自己做的文化输出,问他们咯。


user avatar   dong-feng-gu-zao-miao-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衡量。因为珠三角有香港的特殊关系,以及面积体量等各种方面的不同,这里我主要拿京沪来举例。

第一,周边基础

首先明确一下,北京周边只看石家庄以北的城市,上海周边只看苏南浙北。于是就能发现北京周边北有燕山,西有太行。题主所谓的“还不及中西部的大中型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处于这片山区(甚至北京本身就有2/3的面积处于山区),外加自古便是慷慨悲歌的兵家必争之地,故而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在北京没有成为首都的时候就是落后的。而上海周边则是天堂苏杭,外加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米之乡并非边疆要塞。因此,在没有上海的时候长三角便是富甲天下的地区。打个比方,北京是在贫民窟长大的,而上海是富二代。

(珠三角也是一样的,广东也是个多山的省份,于是就有了珠三与非珠的巨大差距。这样的差距在大平原省江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第二,两地政策

现在我们假定北京、上海发展现代经济的目标都是建成一座可以带动、反哺周边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那么北京、上海在建设核心城市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个先“吸血”(政策获益),再“反哺”(带动周边)的现象。

因此,我们来看看的“吸血”吧。人所共知,北京是49年后受到政策倾斜最大的城市,而上海则是当仁不让的老二。但如果把时间轴的原点从49年挪到辛亥革命,那上海将是中国近代受到政策优惠最多的地方。从大上海计划到后来的工农业剪刀差,从“中国的王牌“到浦东开发,无一不说明这点。因此,上海的”吸血“比北京早了几十年。所以理论上相应的”反哺“就会早几十年。我们可以拿苏州园区的建设对比唐山曹妃甸,基本上就是这个时间差。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说当下京沪两地的政策获益还可以比较的话,那江苏与河北的获益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江时期大量的政策倾斜几乎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发展长三角(发展中部三角、打造成渝经济圈、以及振兴东北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所以出现了很多搞笑的事情,比如作为中国科技中心的北京有大量的科研成果等待卵化。而这些叫“清华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之类的卵化机构居然不在河北或者天津,反而去了长三角的无锡苏州。这就越发加剧了两地的发展不均。

第三,产业结构

上海是中国的工业中心,而考虑到交通问题,北京则主要发展服务业。这样一来,上海在产业升级的时候更加适合给周边地区“反哺”。而北京则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外放了

第四,人文思想

江南人民的商业头脑自古就是中国翘楚,并且和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而河北大部分人至今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奋斗精神也十分值得称道,而河北人民的生活相对闲适,更喜欢享受生活,比不上四川,但我看也差不多了。虽然,“奋斗”和“享受”这两种生活态度不能说有优劣之分,但必须承认不同的态度对地区发展有着实际且不同的影响。

综上,结果就是:基础好并且有优惠政策和商业头脑的江浙地区,更早的接受了上海更多的反哺; 基础相对差并且又没有政策优惠和商业头脑的河北地区,更晚的接受了北京较少的反哺这样一来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来个私货:我认为如果北京不是首都或者只是单纯的政治中心,那么河北可能比现在还差。毕竟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条件来看,河北几乎都是中国大陆临海省份里最差的,甚至不如一些内陆省份。




  

相关话题

  织田信长、今川义元他们为什么要上洛(上京)?利益何在? 
  如果没有斋藤道三的帮助,织田信长还能崛起吗? 
  日本战国的战争真的是「村长打架」那样吗? 
  大明亡国,几个原因的重要性怎么排序? 
  为什么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时不顺势消灭所有外样大名? 
  平清盛或者说平家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贵族化后的平家失去了武士阶层的支持?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 
  如果把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的死期对换一下。那么在家康死后。秀吉能打败德川家吗? 
  "下克上"(げこくじょう)文化的成因是什么? 
  假如换一个新的幕府来代替不得人心的德川幕府,能不能阻止倒幕战争、大政奉还乃至于天皇重得权力? 

前一个讨论
短发女孩怎么穿衣打扮会显得青春活泼?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中国不参加今年《禁止核武器条约》谈判?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