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俄罗斯现在是在一步步衰落吗? 第3页

                 

user avatar   yan-su-huo-po-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几个我遇到的小事说一下,不一定准确,但是亲身经历。

2014年,有机会去俄罗斯玩,当时接待我的是一个莫斯科大学的一个教授,因为我听说俄罗斯男人都有酗酒的习惯,就给他带了两瓶高度白酒,价格都是在180元人民币左右。

当他看到酒非常高兴,二话不说开盖就尝了一口,更是赞不绝口(我和他使用英语交流),然后他问了我酒的价格,听完了他大吃一惊,连忙不喝了,说太贵重了,要等到妻子生日时候招待客人喝,我听完感觉有点意外,但并没有往经济条件差这方面想,毕竟好歹也是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我本能的以为他可能是有点抠门。

随后我们去了一个装修还算豪华的餐厅用餐,中间有几个驻场演员表演节目,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歌唱演员,唱歌的水平简直堪比吴碧霞和戴玉强,我当时震惊了,一个普通的餐厅驻唱居然有这么高的艺术水准,后来我才得知,这两个歌手都是前苏联功勋艺术家。功勋艺术家居然沦落到餐厅驻唱讨生活。


user avatar   hu-shi-yi-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在俄罗斯做小生意的人来说两句吧!其实基本这里的中国人没一个看好俄罗斯的发展。可以说是,二十年前这里是什么样的,现在还是什么样。而且俄罗斯贪污腐败严重,严重到你不能想象。警察在大街上直接叫中国人给钱。市场管理员,不给他钱,他就把你店关了。反正可以说是,从上到下,有点权力就贪。而且明目张胆,有些人做生意没亏钱,被这些人生生逼回国了。一条马路,一个月之内反反复复修了三遍,关键在于,修了三遍和之前没修差不多,坑坑洼洼的。

还有就是大部分俄罗斯人非常懒,贪玩。我一个朋友,开了一个商店,招服务员,年轻人不愿来。甚至有一个小姑娘问他“能不能星期休息四天”,或者嫌弃工资低。

总之,俄罗斯的底层劳动力,靠的是俄罗斯大妈。非底层,一旦有一点点权力的,就想着怎么“搞钱”了。


user avatar   wang-___-fa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国际惯例,叫得凶的都是失败方,你看中印之间,中国这种云淡风轻,这就证明中国一定是占了便宜的,印度失败了才天天搞宣传。

现在北约占领的地盘和1942年纳粹的实际占领区一模一样,俄罗斯就像是被逼到角落里的熊,不得不龇牙咧嘴威胁北约各国。

从苏联解体到现在,俄罗斯已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失去了1000公里的战略纵深。

看看下面这个地图,圣彼得堡,已经成为一个距离边境200公里的城市,波罗的海三国,已经成为北约成员国。乌克兰已经背叛了俄罗斯,距离莫斯科只有600多公里,大概相当于1941年被纳粹闪电战打傻时候的样子。从莫斯科到乌克兰的边境城市只有600公里的话,如果部署中程导弹,莫斯的反应时间只有5分钟,普京的专机起飞,就在雷达扫描范围内。(和韩国部署萨德覆盖半径2000公里空域一个道理),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不是衰落,是非常衰弱。


user avatar   liu-feng-g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学校开会的时候会邀请一些国外学者,其中蛮多的是俄罗斯学者,我有幸给最有名的一位做过同声传译。

了解了一些他薪资待遇情况,他和他太太在莫斯科大学教书,现在差不多50多岁了,月薪3000左右。他还算是比较顶级的教授,要不然会更少。

我们家之前在长春开了个小卖店,包吃住的大叔不认识字,一个月到手工资4000。所以听到对方说3000的时候真是感到唏嘘。

(有人说俄罗斯GDP云云,所以薪资这么少不正常。我想说的是,这位老师研究的是列宁主义,这个方向在俄罗斯确实没办法获得很多经费赞助,他们出书都要自费。同理在国内研究三民主义也肯定经费不如XI思想多,一个学校文史哲学科的收入会远远低于经济金融老师……并不是平均高个体就高)

对了他们两口子每次来开会都带一大群俄罗斯学者,因为我们这边包吃住,包机票,讲座的话还给钱(一小时可能就2—3K,快赶上一个月收入了)。

后来我们偶尔还保持着邮件联系,列宁诞辰的时候,莫斯科大学想举办国际会议,但是承担不起很多外国学者的机票费用,所以没有邀请外国学者。听到这个消息觉得今非昔比。

我爷爷当年在机务段工作,有幸开过国际列,说起苏联专家来的时候穿着大衣,用着钢笔,吃的面包,满眼都是羡慕。当时家里钱少人多,分的细粮舍不得吃,都要换成粗粮才够。1976年我爸爸上初中开始学俄语的时候,觉得莫斯科大学是太阳升起的地方。2016年,我坐着俄航从北京飞到远东第一大城市伊尔库茨克,下飞机的一瞬间感觉机场很像中国80—90年代的小城市火车站,大牌子上用汉语写着广告“欢迎中国朋友投资房产”。

时代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creamy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让老毛子怎么办呢?



搞工业?一亿人不算多。而且,谁愿意去那种冰天雪地的地方投资呢?

半年扫雪,运输取暖等等成本都太高。下一场雪,路一断,物资一拖延,一个工厂就是几十上百万的损失。停炉一天,工人工资都得让老板发愁。多停几天,老板背后的银行家资本家亏损了,就可能撤资,让老板破产。

在资本主义工业市场里待价而沽,俄罗斯算得了什么呢?

用国家意志强推建设,确实可以无视这些因素,再亏损,都是国家垫付嘛。但是在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丛林里,冰天雪地的落后地区就是要被 “毁灭你,与你何干?” 的。

东北就是这么衰落的啊。



finance.sina.com.cn/rol

这就是俄罗斯那些还算姑且比较好的民用工业,在全球市场里的惨状。

注意,这还是2005年中国给的扶持。

苏联后期,整体科技已经沦为二流。民用工业更是不行。失去了乌克兰以后,俄罗斯还要怎么顶着这些问题搞工业呢?



老毛子还能靠什么工业竞争呢?军工么?一直在卖啊,当然压箱底的实在不能卖了。

核武器能拿来自卫,但是能拿来扩张么?核弹真扔出去,那就是国运到头了。

马卡洛夫那种人愿意拉着世界一起完蛋,但是现实哪儿有那么蠢得军方?



而且,如果没有外部的威胁,欧洲还怎么会愿意委身于美国膝下呢?美国在玩地球OL,不靠毛子的威胁压着欧洲,难道要靠日本吗?美国彻底不要脸了吗?

不说俄罗斯本身的民族主义问题了,叶利钦想跪,西方做了什么呢?



不做Rentier state(资源国),你要俄罗斯怎么自强呢?继续搞计划经济,重舰大炮?他们自己把这一切砸碎了啊。当然,一半也是无可奈何。看似平等实际不可能平等的1984就是赢不了踩在几十亿上不了聚光灯的人头上的美丽新世界。

列宁要是活着,看资本家用资本媒体让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发动颜色革命,建立方便跨国资本剥削的小政府,乃至把一个个国家带进地狱,沦为棋盘,他会怎么想呢?

这世界就是拼下限的啊,永远会比前人想到的极限还荒诞。



你们真的比克里姆林宫聪明吗?

我说的这些,你们想的这些,俄罗斯智囊团们没想过吗?

可是想过就等于有办法吗?



不是俄罗斯造就了苏联,是苏联造就了俄罗斯。

俄罗斯能崛起,就是因为有了苏联。没有布尔什维克,还是帝俄那万人骑的破样,那克里姆林宫上早就飘着万字旗了吧?

既然寡头们选择砸碎了苏联,那么现在的俄罗斯就是必然的代价。抢回了克里米亚,也阻止不了乌克兰和整个东欧倒向西方。

主体民族越来越少,军工老本也越来越落后,科技越来越不行,眼看着要奔三流国家水平而去了。

再怎么高傲,又有什么办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zhihu.com/question/2758

第二部分:祸源篇 来自---世界力量

前言:

关于俄罗斯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网络上的解释可谓百家争鸣,研究苏维埃解体的文章,书籍,论文多不胜数。甚至苏联议题一直都是党校的研究议题之一,无数人都希望知道,为什么强大的苏维埃就这么衰落下去了,伟大的无产阶级者漠视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崩溃,强大的苏联红军在帝国的红场上看着一群寡头集团鲸吞掉国家实体而没有任何作为。当然,我并非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所谓的真相,毕竟任何人看到的都不过是历史事实的一个面而已,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苏联,敝人不才,仅是一个愚蠢的贩子而已,这里浅论一下为什么俄罗斯会这样,给大家一个视角。当然,毕竟那是一个帝国的历史,我们不能用几句话去把苏联近代史给说完,所以依然是浅说一下而已,有遗漏,出错的地方是必然,诸君莫要计较才是。

(1)丧失实体——政变体系的出现

俄罗斯民族的的悲剧,在商业视角上看的话,是丢失掉了政治实体导致出现的去中心主义出现。最近总是流行所谓的去中心化结构,而去掉中心后的多方力量协同决定了整个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力量是否会出现丢失,整个组织还是否能够发展。这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苏联给我们作了一手的好死。给我们论证了权利实体丢失导致的资源调配无法完成而导致的国家衰弱,群魔乱舞。

记得近代史的一定知道斯大林时代的权利集中主义带来的强盛苏维埃,这里就不说了,毕竟这一篇叫祸源,而不是叫苏维埃简史。俄罗斯民族的悲剧,在我的视角是源于1951年的苏联宫廷政变,这一次巨大的政变改变了苏联政治格局中获得合法性的所有依据的同时也直接击碎了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和丢失助力的一次最悲惨的事件。

1951年,在斯大林在临终之际,为了防止苏联出现党内党而形成苏联的内斗,设立了所谓“万无一失”的摄政体系,用于团结苏联力量,毕竟当时的苏联国际环境迅速恶化,北约联盟已经成型,整个冷战已经开始,所以将苏联国家的权利交于马林科夫、贝利亚等四大金刚。

而根据当今俄罗斯的近代史上看,俄罗斯史学家根据解密资料认为,当时最有力量的两人为贝利亚和马林科夫,他们是最有可能接替斯大林成为苏维埃掌舵者的人物。而当时最有可能获得苏联人大、苏联共产党支持的候选人是来自格鲁吉亚的苏联内务部部长贝利亚,此人曾经是作为斯大林最忠诚的战士而存在。而马林科夫则占资源优势,总体力量强于贝利亚。这种众望所归和实力强势的人一旦放到一起会产生天然的不可调和矛盾。前者需要变革增强自己的力量,而后者则具备天然的继承优势。所以,在这种时候,双方都会开始行动。

贝利亚的激进主义是一切悲剧的开始,斯大林死后贝利亚立即开始着手所谓的改革计划,诸如否定斯大林的政策,开始释放那些开发远东的政治犯回到莫斯科。这一批人里,主要是滨海区和犹太州地区曾经贝利亚的战友们,贝利亚的势力单薄急需政治力量的补充。当然在另一个角度里,贝利亚的做法是肯定另一批政治资源的认同——斯大林反对主义者。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任何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的出现必然会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当强者斯大林死后,反对斯大林的那群人会成为关键助力,而否定斯大林进行的所谓的独裁主义,释放政治犯的本身也是在暗示反对力量,我其实和你们是一伙的。

而当时四大摄政中的领头者,实力最好的马林科夫,目睹贝利亚的所作所为,无疑是无视了马林科夫在苏联的中心作用。这直接引发了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的对抗开始。

所谓一切的政治斗争的根本都是为权利而战,贝利亚的所有做法无论其对错,本质都是在挑战马林科夫的权威性。而苏联大选在即,贝利亚释放政治犯,平凡冤狱等行为为贝利亚在当时的苏联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威望,苏联各加盟国的人大代表非常看好这个改革主义的人物当然反对斯大林的人则更加的支持贝利亚。在苏共党内,也慢慢的有很多人朝着贝利亚靠拢,贝利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成为苏联的政治涡流,并在影响力上胜过了马林科夫。

马林科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就这么发生在自己的眼前,因为所有的政治斗争最后都一定会是图穷匕见,放任贝利亚的政治行动无疑会造成马林科夫的所有政治前途被毁灭。

于是,马林科夫集团在这个关键时期,他们做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在形式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寻求党内高层来支持自己扩大力量对贝利亚集团形成压制是唯一的办法。虽然我们做事后诸葛亮很容易,现在看这种行为是作死的,但穿越到那段日子里,马林科夫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于是马林科夫看上了和他一样情况悲哀的赫鲁晓夫。

当时的赫鲁晓夫虽然身在高位,但因为斯大林对他的评价,赫鲁晓夫实质上在党内已经处于边缘化。用我们的话说,赫鲁晓夫就是一个阴谋家,一个无时无刻都在试图谋取最高权力的一个野心家。对于野心家而言,在最衰弱的时候,最佳的方式是寄存于现存强者,所以马林科夫的出现,对赫鲁晓夫额而言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两人就如同苍蝇遇到屎,联合恨晚一拍即合。

无数人犯错酿成更大的错误,仿佛是很多悲哀的出现。当时的赫鲁晓夫势力是很弱小的,所以在贝利亚集团眼里,赫鲁晓夫这个被斯大林钉在了耻辱柱上的落水狗本质上就是一根鸡肋,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因为现实的贝利亚集团是急需力量的,所以人饿急眼了就什么狗屎都会吃,那是绝对真理。于是赫鲁晓夫面见了苏联红人贝利亚,两人相谈甚欢,贝利亚觉得自己这一刻简直就是战神附体,万国来朝,连赫鲁晓夫都支持自己了,各种飘飘然。于是,赫鲁晓夫成为了打入贝利亚集团的一个楔子,一个间谍,而这一切信任着赫鲁晓夫的贝利亚并不知情。

所以,后来也才有了我们抨击赫鲁晓夫的时候,说赫鲁晓夫是典型的骑主义者,一个满脑子进行政治投机的修正主义者,反正赫鲁晓夫大爷也没啥原则,唯一的原则就是能获得什么权势。

而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两人的合流,直接导致了整个苏联政治体系的改变,赫鲁晓夫正如斯大林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政治上的能手,非常适合拉拢人,很快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拉拢到了一大批人,这里面有苏联红军里威望最高的朱可夫将军,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有在党内几乎没有什么弱点存在的和事佬勃列日涅夫等人加入到了这个马林科夫政治集团。

试图正面肛了贝利亚,而事实是他们就真的这么做了。而马林科夫更没想到的是赫鲁晓夫和朱可夫,勃列日涅夫等人形成了另一伙人,一个寄生在自己身上的更强更纯粹的政治势力。

一个巨大的政治对抗集团就这么形成了,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形成。随后,苏联党内在克林姆林宫召开的一个会议上,赫鲁晓夫及朱可夫等人发动了政变,直接用武力抓捕了当时的苏联政治红人贝利亚。得意忘形的马林科夫认为自己已经除掉了最大的敌人,马上宣布了贝利亚的死刑。而殊不知,他们在以叛国罪处死贝利亚的时候,却忘记了贝利亚的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整个改革运动失控,直接断送并瓦解了苏联的实体。

(2)苏维埃政治实体的断送——贝利亚激进主义

贝利亚的主要改革是底层性改革,为了拉拢政治资源,贝利亚的主要改革路线:

1、废除俄语及俄罗斯为政治核心的政策,以赢得各加盟国试图坐大的 们的支持。

2、释放政治犯,并立即平反冤狱,并恢复了很多所谓被“冤枉”的政治人物的工作,以寻求这帮人的支持。

3、并瓦解了由斯大林时期建立的内务部系统,将权利下放到各部,甚至直接下放到了各加盟国,扩大加盟国的政治自决能力。

4、并且给予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更大的自主权,诸如南斯拉夫、中国、朝鲜、社会主义德国等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他们是否政治独立,都给予了政治权利,并且在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上,就德国问题作出了让步,以寻求国际力量的支持。

无疑,贝利亚的四大招下去之后,当时甚至连中国都公开鲜明的支持贝利亚,朝鲜甚至将贝利亚看做是苏联的下一任 ,公开的将贝利亚的照片和斯大林的并列在一起。并且北约阵营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说话的对手,也给贝利亚点了三十二个赞,并且承诺未来三十二场演唱会都要带贝利亚一起装逼一起飞。

但是,马林科夫为首的抓捕集团,在以叛国罪处死了贝利亚之后,并没有关注苏联的政治走向到底是怎么样的。

因为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外在性和内在性政策都没人管了,这个时候的苏联,内部撕逼才是最大的事,这事关到黑海的小别墅,谁来住,鱼子酱谁来吃,才是最严峻问题。

最终马林科夫私自承诺了一系列的东西,甚至就贝利亚政策上还进行了加注。更大程度的给予苏联各加盟国自决权。贝利亚是模糊的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选择问题上,苏联不应强迫。

而随后就是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的决裂开始,双方撕到无极限的地步。跟随马林科夫的苏共大佬们集体倒霉,毕竟赫鲁晓夫才是玩儿政变的高手。但是就从政治角度上说,赫鲁晓夫的态度和马林科夫基本是一致的,为了赢得外部支持,直接表示,比如德国爱咋咋地,选什么形态自己看着办,诸如中国~一直要求的153援助计划,给了就是了。诸如波兰,波兰要的大工业直接援建。

马林科夫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选择了更进一步的削弱中央集权来争取地方的支持。如果说贝利亚是去中心化的开始,那么马林科夫是直接开始着手动了中央的经济大权和社会结构。马林科夫直接直接表示,降低国家税收来赢得地方的支持。这一招下去后,地方压力骤然降低,各地支持马林科夫的人变得更加的多了。而赫鲁晓夫则为了和马林科夫竞争,在会议里决定进一步降低税收的同时,提高了中央采购物资的价格(比如说粮食统购价),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恶劣的。中央财政进一步萎缩的同时,赫鲁晓夫还提高的中央财政的负担,运营能力进一步的降低。就如同,我们一家公司,为了和竞争对手竞争,把商品利润下调,还提高了成本。但是公司的营业额并没有上升,公司的运转一定会越来越困难是必然的。

而在外交方面,作为强势者的马林科夫突然发现,贝利亚激进主义的负面效应出现了,给予社会主义国家更大独立性的外交政策终于在南斯拉夫上暴露了出来,南斯拉夫表示自己在两大阵营中中立。此时,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态度是围观,从波兰到中国到越南朝鲜,所有国家都围观,静看马林科夫。而马林科夫受党内的牵制,只能说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苏联应该干预并进行纠正。

结果在一旁蹲着的赫鲁晓夫发现,这是自己争取外部力量支持的重要机会,于是私自访问南斯拉夫的同时还支持南斯拉夫。这种行为给外部盟友了一个重大信号就是支持赫鲁晓夫可以赢得更大的独立权,当时所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采取了默认赫鲁晓夫的外交方向。

于是悲催的马林科夫忧桑的发现,赶走了一个贝利亚,来了一个放大版的贝利亚。随后赫鲁晓夫跑去翻油肠,找到了马林科夫的弱点,随后直接进行抓捕。然后,堂而皇之的当上了苏联共产党 ,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因为在那一刻,整个苏维埃几乎没什么政治势力是赫鲁晓夫的对手。

整个过程,从马林科夫的结党营私,到贝利亚为了获得政治资源而不惜去中心化瓦解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到赫鲁晓夫的出卖苏联政治实体资源。所有的一切都在给苏联共产党人暗示要上位,就要不要脸,就得手段黑,只要有力量谁都不能把自己怎么样。苏联的腐化开始了,以一种如鸡群里的瘟疫传播速度一样快速的传播开来,而赫鲁晓夫则没有任何的反应。并且,苏联共产党到各加盟国,甚至连失败了的马林科夫都默认了一点——实力至上!

而整个放权的过程里,直接导致了苏联的政治实权开始出现严重的裂隙,地方主义开始抬头,苏共历程以赫鲁晓夫作为一个关键转折点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中央和地方关系开始出现对抗主义,而等赫鲁晓夫上台后,采取激进的收权,已来不及了,赫鲁晓夫的强行收权倒是苏维埃内部出现斯大林主义复兴为理由的反赫鲁晓夫集团。

当然,在国际方向上,波兰在贝利亚政策下享受了一些日子的自绝权,你赫鲁晓夫上台了,说改就改了?凭什么?与其说波兰反对苏联开始,还不如说是波兰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严重不满,随后爆发了波兰严重的对苏联的敌对行为,苏军被迫压制波兰,造成了著名的“波兰波兹南事件”。

随后匈牙利跟进,导致苏军坦克车进布达佩斯,酿成了著名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事件”造成大规模的人员死伤。

而赫鲁晓夫的收权行为,在中国这边感受更加的强烈,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赫鲁晓夫在苏联内部的权势也登顶了,就东方问题,他选择了和欧洲一样的收权,随后就导致了中苏关系快速的恶化,中国就赫鲁晓夫的“疯狂”表示严重不满,而赫鲁晓夫没有任何意义的行动,导致中苏开始出现严重的裂隙,中苏两国的边境对抗开始越来越严重。

赫鲁晓夫突然发现,贝利亚的激进主义带来的后果和马林科夫的政策导致的中央衰弱和自己的加注行为,已经不可挽回,什么都迟了……

整个苏联的政权合法性被他的宫廷政变所颠覆,苏联中央政治实权崩溃,苏联经济崩溃,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崩溃,所有的一切都已是覆水难收。

(3)苏维埃政治地下化——掩耳盗铃的团结。

在赫鲁晓夫彻底粉碎了马林科夫后,赫鲁晓夫一回头发现,所有人都在有样学样,连朱可夫都在跟着学,一不做二不休。他继承着贝利亚的改革计划以改革、破除个人迷信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将那些公开的政治集团一个一个的粉碎掉。至少从正面角度上说,赫鲁晓夫在为团结苏维埃的力量上在努力着,他试图让党内重新团结起来,党内结派的事情需要压制住。然而,这怎么可能?赫鲁晓夫的成功,给了苏联共产党人一种莫大的暗示——赫鲁晓夫可以用绝对力量和手段上台,难道我就不可以?这是当时的苏共很多人的想法,甚至包括当时绝对强势的赫鲁晓夫集团内部也是这样想。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赫鲁晓夫集团成员也会反对赫鲁晓夫?很简单,当年赫鲁晓夫投靠马林科夫的时候,他力量强大后就干掉了马林科夫。换句话说,赫鲁晓夫做的出来的事,难道他手下的人就做不出来?用中国的俗话说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然而赫鲁晓夫在一系列的手段后,他相信自己已经团结了苏维埃,但这怎么可能呢?但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就这么发生在了苏联。整个苏联共产党的党内结党问题,在1956年后全部转入地下,其中就包括了埋葬赫鲁晓夫当时忠诚的战友——勃列日涅夫集团。、

整个苏联都在演一出好戏,所有人都高喊着赫鲁晓夫万岁,言必称伟大的赫鲁晓夫同志。但是苏联的崩溃的种子,随着党内斗争地下化,矛盾变得不可调节,而这种对立的矛盾的解决手段已经不是曾经列宁时代和斯大林时代的公开斗争或者调节来解决。所有人迷信力量,并且畏惧赫鲁晓夫集团力量而选择深入地下,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政治斗争已经可以媲美美国中情局和英国军情六处的战斗了。那岁月的苏联,间谍组织被用于内部已经是常态化。而间谍用于内部的开端是当年的贝利亚同志,随后赫鲁晓夫拆解掉内务部,进行内务部改革后,组建出克格勃系统,隶属中央,成为赫鲁晓夫的武器。而赫鲁晓夫突然发现,贝利亚很喜欢间谍组织的原因是……原来盯着外部竞争对手好用,反过来盯着自己人也是好用的。但是苏共内部压制间谍的呼声很高,但是所有加盟国都在发展内部间谍,在最顶峰的赫鲁晓夫时代,直属克克格勃组织的人数已达到五十万人,而隶属于各个加盟国的间谍组织及其成员,规模148万人。

赫鲁晓夫监视着所有的人,认为没人会反对他,而真正的悲哀是他的手下,长的比赫鲁晓夫帅的谢列平在1958年被赫鲁晓夫调入国家安全局委员会担任 。这……变成了赫鲁晓夫同志一生中最重大的错误之一。整个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部被谢列平所控制,而赫鲁晓夫对谢列平的信任简直是比信儿子还信。如果说,利用谢列平来监视转入地下的反对势力很容易的话,反过来说……谢列平用来监视赫鲁晓夫和他的竞争对手,勃列日涅夫和当时担任苏联外交部门首脑的苏斯洛夫岂不是也是很容易呢?赫鲁晓夫似乎忘了贝利亚这个间谍头子说的话——间谍是最锋利的双刃剑。估计赫鲁晓夫给听岔了,听成了间谍是最锋利的剑。

谢列平领导着克格勃的时候,诞生的苏维埃笑话多了去了,早上说赫鲁晓夫一句坏话,下午就会被抓走。谢列平为赫鲁晓夫“扫清”了所有转入地下的竞争者们,但是也选择性的放过了很多人,因为谢列平本身也是赫鲁晓夫那样的人……迷信力量。他需要勃列日涅夫,需要苏斯洛夫这样一样具备野心的人,干掉赫鲁晓夫,然后再拿下这两个机智狗……最后自己不就流弊了么?

史有记载,国家安全委员会 谢列平在川上曰:“赫鲁晓夫那蠢货做得到的事情,劳资也做得到”

迷信自我强大的人,往往是最愚蠢的人。埋葬别人,也埋葬了自己。所以,各位看官们,知道为什么后来的俄罗斯政治都和间谍有关系么?某骑熊的男人也是克伯格的,那是苏维埃传统哟,一柄锋利的利剑……而谁是真正挥舞利剑的男人呢?后面的后面的后面……会说的。我们还是接着说,苏共当时的事情,祸源如何而来吧。

5:疯狂的背叛,无数人都在背叛

反对赫鲁晓夫的政治势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这些人的目标是什么,至少暂时来说大家都有一样的敌人。随后,就是所有人联合起来,撑着赫鲁晓夫去度假,发动了二次政变。把赫鲁晓夫给撵走,那才是正经事。而赫鲁晓夫被抓后,谢列平让谢米恰斯内带回赫鲁晓夫,而勃列日涅夫则直接给谢米恰斯内发电,让他杀死赫鲁晓夫以绝后患。而谢米恰斯内则拒绝了两位大佬的指示,因为……臣妾做不到啊!因为他的一念之差,他选择了不听从谢列平也不听勃列日涅夫的话,而是选择了去联络另一个大佬,也就是苏罗斯夫。

然而,勃列日涅夫集团里的谋士,后面的二逼 ……登台了~他就是著名的苏共贝利亚放大版,给苏联临门一脚的安德罗波夫。他认为应该杀死赫鲁晓夫,而谢米恰斯内没有从了他们。于是安德罗波夫认为,应该把所有人都杀死,这样才安全。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认可,认为安德罗波夫简直是自己的亲儿子啊……真特码为自己着想。

安德罗波夫就杀死赫鲁晓夫的事情上,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信任,在后来勃列日涅夫温柔的干掉了党内两个大佬谢列平和苏斯洛夫后,安德罗波夫接替了谢米恰斯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的职务,成功成为另一个叛徒。当然,这都是后话。

关键是……那么这帮机智的小婊砸们,干掉了赫鲁晓夫后应该怎么做呢?然后……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的斗争在一瞬间变得非常的激烈。而这两个是当时苏联最能拉拢人的政治集团,作为老三的勃列日涅夫是没什么办法整倒他们的。

然而,勃列日涅夫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马上去游说人,说两个人要是撕起来了……谁也没好日子过,所以我们还是好好的谈谈吧。典型的和稀泥……最后,两大集团的势力认为,勃列日涅夫说的对……咱还是好好谈,结果一谈,就给了勃列日涅夫关键的时间。让第三集团做大,在那快如闪电的政变活动中,勃列日涅夫以高超的封官许愿,请吃请喝,拉到了一票人。

然后机智的给谢列平和苏斯洛夫等大佬说……二位大佬抓阄吧,谁抓到算谁的,这样公平。

结果……在关键时刻,选举开始前,机智的勃列日涅夫满世界给人许愿,咱悄悄的上,打枪的不要~只要支持我,我上去了给你发一吨重的勋章,给你什么什么 ,黑海小别野随便住。大抵如此。

结果选举后……勃列日涅夫成功上台,随后直接软禁掉赫鲁晓夫,把罪过给推倒了谢列平的头上,一句话说就是;好处是我的,锅你来背。所以,平时不能嘴欠啊,谁让谢列平平时没事儿就说什么,自己手下一条狗都比勃列日涅夫机智呢?

随后,两位大佬被勃列日涅夫给煮了温水青蛙,权利被快速剥离,因为两位大佬发现……哎哟尼玛,队友全变成那憨厚的长者的了。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最后,两位大佬郁郁而终。当然,悲剧的谢米恰斯内因为不听从长者的指示,从此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勃列日涅夫也如约的兑现了……给大家发一吨重的大勋章,苏联英雄勋章批发价送,反正随便印。然而……所有人都被整个机智的长者给打败了,因为……他发给别人的勋章的同时,他还给自己做勋章防弹衣……

6:腐败的源泉——勃列日涅夫政治

伟大的长者登上了苏联的历史舞台,整个苏维埃的精神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丢失掉了。因为在整个时期里,如果说贝利亚开启了那个魔盒的话,赫鲁晓夫不过是让高层迷信力量,而勃列日涅夫让整个苏联从高官到平民都坚信了一个道理——力量就是源泉,而勃列日涅夫为力量的来源做出了一个让人李菊福的解释——腐败。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赫鲁晓夫那样的资历,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是贝利亚那样在卫国战争时期为苏维埃贡献了力量的人。而腐败,则是人人能干,街边的王大妈都能干。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腐败,记录在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中,也包括苏维埃共产党党史中。赫鲁晓夫当年为了拉拢人而付出的那些承诺,一一的兑现了,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们开始见识到了黑海岸那些滨海别墅的豪华,吃他们这辈子都没吃过的东西,喝价值上万刀的美酒,过最疯狂的生活,日最野的吉娃娃,变成了他们生活的核心。在那岁月里,谁还提理想呢?谁也不愿意再说理想了,腐败的力量不是真正的力量,而苏维埃的统治集团,也就是勃列日涅夫是很希望能展示他的力量。上行下效,上所欲为下所需。于是苏维埃那些夸张的项目开始出现了……一切都是不理智的。

造最大的飞机,玩儿最大的火箭,整最牛逼的坦克,整最牛逼的军舰,盲目的扩张城市证明安居乐业,不符实际的去花大价钱设计那些奇葩的机械,他们要生产最奇葩的汽车,玩儿最扯淡的火车头……也要日最野的吉娃娃。总之,一切都要是最好的,不然就是无能!

在那个时期里,花了钱而失败的项目是整个苏维埃时代项目失败集中地。而建造的如世界最先进,排水量当时最好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实际意义到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勃列日涅夫同志需要彰显自己的力量来掩盖住自己的无能,所以,整个舰艇在设计的时候是8000吨排水量,随后被戈尔什科夫加到16000吨排水量上报,勃列日涅夫等领导看了之后要求更大,需要核动力于是加注到20000吨的排水,最终这艘奇怪的核动力巡洋舰被定格在了24000吨排水量。西方的军事学家们都不知道苏联要干什么,这艘巨大的战舰上后来被加装了核武,整个舰艇的导弹数量多的丧心病狂,武装到牙齿。整个战舰的火力被无限放大,遭敌后的瞬间输出可以达到一个航母舰队的火力输出。然而苏联领导人已经忘了……那不过是一条战巡而已。

这样的例子,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太多了,多的不行。因为领导需要政绩来证明自己不是无能的!

那时代的行贿之风,公款被挪用,整个国家从中央高层到地方,再到普通的党员,都在用尽办法的穷奢。而老百姓则也跟上了节奏,行贿……不断的行贿,用行贿,制造政绩等办法来获得升迁。整个国家似乎失控了,再也没人关心财政赤字是否被拉大,而那时候北约国家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

国际市场上的油价开始疯狂的上涨,本来整个苏维埃的财政在赫鲁晓夫时代就紧缩了,稍不注意就会进入赤字。而勃列日涅夫造成的国家资源浪费和毫无目的的去投资军事导致苏联的整个经济开始出现赤字。

而就在这个该死不死的岁月里,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同志也被党内的领导们觉得过于好大喜功,毕竟农业还要不要了?工业还要不要了?难道这个国家仅依靠军工业就可以了吗?这个时候的苏联也开始反省,因为国家赤字被拉大又无法完全的参与国际贸易,所以准备着手恢复惨不忍睹的财政,恢复哈萨克那遍地荒野的农田,恢复高加索等工业来让国家恢复正常。但是就在这该死不死的时候,阿以冲突开始,我们不能说那是个阴谋,我们只能说那是典型的阳谋。

随后,美国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突然终止了石油输出而转型为石油输入国家,并且大力的发展和推动北约集团国家的民营工业,刺激石油需求。而当时的阿拉伯国家以制裁以色列为理由对西方实施了石油禁运。一瞬间……整个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快速上升,那简直比坐火箭还刺激的石油价格,让无数人都惊呆了。而苏联,就在这个时候,在财政赤字的关键期……石油变成了财政的救命药,石油输出带来的利润不但完美的填补掉财政赤字还能有盈余。不就可以愉快的装逼了么?

当时的苏联战略分析家们,不断的警告苏联关于“高价石油的不可持续性”防止苏联出现严重的财政崩溃而导致国家崩溃。然而,好大喜功的领导们是不愿意听这样的话的,因为这种日子真的太爽了。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在纽约时报采访他就苏联问题的时候,他公开说了这么一句话:“古希腊作家欧迪比德斯说‘上帝要欲使其灭亡,必让其疯狂’”而这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却被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白宫的办公室内骂了个狗血淋头,认为杰拉尔德福特几乎公开的为苏联人提供了北约的战略意图。

而苏联人并非不知道,整个国际市场的油价疯狂的上扬和美国进行石油禁止出口和阿拉伯国家所谓的禁运西方有没有关系。而做出这样的政策是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损失的。基辛格后的那位著名的国务卿“万斯”在卸任后说了这么一句让人耐人寻味的话:“做生意是需要投资本钱的”

让你爽起来,也许是为了吃掉你。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越国的范蠡在君主被抓之后,凑集了很多的珠宝美人送给夫差,表示称臣,而夫差笑纳了这些东西。后来夫差要进行好大喜功的战争,称霸诸侯,伍子胥认为时机并不成熟,吴国的物资不能支撑夫差去做这些事情。夫差就笑着说,越国可以给我们提供粮草。伍子胥痛心疾首的说,这样是不可以的,越国的粮食是越国的,吴国应该励精图治,轻赋强国继而强军,必问鼎诸侯。而夫差不愿意听伍子胥的啰嗦,一而再再而三的让越国去支援他粮食。最后黄池会盟的时候,越国放了夫差的鸽子导致夫差的战争失败,而越国的勾践带着大军,灭亡了吴国”这个故事,和当年的美苏石油问题,是多么的类似而相像。

而在石油暴涨的时期里,苏维埃整个国家变得更加的昏昏欲睡而好大喜功,所有的事情变得更加的夸张。而政治斗争则变得更加的低级,因为国家收入来源的改变,当初贝利亚下放的自觉权让地方势力快速的做大。因为毕竟出口石油嘛,谁有石油谁就富裕,谁的地方政府富裕,谁就有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拉拢更多的人来给自己效力。这个时候,苏联内部形成的政治集团数量快速的上升,如果说政治集团不过是权利需求方向导致的政客团体,那么有共同经济利益和政治需求的团体站在一起,则会形成政党。在七十年代中后期的苏联,就那么短短的几年时间,突然一切都不中了,尾大不掉的苏联已经形成了,整个国家运转越来越迟钝,中央的号令变得好像越来越扯淡。

而此时的苏维埃,还能挽回,那十余个政治集团此时还没有浮出水面,俄罗斯的司马懿同志还蛰伏在只是列宁格勒州大学的一个老师。但是,整个国家已经不运转了,腐败的程度已经到了满目疮痍的地步——最疯狂的政治内斗即将开始!

7:在清醒里死去——彻底糜烂的理想者们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腐败已经触及了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所有干部们都在说大话而不办事,装样子是那时候的主旋律,歌颂伟大的领袖们,就是不做事。勃列日涅夫作为联盟的最高领袖,其实本质上来说他也不愿意看着国家一步一步的衰落下去,石油缓解的赤字压力毕竟不可延续。但整个政治集团都已腐烂,有什么办法呢?

在国家进入到这样的时刻的时候,其实苏维埃党内也一样存在最后的理想者们,他们不断的在各种场合,会议里撕声力竭的试图幻想这个国家。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因为苏维埃的大地已经彻底的腐烂了。

在腐烂的土壤里,恶臭的空气里,满是病菌的世界里,长出来的果实必定也是腐烂的。治理腐败已经没什么卵用了,因为真正腐烂的并非是苏维埃共产党,而是苏维埃人民。当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在想着走后门,拉关系,行贿,送礼,拍马屁,认为办成事情就是要有关系,认个爹的时候,加上苏维埃政党本身并不干净了,从上至下的腐败。那么,任何的反腐都会是一句空文而已。

我曾看过数本勃列日涅夫时期的一些领导人的回忆录和来自底层的那些工作者的日记,看到的真的让人悲哀。

因为社会共鸣形成了,就会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势能,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人都得去死。苏联喀山的一个学者沃罗佳斯基在《我的回忆里》这么论述了苏联那个时期的悲哀。

书已找不到,但我记忆还行,凭记忆来写下这一段吧“我们的教育里,共产主义精神从小被贯穿至大学,这几乎就是我的真理,我的世界观。我们满怀憧憬的走出了校门,想着用自己的力量为建设强大的苏维埃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贫苦的无产阶级奉献自己的一生,哪怕让我去西伯利亚那样苦寒的地方呆一生,我也是愿意的。在我快要毕业的时候,父亲从爱沙尼亚给我发了一份电报,让我去找我的叔叔。叔叔在莫斯科的一个机关里上班,父亲直接而明了的让我接手叔叔的安排。我拒绝了,这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事情。叔叔因为公事来到了喀山,见面后我表达了我的理想,叔叔出气的愤怒,对我怒吼道:“这个世界,要做成事情就需要有关系,有钱,这样才能有地位”我不明白,难道我们强大的苏维埃是用关系,用钱堆砌而成的吗?他们早已背叛了革命,和叔叔的争吵,让和彻底和叔叔决裂,父亲为这件事情感到非常的愤怒。

同学们嘲笑我是一个愚蠢的书呆子,根本不懂得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他们都在拼命的找父母亲的关系,而没有关系的人则被丢弃在了最寒冷的角落里,仿佛苏维埃并不需要这些废物似得这让我非常的愤怒。走出校园,我看到的世界,充斥着金钱主义,权利主义,唯独没了共产主义。我在党支部的会议里表达了我的愤怒,我只想知道是什么让我的祖国变成了这样,却得到的是很多党员的嘲笑。他们对我说,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就明白了。”

这一段,凭记忆写出,这是当年的苏维埃联盟的国内环境。整个国家的土壤已腐败到了连一个小孩儿都被污染,被灌输会崩溃整个国家的理论。土地烂了,不是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的,共产主义已死,共产主义的精神变成了一个狗头,高高的挂在苏维埃的旗杆,所有人都在做着苟且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的治理腐败,都会被人民给带歪掉,前脚干掉一个贪官,人民立即就养出一批贪官。贪官会永远都杀不绝的,因为苏维埃人民亲手制造一批又一批他们习惯了的官员们。在那种社会里,不收礼的官员是怪物一样的存在,因为和别人不一样是从政最大的忌讳。所有人都在培养亲信而自己不去做,那么手里也就没有人愿意跟着自己,也就别想得到权利,任何升官都需要上面的人拉一把,下面的人推一把。所以,在这种时候,那帮还有共产主义战士灵魂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了,因为自己所坚持的居然会是人民最恨的。这个逻辑有点不明白了吧?工厂职工要给你送礼,让您老抬抬手升个车间主任,你要坚持原则,这个职工会恨死你。而如果你收了钱,那么其他没送礼的人恨死你。无论怎么做,你都会被人恨死!如果这个时候党纪工作还管不好的话,就会如烂掉的西瓜,崩塌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

行政效率降低到自列宁以来最低的程度,而苏维埃中央很多干部几乎都不待在莫斯科了,他们更愿意去黑海的别墅里进行所谓的“休假式办公”逃离责任而不愿意放弃权利。

整个国家就这么不断的失血,不断的失血。而还有灵魂的那些共产主义战士们,则被庞大的社会形成的规则扭曲的如同怪物,和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哪怕他们是苏维埃的高层领导。

于是,这帮逃离责任而不愿意放弃权利的人,让整个苏维埃的社会流动性降低到了一潭死水,而这潭死水已沉寂了快四十年……四十年的死水,早已开始散发恶臭。 这帮老人抓住权利不松手,整个国家的领导人基本都是靠人扶着去开会的一群人,真是一个悲剧。而在博列日涅夫身体越来越不好的时候,他的心腹,两大战将,一个是俗称“苏联管家”的契尔年科,一个就是当年提议直接杀死赫鲁晓夫的安德罗波夫。勋章帝快死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笑话:“斯大林说:“苏维埃这辆列车需要高速前进,前面没路了,立即发配100万劳工去前面修路。赫鲁晓夫说:“列车快没路了,赶快把后面的铁轨拆了铺到前面去”勃列日涅夫说:“苏维埃这台列车已经不动了,没关系,我们自己摇起来,假装我们还在前进”。这是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

所有人都清醒的看着苏维埃一步一步的走入深渊,而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理想主义者,用身躯去拦住失控的国家,哪怕被碾的粉碎!

8: 大国天灯

改革、开放、民主、社会主义核心——安德罗波夫改革。

苏联越来越困难,国际形势也越来越让苏联领导人们头疼。1979年,苏联外部环境彻底恶化的年份,那一年对于苏维埃而言简直就是日了狗的年份,美国的战略收缩和苏联的战略扩张到了一个临界值。美国自越南战争结束后奉行战略收缩后,苏联不考虑自己的实力的情况下,快速的扩张到世界各地,介入南非边境战争,介入了埃塞俄比亚,介入越南,介入南美各国,完全是一副世界老大的架势。但没有实力的B,装了是会破产的,1979年装逼的极限已经到了,所有事情都是一环扣着一环而出现。关键词如下:

1978年,美英引发货币危机导致全球货币供给平衡被打破,全球货币贬值开始。之后就是在伊朗石油危机被引发石油价格高涨起来,当时的苏联已是全球第一石油输出国家,年产能达到6亿吨石油,石油价格暴涨78%并有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货币贬值刺激了石油的出口,国际油价的攀升让苏联有了一种错觉,就是自己的力量又回来了。这个时候,苏联感觉自己很不错的时候,79年1月,中美建交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了。建交后的第二个月,中越战争开始进行,中国当着苏联驻扎在越南的海军直接对越南进行了反击战,苏联认为这是叔可忍婶子也不能忍的事情。中苏关系降到冰点。而阿富汗,在某几个国家的窜倒下,反苏狂潮开始,苏联一瞬间觉得世界都变了。为什么自己这么强大,而那么多人在挑战自己。勃列日涅夫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很不理智的原因并非是他们蠢,而是政治格局决定的。当时的主战派认为,如果苏联再不行动,那么可能会引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无数国家和中国有样学样。他们认为国际环境很不错,国家财政快速恢复,应该趁着这个势头进攻一把。随后,苏联大军压境在中苏边界上,开始陆续增兵。而苏联在79年年底,立即开始了对阿富汗的战争。

就在苏联对阿富汗开战的那一刻,苏联觉得一切都有点不对劲了。货币危机在持续了两年,并且美国当时对货币的解决似乎看起来是非常的愚蠢的。但是就在进攻阿富汗之后,货币危机被终止。伴随苏维埃进攻开始后,国际油价开始暴跌,这种暴跌是有悖于经济规律的。80年的时候,美国的国际原油交割价跌20%,并且这种暴跌一直在持续。这场战争,埋葬了本来就财政困难的苏维埃,这场阿富汗战争持续到了苏联灭亡才结束,成为了……大国天灯,这天灯被中美为首的国家点了活生生的十年,活活耗掉了苏联最后的骨血。

而苏联的主战派们,在进入1980年后,看着财政赤字被阿富汗战争快速的拉濒临破产危机,而他们发现自己甚至不能做任何事情。勃列日涅夫拖着病危的身体躺在床上,也不知道此时的他如何看待苏维埃的80年。而安德罗波夫在这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里,站了出来,他认为国家需要改革!必须改革了,在会议上疯狂的吼叫着。因为他需要维持勃列日涅夫集团的政治力量,所以他第一个开始叫喊需要改革,而真正的改革主义者们则被安德罗波夫死死的压制在了下面,无法发出任何声音,就算发出了声音的那一部分,也被进行了政治概念偷换,莫名其妙就被安德罗波夫给代表了。

安德罗波夫的这种投机行为,导致了苏维埃无论是改革主义还是保守主义,均选择了沉默,看着勃列日涅夫政治集团进行最后的疯狂。

这种混乱而愚蠢的行为,持续了整整两年,勃列日涅夫的大管家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两人在台上疯狂的表演着,他们也在等待勃列日涅夫这个老头早点死了。

1982年的冬天,那是一个愉快的冬天,苏联勋章大帝——勃列日涅夫,长眠在了他的病床上。关于勃列日涅夫的死,众说纷纭,那些奇葩的说法,我们也就不去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一些资料看看。

对于苏联而言,这个稳定而腐败的政治集团首脑的死,对苏联而言也许是一次可以喘息的机会。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持续了3年的苏联财政赤字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东欧地区的苏联人民甚至开始出现了食品短缺,这是自斯大林改革以来,苏联第一次出现国内物资不足的情况。

安德罗波夫进行了三四年的谋划后,在1982年被所有不愿意出头的大佬们捧了上去,拿着他的所谓改革计划,去埋葬苏维埃。

公允的说,安德罗波夫的政治改革是比贝利亚改革更加激进的一种改革,是直接埋葬苏联导致苏联地方势力做大的一次改革,我们总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给玩儿没了,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大国的完蛋,是一群人的事情,是几代领导人的事,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做错了什么。安德罗波夫,带着勃列日涅夫政治集团进行苏联的改革,改革的方向……

1:抓腐败,整顿党纪

这一招下去,实际上是没什么用的。安德罗波夫当年可是苏联内务部的老大,手里管着苏联的克格勃,所以抓了不少人依然没用。苏联的人民快速的给安德罗波夫制造了一大批贪官来接替被抓的人。而高层力量,那些已经开始形成新政治集团的人,安德罗波夫又动不了。这种情况有点类似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

2:经济改革

安德罗波夫认为,苏联的经济迟钝成了这样,主要原因就是领导们管的太多了,所以应该下放更多的权利给厂长们,各个企业具体的领导们。防止外行管理内行。但是,又没有合理的监察部门,所以导致了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在企业内坐大,导致的事情是很悲哀的,是后来苏联经济寡头出现的主要原因。

3:政治改革

安德罗波夫接下苏维埃的时候,他暗示否定了从列宁时代以来到勃列日涅夫的中央集权。因为无论什么改革都需要政治筹码作为交换,安德罗波夫也不得不进行交换,因为苏共中央财政赤字极其严重,82年的时候甚至连各个加盟国和州的财政经费都需要自给的时候,安德罗波夫就直接抛出了一个所谓的所有人都来领导(不能打那几个字),他把苏维埃能否活下去寄托在了各个 的身上,大家一起领导这个国家。直接将苏维埃的权利下放到了各个加盟国,这导致了政治寡头集团的出现。就在改革计划下放的一瞬间,苏联本身就已经存在的政治团伙,快速形成了以国家为单位的政治集团。波罗的海三国集团,斯拉夫三国联盟集团,中亚五国集团,和以东德,波兰等组成的苏维埃盟国集团为首的四大金刚。直接架空苏维埃中央的权利,事实架空但还没有形成法理架空。因为当时的四大金刚政治集团还没有形成高度的政治统一性。

4:国家关系

安德罗波夫开始和苏联敌对到极致的中国,南斯拉夫等联络表示苏联尊重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抛出承诺,表示愿意恢复苏中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中国和南斯拉夫为首的国家对苏联的反应非常的冷淡。而苏联的改革开放计划,安德罗波夫在联络美国后,美英法为首的三国集团表示,你要改革开放改你的,反正我们是不会和你做生意的。

所以,改革开放计划在初步接触后就胎死腹中。改革开放是双向的,并非是单向的,就如同现在有很多愚蠢的牲口认为,一个国家弱小,经济落后就应该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必然是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贸易的。如果没有接招的国家,那么所谓的改革开放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所以,中国模式不可复制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里。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伴随中国立场转变,埋葬苏联为基本条件的一种改革开放,西方集团认同的关键是来源于这里。而不是说你要开放就开放……你特码又不是主角。

安德罗波夫折腾了这么久,突然发现……日了狗了,苏联不但没有变好,而且持续性的开始恶化,并且几乎无法阻止的开始崩溃。

而安德罗波夫当时的岁数已经非常的大了,一年多之后,安德罗波夫死了……四大金刚集团依然在内斗中,根本没人管苏共中央到底要干嘛。他们要的和苏联要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接任者契尔年科,以73岁高龄接替了安德罗波夫。而此时的苏联……在思想领域里已是群魔乱舞。当时西方国家支持苏维埃的所谓艺术家们到什么地步呢……

当时任何一个苏维埃公民,只要反对苏共,跑到西方去脱个衣服就算“艺术家”,随便在画布上甩上两笔,顺嘴骂两句苏共就可以是画家,随便写个什么鬼扯的东西就能是作家。西方媒体高度的追捧这些人。而契尔年科在意识形态的整合上完全失败了,因为……当时苏联的拜金主义已经非常的严重,整个苏联人民都崇尚功利主义。契尔年科的执政,认同了他的猪队友安德罗波夫,进一步的下放权力试图拉拢已经形成势力的四大金刚。这是否似曾相识呢?当年的贝利亚不要节操了,然后马林科夫更不要节操,赫鲁晓夫继续加注……安德罗波夫在要死的苏联身上加了一根稻草,契尔年科直接加两根……

社会舆论很多时候并非是人民真正需要的……苏共在混乱的意识形态里,盲目的相信了所谓的人民需要改革,出发点就错了,结局必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三:资本永生篇

导:

戈尔巴乔夫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苏联那腐烂的政治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在前面说到的贝利亚的放权导致苏联中央的疲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终于再一次出现了。苏联永恒的主题——给你更多的力量,你来支持我的登基。

然而力量并非是无限的,因为权力总会被越分越少,最终分到诸侯强于天子的地步。而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苏联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无数的政治集团在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下,从政治联盟走向了政治实体。如斯拉夫三国集团中的俄罗斯集团,从一帮官员相互勾结互为保护伞,直接走向了恐怖的政治实体。

虽然整个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果我们用政治的视角去看苏联最后的时刻,可能我们会被浩如烟海的资料给淹死。毕竟,苏联的解体书籍太多了。在这里,我仅用拙劣的笔法来描述一个比较新的商业视角看苏联最后的时刻

1:以少博多,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

政治集团走向政治实体,是需要很漫长的路,而历史上大多的办法是通过军事政变,发动革命等办法来进行。而在当时的苏联,窘迫的经济让地方政府也不能拿出太多的资本来进行这种高烈度消耗资源的方式来让政治集团转化为政治实体。当时的斯拉夫三国集团的官宦集团们,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因为如果从生意的角度来说,进入一个市场需要最佳的时机并且需要预热市场。市场预热的成功直接决定了切入市场的成本,所以对于政治集团而言,需要进行一场绝佳的表演来进行市场预热,来完成公司“上市”的行动,并且……必须是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回报。

于是,这帮人把目光盯住了最佳切入点——舆论。舆论,很重要,但是其实也不重要,但是舆论是进行市场预热降低切入市场成本的唯一办法。而当时的安德罗波夫改革让切入媒体控制变得比较容易,因为安德罗波夫在去世之前认为人民需要活跃思维,开启民智。于是无数落魄的文人们在苏联的大地上醒来。

说实话,在任何国家,文人是否得到尊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任何国家,文人的本身占全社会的经济比例是非常的低的,就如同美国的一个畅销书作家无论书卖得多么好,他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和他的经济地位是非常渺小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写《暮光之城》的作家,美国目前销量大概在9000万册左右,均价为20美元一本,我们可以粗略的估算出仅书卖出大概18亿美元的总销量,而版税收入美国的分成大多是在2成左右,也就是说暮光之城的作者梅尔的收益为3.6亿美元,加上其他的收入,税前收益不会超过5亿美元,税后收益不会超过3亿美元。3亿美元,是美国最强大的畅销书作家的收入,而他在美国经济里比例,几乎就如同沧海一粟一般。总体来说,文人团体的总收益不会超过这个国家当年创造的经济产值的1%。像在美国这样的经济非常活跃和强大的国家里,文人团体的经济收益依然是惨不忍睹的……至少在社会总收益上看的话。所以,从经济角度看文人团体,他们的收益多寡是和国家经济是否强大有关的。(当然,我说的是拿笔杆子的创作人们,写稿件的记者们,当主持人的家伙们,并非是说文化产业或第三产业占比,因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的收益和他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那属于商业活动)。

然而,穷逼国家的文化人就有点悲惨了。因为比例是永恒不变的,文人团体的收益永远不会超过这个国家总收益的1%,所以国家越弱小的时候,文人团体就越发的愤怒,他们的声音没人尊重,他们忍受着贫穷,更重要的是社会根本不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一点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是非常的严重的,也就是说当时整个苏联的文人都在愤怒着,在贫穷中愤怒着。

而文人是没有理智的,毕竟天天蹲家里也没啥见识,让他们理解商业,理解复杂的国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文人自从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他们唯一的功能就是简化世界让民众认识复杂的问题,然后自翔这就是真理。然而,真实的社会协同并非是可以通过寥寥几笔的总结,或者是盲目的随口一个臆断就能搞定的。而文人们更热衷于简化世界,把复杂的现象简化到让愚蠢的民众认识一个真理。

一旦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别有用心的人就出现了。在苏联濒临解体的前夕,安德罗波夫打开了媒体管制的那一刻。所谓的媒体自由,新闻自由瞬间成了政治集团进行市场预热的最佳棋子。

因为文人的节操值非常的低,他们总认为知识无价,思想无价,然而……他们仅需要十几美元就可以杜撰一个他们从没去过的美利坚的自由民主。他们仅需要能上一次真理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就可以攻击一切。所谓的大牛们,比如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仅需俄罗斯政治集团的成员会见他,肯定他的思想一下……他就可以疯狂的攻击苏联。比如说那些所谓的自由意志的文人们,仅需承诺给他们几千美元的酬劳,他们就可以杜撰臆造一整套西方的自由空气都是甜滋滋的。

在这样的时刻里,苏共中央并没有察觉到什么。斯拉夫三国集团的官员们,开始和那些自由的文人们接触,肯定他们的崇尚自由的思想。文人们感动了,感动是发自肺腑的,穷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赏识了,真心感动。

于是这些媒体人在各种各样的报纸上奔走疾呼,呐喊的核心叫做——改革。他们旗帜鲜明的指出,凡事西方国家无一不是富强的,只要是西式民主就一定强大的,只要是西方式的民主就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母猪如何怀孕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于是,这样不断的推进后,文人团体里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达成了一种默契~在这个时期里,只要你是反对苏联的,不管你处于什么目的,你都会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的同时。还会得到西方国家的拥抱,所谓名利双收莫过于此。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头衔,诸如:苏联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家,俄罗斯的良心,苏联最善良的女人,苏联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等等。而且这些头衔的颁发者往往都是以英美两国为主力军的国家。文人们一瞬间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过。

斯拉夫三国集团开始不断的进行市场预热,来找到合适的时机低成本切入市场。于是第二阶段的时候,他们甚至深入到了苏联中央奔走相告。当时只要是是纸,没有不鼓吹西式民主自由是如何的美妙的。慢慢的,这种市场预热让民众深信西式民主改革才是苏联唯一的出路。然而,很多愚蠢的底层官员,毫无条件的开始接受这些东西。

于是,斯拉夫三国集团的另一个同盟来了,他们叫波罗地海三国集团和高加索集团。波罗地海三国集团觉得,是时候推动一下民主改革试试水了。最后,大家觉得试水的地方应该是在苏联中央最不容易触及的地方,边疆地区。于是高加索集团的格鲁吉亚表示……我们可以担任冲锋者。

但是,当时的叶利钦等人在觉得如果此时行动,可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进一步的推动媒体舆论,以影响社会舆论。于是戈尔巴乔夫看着愈来愈热的改革需求,让他也犯了难,毕竟……媒体舆论里的改革需求本质是要求中央进一步的放下权利给地方,完成政治改革。如果过激的去完成政治改革会让权利本身就已经岌岌可危的苏共中央被地方政权架空。斯拉夫三国集团,波罗的海三国集团,高加索集团等……开始利用媒体的影响力,逐步的影响苏联人大。于是戈尔巴乔夫被架在了火上……毕竟,人大来自苏联各地,他们都是底层的苏联人,是容易被忽悠的对象,他们哪里知道政治改革的是前一发动全身的?

在那年月里,苏联加盟国人大会议开始抵触苏共中央人大会议,最终戈尔巴乔夫签下了释放出魔鬼的那道命令——所谓媒体作为监督方。这文件的核心内容大致为:苏联的腐败问题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必须是有良心有自由意志的人,作为第三方监督者来监督腐败的苏维埃官员,允许新闻媒体和自由撰稿人来评论执政者们是否具备执政能力。于是无冕之王们的皇冠终于拿到了脑袋上……而戈尔巴乔夫居然掩耳盗铃的表示,虽然彻底的解除了新闻管制,但是媒体依然被苏共中央领导!这是何其的不自知,但是戈尔巴乔夫被逼到这种地步,他也是没了任何的选择。

于是笼中魔鬼被释放了出来……第比利斯事件,成为无冕之王们成功干涉苏联政治的开端,魔鬼们全部被放了出来。

2:如噩梦一般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毕竟舆论和各个政治集团的愈加强大出现的离心力,让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加速的进行改革,然而苏联并没有做过这样的政治改革,所以国内是非常的缺乏其改革禁言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需要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这种借鉴的行为本身也是亲近某一种体制或者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当时摇摇欲坠的苏维埃中央能够增强自身力量的唯一办法——获得外援。所以戈尔巴乔夫在政治改革的时候他的幕僚团们给他做出了最优的建议,选定欧洲现代民主玩儿的最顺溜的英国改革来进行借鉴,并且充分的汲取美国的政治生态来改革和推动苏联政治。

戈尔巴乔夫的奴隶改革让戈尔巴乔夫感觉,力量仿佛又回到了苏共的手里,自己是如此的强大,就是苏联最强大的时期斯大林时代,也没有这样的国际声誉。因为当时苏联改革得到了西方阵营的一致支持,极大的改善了苏联的外部压力,我们看看各国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态度吧。

(1)英国

撒切尔夫人不但愿意派遣顾问帮助戈尔巴乔夫并且愿意对苏联政治改革后的经济改革进行帮助,并且撒切尔夫人带领的英国政府及英国资本对苏联进行了亲密的接触,甚至在戈尔巴乔夫未上台时就表示会支持他的改革和想法。

(2)美国

里根就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的同时,并且表示愿意就美苏冷战问题进行磋商,双方罢手言和,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舒尔茨为戈尔巴乔夫准备了上好而温暖的“炉边会议”撮合苏美两国的谈判。并且戈尔巴乔夫在美苏会谈时,直接表露了最大的真诚,苏联的财政赤字拉大必须降低军费,所以习武美国和苏联能同时销毁中程导弹的同时全面停止核武实验,并且逐步的降低两国的核武储备,并且戈尔巴乔夫表示,如果美国愿意这么做,苏联可以大规模的裁军,特别是在常规武器方面的装甲力量。美国表示既然大家敞开JJ说亮话了,那就同意好了。并且里根总统通过电视对苏联人民问好,表示冷战就快结束了,美国很期待并且赞赏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3)法德两国

法国总统密特朗及当时的德国那位大腹便便的总理科尔,在欧洲会见了苏联的特使并且极其高调的表示苏联的和善和政治改革是欧洲人民所欢迎的,密特朗总统只差在法国媒体上说……劳资要给戈尔巴乔夫点32个赞了。并且密特朗表示,百忙之中的希望百忙之中的戈尔巴乔夫同志注意身体,一定要坚持改革,法国会密切的关注和不遗余力的支持苏联改革。

(4)中国

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上台,中苏敌对了无数年后,两国的关系开始回暖。并且中国一样支持苏联的改革,并且愿意恢复和苏联的友好关系,两国大使及高官恢复频繁外交的同时,中国就对苏联贸易等问题作出了商谈。并且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戈尔巴乔夫能访问中国。愿两国互为彼镜,苏联加强进行政治改革以便于中国借鉴,中国加强经济改革以给苏联参考。感动的苏联不要不要的……

世界强国集团的支持,让戈尔巴乔夫觉得……自己简直强大的无以复加,他甚至有了一种错觉就是苏联必须要快,加强加快的进行改革。你看……全世界人民都支持苏联,苏联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对吧?而且,全世界都支持苏共中央,你斯拉夫三国集团也罢,波罗的海集团也罢,又或者是你斯坦五国集团也好……都不过是渣渣而已。再横,你还能横的过国际大势么?

这个感觉真的太美好了,自己一瞬间争取到了苏联这么多敌对国家的支持,于是加快政治改革说该就干,在没有任何的体系化改革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的推演讨论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做出重大决定,几年前听说中国经济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戈尔巴乔夫就摸着自己的腿过河,先干了再说。

于是戈尔巴乔夫约见了主要的政治集团首脑,表示政治改革的加速核心第一是支持安德罗波夫的政治改革做到政治的延续性,并且不断的重复需要深化改革,西式民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那次会谈里,表示随后的苏共中央决议,加盟国首脑会议,全苏维埃人大会议表决里,会提议表决如下内容。

(1)各个加盟国的自决权

主要内容是官员系统分层式,试水西方的官员系统,即为民选官和委任官两个系统。而民选官则主要是由苏联各加盟国的人大会议和党委会议来决定,委任官则进一步把人事自决权下放给各个加盟国。一句话说完就是……地方各国可以自我决定官员的任命。

(2)国家军队改革

主要内容就是执行《苏美中导条约》内容,进行核裁军的同时,进一步的降低中央财政困难的事实,让各地加盟国们能在地方财政上对驻军进行支持,降低中央军费开支,缓解财政压力。

(3)并且严打腐败

这个就不说了……

(4)进行苏联的人民道德素养和民主化的改革

认为人民堕落的非常严重了,所以需要全国性的禁酒,因为酒精让苏联人民麻木。并且要在全国开放和修更多的图书馆让人民变得更加的机智,因为只有机智的国民多了才会有机智的国家出现,并且机智的人是不应该喝酒的。

(5)人民监督权

戈尔巴乔夫认为,国家之所以腐败是因为权力没有被收拢到笼子里去,所以改革的方向之一前辈安德罗波夫说过……要那些有良心有节操的人来监督权力。于是剑指当时非常火热的媒体人,新闻记者,自由撰稿人,作家,诗人等组成的文人团体。表示这些人才是帝国的良心,而且他们都是被西方国家表扬过的人,所以监督权力的事情就应该让公正的媒体去做这个事情,只有他们才可以监督苏联不受制约的权利。要勇敢的批判贪腐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等等,但核心的几个和影响力最恐怖的是上述五条改革。

这里因为篇幅所限,我们只说这五条改革造成的恶劣后果~一条比一条严重,每一条都是催货国家的改革。第一条的改革导致了政治集团梦寐以求的实体化得以实现,并且在这条改革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形成了排外性极强的政治实体集团,并且导致斯拉夫三国同盟的瓦解。但是其中俄罗斯集团开始出现排斥苏联其他加盟国的行为,并且在人大决议上准备通过对其他加盟国征收地方税款的行为等等,这是导致苏联离心力放大的重要改革。

第二条的改革,直接导致了后来出现的红场政变中苏维埃中央无法控制苏联红军的军队。特别是苏联红军的精锐部队,基本都被俄罗斯集团所控制。乌克兰集团控制的苏联红军在后来甚至直接表示不听从莫斯科的号令,保卫乌克兰等行为。导致苏联的武装力量直接解体。

第三条的改革,严打腐败而严打的执行者是各加盟国来执行。随后严打腐败变成了各个政治集团铲除异己者,打五卢布党的工具,并且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被发展成了清党运动,导致苏联党员保卫苏联的想法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在之后的红场事变里,有骨气的党员基本被掐死在了这个时期,到那时候已经没有人敢说话了。加上严打腐败整顿经济的政策中,导致苏联的工程师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开始以剧烈的速度外流,因为……苏联已经待不下去了,所有人都在铲除异己者。

第四条改革,禁酒令导致了俄罗斯的私有经济出现,并且是极端恶劣和暴力的民间资本家出现,为后来苏联解体过程中的资本寡头出钱埋下伏笔,禁酒令的非法销售酒水让资本家们有了原始资本。

第五条改革,监督权的转移导致了媒体人的做大,无数默默无闻,根本不懂的治国的人开始纵横在苏联。当然也催生出了一个苏联晚期出现的第一个合法反对苏维埃的政治集团出现,这个政治集团即将出现。

4:舆论的失控

这次事件被得到了控制,但是社会舆论彻底的失控了。戈尔巴乔夫突然发现,事件结束后整个西方国家都开始疯狂的攻击苏联红军,攻击苏联残酷血腥没有人性的压制了追求自由的人民。并且所有西方主流媒体都暗示全世界的人……造成的伤亡暂时未知,但可能是世界史近代最疯狂的打压人民的事件。而此时的美国媒体,更有甚者说可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伤,并且报纸头条写的就是——屠杀人民。

这个时候苏联内部的活动终于开始了,安德罗波夫(前任苏联领导人)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舆论失控会这么恐怖。于是……整个苏联的媒体都开始疯狂的攻击苏联,质问事情的经过。并且戈尔巴乔夫连反抗和命令的余地都没有……是谁说的让自由良心的人来监督权力的?苏联中央再不要脸,不至于刚刚说了的话翻脸就不认账吧?

而出现的报道,极其的感性,几乎不专注第比利斯事件的本质。整个国家的文人都在各类媒体上质问苏共,文章标题很有公知范儿,大抵皆为《这个国家怎么了?》《是什么让他们对我们的人民举起了屠刀》《今夜我们都是格鲁吉亚人》《第比利斯事件的爆发,一定是体制问题》等等……看第比利斯事件后苏联文人的作品,有一种跑到了天X杂谈论坛的感觉,又或者怀疑是养猪网的编辑穿越到了苏维埃。

于是苏联人民被震惊的无以复加,无论从什么角度去幻想,伟大的苏联红军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人民进行屠杀?苏联人的三观都被撕裂了,而所有文人都集体性的使用了暗示笔法来描述事件,整个描述都是极其感性的。并且当时的苏联已经进行了媒体开放,苏联人迫切的需要知道事件的真相……而很多知识分子已经疯了,因为他们在境外媒体上得知的消息是——屠杀,死伤不知多少。

这让整个苏联的所有人都寒了心,而戈尔巴乔夫突然就懵逼了,舆论失控了。舆论倒逼中央一定要给这些事情一个解释。人民一定要知道真相!

然而,事实是……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文人集团可以利用监督权直接从控制舆论直接转化成了一个最强大的政治集团来反对苏维埃的合法性,直接控制国家。

于是,苏联中央被逼到了墙角。最终……被迫同意了苏共各地的联名提案,组成了——人民调查委员会,来调查第比利斯事件。

人民调查委员会的 ,是一个来自圣彼得堡的一个教授,他的名字也许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他叫——索布恰克。一个典型的文人,在第比利斯事件前,他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而已。调查委员会的十个主要成员,全部是文人,他们都来自三个城市——圣彼得堡、莫斯科、列宁格勒。后来被称为这个时期的三城同盟集团,一个由文人组成的集团。

他们的力量会让整个苏联颤抖!苏联的司马懿——索布恰克,真正的王者来了。

索布恰克是谁?对俄罗斯近代史有点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他最出名的三个弟子,普京,梅德韦杰夫,叶盖尔三人。熟悉金融的人会知道,在全球市场翻云覆雨的俄罗斯石油BOSS谢欣也是索布恰克的门人。他们几乎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一切。好了,这里剧透一部分,后面会挨着说他们的崛起之路——资本之路。一帮文人,被苏联遗忘的人,如何把自己成功包装上市,最终打垮所有竞争者的故事……应该说俄罗斯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写资本永生篇这部分。所以,会写的稍微详细点,在浅说群里写过一些样稿,数据比较充实,人物出场的太多所以公开版的会尽量的压缩数据和出现的人物,毕竟没人想知道那么多难记住的俄语人名。

最后……这里说一句就是,依然是那最重要的声明,本文是同人小说,拒绝一切水表。

3:三城同盟最重要的力量——苏联核武之父的威力。

索布恰克的最初成员包括,来自莫斯科的一个教授,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联合国的二秘,一个自由新闻评论者,一个失落的幕僚,一个真理报的小编辑……这群文人的力量在任何太平盛世他们都是非常的卑微的,但是在第比利斯事件前进行的“市场预热”和事件爆发后的新闻舆论引导,以及苏联赋予的监督权,一瞬间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权利。

索布恰克带领这帮文人,质疑苏维埃,用极其感性的话语在公开媒体上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而这些问题都是苏联人民最需要苏联当局回应的事情,虽说苏联已作出了解释,但是……正如索布恰克的那句名言一样

“人民永远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而不是事实”——索布恰克。

充满感性力量的苏联人民迫切的需要一个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符合自己三观的事实,符合自己那愚昧智商的所谓的事实。于是苏联被逼到了角落,苏联各地都爆发了示威,因为这种事情和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捷克斯洛伐克事件都不一样,因为格鲁吉亚是苏联的领土!格鲁吉亚人是苏联人。

人民就是这样,其他所谓的兄弟国家被苏联欺负了那是正经事,但是苏联人被欺负了,就必须给个交代。戈尔巴乔夫被逼的没办法,天真的以为所谓的组成调查团不过就是查真相。

而事实上……这群文人,剑指的并非是第比利斯事件这个事儿,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莫过于此。真正的剑锋是指着最强大的苏联红军。他们需要一招打垮苏联红军在苏联人民心中的形象,利用官僚体系里的背锅传统,一招打垮还有理想的苏联红军军官。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同意了索布恰克组成人民调查委员会,就第比利斯事件进行调查。索布恰克的三城同盟,此时立即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一个合法的委员会。

而当时的戈尔巴乔夫进入改革的关键期,索布恰克的敏锐让人无限的佩服。于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剑指第比利斯事件的关键人物,苏联的元帅——亚佐夫将军。质问亚佐夫为什么要下达“屠杀”人民的指令,是谁给了他权利?

于是亚佐夫突然就懵逼了,因为戈尔巴乔夫是口头命令他立即处理第比利斯事件,亚佐夫拿不出任何合法的文件来证明自己是听从的上级指令。于是亚佐夫就悲剧了,被架在了火炉上来回的烤,当枪口对准了亚佐夫后,一系列的“事实真相”让苏联人彻底懵逼了,他们完全不相信苏联红军居然是在没有任何合法授权的情况下,去“屠杀”了可怜的苏联人。

而此时的索布恰克是没有什么名声的,他不过是一个学者。虽说是三城同盟的领袖人物,但是毕竟苏联人民不认识他,他需要一个威力强大的人来表达观点。于是……他们盯上了苏联最反动的那个人,但那个人不仅仅苏联家喻户晓,全球所有人都畏惧的一个人。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

萨哈罗夫因为反对弹道导弹技术而被苏联控制,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且核武之父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开始关爱人类,从事国际人权活动。在西方拥有非常高的声誉。

在被拉上战车后的短短的几个月,文人集团撰文彻底的为萨哈罗夫进行了洗地工作,认为他是关爱人民的,爱护苏维埃的战士,并且极其符合当时的舆论环境——西方化。于是萨哈罗夫垂垂老矣的家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亲手丢了炸死苏维埃的那颗舆论氢弹,萨哈罗夫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的言论会直接造成国家舆论失控。

核武之父发表言论表示;民主是这个国家唯一的希望,希望苏共能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彻查第比利斯事件的真相。

随后,爆发了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基本都围绕在第比利斯事件上展开。全国性的运动导致了三城联盟成功抢夺到了全国性的资源,形成了当时超越俄罗斯,乌克兰等政治集团无法形成的多地联通的资源以及他们没有的最大优势——舆论。于是,索布恰克的三城同盟快速转化为一个苏联第一个公开反对苏联的政治实体集团——跨地区人民会议。

而就在索布恰克为核心的三城联盟拿萨哈罗夫这个核武轰炸苏维埃中央的时候,核武之父突然病逝。这让索布恰克一瞬间失去了最重要的那个棋子,而更重要的是……索布恰克根本没想到苏共居然顶了一年就顶不住他们的攻势了。事过顺利,必有妖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时的索布恰克开始进行政治力量收缩并且和中国历史上的司马懿简直是一模一样……他的做法,我只能说……从操作上,我给他点32个赞,太机智了。

因为,打垮红军威信,击垮苏联这件事,永远不能让自己来做。就如同司马懿死都不肯自己亲手去干掉汉献帝来背负骂名一样……他选择了退让,去支持叶利钦。让叶利钦这个自认为机智成狗的家伙冲上去。

而叶利钦当时急需政治资源,因为民主改革开始了,在索布恰克投靠的时候,叶利钦的力量突然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宣布……退出苏共。

此时,距离苏联崩溃只剩下最后的日子了,最后一脚,打垮苏联红军!

4:如何把队友推到对立面去。

苏联终于在索布恰克的人民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下,被逼到了墙角。悲剧的亚佐夫被逼的走投无路,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话了。

而这个时候,索布恰克急需对叶利钦集团表示支持,于是给苏联红军心窝子的一脚。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索布恰克集团的文人们,疯狂的质问苏共,到底是谁签发了“屠杀”人民的命令。于是戈尔巴乔夫还未反应过来,剑锋直指戈尔巴乔夫,质问是否是戈尔巴乔夫发布的命令。

这个时候的戈尔巴乔夫真的犯难了,因为从法理上,如果没有签署合法文件而动用军队的话,是严重违宪的行为,这会直接导致戈尔巴乔夫因违宪法而身败名裂。这一切都是算计好的,因为戈尔巴乔夫必须把这个锅给扔出去。戈尔巴乔夫直接不要脸的表示……中央书记处并没有决定使用武力,并没有发布命令,这一切的责任都应该由国防部长亚佐夫负责,戈尔巴乔夫给人民调查委员会的解释也是非常的不要脸的,面对索布恰克的质疑,他说:“第比利斯事件出现的时候,我本人并没有在莫斯科。命令是由国防部长亚佐夫发布给高加索军区执行的,整个事件应该由亚佐夫来负责”

于是整个过程就真的如叶利钦和索布恰克预料的那样,于是给苏联红军当胸一脚的行动就实现了。人民调查委员会立即启动了针对亚佐夫的调查。而亚佐夫对高加索军区的命令也是口头命令,于是……亚佐夫很难堪,他认为苏共不至于会让红军来顶包。

这个时候,中央总务部部长的博尔金劝说戈尔巴乔夫,他认为:如果在第比利斯事件里直接把锅踢给了苏联红军的话,可能会导致红军对苏共丧失信心,并且会严重损害戈尔巴乔夫本人在红军里的地位。而戈尔巴乔夫认为,在改革关键期里,如果把锅丢给了自己,自己一切都毁了。

于是,索布恰克集团剑锋直指亚佐夫,逼迫亚佐夫做出解释。而亚佐夫真的没办法,于是最终被逼的走投无路。此时红军的大佬之一的亚纳耶夫表示……戈尔巴乔夫这么做是完全不要脸的,让被政治孤立的亚佐夫感到了一丝的温暖,至少……还有人愿意站在自己这一边。

而亚佐夫必须做出解释,索布恰克的步步为营打的几乎没有办法,最终……高加索军区的一系列军官倒霉了,红军伞兵团的负责人也倒霉了,最终祸水引向了格鲁吉亚各个部长身上,因为唯一的文件形式的命令是他们签署的。于是……这个巨大的锅被戈尔巴乔夫一脚踢到了天上去,飞起来的大锅砸死了无数的人。

苏联红军的形象在几个月内被逆转,甚至在公开的稿件里,苏联人都习惯了用“你们”“我们”来区别对待红军战士。当军人成了“你们”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已经有了兆头,索布恰克会意一笑,叶利钦也会意的一笑,波罗地海三国集团,乌克兰克拉丘夫等人都会意的一笑……因为最后能挡住他们的那绝对力量——苏联红军,被当胸一脚,踢在了水沟里。

整个事件的轰动让苏联红军战士们认为,无限的委屈……因为他们不过是执行上级命令,为什么最终错的都是他们?苏联的军官们则更是这样……整个肚子里都是无限的火。

这个时候,叶利钦已成事实上的俄罗斯领导人,乌克兰的克拉丘夫,哈萨克斯坦的扎尔巴耶夫表示观望。整个事件会在几个月内爆发出来,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的等待着。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完成了,名正言顺的当上了所谓的苏联总统。

而这个时候,苏联最后的怒吼……爆发出来了。亚纳耶夫带着受了无限委屈的亚佐夫极一大堆还坚守苏维埃的人,彻底的怒吼终于爆发……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里。

索布恰克进行了快速的政治收缩,把泛地区会议的所有人通过内务部的调令直接弄回了圣彼得堡。其中就有……他最得意的弟子,普京和梅德韦杰夫。

在这悲催的岁月里……苏联红军别抛弃了,被打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上。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比利斯事件不仅仅深深的刺痛了广大的苏联人民,虽然事实是什么没有人去关注。但是在另一个角度说,苏联红军被伤透了心,他们不过是执行了苏联最高决议而已,仅仅是因为苏联红军执行了上级命令就被导致那么多军官,甚至士兵被打压,这是真的伤害了保卫国家的那些士兵的心。

参与第比利斯事件的一些苏联红军战士,在被调回后因为调查委员会的压力下,很多人直接被撵回家了。在那时有一个苏联军人,卡拉夫一个普通的士兵回到家后被父亲轰出了家门。这位叫卡拉夫的士兵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说:“军人得到了命令后首先不能质疑这件事是否正确,我们只能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我和我的战友们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保卫了我的祖国。我认为我没有错”记者问:“那么你后悔吗?”卡拉夫回答:“我并不后悔我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但是那件事情真的让我寒心了,我被祖国苏联抛弃了”

这种心态被快速的扩大,并且在有组织有预谋的进行着舆论战争,并且有一部分文人(后来担任了叶利钦政府的官员)当时居然恶意为苏联红军辩护,在各种公开的场合,媒体上为红军的行为辩护,基本不出任何人的预料就是……打笔杆子战争的双方都是一伙人。于是苏联红军在这个时候被误导了,认为苏联红军的领导层已经彻底烂掉了,有锅他们一定会扔给军人,有好处他们就自己拿了。

这种恐怖的论调甚至得到了军方媒体的认同,认为军队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必须打垮那些蛀虫,伟大的战士不能流血还流泪。然而,事实上这一切都仅仅是文人团体的舆论战争。

因为在第比利斯时间快结束的时候,索布恰克组织的范地区议会本有机会直接打垮上层的,但是以叶利钦,可拉丘夫等人为首的人则认为应该留着亚佐夫等人。留着他们,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链。

这个逻辑就是:舆论战中第一步让人民憎恨他们的军队——第二步,让人民逐步的同情苏联红军,转而让军民同时憎恨军方高层——第三步,保护所谓"腐败“的军方高层以进一步的扩大人民和军队对军队领导层的敌对思维,第四步,引导苏共中央进行最后一步政治改革,第五步,给苏联红军在最关键的时刻当胸一刀。最后一步……完成各个政治集团所迫切需要的都目标——成立自己能控制的国家。

当然,这个步骤最终会摧毁掉苏联,但是……谁在乎呢?

有人在乎……在乎的人就是当时苏联军方高层——亚纳耶夫。亚纳耶夫在第比利斯事件中用实际的行动支持了苏联红军,赢得了军方的信任。而这群理想者从本质上说是幼稚的,当然任何理想主义者无论他们的行为多么的幼稚,他们的理想总会是伟大的。

挽救苏联的最后一群人——亚纳耶夫集团。

而此时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已经进入尾声,而俄罗斯叶利钦,乌克兰可拉丘夫等等的政治集团首脑都已担任了俄罗斯的总统,乌克兰的总统……等等。此时,对于政治集团而言,其实仅仅是一个开始,苏共已经被架空,最后的障碍是让世界颤抖的苏联红军。他们需要集中这些人,然后一次打垮掉最后的绊脚石。

在这危急的时刻,亚纳耶夫集团明确的表示,希望已担任了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能够及时的刹车。而戈尔巴乔夫则专注于改善外交和改善和各个政治集团关系,他认为中央能够压制住这些政治集团。

然而,戈尔巴乔夫明显想多了。在戈尔巴乔夫写的《八月政变》一书中,明确的说到:“这场灾难并非是突如其来的,苏联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骤雨,然而并没有人去阻止他的原因是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在我的看法上来讲,我的回答是:改革根本性的触动了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团体的利益,这场灾难无法阻止”

而事实上是这样吗?亚纳耶夫当时旗帜鲜明的拉拢了苏联的副总理,拉拢了第比利斯事件里被逼的不行的国防部长亚佐夫,拉拢了内务部长,拉拢了国防委的老大,还公开的游说了克伯格高层,旗帜鲜明的要保卫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打垮以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克拉丘夫,索布恰克等试图祸害掉苏联的这帮人。

这个过程从第比利斯事件之后就是公开的活动,而整个苏共高层选择了漠视……而俄罗斯,乌克兰,五斯坦,波罗地三国等……都选择了搬好小板凳,拿好瓜子,坐等好戏。

这么愚蠢的一种所谓的“阴谋”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公开的行动着,这样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他的失败。因为苏共高层彻底分裂成了。退出苏共的变成了一派,改革派,保守派三个方向。这三个派系的出现,导致了公开站队出现在苏联。在这悲哀的时刻……苏联的外部环境开始迅速恶化,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等……所有国家都站队了。内部的站队也非常的明显了,跟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派,跟着叶利钦,克拉丘夫等人的退出派,还有就是旗帜鲜明保卫苏维埃的亚纳耶夫派。

但是,这个时候存在另一派人,就是索布恰克集团……

苏联剧变就在眼前,而此时的索布恰克在之前就立即找回了普京等人,并且将他的未来保护在了圣彼得堡里。坐等看着他们的巨变开始。而此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在这场巨变中如何存活的必要手段。

此时,整个集团开始疯狂的挤兑外汇,甚至以挪用公款的方式,以冻结外汇的方式来快速的收拢马上就要变得值钱的货币——美元。并且快速的拉拢了一批当时手里有钱的官员们,建议他们进行资金外投。这帮蛀虫们也知道即将来临的风险,把手中的金钱交给了这个集团。资本缘来,势起,席卷一个国家……已开始第一步。

而此时的叶利钦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亲信的一些官员子弟们也开始囤积物资。因为他们认为物资是一切,在变革中最重要的东西。

而学者团体的索布恰克集团认为,此时物资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什么货币在此时会变得比金子还值钱,那么他会比物资更加容易聚拢力量。因为汇差带来的力量是纯粹的,是以几何级的速度上升的,这不是囤积物资能够企及的速度。

而此时的亚纳耶夫,亚佐夫等人还在筹备这场他们认为“伟大的巨变”

在这场灾难来临前,亚纳耶夫集团甚至还在公开媒体上开始预热,要求苏联全党,全体人民团结起来,保卫祖国什么的。他们认为会有一场伟大的胜利……

6.甲光向日金鳞开

——最后的“战士”

亚纳耶夫在苏联真理报等各种公开的媒体上,开始放出声音,认为应该挽救苏维埃于倒悬。并且第一次在公开的场合下,认同了苏联红军在“第比利斯事件”中的行为,并且试图为苏联红军翻案,来挽回战士们已经凉掉的心。

而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俄罗斯政治集团的叶利钦已公开的表示自己退出了苏共,并且利用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当选了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并且立即联络了五斯坦的领导人,乌克兰克拉丘夫克等人,试图架空岌岌可危的所谓“民主苏联”戈尔巴乔夫已是风中的破墙,一脚就能被踹倒了。而这个时候,亚纳耶夫的突然出现,让这个短命的政治联盟突然崩溃,因为苏联红军的强大可以让整个北约国家都颤颤发抖,何况这帮小碎催呢?乌克兰克拉丘夫克表示,联盟不可行,第一个退出了架空苏联中央的自决会议。这让叶利钦觉得乌克兰就是个婊子养的货色,出尔反尔简直是三岁的小孩。而在这最危险的几天里,苏联即将分崩离析的那几天里。

索布恰克集团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舆论管控力。这个时候亚纳耶夫这群苏联最后的热血,准备用军事政变的方式来把整个苏联的所有“卖国贼”“狗娘养的货”一扫而空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摆在了面前——谁来干这事儿。虽说拿下了苏联国防部,苏联空军,拿下了克格勃等等的高层,但是亚纳耶夫集团的悲哀是——没有底层力量来执行。于是,苏联展开了公开的,极其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攻防战。而索布恰克集团是文人集团——笔杆子之王们,所以亚耶夫在公开的要保卫祖国的消息一被放出后。第一天,整个苏联的苏共党员们,苏联红军们,苏联的公民们都觉得,改变一切的时刻终于来领了。而仅仅第二天,文人的速度快到丧心病狂的地步,而事实上根据后来的公开资料显示,亚纳耶夫集团在商议进行军管国家之前的舆论战时,关键的那个人——列别德少将将消息走漏给了索布恰克集团,导致整个过程都是有准备的。

也就是说,亚纳耶夫集团的屁股刚刚抬起来,索布恰克集团就准备了一百种办法来进行道德的,法律的,历史的,传统的……几乎是全方位的攻击,在舆论上让亚纳耶夫集团根本没有任何的还击之力。加上苏联的媒体基本都控制在了索氏集团手里,所以从编辑到总编几乎都在抵抗亚纳耶夫的声音。

于是第二天,苏联的舆论快速的恶化,在最危亡的时刻,整版都是诸如《我们热爱苏维埃,但是苏维埃为我们做过什么?》,《一个国家的伟大是保护她的人民,而不是让人民去保卫她》,甚至惊悚的出现了诸如《爱国,不等同于爱党》,而在军方受众较多的报纸里咋出现了如《苏联红军的伟大在于永远为国家而战,绝不为任何人而战》,并且集中报道了各种苏联军中的贪腐事件,单列出各种苏联军营中的丑闻,用春秋笔法描绘混淆士兵和军管的薪资来误导苏联人民,有人在克扣士兵津贴等等。

于是到第三天的时候,整个苏维埃的风向平衡了,而真正的那股压倒性的力量来自乌克兰。乌克兰的克拉丘夫克表示高度重视这些事情,并且极有预谋的快速的报道了一系列的关于红军个别不要脸的人干的破事,随后俄罗斯跟进,高加索集团跟进。整个苏联人民都认为,苏联红军已经无药可救了。甚至当时还杜撰了乌克兰的苏联驻军偷卖军事设备的事情(后来谁知道一语成真呢?)。

在第四天,舆论恶化到不行的时候,亚纳耶夫决定……管他的了,孤注一掷。于是发动了苏联解体前,苏联战士们最后的怒吼——819军事政变,以亚纳耶夫为首的国家高层成立了国家紧急动员小组,军事管控国家,试图用军事手段抓捕俄罗斯政治集团,乌克兰政治集团,高加索集团,波罗的海三国集团等等的一系列人。而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愚蠢的戈尔巴乔夫和亚纳耶夫进行争权夺利,进一步的限制了紧急会的行动能力。因为……在苏联宪法中,这种所谓的紧急会议小组是非法的,无论是从曾经的苏维埃还是现在已经民主的苏维埃,这都是非法的。而在这个一刻,亚纳耶夫犹豫了,在中央和人撕扯合法性问题。那一个关键的瞬间,叶利钦发动了红场政变!

而在发动红场政变前夕,索氏集团动员了莫斯科的学生,莫斯科的知识分子们组成了所谓的市民,围观了苏联红军。所谓的苏联公民们质问红军,你们为什么要把枪口对准自己的人民。而控制莫斯科的苏联红军从指挥者到士兵,突然就蒙逼了,最关键的那一句话来自叶利钦的副手,在叶利钦出现之前,说了一句话——你们都忘了第比利斯事件里的红军战士吗?你们在保卫什么?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兄弟,你们要控制一切随意,反正亚纳耶夫集团里最重要的一个人亚佐夫就是第比利斯事件的负责人,到时候官老爷是不会倒霉的,你们这帮大头兵有一个算一个全得倒霉。

这对苏联红军的指战员,战士们都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无法再相信苏联红军的领导人,特别是高层。而苏联空军副司令列别德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带着苏联伞兵投降了,表示不参与政治斗争,而这支部队就是在第比利斯事件里蒙受了冤屈的部队。这一招太猛了,导致整个试图控制叶利钦上台的红军,集体懵逼。自己的信仰被击溃了,部队军官和高层的信任感荡然无存,加上“纯洁”的市民们的围观,导致价值观都崩塌了。他们在为谁而战?

【东北亚篇第一部分——俄罗斯篇】

再一次重申,以下内容来自另一个平行宇宙,和当前世界无关,本文为脑补文,根本就不是映射现实的文章。请各位读者务必注意区分另一个宇宙和现在世界的区别!本人水表已拆,气表已炸,不用快递~拒绝一切水表行为!

整个俄罗斯篇的铺垫已完成,所以这里直接开始更新现代俄罗斯了。各位心脏受不了的,早点撤离现场,免得出现看非洲七雄篇南非篇一样……三观被炸了。现代露西亚,是一个资本的世界,是一个没有人类气息的世界,是一个强大的世界,是一个纯粹力量的国度,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是一个充满了噩梦和希望的国度……

四:资本之源

有无数人曾经在浅说群里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普京一个特工,居然能当总统?”这个问题在网络世界里一样有无数的人问过,答的方式非常的多,但是深究的是极少的。

前面铺垫了很多,所以可以直接节约很多疑问的东西,这部分出现的事件,如不明白可以看前面部分提到的一些事件,人物,具体的去百度。以方便梳理逻辑!

(1)神一样的预言家——普京

普京,曾经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当时叫列宁格勒),普京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了别样的机智。他虽然攻读的是法律系,但是普京在圣彼得堡大学的一次联谊会中,他的发表了自己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看法,这是当年苏维埃时代的大学里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经济学认知,基本都是处于意识形态领域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在那年月里,屁股比思维更重要。而普京当年的言论,是崇尚资本的纯粹力量,认为经济结构并非是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划分,而是应该遵循经济循环的基本常识,根基在哪里那么就必然出现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型。他认为世间没有两个人会一模一样,那么就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国度,更不会存在所谓的经济学绝对真理。

并且,当时的苏联正在疯狂的进行石油经济,而少年的普京认为这种单纯的不伴随资本行动的资源输出是极端不安全的,并且做出了一系列的风险性评估。认为苏联的石油经济可能会崩溃~此番言论,举座哗然。

而此时所有人都认为普京是个跨界的疯子,一个攻读法律系的一个烧包,跑去发表经济结构的看法。而有一个人,则默默的倾听了这个刚入学的少年的言论,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泛地区会议首领,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索布恰克。

索布恰克和普京交流了关于普京世界里的经济模型,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选手。而事实上,当年的苏维埃主流经济学派是不会认同这个愚蠢的少年的狂妄之言。毕竟,从经济结构性的根基上去否定苏维埃的人,从来没有成功过。普京被定义为一个毕业都有可能会成问题的人,毕竟他的屁股是歪的。而索布恰克则对这种纯粹的结构性经济的重新定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组成了一个著名的学术小组,在普京加入那学术小组的一瞬间……他的一生就此改变。

这个学术小组基本都是圣彼得堡大学里的精英级人物,有他的师弟,梅德韦杰夫,有后来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有后来当时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同门师兄,后来担任了俄罗斯石油的总BOSS的谢欣。在这个学术小组里,最初是充满了一切憎恨的,因为才华横溢不代表会有一个好的出路。毕竟,那时候的苏维埃已经腐朽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索布恰克应该是人生规划的典型高手……他把普京活生生从一个法律系的学生变成了经济系的高材生。并且坚持要求普京完成经济学硕士学位。普京今天的硕士论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搜,那篇著名的硕士论文,奠定了现代俄罗斯的主要脉络——资源伴随重资本组合而成的绝对力量。

而普京在经济学里沉迷的越深的时候,就越发觉得这破锅是药丸了。而索布恰克则认为,普京还需要历练,普京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给了他一条……根本无法理解的路——特工。

而整个索布恰克的整个布局在苏联狗咬狗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了……索氏集团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最前沿接触西方世界。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接触西方世界,这个人……必须具备法律系高材生的缜密思维,做到言谈滴水不漏,有极敏锐的宏观经济学认知,符合强人形象,而这个人选必然是他最得意的那个弟子——普京。

于是,普京穿上了那件所谓的特工的外衣。在圣彼得堡完成了他的特工培训。并于次年,通过索氏的安排,进入西德……用克格勃的衣服来完成对西方经济的接触。原始资本的引入,非常的重要。

索氏的判断没有错……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整个苏维埃都开始摇摇晃晃,索氏在等待。等待苏维埃的那个裂隙出现,而1985年,关键的机会终于来临了。安德罗波夫的改革让索氏集团终于有了机会,而接任者则是那个更加愚蠢的戈尔巴乔夫。

于是他们觉得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一方面着手开始联络圣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市等地的学者组建三城同盟的同时,在这个最关键的档口里。以刺探西德经济情报的理由,将普京送入了西德。

普京有了克格勃合法的经济间谍的外衣后,他接触的任何西方资本者,都可以用为苏维埃刺探经济情报为理由敷衍过去。而更关键的是,他的经济情报的汇报对象非常的重要,需要一个克格勃的高层来保护他。而这个人,索布恰克很快就找到了,这人是后来的第比利斯事件调查委员会的成员,苏维埃重大案件的调研员,捷利曼同志。因参与多次违宪行为攻击戈尔巴乔夫和亚佐夫而被苏维埃高院抓捕,后又无罪释放(原因嘛,你懂的)之后成为克格勃改组成员的领导人。

于是,普京的安全性已做到滴水不漏,有合法的身份接触大佬们。也有内线捷利曼做保护和策应,并且还有索氏集团的力量支撑着那个在世界资本市场最前沿的普京这个小船。

而时间点的关键是在毁灭苏维埃的第比利斯事件里,索氏终于成功登上了政治舞台,快速的为西德前线输送人员的同时,也开始可以给前线提供一些资金用于扩张经济线的力量。而普京没有辜负他的老师,在西德的岁月里,他收获的是……无数的西方巨头企业。

而在苏联的内部,则是一群所谓的“寡头”们利用戈尔巴乔夫的所谓禁酒令来获得最初的原始资本。其实酒水的利润确实很大,但是……经不起任何推销,话说……你用卖酒的利润来兼并一个苏联石油部试试看,用卖酒的利润去兼并苏维埃铁路系统试试看~

而现在,所谓的苏维埃解体时的疯狂掠夺,都归咎于寡头们的兼并行动,而那帮寡头的资金被解释为……卖酒来的。而站在背后的那群真正的资本提供者——索氏表示。你们比较图样了啊。

而在政治线里,则是索氏的另一个杰出的门徒,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是政治领域里的绝对高手,并且和普京一样,属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数个领域里的绝对天才。而梅德韦杰夫则蛰伏在圣彼得堡,他索氏的周围,运营三城同盟,准备着那一刻的到来,推索氏集团拿下整个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以圣彼得堡的城市定位快速扩散到整个俄罗斯……甚至是整个苏联。

索氏集团在第比利斯事件后,当年的人民调查委员会的成员基本都得到了重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引入了大量的资本,对干渴的文人集团而言,犹如久旱逢甘露。泛地区联盟议会的出现,让索氏集团不但跨越了整个苏维埃,还跨越了整个东欧。在无数即将变革的国家里,都有了他们的人。

更重要的是,这一支在当时根本就没人在意过的力量,他们是——俄罗斯的司马懿。他们目睹着台前的人疯狂的抢夺政治资源,而他们只是不断的蛰伏,藏的更深。让我想起三国里的那句话……十年磨一剑,只为一剑诛天下。而索氏则磨出了数十柄宝剑,每一柄宝剑都可以让所有反对者跪下唱征服,无论是普京,梅德韦杰夫,叶盖尔,谢欣……等人,任何一个人都是全系制霸的王者。

在俄罗斯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索氏——王者的母猪,这不是一个污蔑的话,他的裙袍之下诞生的王者,太多了……遍布在整个苏维埃。

随着苏维埃的倒塌中,索布恰克集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们用笔,在第比利斯事件里,拿下的第一个巨头亚佐夫。

他们在后续的报道里,用笔给了苏军当胸一脚,弄的苏维埃军人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他们用笔,在819事变里击败了苏联最后的战士,赫鲁晓夫的翻版君亚纳耶夫。

他们用笔,拿下了整个苏维埃的军人,他们用笔,击碎了苏共党员们的三观,他们也用笔墨,拿下了……苏维埃人民。

而随着苏联的轰然倒塌,索氏集团……选择了蛰伏,而非走到前台。索氏的智慧非毛子那种社会里有的,忍耐,带着无数的王者如狼群一样选择了埋伏在俄罗斯的雪原里。旗帜鲜明的支持了叶利钦……而这个行为,和当年的司马懿给曹操下跪……是不是一样一样的呢?叶利钦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支持索布恰克竞选圣彼得堡市长职位!

四:资本之源

(2)叶利钦的错误

叶利钦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认为泛地区联盟并非是政治实体,而强行压迫这个非政治实体的文人们没有什么好处,再说了他们并没有掌握实际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当索布恰克提出要竞选圣彼得堡市长的时候,叶利钦本人得到消息的时候,淡定的表示就索布恰克那一个教书的……还能选出个花来不成?

而事实上叶利钦的幕僚们给叶利钦的消息是,索布恰克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有消息称在圣彼得堡,索布恰克的竞选已完全西方化,大规模的助选的过程是需要花费庞大的资金的,刚刚解体的苏维埃,大家都在耍嘴皮子而索布恰克本人则在玩儿金钱政治。基于苏联时代留下的那种巨大的政治思维惯性,让总统幕僚们都认为,应该彻底的查一下索布恰克竞选资金的来源。而后来在攻击索布恰克的时候,发现索布恰克当时的第一期竞选资金的量不可查,但是有证据表示当时索布恰克的竞选办公室堆积的现金都是按百万美元计算的。

而叶利钦本人的盲目自信和自大,以及索布恰克本人的低调让对手放弃了对他的打压。那么,最大的问题是……当时的俄罗斯刚刚从苏联解体,索布恰克一个教书的,他的钱哪里来的?

因为当时的普京班底在两德合并时后,通过索氏集团的调令直接回到了圣彼得堡。而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个非政治实体的一个所谓的泛地区联盟突然注入了剧烈的资金。让整个集团获得了极其庞大的金钱力量,当时进行整个结构的规划的某人(禁词),认为:

俄罗斯的复兴力量的崛起在理智的角度上是可以依靠外部力量来进行恢复的,而大量的引入资金,控制俄罗斯的主要经济城市的行政权是完成经济力量崛起的最优选择。因为任何性质的吞并行为的本身莫过于自己转卖给自己是最划算的,而圣彼得堡是整个俄罗斯最大的城市的同时,并且扮演了俄罗斯的经济中心的角色。所以大量的资金应该用在控制三城的政治资源。就这一点上,某人(禁词)和普京的看法是极其一致的,并且在此时当年在圣彼得堡大学担任国际政治研究的大学教授班底组成的竞选策略团队表示,现在的政治风向的本身就是亲西方政治的,应该为人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而外部资金来自哪里?这笔巨大的资金,来源至今都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在俄罗斯的主流说法是:谁分赃谁投资。而事实上,当初涌入俄罗斯的主要资金正是美国资本为主的掠夺性资本。这个线上,国人都知道,美资支持了叶利钦,随后扶持起了巨大的寡头集团瓜分了整个苏联的经济资源。而之前的戈尔巴乔夫的本身是拉拢了英国来进行资本扩充,所以撒切尔夫人才敢公开的说:“你的(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是英国支持下才有可能实现的,而事实就是如此”,在苏联解体后,英资的本身是比较弱势的。所以在叶利钦经济集团里,英资的占比一直都比较低。而英国人一直都奉行利益不必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安全。所以两头下注的行为在英资的世界里是非常常见的。

而当时的俄罗斯已经是一片混乱,处于第一政治集团的叶利钦集团自然他们已经投资了,而第二政治集团则有好几个,而实际力量最强大和有“业绩”支撑的,只有一个选择——索布恰克集团。在投资的角度上说,风险可控的本身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拿出账本看业绩。而很明显,索布恰克集团从第比利斯委员会到三城联盟到泛地区会议的运作,堪称是组织运营的最佳模本。每一次的进退都是表现的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完美。

而英资当时能搭上线的就只能是在德国活动的苏联克伯格经济线的间谍们,所以这种事儿本来就是一拍而合的事情。于是英资成为了整个集团活动的最大支持力量,开始进行疯狂的政治势力的扩张。

而政治势力的扩张的目的从,他们更倾向于马列主义,一切政治活动皆为经济利益而运行。所以,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竞选的本身并不是说他在获取政治权利。真正的目的从后来的事情上看,本身就是在为索氏资本集团的建立而打开关键的口子,因为他本人奉信一点,并认为是真理——一切的政治活动,一定是为经济利益而服务。所以,此时的俄罗斯从导向上就转化成了三个巨大的集团。

其一: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权利派,他们不择手段的提高自己的权利。

其二:以美资为核心的寡头集团,不择手段的吞并经济资源继而转攻政治权利。

其三:以索布恰克为首的索氏集团,以用政治手段为经济利益开路的方式来进行运行。

而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本身是鞋和脚的关系,比如说叶利钦集团,没有经济根基的权利暴增本身就是脚太小而鞋太大。而寡头集团则是脚太大鞋太小~而索氏集团则是用中国人的话说……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在这种不同导向的竞争中,谁会在满是荆棘的路上赢得长跑的胜利?索布恰克认为……他们必胜。


user avatar   da-da-13-47-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站在中国这个角度上,可能你看任何主要国家都是“一步步衰落”!且听我慢慢来……


这些年来,

我们在各种报道或者平台随处听到各种主要大国衰弱的声音;包括知乎问答。以下就是各种主要论点和论据……


美国是不是一步步衰落?

看看你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你的GDP占世界总量一直下滑,从最高占世界比重40%,一直到现在的20%左右。
你产业空心化,制造业越来越不重视,全靠政府印美元和华尔街那帮大佬玩金融。底层普通百姓生活没任何变化,还越来越不好!

你脏活累活自己不愿意干,导致出口乏力,什么日用品都是进口导致贸易逆差,自己不知道存钱,只知道借别人的钱花,并且国家欠了大把的外债!自己不争气还怨别人抢了你的工作,现在又要四处乱咬,挥舞贸易保护大旗开历史倒车……………

……我看你好日子到头了。



日本是不是一步步衰落?

你从和美国签了一个广场协议,就一蹶不振,以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被老二远远超过,经济落后了近三倍。

你以前闻名的各种日本制造,满世界都是,汽车、电视、手机、相机、液晶屏、洗衣机、空调、等等各种家电琳琅满目,现在沦落到只能卖卖马桶盖,甚至马桶盖都要不保了。

这些年来,你的前沿科技创新企业寥寥无几,尤其是进入互联网和智能时代后,前位的创新公司没有了你的身影,名副其实的“失去了二十年”…………

……我看你以后是没戏了。



印度是不是在一步步衰弱

看看你国内的情况,什么时代了,一个国家人民还分高低贵贱?各种种姓地位不等,低种姓根本无法公平融入社会,性别歧视更是差异巨大,女性别说工作得不到保障,生命和人身安全都无法保证,说好听了是个人,难听点就是男人的附属品,随便上个厕所或者做个公交车的空,就可能被男人轮流了。

你没有什么制造业,全靠IT极少数的人给别人做外包,你受教育人工极少,全国语言几百种,就是使用量最大的英语,能够熟练交流的也没有超过30%的人,绝大部分劳动力没有转化为社会生产,天天无所事事还天天吹牛逼,又是超过上海,又是干掉北京的………

……我看你就做梦吧。



巴西是不是一步步衰落?

你看你有全世界最好的地理条件,这么大,要什么有什么,都是森林绿地,也都适合人类居住气候,没有沙漠戈壁,要资源有资源,要河流有河流,你们自己都说,你们是上帝之子,给你们这么好的地方。但是呢……
社会治安极其混乱,各种暴力犯罪屡禁不止,政府职能效率极其底下,经济多年停滞不前,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30%以上,觉得北京能开奥运会,你也能,我信了,但是北京奥运会后蒸蒸日上,大大进步,你奥运会如此寒酸之下,却现在依然没有缓过劲来,像是干掉半条命。

最近更是一场大火把你的国家博物馆化为灰烬,更烧出了你的真面目,一个这么大国家博物馆维护费用几十万,还经常负担不了,还没有中国一个城市家庭房屋的装修费高呢,保洁阿姨工资都是专家凑,这么重要地方消防栓竟然还没有水?我去,我真觉得不是你们不幸,是太幸运了,竟然如此“低成本”之下维持这么多年,不容易,你说你除了足球还有什么让我想起来的?………

……我就当笑话听吧。



欧盟是不是一步步衰落

啊?这是法国巴黎吗,除了一个古董铁塔怎么感觉就像县城,都说你们法国人浪漫,见识了,总有很多人乱摸,摸就摸吧你别摸兜啊,摸兜也行,别摸我的钱啊?

英国你过来看看这地铁站里面怎么还漏水,还有你这个地铁车,确定没开错?是刚从博物馆开出来的吗?这还有个香蕉皮差点把我滑倒。

还有你,德国你别笑,刚才去你的火车站,还以为去了中国的菜市场大棚呢,还没有菜市场大棚大,还有你的高速公路,你说你不限速,是的,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这他妈的根本就跑不起来,高速路能不能修好点,还有摩托车怎么也上来凑热闹。

你们还发达国家呢,基础设施能不能好好修了?又破又旧,垃圾遍地也不打扫,还天天叽叽歪歪,又是分家又是单过又是难民的,又是你多了又是他少了的,还能不能干点正事了……

……我看你们是完蛋了。



看到了吗?

其实除了中国大多数国家你都可以往上套,其实呢,根本事实就不是那么回事,因为……


你现在身处的中国太“奇葩”了

我们现在习惯了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年年都是日新月异,十年来个翻天覆地,就觉得多么的天经地义!


其实,真实的世界从来不是这样的,像中国一年增长个7-8%,都感觉不满意,不够快,诸不知其实像那些主要国家能保证每年2-3%增长就感觉敲锣打鼓欢天喜地了,有时不是别人衰落,是因为你跑的太快了。

总体来说,现在大多数主要国家还是缓慢进步的,可能中间有点震荡,

如果你真想了解一个国家,你必须跳出中国这个位置,排除中国,站在世界总体这个角度来看,并且把视角拉长远,多做纵向比,看看和几年十几年的他自己比是不是更好了,还有别听到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就以为真像中国这样“发展中”。

更不要和中国比,和中国比什么都是渣渣


毕竟在狂奔的兔子眼里,跑的再快的乌龟也是落后了。同样,在一个关在笼子里的兔子眼里,多慢的乌龟也是进步的!


我们中国以前就是那个找不到方向,还四处碰壁,并且撞得伤痕累累的兔子,幸好这个兔子没有丧失希望,终于有一天找到了方向,推开了牢笼狂奔直追。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它依然没有变,有时只是你变了,所以才感觉不一样



一句话,你的眼光都是祖国惯出来的!


我的其他回答↓



user avatar   xia-er-xie-fu-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74年,出了自然诺贝尔奖得主8人

俄罗斯到目前为止31年,出了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得主4人。

看样子挺均衡嘛。

仔细一研究,还有点差别。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费罗夫,得奖原因是他在60年代的物理学研究。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金兹堡得奖原因是他在50年代的物理学研究。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布里科索夫,得奖原因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而且苏联一解体,这位就跑到美国工作生活了。


下一个俄罗斯物理学奖得主,得轮到2010年的诺沃肖罗夫,这位是俄罗斯人不假,但是博士毕业去荷兰做研究,诺奖研究是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


也就是说,俄罗斯的四枚自然科学诺奖,要么是苏联余荫,要么是润到国外做的研究,能说了俄罗斯科研创新能力强大么?不能。


2021年,世界科研排名“自然指数”,俄罗斯高质量论文只有1461篇,而中国为20882篇,连印度都有1815篇!北大都有1793篇,清华都有1457篇!俄罗斯的科研实力已经沦落到跟中国一个大学的水平了!


你完全可以说诺贝尔奖歧视俄罗斯,俄罗斯人不喜欢发英文论文。那就看看各国研发投入在GDP的比重吧: 韩国4.53%(韩国能发达不是没有原因的),日本3.28%,德国3.13%,美国2.83%,中国2.14%,英国1.7%,连泰国都有1%。

俄罗斯呢?0.98%。

要知道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有江苏省那么大。

江苏省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3.31%。


也就是说,俄罗斯投在科研上的钱,不到江苏省的三分之一!


苏联为什么让人畏惧,不仅仅是因为苏27,不仅仅是因为图160,而是因为西方人不知道,苏27和图160以外,苏联的研究机构还能研究出什么大杀器,还能憋什么大招!

而现在的俄罗斯呢?俄罗斯内务部的芯片贝加尔要找台湾省台积电代工!国之重器找敌人的走狗代工!这是什么概念啊!


俄罗斯是最擅长数理自然科学的民族,

谢尔盖布林创建谷歌

奔特科夫斯基在英特尔开创奔腾处理器

圣彼得堡光机大学蝉联多次国际编程大赛冠军。

俄共领袖久加诺夫说过,比尔盖茨身边的100个专家,50个俄罗斯人,25个华人和印度人。

但是在芯片上面,在IT上面现在的俄罗斯有什么堪比微软谷歌英特尔的成就吗?没有。


俄罗斯科学城的女生物学家曾经告诉普京,自己一个月工资折合人民币2800。

然后研究所辟谣:她撒谎,我们青年科学家平均工资3800,要是做到高级研究员一个月能挣到7600呢,别听她瞎说。


要知道俄罗斯寡头阿布的游艇造价3.4亿欧元,这些钱可以养1300位高级研究员20年!


这些钱养1300位高级研究员,可以产出多少科研成果?

这些钱给了阿布,除了建一艘游艇,养几个嫩模以外,还有什么作用么?


现在很多人把俄罗斯当做以前的苏联,依我看,按照对于科学和人才的尊重,不仅不如苏联,连当年沙俄都不如。叶卡女皇当年能请欧拉,伯努利来俄国做研究。现在俄罗斯有这样恢宏的气量和阔绰的手笔么?


user avatar   mai-tuo-s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俄罗斯并不是在一步步衰落,

而是急速下坠。


中国有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待俄罗斯也一样。

不能看到核武库和首都的繁华,认为他依然强大。

也不能看到GDP的衰落,就认为他已经完蛋。

我们想知道的是他衰落的根源在哪里。




二战,美国在亚太战场战胜了日本。

美国庞大的军工生产能力被激活,海量的资源投入到战争之中。当战争结束之后,军用物资就出现了过剩,上图为坦克存放地点,有的坦圌克连炮都还没有装好。

1946年美国陆军弹圌药库的炮弹壳,据说这样堆积的炮弹壳有足足1800万个。

二战期间,美国总共建造了29.4万架各种军用飞机。战争之后,许多飞机并没有被运回国内,而是直接在当地销毁或送给其他国圌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各类战略物资极度匮乏,甚至连大和号送死单程航行的油料都无法凑齐,油库已经见底,只好刮油底凑了一些,从别的船只抽取了一些,然后加了一些豆油。



大西洋战场方面,

二战开始以后,为了切断美国对欧洲战场的战争补给,德国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

于是英国最铁杆的盟国美国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保证对欧洲战场的后勤供给来赢得这场世界战争。

美国政府招了一些顶尖的数学家来研究这一问题,数学家们经过各种复杂的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造船速度必须超过德国潜艇能够击沉的速度!

也就是美国的生产能力必须达到其新生产的货轮加上上面满载的货物让德国潜艇来随便打,你能打沉的速度都赶不上我生产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赢得战争。尼玛,这是一个科研结论吗?

然而,美国还是做到了。

自由轮。

自由轮最快的记录是一艘叫Robert E. Peary的船创造的。

它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4天15小时30分钟

在1941年到1945年间,18个美国船坞共计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

平均不到半天就下水一艘自由轮。



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我们要问,如果战争爆发,俄罗斯有类似的生产能力和物资吗?

或者说,仅依靠核武器俄罗斯就能一招鲜吃遍天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下一次战争会是一场什么战争。

核武器最大的威力是在发射架上。

这就造成了,今后大国之间的战争,将类似于“绅士的战争”,小规模热战。

因为一旦核战爆发,则不会有赢家,赢家要的是利益,而不是打败对手。

战争是争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信息技术和精确打击的进步,使得战争更加接近于“发现即摧毁”这种模式。

钢铁和炸药,仍然是战争的重要力量,

但在双方都能大量供给钢铁炸药的时候,

决定性力量,将变成信息能力,即芯片(高科技武器)的生产能力。

战斗武器代差,对战争模式的提升,想一下弓箭和马克沁机枪的区别。



在信息化能力方面,我国也不容乐观。

芯片是我国进口最大宗商品,超过石油近两倍。


所以,我国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将芯片和石油进口做对比,提出加强芯片研发生产,不计血本,由于知乎容易敏感,就不在领导人发言贴图,只贴结果。同时,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这种信息能力和光电能力,体现在武器上,就是:


隐形飞机的作战方式,是你看不见我,代表人物F22.

后来,又发展成了,你看不见我,但我看的见你,代表人物F35 j20

注意F22和F35机首的区别,F35和J20机首下面,都有一个小盒子

隐形战机,就相当于黑夜里穿着夜行衣的刺客。一般的战士无法发现他。

如果隐形战机雷达开机,就相当于刺客打开了一个手电筒,位置就会暴露。

这个小盒子,就是新一代的光电探测系统,可以让刺客在雷达关机的情况下,锁定击毙对手。

自己的位置不会暴露。

相关帖子:

名家专栏:从歼20下巴上的包说起 机载光电有多神_凤凰军事


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型武装加油站,有这种持续提升武器等级的能力吗?

反观俄罗斯下一代战机T50

他的光电探测系统,则仍在座舱处,是老一代的探测系统。

在加上裸露的发动机叶片(见下图两个红圈),外形的不隐形,

相对其SU35没有成本效能优势,所以:

最新消息是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将来的对抗中,

俄罗斯虽然可以凭借核武库,保住自己的基本盘,但在个方向的对抗中,都将被各国家的F35钳制。

将来可预见,装备F35的国家: 日本,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亚、挪威、丹麦、以色列、.新加坡 。

在这些方向上,不用美国出手,俄罗斯也要吃瘪。

其常规军力,将很快下跌到世界第三档次。(中美;其他隐形战机国家;没有隐形战机国家)

因为依靠SU35对抗F35,只会是个笑话(代差)。


这种明显的问题,局座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而核武器,也并不是生产了就完事的,需要不断维护,这个维护成本,也是极其昂贵。

俄罗斯,其实现在就是一个循环,卖石油,补贴军工,维持核武。

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手里拿着沉重的核大棒,依靠点滴为生。

当失去基础资源/能源收入,断绝营养来源,他将没有能力举起沉重的核大棒


表面的繁华,并不能掩盖俄罗斯基础工业的衰败,

强大的核武器,也不能掩盖信息化技术的短板。


俄罗斯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这张出口情况表,一览无余。

工业制成品,除了化肥和石油提炼物是工业产品,其他简直令人心酸。


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韩国已经凭借细小的体量,走在了俄罗斯前面。


甚至弹丸之地的台湾地区,也几乎到达俄罗斯一半(0.54万亿)。


俄罗斯这个国家,有一点是与韩国很大不同的。

那就是广袤的土地、巨大的资源。

当世界在文明社会,这是一种财富。

怀璧其罪的道理,每个中国人都懂得。

当潮水退去,财富就会变成原罪,

而俄罗斯,要看住这巨额的财富,他手里并没有机枪和大炮,

只有一个可以同归于尽的炸药包。

而这个炸药包,也需要高额的维持成本。


更加可悲的是,如果不爆发战争,科技的绞索会慢慢收紧。

信息化的差距,最终会将俄罗斯变成一个真正的加油站。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俄罗斯将不断的坠落,直至塌陷。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个自己的亲身经历吧,这几天正好在linkedin上找到了几个在俄罗斯的故人,看他们的经历不免让人唏嘘。


时间倒回到2010年,我在俄罗斯的萨马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做访学生,学航空方向。

萨马拉是啥地方?

苏联1941-1943年二战时的陪都,重工业生产城市,俄罗斯进步中央设计局生产基地,俄罗斯航天的一个核心制造基地,著名的R-7火箭(世界首枚洲际导弹、联盟系列火箭的前身)、进步系列火箭和飞船(直到今天还是国际空间站主力货运飞船)、联盟火箭核心部分都产在这里。苏联当年做的登月火箭发动机都是从这里产出来的。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项目中,直到今天学校正门口还立着暴风雪号的模型,可见这所大学的重要地位了。学校里有一所博物馆,基本上学校历史就是俄罗斯航空空航天史了。

航空领域也地域显赫,米格系列战斗机、图系列轰炸机很多都是产自这里。

当时带我们五个访学生的有两位俄罗斯/前苏联的院士还有三位年轻老师,带我的那个是年轻里面最厉害的,很早博士毕业,又去了国外访学,拿到了终身教职。这三位年轻老师都是当时教研室的科研主力。

然而,最近在linkedin上突然发现他在2010年后去了加拿大,先做了教职,现在去了美国的普惠公司工作。

普惠公司是干啥的,全称Pratt & Whitney,是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单单战斗机领域,目前美军现役的主力战机F15/F16/F22/F35都是用他家的产品。这几个飞机的意义,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了解吧?

也就是说,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大学的顶级人才,都放弃终身教职去了美帝公司做最高端研发了。

如果光这样还算了,我发现另外两位年轻老师,全部跳了过去,都去了普惠公司做战斗机发动机研发,那萨马拉那边还剩啥?

这基本上也能说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衰落,曾经有两个院士的教研室如今三个年轻老师都走了,而一旦人才不再,未来即便有钱也很难接上了。

看看俄罗斯目前航空航天的情况,看起来还行,但都是吃苏联留下的老本啊,从苏联解体到现在,俄罗斯除了吹虎皮,几乎没有任何大的进步。而且随着美国航空航天都开始往商业化去转,中国航天技术快速崛起,俄罗斯的火箭发射市场迅速变小,航天项目越来越少,加上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人才快速流失,衰落已经不可逆转了。

苏联当年全靠重工业和高端制造和美国有一拼,航天更是和美国拼得你死我活,如今连这最大的优势都在快速衰落,那还玩啥?

这真是个悲剧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又能大上几天呢?




                 

相关话题

  2022年2月2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冲击 6.30 关口,创两年内新高,为什么,有什么投资机会? 
  资源的海洋运输路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 
  格鲁吉亚央行宣布境内停止使用俄支付系统,透露了哪些信息? 
  媒体称第二轮俄乌会谈或于 3 月 2 日在白波边境举行,这次会有让双方满意的结果吗? 
  如何看待农夫山泉创始人身价超 5000 亿港元,将超过马化腾成为中国首富? 
  如何看待2016年6月英国核导弹试验失败? 
  如何评价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下令在美墨边境建墙? 
  如果抛开国际政治因素,非洲国家应该如何求发展? 
  为什么印度普遍认为中国是敌人? 
  李嘉诚为什么要紧急出售英国资产? 

前一个讨论
未来的10年,中国会有什么变化吗?
下一个讨论
你看好中国的 00 后吗?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