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国有没有公务员热?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普通人家不存在脱贫的人生追求,虽然向上流动的动力照样很足,但不会是中国人心底暗自激励的那句:“实在穷怕了。”

更进一步,美国普通人家也不存在求稳的人生意义,连婚姻都不愿意委屈,何况被工作憋屈?

这就是新大陆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做个人。

当然,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怎么富裕,现世也远不安稳,但基本生活条件还是满足得了的,社会保障体系总的来说也健全,所以,普通人的后顾之忧不算大。


user avatar   liu-xiang-xi-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我家典型的全家美国各级公务员(我爸大学教授-拿州/联邦资金的,我联邦探员,我媳妇是州雇员,我哥是联邦contractor, 嫂子也是联邦雇员。。。我媳妇最好的闺蜜--也是中国留学生,被我们的经历+辅导忽悠进了地方政府),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是既吃猪肉也见猪跑。 :-P

题主的这个问题很大,里面很多人也没高清中国的公务员和美国公务员区别。 这里也说一下。

在美国无论是联邦和州,都分为 任命制和竞争制两个层面。即所谓的官吏分开

任命制很简单,就是总统/州长任命内阁/大使,然后内阁成员任命自己的一些主要经理。 这些位置都是所谓的实权部门。 工资一般国会/议会批准,这是所谓的官。 手里都有比较大的权力。属于传统pork barrel的一部分。 然而一旦头走了(总统/州长改选,头辞职/开除/换工作),这些工作就丢了。 所以这些位置一般是上面的好友/投资人用来镀金,拉关系用。 例如卢沛宁拿到劳工部副部长位置就是因为奥巴马好友。 不少大使,尤其是好国家大使都是明码标价的。例如什么加勒比海上得某国大使就是公费旅游+镀金。 但重要位置还是唯才是举的,例如去中国,俄罗斯这种国家的大使肯定得是派实力派。 当然,也有脑抽的情况出现,例如小布什任命的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局长,此公一点救灾经验没有,就是因为捐钱给小布什竞选就被任命了,好死不死的遇到了卡特琳娜飓风。。。这个层面的位置,基本上不需要普通人考虑。

然后就是吏,各级别的吏是要竞争上岗的,联邦需要招人都会走 usajobs.gov 各州也有自己的网站。 但是没有统一的公务员考试,直接投简历就好,联邦就是先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OPM)筛一遍投递简历,把合适的发给相关部门,然后相关部门一面(一般是技术面,由同位置的资深的探员面),二面(一般是大老板面),最后给OPM通知发offer就好。 州也类似。地方就简易很多。

但是实际操作中,很多油水比较好的职位基本上都是内部调招(internal to an agency) 先搞定了。当然,也需要在网上公开,但是位置是不给公众开放的。 普通人只能申请 open to public 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一般都是起始工作。 比绝大多数的同级工资要低1-2档。

例如我的联邦探员职位,雇一个汉语硕士起薪才给4万/年,虽然后面涨的快,但是申请人往往是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在私企随便1.5倍很正常。 这就造成了有娃相对早的美国人人均对这个工资不予考虑。因为等于拿了这工作前2年得勒裤腰带过。 我同事是西班牙语母语,陆军上尉,来做联邦探员先掉了50%工资。 (联邦探员GS-5第一年工资 是 $28,945.00/年+地域补助,而四年得上尉 O-3 工资是 $64,778 + 地域补助) 我也有工资减少,没那么多(士官本来就穷),好处是当时没娃,也就不怎么在乎了。

州也是类似,但由于财权层级少,很多时候可以商量(例如你有硕士,我们提高一级起始工资,你新考了证,我们给个retention offer啥得),联邦是一点商量得余地都没有。 爱来不来。然后就是按资历进行涨薪,没任何外快,也没奖金。 联邦规定,你个人收受20美元以上礼物就要上报。 例如我去年被某公司邀请去参加留学生安全论坛,所有的花销一律要上报政府(收据),以确认没有收受贿赂。 一旦发现有不合规定的,一律重罚/开除。进入这个系统的人没几个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和福利泡汤的。 所以一般都洁身自好。

这里多说一句地方,地方的工资一般按州标准定,或者合同制,很少在工资会超过州同级标准,但是底下的福利待遇根据地方穷富一般差异很大。 而且地方(不是州政府)审计力度很低,为了把一些拨余款花出去明年好再朝联邦/州要补助,各种花样的花钱。 例如我媳妇闺蜜工作的郡,为了检测水质,在水源旁边批地盖了个办公室(地方可以zone 使用地,0成本),检测2年后项目完成,不能卖房(有利润了人家以后拨款会少),于是又雇人把房子扒了。。。然后结余资金买医保,大概是不超过300万美元/年的医疗费用0 copay...

这种位置才是大家眼红的往里钻的,然而这些地方往往一个萝卜一个坑。 而且优先招本地子弟(雇员子女)形成家族传承,你外人根本进不去。 我媳妇闺蜜能进恰好是因为本地子弟里没人会干某个特定的活计(环境检测)所以才让她钻空子了。

最后说一句福利,从整体看,富地方>联邦>州>=穷地方,地方政府很多不和州退休计划走,而是自己额外买401K,入职前要做很多功课。明白自己去的是大油水还是天坑。 联邦的医疗福利不如富地方,但是比绝大部分州好,而且美国联邦政府关门从来都是补发工资(等于带薪假),但是某些高负债州如新泽西,伊利诺伊,马萨诸塞,在未来能否拿到州退休金是个问题。

总结,如果找工作,不考虑入职工资的话,选 富地方>联邦>财政有富裕州>财政负债高州=穷地方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多少人知道,其实中国也不是一直有公务员热啊。。。

七八十年代,公务员论社会地位其实是比不过工厂工人的,后来其实是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在今天看来,做公务员要比做工厂工人好得多的。但每个时期每个环境都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

谁说公务员就一定稳定的?政府财务出现问题的话还不是得裁员,只是相对来说风险要比企业低一些罢了。但是像美国这种联邦制的国家,比较穷的地方政府看起来就挺没前途的吧,万一政府破产连养老金都没保障了(比如底特律,当年可是很风光的,说破产也就破产了,公务员养老金也被削)。

现代社会里哪有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有些看起来稳定,只是因为沾着发展好的光,运气比较好罢了。中国公务员看起来好也是沾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中国政治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的光而已。就中国的现状来说,很多地方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是根本还不起的节奏,如果不想着好好发展家乡,光指望当公务员吃政府的饭,那搞不好哪天就要出大问题的。

回到本问题,美国为什么要有公务员热?大家都做公务员本来就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把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当作天经地义的真理就更奇怪了。

但是话说回来,在很多经济状况下,做公务员是很好的选择,美国肯定也有很多地方是会有公务员热的,我知道在欧洲像西班牙,意大利很多地方也有公务员热,但这绝不是一般性的真理。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美国实行的不是“取仕于民”的政策,而是“任人惟亲”的举荐制度。

虽然局部也有少量的从民间招聘政府职员的案例,但美国的绝大部分政客、政府职员来自于任命

不要光看川普以前没在政府部门当过值,直接上来干总统。川普手下的关键人物,很多都缺乏政府工作经验。

美国各州、市在完成了州长、市长选举后,州长和市长都会大规模任用亲信担任要职。

美国的基层政府职员主要来自于招聘,招聘的过程中,如果亲戚朋友中有政府职员、祖辈上有军功、开公司向政客捐过款、 或想尽各种办法搞到一封议员的推荐信,被接纳为政府职员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普通的应聘者。


所以,美国绝大多数的普通社会成员,跟政府职员基本不存在一毛钱的关系。所以社会上也不可能形成公务员热。


东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普遍实行公务员面向全社会考试招聘的现象,是儒家文化圈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延续。为民间读书人提供了一个提升社会阶层的机会。台湾地区现在还有考试院呢!

当然,在古代,由于有钱人家才有机会受到教育,普通人家大多在温饱线上挣扎,基本没有上学的机会。有钱人家的子弟上学中了科举后,进一步成为有钱人的代言人(为民请命的虽然被歌颂,但毕竟不是多数)。所以,古代的科举制随着一个朝代时间的推移,反而逐渐加剧了全社会阶级固化。

当今社会,由于我国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全民教育,几乎所有人都有上学和深造的机会。公务员考试报考门槛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符合条件;并作为一种额外的可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人人得而一试,从而每年报考的人数居高不下。而公职的数量有限,从而造成了数千人争一个职位的现象。

试想一下,如果把报考门槛提高,比如报考时需要一封来自相应级别人大代表的推荐信,想想看,还会有几个人去报考?恐怕绝大多数人自动断了这个念想、把考公务员这个选项排除在自己的人生规划之外。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chen-zi-hao-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user avatar   yoiz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hu-bo-95-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都是同体型的普通人打架的话,那主要看的是斗志。。。。。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黑人的斗志一般都不太行,中国人打架哪怕是因为很小的事情,也经常会表

现出我要和你玩命的态度,黑人一般不会,他们欺软怕硬的非常明显。你只要表现的气势很足,

很猛,他们很快就怂了。我觉得是文化原因,黑人不太讲面子,怂了就怂了,自己也不会觉

得有啥丢人的。中国人经常会有“我为了面子也不能退缩”的心态。

但是受过格斗训练的,真正的亡命徒,以及和你有真正的利益冲突时候,上述观点就不成立。




  

相关话题

  叙利亚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巴沙尔政府? 
  独立对加州有什么好处? 
  美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超 40 万例,为什么突然这么高?美国这是怎么了? 
  如何看待美国前大使为抵制北京冬奥会,称「中国比 1936 年的纳粹更危险」? 
  如何看待赴美留学机场千米排长队十万票价再现? 
  如何看待美国将把 20 元美钞正面人像换成「反奴隶制先驱」哈丽雅特·塔布曼? 
  特朗普前顾问史蒂夫·班农交 500 万美元保释金离开法庭,你怎么看? 
  洛杉矶自由行可以怎么安排? 
  为啥感觉美国现在恨不得中国彻底废掉才甘心,中国现在对美国有这么大威胁吗? 
  如何评价「要做爱,不要作战(Make love, not war)」这一观点? 

前一个讨论
如果机器人代替了绝大多数的工人,世界会怎样?
下一个讨论
假如A股跌破2000点,可不可以拿身家抄底?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