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军力是从何时开始崛起的?之前差到什么程度?那时的军迷会感到绝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0年以后 确切说是96年X海危机的刺激 战争如果爆发 又是一次血肉之躯对钢铁的战斗

我为什么会这么熟悉 90年代是我刚十多岁到二十岁的时候 有多绝望? 绝望到觉得必须把自己填进去 不能指望任何人 我上了大学 学了DD专业

一年年的煎熬 学习 实习时候进了某三线工厂 厂里军品任务没法养活全厂人 在造冰箱 大山里面 山洞里面的车间 让人心里从内到外 从外到内的凉。大学毕业时同班同学绝大多数都进了军工体系 当时外企待遇是体系内的四到五倍 我继续读硕士 读博士 参与一个个项目 做过某国外引进产品的国产化 也做过多个国内自研 在熊猫省某主机所 被人玩命折磨 加班 熬夜 进靶场 试验基地 无人区 荷尔蒙最旺盛的年岁 已经开始对自己绝望 首飞飞成后能当着众人蹲下来号啕大哭 那种特别大声的

不知不觉间 每次阅兵出来新装备了 我们也不知不觉在从事更超前的一些研究 陆海空的兄弟们也很给力 都在努力暴兵。为什么歼20 运20航展出来 会有这么一批人热泪盈眶 特别能理解心情。而此时我只会想起武侯祠旁边大院发生的事情 暗自神伤。

现在我中年了 身体遭不住了 我也对得起这20年了 所以我离开了 我在最黑暗的时候凭着热血走上这条路 离开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硕果累累 满目荣光 我个人不算什么 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曾经有这么一大群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 都把自己填了进去 甚至到现在都在战斗 而我提前逃了。

出了这个行当 感受巨大的冲击 我告诉别人我博士毕业第一个月领2000多工资(2009年) 对方诧异的神情 好多人问这么多年图什么?我后面也懒得解释 每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 可能有的人真的不懂 去年国庆阅兵 我给女儿指着一个东西说 这个是爸爸参与做的 当时好自豪 可我始终忘不了我在戈壁滩撕心裂肺哭的那个场景。

少年时真的绝望吗?其实不是 从来都没绝望过 只有满腔的怒火 化作那多年的坚持。到今天只不过短短20多年 年少时期盼的那一天就到来了

----------------分割线

我说离开也没离开这个行当 换种方式继续为军工服务 少溜嘴 多实干 我们国人干啥都必须是世界第一 第二都算我们输 加油各位

-----------------更新1

说到待遇问题 刚工作时候确实很低 我记得中学有个同级同学 关系很好 学习不好 就是那种花好多钱才能上重点的 大学也很一般 现在叫双非 就读了本科 可是我是985的本硕博呀 我博士毕业时 他已经进了华为 我一年挣三万时候 他一年挣三十万 我听到后 冲击太大了 刚工作那一两年 每天回到家都是过了十二点 在一个破烂的出租房里 半夜老哭 别鄙视我 真的好难熬 没希望那种 要啥没啥 没办法 就各种给自己心理暗示 做好眼前的事情。 中间有个点 实在坚持不住了 心里就想 我就是随便当个程序员都不干这个了 请长假半年 去试了下 行尸走肉一样 我还是回来了 坐在原来工位上那一刻 内心无比踏实 算了 我就是这命吧 到现在 我仍然十分热爱这个行业 我现在待遇也很好 年入百万那种 可能上天也看不过去 给我的回报吧 继续奋斗 为国家 为家人 现在就是一个想法 别让我下一代再干我这样事了 太苦逼了。祝各位都好

---------------------分割线

今天晚上开完工作会 打开知乎我就呆了 一万多条赞 近千条评论 真是受宠若惊 没想到大家这么关心军工 非常感谢

我是那个不太著名的东大男子职业学校 也叫西瓜大 也叫胸大毕业的 就是那个一班三总师的母校 上了美国的黑名单 借机给母校招个粉 有人怀疑我在编造 还真没那想象力 都是实情 但是好多事情真没法说

革命老区人 爷爷辈就跟着我党干 建国10年还上过天安门观礼 临去世前非要在老宅立个碑 上书四个大字 “开国将士” 可我没粘太多光 孙子辈不止我一个 没饿着过 但是我上初中裤子还有补丁 鞋子开着口 现在看起来挺魔幻吧 可这是真的 为啥后来好军工这口 还能死扛 可能家庭有些影响吧

三线厂99年去的 在西南 过去36+8小时火车 再加三小时大巴 哪个厂不说了 现在还行 搬家了 有人说自己就是三线厂的 看了我说的笑完就哭 我在这里感谢各位的父辈祖辈 他们远远比我值得致敬 一辈子献完 还得献子孙

对 我是6xx所待过 下班吃完饭老去锦里散步 回来买个柚子 看着武林外传吃 吃完去加班 那时候其实还挺傻乐的 旁边20元一位的冷锅鱼配玻璃瓶维怡偶尔才能吃 周末没事了就去加班 也没去哪里勾搭个成都妹儿 不知道当年为啥这么秀逗 去做试验就苦逼了 关进去几个月 真的很崩溃

现在离开原单位了 创业了 对 又走上了不归路 有时候宽慰自己 都是干一样的事情 只不过换了个马甲 现在还是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激动 恨不得撸起袖子往上冲 体制内的师兄弟还很多 偶尔一起再吹吹牛 仗打起来 都不会怂 谢谢他们 还在坚持

我这个人比较奇怪 很矛盾 99年qq用户 现在打字不加标点 曾经也很特立独行 读博士时候染发纹身 可是干活真的是用心 专业知识也好好学了 现在用专业知识在创业 有若干机构投资 公司已经好几年了 员工三位数 算是九死一生突出来了 所以待遇才好起来 真的没有瞎编

支撑一个人的不可能只是物质吧 他总得需要一些更持久的东西吧 都说中年危机 我的中年很坚定不移

对了 我清楚记得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2253元

—————————更新

不停有人留言质疑我工资这么低 真的是为了航空报国? 我没那么崇高的境界 一方面确实喜欢这个专业 从小就喜欢 再加上学了这么多年 让我放弃真的舍不得 另一方面也是性格比较愤青 所以有了纹身 一激就上套 因为爱激动嘛 一激动就觉得自己把自己坑了 之前也说了 还有家庭熏陶的因素 还有30岁左右最迷茫的时候 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 比我小两岁 非常非常好 西交毕业的 因为胃癌离世了 对我打击也很大 就觉得活着就好 干点喜欢的事情 何必追太多物质的东西 这导致我结婚也很晚 前几年才刚有孩子 综合因素 真的别质疑我在编了 现在活着就好 善待别人

—————————知友们太牛逼了

居然仅仅凭借冰箱细节就猜到了 我更不能说太多了 现在上99年实习图

————————更新

去年曾经参与的项目试验成功了 这个大概持续了有20年 一代人 我看到消息时候先是一愣 毕竟离开太久了 然后就不停看新闻 这条新闻很短 很符合字越少事越大的兔子习惯 后面据说总师说了 谁要敢把事情露出去 谁掉脑袋 直到还留在项目上的师弟说了一句话 这个事情你也是做出贡献的 心里一酸 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 然后就想起10多年前坐着绿皮火车在莽莽秦岭里面行走 心里充满期待的样子 中国人真是不容易 一穷二白 从头开始干 一辈子当成两辈子用 身边累死的人多的都见怪不怪了 压力太大了

我到现在都不敢看朝鲜战争的纪录片 说到铁原的时候 十几岁的孩子 听得心里揪着疼 然后就哭 悲痛得不要不要的 再看到90年代国家的装备 身同感受 中间老听说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 入行后听说90年代火箭发射 某总师一夜白头 觉得怎么这么夸张 当我见到真人时候 还是被深深震撼到了 后来有一次跟着总XX部下属某单位几个老哥一起吃饭 酒一喝多 老哥们就激动了 我们三个就是个战斗小组 出事了我们第一个上 去年疫情跟JKW的专家吃饭 一个KJ一个HJJ 两人因为打仗起来哪个JBZ先上吵个不停 这就是当年的孩子们 心里怀着什么样的绝望和愤怒才冲入这个行当 我在旁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俩 笑着笑着就有了泪花 兔子们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今天看到一句话 特别感动 也算总结我的过去 叫做

身处黑暗的深渊 内心却光芒万丈

与各位共勉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泼一点冷水,我们仍没有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任务。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劣势,在认真的美军面前仍然是打不赢的,在有意志的台军面前仍然会吃不少苦头,拿喜马拉雅山南边那群二百五仍然是没什么办法的。。。。。

难道很多人觉得不被单方面吊打就知足了?就已经崛起了?

不要忘了,被单方面虐杀和力战而败只是过程的区别,结果是没有区别的!

——————都是输!

所以,切不可在一点成绩面前洋洋得意。

所幸中央是非常清醒的,给我军任务是什么?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user avatar   mao-xiao-miao-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一篇16年4月1日写的文章,大概能代表我这个90年出生的军迷,在这二十多年来见过的,看过的,经历过的,感受过的历程:

………………………………………………………………………………


81192,一个90后的记忆符号


81192,对于熟悉的人来说,这组数字无比的熟悉;对于陌生的人来说,这组数字是遥远的记忆。

我是1990年生的,在成长的岁月里,一直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享受着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种种益处。动乱和战争,从来没出现在我的记忆中,从天而降的炸弹、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不过是新闻联播后半段里来自这个星球某个角落的一段影像,或是报刊杂志里冰冷的文字和图片。

我们是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共和国最近的一场战争,在出生前几年就已经结束,而半个多世纪前先烈们血战功成建立共和国的事迹早已变成书本里的故事,我们不知战争为何物,所以从未对战争有过恐惧,甚至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全世界大部分地方和大部分人过着和我们一样和平安宁的生活。

这个认知一直持续到2001年的4月1日。

那天上午9时,一架编号为81192的中国歼8II战斗机在驱逐入侵中国南海领空的美军间谍侦察机时被美机碰撞坠毁,飞行员王伟下落不明。

后来的视频里看到,为了能紧贴、驱逐低速飞行的美军侦察机,原本设计用来高速作战的歼8II战斗机不得不轻抬机头在晃动中稳定机身,也正是这样危险的动作,最终让力不从心的战机在碰撞中坠毁。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位军人殉国于海疆,我开始发觉战争与冲突似乎离我并不遥远。但直到很多年后,我了解了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才清楚那时力不从心的,不仅仅是王伟的座机,更是整个中国的国防力量。

在整个90年代,中国经济还未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还在蓄力起步,中国的国防只够御敌于国门之外,却无力阻止家门口以外的群魔乱舞。其实从我出生起的那一刻,祖国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霸权主义这个现在已经不常提及的词汇,带给我们的战争威胁,一刻都没又离开过:

1993年,我3岁。

那年的7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货轮“银河号”,被美国以怀疑运输化学武器而武力逼停于印度洋上长达三周之久,并强行在第三国港口检查。事件发生时,中国海军尚未有远洋作战能力,对于远在印度洋受难的“银河号”鞭长莫及,只能以外交斡旋解决。最后美方的检查一无所有,但却态度蛮横拒绝道歉,最终不了了之


1996年,我6岁。

那一年,台湾岛上分离势力上台,面对解放军武力阻止分裂的意图,美军航母战斗群直接开入了台湾海峡为台独势力撑腰。我的一位挚友的父亲曾在当时服役于一线海军,从他的口中我得知,面对中美巨大的装备差距,那一整年,我们的父辈们枕戈待旦写下遗书,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投入一场几乎看不见胜利曙光的战斗。


1999年,我9岁。

这年的5月8日,美军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事后美方以一句“地图用错”搪塞过去。



在公海武装拦截主权国家民用船,

武力介入主权国家内政,

炸毁主权国家领事馆,

在主权国家的领海领空撞毁战机。

在整个90年代,在我以为远离战火硝烟的90年代,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这种公然的侵略行为连续发生了4次。

那是中国国防最低谷的年代,低谷到让人觉得有些绝望,绝望到战争其实已经离我们如此之近,而我们却束手无辞。

对于我这样的90后,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并没有那么清晰,但是真真切切经历过低谷年代的人,把这种绝望印刻在了艺术作品里,留下了对那个年代刺痛的感觉。

1999年上映的军旅题材电视剧《突出重围》反映的是“红军”部队在面对高科技“蓝军”面前屡败屡战的故事;

2001年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发表了科幻小说中国版的《全频道阻塞干扰》,描绘了在未来中国军队用血肉之躯与拥有巨大优势敌军作战时的悲壮景象;

甚至到2006年上映的《士兵突击》里,钢七连面对老A作战时的高伤亡比导致最后被裁撤,也是对90年代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巨大差距刻苦铭心记忆的真实写照。

当2001年4月1日,王伟烈士驾驶他的81192腾空驱逐入侵美机时,就是在这样绝望的年代里,那一刻的他,大概比所有人都清楚那种绝望的感受,那种感受就好比刀尖一次次逼近胸膛的挑战,如果退一步,身后的祖国便多一份陷入战争的危险。

国力的差距,军力的差距,武器的差距,他都知道,然而他毅然选择了往前一步......

青山忠骨,碧海英魂。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大丈夫。”

很多年后,我明白了在我11岁那年春天里,一个中国军人用勇气和生命的往前一步,捍卫了什么。

当81192坠入大海时,他便化作一副图腾,是这个图腾的精神,带来了中国国防的涅槃重生,在经历近20年的蛰伏蓄力,无数军人和军工人员的奉献,换来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国防力量的飞速增长。

我是幸运的,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经历了祖国国力最强劲的发展势头,比我年长的70、80后,也许在他们的青春年华里,是“银河号”事件、驻南使馆事件留给他们的是最愤怒最无奈的记忆。

然而比起我们的爷爷辈,我们又都是幸运的,是那群在祖国国防最低谷时代依然坚守一线的人,让我们永远远离了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命运,让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把和平当作了生活的常态。

2012年11月,那年我22岁。

在81192魂归大海的第11年,伴随着歼15战机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的成功起降,“走你style”火遍大江南北,有人记起王伟烈士一副油画遗作,画里他正驾机从航母上腾空而起,画的名字,叫《夙愿》




2016年,我26岁。

在王伟烈士和他的81192离开我们的第十五个年头,在“银河号”受辱的海域,中国海军的亚丁湾护航编队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巡航;王伟烈士殉国的领空,海军航空兵的后辈们已经驾驶新型的战机牢牢守卫在那里。

今天早上,看到了朋友设计的一款纪念南海撞机事件的臂章,巧合的是,臂章的设计者也是一名90后,81192,也成为了我们的一个记忆符号,提醒着我们这群从未经历战争的一代,未敢忘却是谁守护着我们的和平,而我们又将要去守护着谁的未来。

谨以此文纪念在祖国国防事业最低谷最黑暗岁月里守卫着我们看到光明的那群人。



………………………………………………………………………………

我们见过夜的黑,然后,看到了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user avatar   bao-yu-15-25-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望是永远绝望的。南昌起义那会,面对国民革命军,绝望不绝望?抗日战争那会,面对日寇绝望不绝望?抗美援朝,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绝望不绝望?中苏交恶,面对着一百多个机械化师几百架SU24 TU26绝望不绝望?96年,面对着对面的F16,M2000和海峡里的航母,绝望不绝望?现在,面对着藏在第二岛链以后的美国海军,绝望不绝望?有朝一日打过太平洋,推倒自由女神了。面对星辰大海彼岸的天顶星人,绝望不绝望?光绝望不解决问题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咬紧牙关撑过去就是了!


user avatar   yuan-xu-hui-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引用一篇祭奠罗阳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 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作为一个半吊子的军迷。2012,是一个喜庆的年份。

依稀记得1999年时我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轰炸时那懵懂的愤怒,而2001年时王伟烈士,81192长空折翼时心中,明晰了许多的愤懑、无奈与不满。

还记得那时,就看到了关于航母的大讨论。

在那个黑暗的压抑的年代里,我们的蓝天,勇士们用单薄的八爷守候。

也许男孩的心中,从小就会有种对机械的向往与憧憬,自然而然的就迷上了军事。

而航母作为国力的象征,威猛的外形与压迫感,强大的战斗力,让人羡慕不已。

那时总觉得,连泰国都有航母,为什么中国不能有。

那时候,喜欢看惊呼体,来麻痹自己。

直到后来,我们有了十号。

05年的时候,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着611与601在四代机上的竞争。

那时那文字,让人无比心动。

也让人觉得如此遥不可及。

渐渐地淡忘。

而停在大连的瓦良格,在令人惊喜的有了一些改变之后,渐渐地沉寂了下去。

直到那一天,大连,瓦良格涂上了海军灰,电焊的闪光日夜在上面闪耀。

直到那一天,黄田坝,丝带高滑。

直到那一天,除了古旧单薄的旅达江卫驱逐舰护卫舰外,有了神盾,除了狭窄落后的玉婷级坦克登陆舰后,有了昆仑山。

压抑了数十年之后,遥不可及的春天,终于到来。

歼十,歼十一,歼十五,歼十六,歼二十,歼三一,我们惊喜的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枭龙居然因为太低端而在中国空军中找不到属于它位置。如同在羡慕F22P的先进而不属于我们的失落后,新青年和056如同下饺子一般,刷上了中国海军的弦号。

在这一切面前,航母,辽宁号所带来的惊喜,已经远没有当年所预期的那样。

一切都很美好,出海,测试,入役,海试,舰载机起降,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人们喜悦而麻木。

而习以为常。

今天传来了消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同志在25日,在连续在舰上奋斗多日后,在当天中午歼15完成着舰试飞海试任务后,离开辽宁舰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唏嘘不已。

六十年代生人,也许谈不上正当年,但还远未到迟暮之时。

中航的厂房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这样的话语,在现在的舆论导向下,在各种阴谋论各样的所谓现实的引导下,可悲的是,在多数人的心理,早已成为一句笑谈。

而却有这些人,用生命,去捍卫。

这个社会需要务实者,也需要务虚者,需要实干家,也需要批评家,鼓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奋斗,也应当容许有不和谐的声音的出现,网上现在很多所谓的争执到后来扣上帽子,而我相信的是,其实大多数人,都在为了共和国的明天。

也许是艰苦实干,也许是辛辣的批评、讽刺。

我总习惯,以善的,有些天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人,这些事。

能够理解很多人对此并不关注——这是一个很无所谓的事情,也是其本该有的面目。

罗阳同志,即便身为中航工业沈飞的总经理,也只不过是祖国十三亿血肉同胞中普通的一份子。一个普通的人。

沈飞暂时失去了领路人,中国失去了它的一块脊梁。

而我丝毫不担心,这样的失去会是一种永久的损失——新鲜而炽热的血液,很快就会填补这样的空缺。

对于他来说,甚至,这并不是最坏的结局。

至少他亲眼看见了,自己参与奉献的而撑起的黎明。

清澈的共和国的蓝天。

他并不是一个人。

09年国庆阅兵,空警2000与空警200鱼贯而过,中国,在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中止向中国出售费尔康预警机之后。中国终于又了自己的天空哨兵。

而鲜有人知道,那次空警200的空难,多少行业的精英在那场空难中为了祖国而牺牲。

试飞员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拉起飞机,放弃迫降的尝试,最终撞向半山腰。

而避开了山下的那个村子。

是他们,铸造了中国的脊梁。

他们,才配得上中国良心,这四个字。

而现在已经有流言,有阴谋论者去以他们惯有的角度揣测污蔑罗阳同志的死因。

愤怒,但并不出离愤怒。

因为习惯。

更因为共和国的未来,不属于他们。

属于中国国防的阴暗岁月马上就要过去,至少,在眼下的岁月里,中国空军已经能撑起辽阔的蓝天,中国海军的步伐也将从祖国的黄色海洋到蓝色的星辰大海,而中国的陆军也将继续用那铮铮铁骨捍卫着中华民族。

总会有人倒在黎明。

得其所哉。

深鞠一躬,然后,继续前进,沿着他们未竟之路。


user avatar   ingthet-cros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在一个军工工厂的家属区长大的,作为半个军迷,刚刚识字时看过的第一本杂志是我妈单位发的《兵器知识》,那时候对军事还没有什么概念,在杂志上看到中国打算要买苏27以后也没有什么喜悦,因为不就是飞机吗?那时候我头顶上飞的不都是飞机吗?

哦,那时候我还很小,头顶上飞的是秃鼻子歼6和歼8I,

然后小学时候有一次被同学欺负了,我爸的司机兼保镖知道以后直接进教室去把他揪出来吓唬了一顿,然后是找到了双方家长,我爸作为在整个公司有头有脸的人一听说了那同学他的家境直接认怂了,后来告诉我,他爷爷是试飞员,而且是中国第一个试飞歼8I的试飞员,现在说起来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在那个美援断绝,老大哥刚刚解体的时期,歼8I就是现在歼20一样的存在!别说是试飞员,就连我院子里那几个歼8I的飞行员,全院子的人都得惯着他们,今天杀你一只鸡,明天拿你几个鸡蛋那是看得起你。

接下来,在我头上飞过的飞机变成了歼8II出现了,我终于能看到和美国大片里面那样的,不是秃头的飞机了;同时的记忆里就是俄罗斯很穷,中国也很穷,中国虽然很穷但是我爸很有钱,因为我爸辞掉了他在军企和航空院校的工作去经商去了,印象中是有一年我爸给我妈庆祝生日,在市里最豪华的大酒店里吃海鲜,大厅里有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在跳舞,我当时很疑惑:学校里不是都教育我们说外国人很有钱,都是我们中国人给外国人服务吗?我当时问我妈这个问题,我妈告诉我,有时候也不一样。

好像也是那一年,我的表弟出生了,我表弟的父母是当时东北最大的制药厂的工人,当时那个制药厂和美国签约了一个生产巨量维生素C的合同,结果刚刚扩大厂房购置机器全力生产,就因为银河号事件的余波,美国单方面解约了,解约的代价就是制药厂开始裁员,也发不出工资,我表弟在五岁住到我家之前,每天吃的大多是馒头窝头和咸菜……

然后下一件印象比较深的是两年后中国的第一艘过渡型驱逐舰哈尔滨号下水了,虽然现在看来哈尔滨号在那些052面前根本不够看的,但是在当年的我眼里,这可是我国海军的希望啊,在我当年的记忆里,我一直幻想着一旦中日开战,哈尔滨号就单舰出击,将日本的金刚四姐妹击沉两三艘后,才像致远号一样以身殉国。

也是因为哈尔滨号,我开始迷恋海军,那时候我看的最多的就是太平洋海战,最崇拜的人是哈尔西,我一直希望中国能有一天能有自己的航母,我要当航母舰队的指挥官,征服大洋,

可是航母上面带什么呢?那时候我头上飞的,还是歼8II,而台湾的IDF已经成型很久了,日本的F2也已经试飞成功了。

然后是96年,台海危机,对于大部分8090后军迷来说台海危机可能是最绝望的时刻,然而对我们这些厂区家属院长大的孩子来说,我们并不怕,不是不怕我们输,而是我们知道美国不敢对我们动手,我们老师都告诉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大洋里,都有我们的核潜艇,假如美国敢动手的话,随便哪一艘核潜艇都可以用导弹把美国的全部城市都毁了……

多年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哪有什么核潜艇啊,我们的战略核潜艇连渤海湾都不敢出。

台海危机之后,俄罗斯人又出现了,这次又变成了我们为他们服务了。

就连我所在的小学,都被拆掉了一半,拆掉的地方用来建了几栋家属楼专门给俄罗斯的专家住,我也因此被迫转学,转去的学校是另一个工厂的子弟小学,那个工厂是造导弹的,从此我每天上下学都要挤公交车,是挤,不是乘,因为车上满满的人,如果不拼命往车上挤,就会迟到。据说现在沈飞董事长的千金在那年也在每天和我挤着同一个公交车,但我当时真的没有任何印象。

也许是因为俄罗斯人多了,抢了我们中国人的资源吧,接下来几年里一个叫做下岗的名词出现了,首先是我上小学的那个造导弹的工厂,因为技术不足质量也不过关,逐渐开始有工人被一笔钱买断了自己的青春和前途,回家待业,对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很多原本积极向上的我的同班同学开始怀疑人生,然后开始游手好闲,去偷东西,偷了东西卖了钱就去游戏厅,然后继续偷……接下来我表弟的父母也下岗了,然后他们一家三口住到我家里,再加上我姥姥,七口人住在一个40多平米的房子里。。。不过至少能有口饭吃,因为虽然我妈赚的也不多,但至少我有个做生意的爹。

从96年台海危机往后的几年里,都是灰暗的几年,虽然这之间我们有了苏27(那时候我也知道了苏27算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战斗机之一了),我们有了现代(在那时候我觉得现代上的八枚导弹美国任何航空母舰都没法抵抗哪怕一发),然而还是灰暗的,因为下岗了没工作,同学的父母有去美国去日本打工的,每次带回来的东西看起来很光鲜,我眼馋的给我家里讲的时候,我妈告诉我:人家不过是去给外国人刷盘子去了。我那时很震惊,因为我妈可是军工国企的高级工程师,可是人家刷个盘子,赚的钱就是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几十倍!那在国外如果是做技术类的工作又得赚多少钱啊?国外是得多有钱啊!

再后来我那个游手好闲的姨夫,也就是我表弟的父亲和我姨离婚了,家里少了一个天天吃着我爸的饭还骂我爸的人也感觉清净了很多,我小学那个厂区的混乱让我认识到我必须走出去,于是我考上了我们市的一所重点初中,上了初中,学业重了,兵器知识也不看了,不过99年那年的阅兵式还是让我为止震撼,不是因为中国有多强,而是因为我们有多弱,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有多大。那时候我经常在想,我们就要用这些东西,来和炸毁我们大使馆的美国较量吗?

或许我们还有希望吧,毕竟,我们头上飞的,不是还有歼8II吗?传说中的空中美男子,一定会保护我们的国土,不被美帝国主义的罪恶战火践踏的!

然后海空烈士王伟让我的梦想破灭了,我现在不像其他军迷,一说起海空军就要提81192,我从来不提,因为当时这件事对我内心里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幸好当年有本拉登,有911事件。

我中考时物理错了一道大题,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去的是一所半军事化的学校,入学之前先是军训,我们在一个空军部队封闭训了一个星期,说是空军部队,但是一架飞机都没有,我们的教官说他们原本是要开歼六的部队,因为飞机太落后,不飞了。现在中国不缺飞机,但是能和美国日本战斗的飞机,太少太少了,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分给他们的飞机……我们班当时的班长,一个高大壮实的汉子后来说,就是那一刻,他立下了自己的志向,要当一名士兵。

开学了,我们悲痛的发现,别的高中的同学们是把校服当成军训服,而我们,军训时候买了一身军装,开学以后这身军装就成了我们的校服了。比起其他高中的同学们,我们在正常的课程之外还要上一门军事技能课,印象很深的是第一节课上,老师拿出来一把五六式半自动步枪,问我们有没有人喜欢在couter strike里面使用M4A1,见到不少人举手之后,老师说了一大堆半自动的优点,然后接着说:其实刚刚我说的这些都是在自欺欺人,那些说半自动比全自动好的人,都已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付出了血的代价了!而我们之所以还在使用半自动步枪,不是因为别的,一是因为我们穷!二是因为我们落后!

军事技能课上,我们学会了如何拆卸和组装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和防止敌人使用导火索,导爆索,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简易的炸药,还有如何用老式反坦克手雷炸毁敌人的坦克……老师在教会我们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感谢祖国的强大,因为祖国变得强大所以我们这些原本应该成为预备役的学生即使战争爆发了也不需要去参军,也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的军事技能课从120个学时减到了16个学时,军事技能课最后的考试是打靶,据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什么也没有打中。

高中那几年,我们算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祖国变得强大了,头顶上的歼8II不见了,变成了歼11,在遥远的南方,歼10也开始服役了。俄罗斯的专家不见了,厂区里游手好闲的下岗职工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密集的小商铺和小饭店。很多儿时极难见到的东西现在也可以轻易见到,也买得起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物质也开始丰富起来。

然后在2004年,中国开始招募新机型的飞行员,因为我所在高中的特殊性,所以也分到了更多的名额,于是我第一个报了名,当时就是单纯得想要为国家出点力,没想什么别的。结果刚刚报上名就因为老师反对,再加上近视和手臂有伤疤被淘汰掉了,多年后,我玩《战争雷霆》的时候,才明白我的高中老师是多么明智,为国家不知道省了多少架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我高中和我同一批报名的,还有一个女生,她报的是女飞行员,后来被破格选为预备女宇航员,在进入最后一轮筛选时(28选10)不幸被淘汰。

那个军训时一直念着要当兵的高大男生也没能如愿考上军校,更不幸的是他大学时也一直没能获得当兵的资格,最后他似乎考了公务员,做了一名武警(这个评论区很多人在吐槽,后来我打听了一下,他当时做的不是武警,是城管,至于现在在干嘛,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已经不需要去为国家捐躯了。

然后在2005年我上了大学,是在长春的一个刚刚被转为地方的军校里,大学时候祖国的军力已经在小步快跑了,052B驱逐舰,052C小盾舰,歼轰7A,093/094核潜艇……那时候我们学校上空时常有歼10飞过,我想当年高中军训的那个部队,现在应该也有可以用的飞机了吧?

09年的阅兵实际上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一次阅兵,那一次我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国家的军事力量会有这么强。那两年里,网上的五美分言论太盛,以至于让我这个军工厂大院出来的人都开始怀疑人生,但同时,在我头上飞过的飞机,已经变成了歼15和歼16,然后,歼20也出现了……

再往后的一件大事就是第一艘航母的下水,一直有个航母梦的我终于看到了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不过也许是因为这些年里的发展实在太快,这时候我已经没有那么多该有的喜悦之情了。

也许是命中注定与军事有缘,我博士去了一个半军校,考博士那年,运20首飞成功了,头顶上飞翔的飞机也从歼15变成了歼31。在我读博士的几年里,我见证了歼20服役,长征6号、7号、5号、11号发射成功,还有第二艘航母和055大驱的下水,我所在的实验室也做出了一点点极微小的贡献。至于将来还会有哪些惊喜,我现在也不清楚,不过我相信,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user avatar   chang-kai-she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要论绝望程度,自近代以来算的话,上世纪90年代其实并不算什么。但更古老的那些往事,今天互联网上的主流用户都没有过亲身体验和经历,阅读历史和亲历历史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份2000年的报纸,和现在媒体上对缩小中美军事差距的乐观趋势不同,当时对美国的巨大军事实力的仰望是非常明显的,甚至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最麻烦的是,这么大的存量差距,从接下来的发展趋势上看,不但没有缩小的迹象,反而还有更加扩大的迹象——从国防投入上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是在增强,而是在滑坡。


(关于这份报纸上提到的1998年《中国的国防》,我在网上也找到了,链接:《199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文)- 手机新民网


这可能是给当时很多人挫折感的重要原因:要说落后,我们都已经落后100多年了,也都习惯了。只要我们还是在进步,或者再好一些,进步的比别人快,那就总有超过对方的一天,虽然这一天可能比较遥远。但实力差距现在是在扩大,这才是很多人看不到希望的原因。


在北海居上找到了大陆和台湾历年军费开支的对比,可以看到从1989年到1996年,大陆的军费开支都是低于台湾的,更不用和“爱好和平”的日本相比了。


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不知道美军“5000倍于海湾战争的精确打击作战能力”修炼的怎么样了。


===========补充===========

想起来了,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虽然可能没多少人还记得了。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当时正在上高中,印象很深刻。

下面是1999年的两个新闻网页: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8日晨6时被炸 链接:新浪网_新闻中心_新闻报道 1999年5月8日 06:40 法新社   法新社贝尔格莱德5月8日电 据南联盟贝塔(BETA)通讯社的一名记者说, 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星期五夜24时(北京时间8日 晨6时)左右遭到北约飞机轰炸。   据他讲,救援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并且正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据一位目击者通过电话说,中国大使馆附近的旅馆也同时被炸并燃起 了大火。   这是自从3月24日北约发动对南联盟空袭以来驻贝尔格莱德的外交机构第一次遭到轰炸。   在当地时间7日夜23:45(北京时间8日晨5:45)贝尔格莱德响起了7声巨 大的爆炸声。   可以看到从南联盟军队司令部大楼所在地区冒出的浓烟。   南联盟军队司令部大楼上周就多次遭到轰炸。   贝塔通讯社称该大楼再次被击中。同时遭轰炸的还有500米以往靠近 火车站的一个警察局。   住在萨瓦河左岸的一位法新社记者看到从南联盟政府大楼方向有爆炸 的火光。   爆炸发生前没有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听到有飞机飞过的声音。这有可 能是因为北约方面使用了巡航导弹。   两个小时后,又听到了两声爆炸声并看到贝尔格莱德北部出现了爆炸 的火光。此后整个城市停电陷入黑暗中。   爆炸发生12分钟前已经响起了空袭警报。数分钟后便响起了南联盟地 面防空炮火声。

1999年5月9日环球时报的报道,新浪网上的,可以打开看看1999年时新浪网新闻网页的样子:


通讯: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 链接:新浪网_新闻中心_新闻报道 1999年5月9日 12:18 环球时报   大使让我们去楼上休息,我们刚离开,导弹就在我们坐过的地方爆炸 了。大使一句话救了我们十几个人的命(独家报道)   本报驻南斯拉夫特派记者吕岩松   5月7日是中国外交史上、也是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发射了五枚巡航导弹(有报道说是3枚--编者), 击中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钢筋水泥的碎块从我眼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整个使馆大楼内一片 白光,我意识到,使馆大楼被击中了   5月7日晚上,北约再次摧毁了南斯拉夫供电系统,贝尔格莱德一片漆 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关注势态发展。大 家坐在院子里,一边看北约飞机轰炸和南联盟防空炮火的还击,一边讨论 形势。我跟大家说,《环球时报》非常关心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现在的生活 和工作,希望写一篇有关他们的文章。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建议说,最好是 每人拍一张头像的照片,然后每人自己写一段话。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 主意,大家打算明天就开始动手写。我可以赶在下周一发回《环球时报》 ,做一个整版。可是(讲到这里,吕岩松泣不成声),现在这个计划永远 不会实现了,因为已经有3人牺牲,20多人受伤。   说起来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晚上11时半,潘占林大使见天色已晚,而 且天气又变得很凉,就劝大家早点休息,第二天好早点起来工作。于是大 家返回了楼上宿舍。没想到大使的这句话救了我们十几个人的命,因为北 约随后发射的几枚战斧式导弹正好落在我们刚刚坐过的地方,如果我们晚 一步上楼的话,大家肯定就都没命了。另外,北约对南空袭以来,大家一 直警惕性很高,一开始都住在地下室(使馆简陋,没有防空洞)。但空袭 已经持续了40多天后,大家又开始回自己的房间里休息,当然这也是为了 更好地工作。现在看来,如果大家昨晚还是住在地下室的话,也肯定全军 覆没了,一枚导弹的落弹点正好是地下室,现在地下室已经被彻底地摧毁 了。   大家听了大使的话,陆续回楼休息。我和夫人小赵刚刚上楼没有一分 钟,就听到了一声巨响。当时屋里漆黑一片,我们还没来得及点蜡烛,小 赵刚刚走进卫生间洗手,我正好站在卫生间的门外和她说话。我们还没对 那声巨响有所反应,就看到我前面的屋顶轰然塌落,钢筋水泥的碎块从我 眼前十几厘米的地方落下。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又响起,只见整个使馆 大楼内一片白光,不是红光,而是爆炸近在眼前时发出的那只刺眼的白炽 灯一样的白光。这时我意识到,使馆大楼被击中了。   我们来不及多想,出于一种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机、摄影包 和海事卫星电话朝门口冲。这时,住在同一楼道的三个人中有两个也出来 了,大家手拉手,互相搀扶着迈过废墟。这时门都已经炸掉了,什么都看 不清,滚滚浓烟散着涩涩的苦味,呛得我们眼睛都睁不开,也喘不过气来。 当时没有水,也根本找不到毛巾捂嘴,只能用手捏着鼻子往楼下走。可楼 梯已经炸毁了,有的楼梯栏杆已经没了,我们只能拉着从房顶掉下来的、 被炮火烧得烫手的钢筋一步一步往下挪。   大家镇定之后开始清点人数,发现缺了4个人,一个是新华社记者邵 云环,一个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还有使馆武官任宝凯   来到院子后,我们先看了一下情况,发现整个使馆的院子正燃着熊熊 大火。使馆地下室的车库里面有很多战备储备汽油,厨房里还有一些煤气 罐,也在陆续地爆炸。这种情况下,大家根本没办法进去救人,但大家谁 都不肯走,一定要等到把同志们救出来后一起走。但后来情况实在太糟了, 大家只好在浓烟中摸着栅栏绕过弹坑,然后翻出院墙,用手机打电话叫救 援人员。   这时候南斯拉夫方面的救援人员也赶到了,当时使馆跑出来的人还很 少,不到10个人。大家非常焦急地问其他人的情况怎么样,好多人冲回院 子来回喊。楼上还在继续着火,大约还有20人被困在里面没有出来,大家 为此非常紧张。这时从2楼传出呼救声,有四五个人在呼救。浓烟呛得他 们喘不过气来。一些人拿着床单和窗帘绳往下爬,有个同志下到一半的时 候床单断了,他从二楼的高处跌下来,造成骨盆破裂,伤势十分严重。有 些人在下楼的时候被划伤或烫伤。   这时,我们又发现5楼还有一些人根本没办法下来。轰炸之后,他们 没有忙着自救,而是冲进办公室,抢救国家财产。由于没法带着这些东西 下楼,他们宁可呆在楼上等着救援人员来接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 有云梯把他们救了下来。从五楼一共救下了三个人。   这时,院子里的伤员已经很多了,使馆一秘曹荣飞和另一名外交官郑 海峰满面鲜血。其中曹已神志不清,我一见他的面就问:老曹,邵云环在 哪儿?邵云环是老曹的爱人,也是新华社记者,我们当天下午刚刚一起从 另一个被炸城市尼什回来。老曹听了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一遍又一遍地 边哭边说:“我的鞋子呢?我没有穿鞋,我没有穿鞋。”情景惨不忍睹。 很快救护车把他们都拉到医院去了。另外,使馆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受了重 伤,一只胳膊折了,头部也受了伤。虽然伤势很严重,却依然守在现场问 其他人怎么样了,直到大家把他抬到救护车上。还有几个同志没有穿鞋, 据他们回忆,当时刚刚躺到床上,就听到一声巨响,只看窗户向床上飞来, 他们本能地滚向床的另一侧,而这时,门和柜子又在导弹的冲击波之下从 四面压过来,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死里逃生的。还有几个受轻伤的, 文化参赞刘鑫泉也受了伤。   大家镇定之后开始清点人数,发现缺了4个人,一个是新华社记者邵 云环,一个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还有使馆武官任宝凯。大 家非常焦急地向救援人员指这几个人的住处,希望能尽快去救他们。但使 馆内部的煤气罐和汽油还在不停地爆炸。北约的第二轮轰炸又开始了。距 使馆不到1000米、位于多瑙河畔的南斯拉夫大旅馆被数枚导弹击中而彻底 毁掉了,另外市区内的总参谋部和内务部也再次被炸。还有其他几个目标 也被炸。这时我们感觉整个世界都在颤抖,四处都在爆炸,大家不知道该 逃向哪儿。所以有很多人只好原地卧倒。不过,使馆同志还是比较镇定的, 大家始终在一起没有分散。大使也一直在使馆院子旁边指挥救援。   爆炸后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夫人。我们是记者,我们牺 牲是职业的需要,但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夫人也拉进来   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是第一批被救出来的,她住的房间正好是北约导弹 击中的地方。据救援人员讲,她的床已经被炸飞了,门没了,墙也没了。 救援人员在二楼找到了邵云环的尸体,把她绑在担架上,从二楼慢慢运了 下来。她的双脚光着,头发散落在脸上,一只胳膊显然是断了,在空中荡 来荡去。她应该是在被炸后的第一时间内死亡的人。我一直等着在第一时 间内拍她的照片,但当我看到她的尸体时,我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禁不住放声痛哭。   由于北约总是在一次轰炸之后紧接着再次轰炸同一目标。为了安全起 见,救援人员都撤出了使馆大楼。许多使馆同志心里非常焦急,不少人在 没有任何仪器和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要自己冲到楼里救自己的同事。其中一 个在使馆工作多年的雇员叫布什科,身背一个氧气罐,爬到光明日报记者 许杏虎的屋子里沿着墙壁摸了一圈,但没摸到人。当时楼里还燃着大火, 爆炸声不断。我想小许如果地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有这么好的南 斯拉夫人为了救他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   由于北约轰炸太猛,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一些不必要的人员都临时 撤到了附近的一个饭店,其他人员包括大使、参赞李银堂以及蒋晓军等同 志一直坚守着,死也不愿走。他们说,我们还有3个同志不知下落,我们 死也不能走,死也要死在一起。   几个小时后,北约的轰炸渐渐向郊外转移了。南斯拉夫的救援人员又 来了。凌晨3点多钟,终于找到了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的尸体。小许是我 在南斯拉夫最好的同伴,我们两个一直是在北约轰炸后第一时间内同时到 达轰炸现场的人。他比我还小一岁,为人特别厚道。他是家里的独生子。 他年老的父母至今生活在江苏农村,靠他姐姐照顾,有时还要靠他接济, 家里生活很困难。能看得出来,小许死得很痛苦,手还是那种剧烈挣扎的 样子,衣服也都破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小许的夫人朱颖也被找到了,这是个1971年才出生 的女孩,特别活泼可爱,我们都把她当小妹妹看待。她死得更惨,从二楼 炸到了地下室。爆炸前15分钟我们还和朱颖在一起谈笑,她一直说无论仗 打到什么程度,只要记者站需要她,她一定不会离开的,她会一直陪着许 杏虎。而且还说,他们打算这次回国休假时生一个孩子。她的确帮了小许 很多忙,发电子邮件,开车,上街洗照片。我的夫人也一样,北约轰炸以 来,许多使馆人员的夫人都撤离了,但她们怎么都不走。   昨天爆炸后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夫人,小许也对不起他 的夫人。我们是记者,牺牲是职业的需要。但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夫人也 拉进来。我想我们是太自私了,只顾自己的事业。其实我们都知道留下来 的危险有多大,战争就是战争。(本报曾几次希望采访吕岩松的夫人赵燕 萍,但都被小吕拒绝了,他说,“有的同志已经牺牲了,而我们还好好地 活着,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说就多说说那些死去的人吧。”)   武官任宝凯是最后一个被找到的。大家在医院里和楼里各处找了很久, 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后来大家不甘心又把南斯拉 夫的救援人员找了来,反复说了半天,援救人员才同意再进楼里寻找。上 午8时15分,任武官终于被找到了,他穿着短衣短裤躺在自己的床上。这 时距使馆遭轰炸已经9个小时了。任武官被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任何受 伤的痕迹,但头部好像受了伤,脸上满是泥土、鲜血和被呛时呕吐出来的 白沫。当时,他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只有一些呼吸。但医生表示,有希望 把他救活。   当使馆还在坍塌、煤气还泄漏、情况还很危险的时候,张宏天、胡铁 、李宪增、朱瞻宇、朱树海等使馆工作人员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到使馆 里面抢救国家财产。陈波、吴旭欣两位女外交官则非常尽职尽责,以女性 特有的细心默默收拾着破碎的家园。   北约的这次轰炸是有目的、故意的。他们蓄意用五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从不同的角度轰炸中国大使馆,想把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置于死地   目前,几个受轻伤的已经脱离了危险,邵云环的丈夫曹荣飞伤势很重, 但已没有生命危险。他现在双眼看不见,但神志已经清醒。他清醒后的第 一句话就问:邵云环在哪儿?大家都不敢告诉他真相,只是说邵云环受了 点轻伤。但他已经开始怀疑了,“为什么她受了一点轻伤就不来看我?” 现在大家已经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对他说了。   办公室主任刘锦荣的伤势也比较重,他以前在伊拉克时有过战争经验, 战争爆发以来,他一直安慰大家,给大家无微不致的照顾。昨天我和小许 、邵云环去尼什采访,他怕我们路上没汽油,特地拿了一桶油放在我的车 上。要知道,战争时期的汽油是多么的珍贵啊。回来后他还埋怨我们没有 再多带一些油。他还特别关心我们的工作,一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就像 一个厚道的老大哥一样。他是上海人,在东北插过队。现在他还在医院治 疗,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   北约的这次轰炸完全不是误击。而是有目的、故意的。他们蓄意用五 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从不同的角度轰炸中国大使馆,想彻底摧毁这座大楼, 把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置于死地。他们的情报很准确,知道大使官邸在什 么地方。有一枚导弹是投向大使官邸的。他们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很明 显。首先,使馆的位置非常空旷,旁边没有任何军事目标。如果说是误击 的话,五枚导弹从不同方向击来,其中两枚是从使馆的两个角切入的,还 有一枚是直接从五楼打进地下室的,也许他们知道使馆的人平时总在地下 室里躲藏。还有一枚是打向大使官邸的,现在官邸已被炸毁,好在大使幸 免于难。还有一枚是从邵云环家那边打过来的。弹坑直径达10米,有2米 多深。   我们想跟国内的同胞说,北约完全不是误击,你们千万不能相信他们, 要记住我们同胞的血和泪,他们是有意在屠杀我们,摧残我们。昨天南斯 拉夫外长约万诺维奇和塞尔维亚政府总理马里亚诺维奇以及其他南斯拉夫 的高级官员,在中国使馆被炸后都迅速赶到了现场,对中国使馆被炸表示 同情和慰问并谴责北约的暴行。外长约万诺维奇说:今晚,北约对另一个 国家开战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他的这句话,也许他有 他的想法和角度,但我觉得他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从国际法上讲,一个 国家驻外使馆的楼盘院落都是该国领土。北约此次轰炸的,其实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领土,炸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胞。   当地的华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他们捐钱捐物,他们是有骨气 的中国人   9日下午,上百名华人举着巨幅的中国国旗和“血债要用血来还”等 标语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示威游行。他们的许多标语写得很有水平。我觉得 国内一些人对在外经商的华人的一些偏见应该通过这一事件有所纠正。他 们的良知与爱国热情令人感动。数千名南斯拉夫人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为他们鼓掌、助威,许多路过的汽车纷纷鸣笛以示声援。   一个叫付明的北京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使馆帮忙,做一切 他能做的事。他还买了一大包衣服给大家换洗。我想说,他只是众多华人 中的代表,我们大家平时也许对华人有偏见,但我想这次我们应该有一个 清醒的认识:他们的钱来得很不容易,但今天他们不少人掏出大把的美元 、马克给我们。虽然我们不会收,但他们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同胞之 情令我们感动。   被炸当晚在中国使馆的30名外交人员和记者目前共有三人牺牲,20多 人受伤,其中两人重伤。伤者目前正在贝尔格莱德医院接受救治。据悉, 中国已派一架专机前往南斯拉夫进行救援。   5月9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国旗依旧在废墟上飘扬,在蓝天下, 在烈火与浓烟的衬托下,五星红旗显得十分的悲壮,十分的醒目。(本 文根据吕岩松电话录音整理)

user avatar   zou-yu-tong-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1年 我们浙江老乡王伟壮烈牺牲,我翻遍国内的军事杂志寻找国产能打美国的武器,边找边哭。

前一年,2000年 小学副校长在劳技兴趣班上神情激昂地给我们讲了一个下午的飞豹。副校长带着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有了这飞机干美国他niang的2艘航母没问题。

2003年初中航模班,我被分在国产船舶组,拼装的是中山舰,隔壁外国船舶组在拼尼米兹级。我向老师表示好歹弄个旅大拼拼吧,老师说那是苏联船就是科特林。

其实中山舰也是日本造的。那时我们海军确实穷到,在学生航模比赛领域想出个中国海军的代表船的模型都找不到。毕竟你总不能拿个鱼雷艇出来撑门面吧?据说还有的比赛国产船舶拼的是郑和的宝船,囧.....宝船对抗美国航母。

2007年 高中物理老师花了一节课用带着颤抖的声音给我们描述了歼10飞机。物理老师那一排披红戴花的歼10壁纸现在都还记得。 我有记忆来看,是这个时候开始崛起的

2011年 x网爆出了歼20.....我在下面回复,我军在2050年能造出这个吧。

现在盾舰一堆,航母两艘,四代机两个型号.......

做为曾经的市级航模队选手,我现在回到母校看着现在孩子们在拼装我们自己的052D ,055 ,辽宁舰,航母002 ,真的会泪流满面。



最后放图,致敬老海军们



致敬军工人


user avatar   sui-kuang-feng-q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是个伪军迷吧,但有个真军迷的好朋友。

96年台海危机,正好读初中,天天一帮子同学幻想着拿下台湾,顺便马踏东京。有一天好朋友带来一本杂志,隔得太久忘了是什么杂志了(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呵呵)。

不过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杂志封面上的B-2隐形轰炸机,当时我就震惊了,尼玛这是飞机?还是美国人的?这美国佬莫不是假扮地球人的外星人吧,这是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没办法,我脑子里战机长期都是七爷八爷的形象,觉得老毛子的米格已经是先进的不得了。

这是一个打击,翻开杂志,我看到了F117,更大的打击......

刚刚还在叫嚣着收复台湾的同学们一下子全部鸦雀无声,默默地各自散开。性能已经不想去研究了,只看外形,就已秒杀我兔几百条街。

说真的,当时真的有上课学习到甲午战争时的那种不甘和屈辱感,铭刻于心,永不敢忘。

题主问我们那时会不会绝望,我坦白地说,是绝望的,我们那时没有小鲜肉、生活上家家户户过的都是穷日子,但是我们远比今天的少年们更有承受力,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防空演习......如果豺狼上门了,那就要准备着拿起武器战斗,武器不如人,就得靠人去挡导弹!人如果挡不住导弹,就用核武与美国同归于尽。

还是说回来吧,这事的结局以朋友的一句话结束:不要怕,我们091核潜艇。

我一下子活过来了,对啊,我们有核潜艇啊,中华神剑啊。很长时间,091就是我和我的朋友的精神支柱。

好吧,其实我讲了一个笑话,大概今天看来,当初这些事真的是个笑话,一个悲惨的笑话吧。


今天写上这一段,是为庆祝山东号!壮哉,我大中华!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没上你乎了,我来强答一下。其他答主说的东西大家也比较熟悉了。我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问:为什么知乎上许多人认为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是负面的,是否和母语是汉语有关系?

答:是。

问:为什么?

答:因为汉语长期是“上位语”。


---------------------------------------------------


I. 有关双层语言、上位语、下位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把维基上diglossia的定义先抄下来。

In linguistics, diglossia (/daɪˈɡlɒsiə/) is a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alects or languages are used by a single language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the community's everyday or vernacular language variety (labeled "L" or "low" variety), a second, highly codified variety (labeled "H" or "high") is used in certain situations such as literature, formal education, or other specific settings, but not used for ordinary conversation.[1] In most cases, the H variety has no native speakers.

简单地来说,diglossia就是“双层语言”,在一个社区中有用于书面、文学、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上位语”H和用于日常口头交流的“下位语”L。上位语是官方的、用于教育的,因此,上位语总是在通过知识分子和政权机构影响着下位语。单就词汇来说,上位语的词汇总是大量涌入下位语中。

在古代历史上,各个文化圈都有各自的上位语,例如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的梵语、巴利语;而在东亚文化圈,上位语则是汉语,或者说是文言文。

上位语有这样一些特点:

1. 上位语长期用于书面、科技、政治、教育等与权力和文化相关的领域,因而上位语带有官方、正式、有文化、先进等色彩。

2. 新的学术成果或者政治行为等等概念往往先用上位语表达,再向下位语传播。

3. 在封闭的文化圈内,新的概念用上位语表达时,往往没有可借鉴的词汇,因而倾向于使用上位语本身造新词。

4. 如有来自其他语言,特别是来自其他文化圈的借词,下位语往往是通过上位语辗转借入。

II. 作为上位语的汉语

好了,我们回来看汉语。虽然汉语在历史上一直有文白脱节的问题,但是汉语作为整体是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直到近代,其上位的语的地位依旧有很大惯性。典型的例子包括:日本近代翻译西方的概念时是用汉字造词,这实际上是在用东亚文化圈的上位语(当然汉字已经被日本“内化”)在造新词或古词新用,以对应欧美文化圈的文明成果;越南很多外国的国名是按汉字读的,如俄罗斯叫Nga,是来自Nga La Tư,即俄罗斯,但这个词俄-蒙-满-汉-越一路而来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汉字词是上位语,通常它是第一手的概念载体,即使是在翻译中,它是第一次译文,所以它在同一时代大批量借入同一种非汉语言词汇的情况很少。当然,汉语依梵语借入的佛教词汇是另一个情况,因为在佛教领域,梵语才是上位语。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结果。因为汉语有上位语的优势,这使得很多汉语母语者或者东亚文化圈的人士感觉借词,比如日朝越借汉语词,是文明不够发达的表现,而汉语因为是发达文明的载体,因此借词很少。在你乎上,有一次讨论数目字“万”,我说这个词搞不好是突厥语等北方草原语言的借词。我猜到有人会反对,但是没想到反对的意见是:汉文明如此发达,数目词不可能是借词。其实,在这个论调中,直接就把借词和文明程度绑架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中国汉语使用者也比较倾向于外来的概念要汉语义译,不要直接借入,特别是借音。

III. 作为下位语的日语

我们再站在日本、日语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已经脱离了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汉字和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历史惯性还存在,所以近代日本翻译作品往往仍用汉字造新词,当然,这和汉字在日本已经内化有关系。不过,由于近来以来日本的发展和中国的贫弱,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不断衰落,但并没有确立新的上位语。这个时期的日语借词法语、德语、英语各占一席之地。但到了现代,特别二战以后,不仅汉字汉语作为上位语的地位基本消失,而且英语已经成为de facto的上位语。这以后的日语,借词大量的是英语借词,法德等语言已经很少了,即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与国别文化、地域特产等相关的词汇中,新的科技词汇、新概念等,已经普遍是用英语借词。这实际上是上位语变化的原因。

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举一下阿昌语。阿昌语是一种缅彝语,与缅甸语很接近。历史上阿昌族地区大多是傣族土司管辖,上位语是傣语,下位语是阿昌语。阿昌语中很多古典的政治、科技等词汇,都是使用傣语借词。但现在由于汉语的普及和流行,很多地方的阿昌语口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替代了一些原来的傣语借词,甚至是替代了一些固有词。此外,羌语支大量语言过去奉藏语为上位语,现在也大量转向汉语西南官话作为上位语,也是这种情况。这和日语中大量涌入英语借词有一些类似之处。

IV. 日语中的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

学习过日语的同学都知道日语中有固有词、汉字词与外来词。一般来说,汉语母语者会觉得汉字词更清楚明了或者相较于外来词更“日语”。但事实上,虽然日语中汉字词的比例非常高,但是汉字词读音的系统并非与日语十分契合。换句话说,即使是现代日语,汉字词的读音体系和日语固有词的读音体系仍有一定区隔。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日语固有词是没有る打头的词语,但汉字词有,如“留守、類似”等。又如,古典日语少有浊音打头的词语,现代日语因历代音变造成一些浊音打头的词汇(如“出す”)也都很少,但汉字词就比比皆是,如:“学生、雑誌、男子、爆弾、疑問、事実、敏感”等等。再有,日语固有词一般没有拗音,今日=きょう,这样的例子也是历史音变的结果,而汉字词的拗音就实在太多了。

这实际上是说,外来词的概念即使翻译为汉字词,单从音系上来讲,未必有我们想象地那样贴合日语。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日语是一种音拍语,词汇是由多个音拍(mora)连缀而成的,比如さかな是三拍,はずかしい是五拍等等。汉字词和外来词如果简单从音拍上来看,并没有像现代汉语的义译音译那么大的差距。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日:(漢)哲学てつがく[4 mora];(外)フィロソフィー [5 mora]

中:(汉)哲学[2音节];(外)菲洛索菲亚[5音节]

日:(漢)物理的ぶつりてき[5 mora];(外)フィジカル [4 mora]

中:(汉)物理[2音节]、物理的[3音节];(外)菲济卡尔[4音节]

日:(漢)百貨店ひゃっかてん[5 mora];(外)デパート [4 mora]

中:(汉)百货店[3音节];(外)迪帕特门特[5音节]

尤其是最后一个例子,日语广泛吸收外来语后,形成一些改造的方法,使其适用于日常口语,也就是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常见的例子还包括プリクラ、パソコン、ワイシャツ、ベビーカー、ジーパン等等。

以上的例子试图说明,如果单看语音结构,日语使用音译的外来语与使用汉字词并没有太大的优劣差别,至少比现代汉语使用音译和义译的差别小。

V. 日本学者对外来语涌入的看法

大家也都观察到了日本国内对大量涌入外来语的批评。为此,日本还设立了国立国語研究所「外来語」委員会。下面抄两段该委员会的公开文书(没时间可以跳过):

外来語・外国語の問題点
近年,片仮名やローマ字で書かれた目新しい外来語・外国語が,公的な役割を担う官庁の白書や広報紙,また,日々の生活と切り離すことのできない新聞・雑誌・テレビなどで数多く使われ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ます。例えば,高齢者の介護や福祉に関する広報紙の記事は,読み手であるお年寄りに配慮した表現を用いることが,本来何よりも大切に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はずです。多くの人を対象とする新聞・放送等においても,一般になじみの薄い専門用語を不用意に使わないよう十分に注意する必要があります。ところが,外来語・外国語の使用状況を見ると,読み手の分かりやすさに対する配慮よりも,書き手の使いやすさを優先しているように見受けられることがしばしばあります。
伝え合いとしての言葉を
そもそも,どんな言葉を使うのが適切かということは,話し手・書き手の意図,想定される聞き手・読み手,話題,使われる環境など,その時々の様々な条件によって変わります。同じ内容の話をするにしても,大人に話すときと子どもに話すときとでは,使う単語,声の調子,話す速さ,文の長さなどが変わってきて当然です。また,同じ大人でも,相手がその話題に通じているかどうかによって,言葉選びや言葉遣いにおのずと違いが出てきます。相手や場面に応じて,適切な言葉遣いが変わることにいつも留意することが大切です。このことは,私たちの言葉について国語審議会がかねて提言してきた「平明で,的確で,美しく,豊かであること」を実現する具体的な努力の一つと考えます。

这里面主要说的意思是大量外来词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全社会的交流。他们因此提出了语言的“简明、准确、优美、丰富”的目标。该委员会还提出了外来语替换的提案(具体可参看pj.ninjal.ac.jp/gairaig)。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汉字词就更加“简明、准确、优美、丰富”呢?这实际上就是前文几次提到的“内化”。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已经成为其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汉字词的音系与固有词有没有区隔,汉字词已然成为其语言的基石之一。汉字和固化的汉字读音已经是日语内在的一部分,即“内化”。从这个角度讲,外来词改汉字词也是用自有文化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

但是针对这点,日本国内也有不同意见。1943年出生的著名日本国宝级日本语专家山口仲美就认为:和制汉语(汉语词)是与中国文化浸淫的时代相称的方法,但现在日本则浸淫在美国文化中,因此也许可以看到用片假名照搬的外来语其含意固着下来。

和製漢語は中国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た時代に合っていた方法なのであって、現在の日本はアメリカ文化が浸透しているのだから、片仮名の外来語のままにしておいて意味の定着を待つべきではないか。

山口仲美的这条看法实际上一定程度上包含前文所说的上位语变换的问题。

以上这些争论说明,即使在日本国内,对外来语的排斥,主要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的问题。

VI. 汉语古典音译词的内化

另外一个比较次要的方面就是汉语自身的音译词问题。实际上汉语的外来音译词很多,但是由于借入时代久远,当时的音译已经参与到后来的汉语音变历程中,变得很“汉化”了,因而让人不觉得是借词了。特别是有关佛教的词汇。

比如,说到中国传统建筑,很多人都说到“塔”。但是“塔”是明确的梵巴借词(梵stūpa,巴thūpa)。再有,刹那(梵kṣaṇa),这样的词是随佛教传入的概念。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地名都是外来语译作汉语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它们“异质”呢?

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为音译标准。普通话音系的特点是声母缺少浊音,辅音韵尾仅有-n和-ŋ,因此音译一些外来词的时候,会拆出多个音节来。但古代汉语的音系更丰富一些,声母有清浊,辅音韵尾有-p, -t, -k, -n, -m, -ŋ,一些音译相应使用较少的音节。这点在佛经翻译上就很明显。一些现代翻译的上座部佛经是用普通话作的音译,与古典汉译对比,往往音节偏多,或者用字明显就是现代欧美音译词的感觉,例如:

Mahāmaudgalyāyana (Moggallāna) 古译:摩诃目犍连;白话译:马哈摩嘎喇那

Mahākāśyapa (Mahākassapa) 古译:摩诃迦叶;白话译:马哈咖沙巴

更加重要的是,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有关佛教的词汇,不论是义译的世界、轮回,还是音译的刹那、劫(万劫不复)、涅槃,亦或变形了的音译词罗汉、菩萨、修罗,都成为汉语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异质感在历史中已经消失。因此,可以说这些佛教相关的词汇在汉语使用中,没有“外来词的感觉”。

如果剔除了佛教相关的音译词,汉语的外来语直接借词就很少了。即便是现代融入的外来词,所占比较也很低。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对直接标音的外来词下意识感到排斥的原因之一。



补充两点:


前面有同学提到外来语的涌入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个问题从语言发展的长期轨迹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汉语词汇大量涌入日语时,文化人和普通民众的仅因汉语词造成的语言断层不可谓不大,在历史发展中也渐渐弥合了。这也是山口仲美上面评论的来源,要知道山口老师可是研究平安时代日语文学的泰斗,同时还研究现代日本青年人的日语。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所谓“语言净化”运动,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色彩。而东亚世界一些语言放弃汉字词而使用欧美语言音译词的行为又可能带有去中国化的色彩。考察类似外来语这样的问题时,这两个方面的色彩都应当予以重视。




     

相关话题

  军模圈是如何看待高达等模型圈的? 
  流星锤的威力有多大???? 
  航母的战略意义真的有那么重大吗? 
  有能够把航空母舰推翻的巨浪吗? 
  二战末期如果日本坚持不投降,美国不停扔原子弹,炸死了数千万日本平民,是否也是正当的? 
  为什么军迷中喜欢苏联相对占多数,是什么影响了他们,让他们喜欢苏联? 
  如何看待印度将越界人员设备全部撤回? 
  东亚人为什么活得累? 
  民用固定翼飞机不加尾钩是否可以降落航母?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10410美元,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养一只罗威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144Hz 和 60Hz 显示器差别很大吗?





© 2024-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